马谡死了,诸葛亮擦干了眼泪,继续励兵讲武,准备新的北伐。同年十二月,魏国与吴国在石亭交战,魏军主力都派到东边,关中兵力薄弱,诸葛亮趁此机会发动了第二次北伐。
诸葛亮出散关,围陈仓。然而陈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魏国守将郝昭也作足准备,诸葛亮率军攻而不克,便派遣郝昭的同乡靳祥到城下劝降,被郝昭拒绝。诸葛亮思量自己的士兵有数万人,陈仓守军只有一千多人,再加上魏国援军需要些时日才能来到,便决定实施强攻。
他用云梯、冲车攻城,魏军用火箭射云梯,用绳子连着石磨砸击冲车,云梯和冲车都被烧毁击坏。诸葛亮又构筑了百尺高的井栏,也就是木楼,让士兵登上木楼向城中射箭,以掩护以土填壕、直接攀城的士兵,然而魏军在城内又构筑了一层城墙,这次攻击又失败了。诸葛亮又命人挖地道进城,魏军以地道反地道,在城内横向挖掘地道,堵住蜀军。
双方输攻墨守,你来我往,昼夜相拒,不觉间二十多天已经过去,诸葛亮军粮告罄,不得不引兵退去。魏将王双见诸葛退兵,就率骑兵追击。诸葛亮攻不了城却不代表作战能力弱,回转身来与王双交战,轻轻松松就打败了魏军,杀了王双。此时,魏将援军还在路上,没有抵达陈仓。
公元229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这次为了巩固汉中,开拓疆域,诸葛亮派遣陈式进攻第一次北伐降蜀、街亭之战后又被魏军收复的武都和阴平两郡。魏国雍州刺史郭淮派兵前来救援,诸葛亮亲自率领主力到建威阻击,郭淮被迫撤退。武都、阴平两郡回到蜀军手中,诸葛亮留兵驻守,自己回到汉中。
这次北伐取得了胜利,刘禅就下诏书,恢复了诸葛亮的丞相地位。
武都、阴平被蜀军所占,魏明帝曹睿自然不情愿,公元230年,他决定兴师伐蜀。当年八月,魏军兵分三路,大司马曹真率主力从长安入子午谷,左将军张郃出斜谷,大将军司马懿从荆州出西城合攻汉中。诸葛亮也不示弱,他自率部队到城固、赤坂,令骠骑将军李严率两万增援汉中,又派镇北将军魏延和关中都督吴懿率轻骑出祁山、入羌中,联合羌人扰乱魏军后方,以牵制魏军。在阳溪,蜀军和魏军遭遇,蜀军击败魏将费曜及雍州刺史郭淮部。魏将继续进军,途中大雨连降三十多天,山洪四起,道路阻绝,兵士伤亡严重,辎重大量耗损。谋臣华歆、杨阜、王肃就向魏明帝上书,建议他不要强进,知难而退,以图再举。魏明帝听取了意见,九月下诏诸军还师,伐蜀之役就此中止。
公元231年二月,经过两年的准备,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包围了祁山。以往蜀军总是困于军粮不济,这次诸葛亮用木牛来运输军粮,作好了与魏军长期作战的准备。
魏明帝派大将军司马懿进驻长安,左将军张郃、雍州刺史郭淮防御蜀军。司马懿就让部将费曜、戴陵率四千人守上邽,自己率领主力援救祁山。诸葛亮一面分兵继续攻打祁山,一面亲自率领主力攻击司马懿。郭淮和费曜率部袭击蜀军,被诸葛亮击破,蜀军趁势收割了当地的熟麦,作为军粮。司马懿据险防守,任凭蜀军如何挑战,都不出战,诸葛亮只好退兵。司马懿又像影子般尾随至卤城,却依山筑营,只与蜀军相峙,决不出击。五月,魏军诸将耐不住性子,请求出击,司马懿无奈,只好命张郃包围祁山的蜀军,却未能攻克。司马懿自己率部攻打诸葛亮,被诸葛亮派遣的魏延等部击破。蜀军大破魏军,获得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张,司马懿急忙退回营垒。
六月,诸葛亮命李严向前线运输军粮,此时连天大雨,山路垮塌,运输军粮非常困难,李严便写信向诸葛亮说明情况。诸葛亮见军粮不济,只好撤军。司马懿又派遣张郃追击,追到木门,蜀军在高处设下埋伏,弓箭齐发,终于将张郃这个心腹之患射杀,诸葛亮回师汉中。
第四次撤军又是因为军粮运输困难,诸葛亮便在斜谷口设置粮站,进行备战。公元234年二月,沉寂了三年的关陇再起硝烟,诸葛亮率十万军队进行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北伐。这次北伐,诸葛亮同时派出使者入吴请求孙权同时出兵,以求东西策应。诸葛亮本人一反从祁山进兵的老套路,入斜谷出陇东。
四月,诸葛亮到郿县,进驻渭水之南。司马懿也引兵渡过渭水,背水筑垒阻击蜀军。诸葛亮进入五丈原,司马懿派遣刺史郭淮抢占北原,蜀军攻而不克,两军在五丈原对峙。诸葛亮担心军粮运输困难再一次拖后腿,便分兵屯田,作好了长久屯驻的准备。
五月,孙权配合诸葛亮的攻势,率领十万大军亲征合肥,同时又命陆逊、诸葛瑾率兵攻击襄阳,孙韶、张承攻击广陵、淮阳。魏明帝曹睿派秦朗率两万人援助司马懿,自己亲率主力阻击吴军。吴军到长江以北后,水土不服影响了战斗力,七月就匆匆退兵。
八月,司马懿遵照魏明帝“坚壁拒守,以逸待劳”的指示,无论诸葛亮如何挑战,反正就是坚决不理睬、不出战。不知不觉间,一百多天过去了,来的时候还是夏天,现在秋天的凉意已经渐渐逼近,长期的操劳令诸葛亮身心俱疲,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无奈,诸葛亮只好让人给司马懿送了一件特殊的礼物。
相比之下,司马懿这边就轻松多了,他仿佛不是来打仗的,而是来体验荒野生活的。这天,正当他悠闲地欣赏江边秋色的时候,魏国军营里来了一位蜀汉的使者,声称诸葛亮有礼物送来。司马懿就客客气气地把他请进了大帐,打开礼盒一看,是一件颜色鲜艳的女子的服装。司马懿大笑道:“早就听说蜀锦精美无比,百闻不如一见,不过,这件衣服内人穿可能有点儿大了。”蜀汉的使者冷冷地答道:“错了,这不是给尊夫人的,是给都督您的。我家丞相说,您既为魏国大将,不思一决雌雄,却躲在营里和女人有什么区别。您如果还有点儿男子汉的气魄,就早点儿出来决个胜负!”
司马懿听完这话,气得满脸通红,将使者打发走之后,就召集众将说:“蜀汉的人欺人太甚,我这就上表陛下,请他取消坚守的圣旨,说什么也要和诸葛亮决一死战!”收到求战的表章,曹睿却糊涂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又何必巴巴地特地来请旨呢?辛毗却笑了:“您是不懂仲达啊,他根本就不想现在出战,就等着您下一道诏书来应付那些求战的部下。”曹睿恍然大悟,便派辛毗带着杖节来给司马懿当军师。
以后,只要诸葛亮来挑战,司马懿就作势带兵出战,辛毗则持着杖节拦在营帐门口,司马懿便不出兵。姜维听说后,就来向诸葛亮说:“辛毗带着杖节来了,敌人不会出战了。”诸葛亮当然清楚魏人演的是什么戏,于是叹了口气说:“司马懿根本就不想打,所以才会千里请战,以此堵住三军之口。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若真的能打赢我们,就不会回去请战了。”
诸葛亮能洞察司马懿的诡计,却无法迫使其就范,只好再次派使者前去打听消息,司马懿依然一团笑容,好酒好菜地招待使者,只字不提军政大事,只是关切地询问诸葛亮的饮食起居。使者回答说:“丞相每日为公事操劳,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凡是杖责二十以上的刑罚都要亲自过问,每天吃的也很少。”司马懿一听,点头赞许:“真是令人感动。”使者一走,他就对自己人摇头说:“诸葛亮这么操劳,命不会久了。”
当月,诸葛亮积劳成疾,一病不起。后主刘禅便派尚书仆射李福探望诸葛亮的病情,几天后,李福去而复返,这时诸葛亮的病情已经恶化。他知道李福此来的意思,便说:“我死之后,军政大事可交给蒋琬,蒋琬之后,可交给费祎。”李福又问,那费祎之后呢?诸葛亮默默无语,不再回答。
五丈原莽莽苍苍,秦川连绵不绝,秋风携带着凉意在原野上呜咽而过,诸葛亮知道他将要在这里告别人世。从27岁那年跟随刘备离开隆中,又一个二十七年就这样过去了。半生殚精竭虑、戎马倥偬却未曾分得半壁江山,诸葛亮纵然愿意不惜以风烛残年病弱之躯,承受鞍马劳顿之苦,实现安邦治国的理想,奈何上天却不给他时间了。秋色萧索,秋声萧瑟,诸葛亮在无尽的遗憾中离开了人世,终年54岁,历时七年的诸葛亮伐魏之战至此结束。
诸葛亮去世后,蜀军在杨仪的带领下有序撤退。司马懿接到报告立马就生猛了,即刻率兵追击,姜维命令蜀军回头作出决战的架势,司马懿以为这是蜀军使的诱敌之计,不敢放肆,遂挥退部下。蜀军撤后,他仔细地查看了诸葛亮留下的营垒,忍不住赞叹说:“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啊!”
有什么样的溢美之词能比得上来自敌人的称赞呢?!
蜀国的国力与魏国相差数倍,根本无法与魏国抗衡。何况蜀国又占有险要地形,易守难攻,蜀国何不守住地盘,休养生息,积蓄国力呢?这是很多人不解的问题,还有人因此诟病诸葛亮的军事谋略。事实上,诸葛亮北伐的真正目的,并非与魏国决战,而是得到民风彪悍、多出战马的西凉。
诸葛亮认识到荆州不可复得,益州不足以制天下,而一旦控制雍凉,既能够斩断魏国右臂,又可积蓄自身力量,困扰诸葛亮的兵员、粮运甚至人才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而且,背后还没有一个随时会背弃盟约的东吴,从而就可以从全局上实现对《隆中对》的修正,一步步实现恢复汉朝的大业。
整个北伐就是以雍凉为战略目标,围绕关陇地区而战。回看北伐,第一次如果街亭不丢,诸葛亮就可以实现对关中的缓图;第二次李严粮草得运,就可以凭借战后优势挫败司马懿;最后一次跨渭河登北原成功,就可以动摇魏国的西方利益。每一次皆有胜的可能,但每一次诸葛亮都与胜利失之交臂,最后饮恨渭水。或许成功除了依赖自身努力外,还需要上天的成全。
客观形势不利于自己,对手又过于强悍,使得诸葛亮的北伐之举只开花不结果。然而诸葛亮人格的伟大之处,就体现在他勇于向命运挑战,决不向困难和绝望低头,只要一息尚存,就努力不停,进取不止,用他自己的话来形容就是“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诸葛亮拥有的是完美的人生征途,而人们热爱他、敬仰他,既是出于对他匡世济民的理想的赞赏,睿智卓越的办事能力的钦佩,更是对他知难而进、进取不止的人格力量的敬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