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圆满完成了出使东吴的任务,孙刘两家结成联盟,在赤壁共拒曹操,赤壁大战以曹操失败告终。赤壁大战之后,曹操、孙权、刘备三家分了荆州,荆州共有七个郡,曹操占有北面的南阳郡和南郡的襄阳,孙权占有东面的江夏郡和南郡的江陵,刘备则获取了南面的长沙、桂阳、零陵、武陵。
赤壁大战是三国的分界线,自此以后,曹、孙、刘三家形成了鼎足而立的局面。除荆州之外,当时最大的州是益州,益州包括现在的重庆、四川、云南以及贵州的一部分还有汉中。分完荆州之后,益州就成为三大集团虎视眈眈的目标,然而最后得到益州的,是实力最弱的刘备。那么,刘备是怎么得到益州的呢?
孙权当时也计划过打益州,还提出和刘备联合起来行动,但刘备没同意。刘备说,现在我们的头号敌人是曹操,我们应该和益州牧刘璋联合起来打对付曹操,而不是攻打刘璋,刘璋和我都属刘家宗室,亲如一家人,你一定要打刘璋,那我只好披头散发到山林里去做隐士了。孙权没听劝,还摆出了要进攻蜀地的姿态,但孙权要进蜀必须经过刘备的地盘,于是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就各带一支兵力,把守住长江的要害地段。孙权一看,这是过不去了,没办法,只好放弃了。但孙权没想到,刘备说一套做一套,阻住了孙权,后来却自己入蜀了。孙权得知这个消息后,就大骂刘备滑头,竟然使诈。
不过,刘备入蜀有机缘巧合的成分,可以说是一块馅饼从天而降,砸到自己头上了。当时曹操为了逼反马超、韩遂,就放出风声讨伐张鲁,张鲁的驻地紧邻益州。曹操一说打张鲁,马超、韩遂确实紧张了,益州的刘璋也害怕了。
刘璋想,曹操打完张鲁就该打自己了,这可怎么办呢?正慌神呢,他手下一个叫张松的人就跑去给他出主意说,别着急,我们可以请刘豫州来帮忙。刘豫州是曹操的死对头,又是您的本家,如果刘豫州进入汉中打跑张鲁,那么就可以替我们把住这道门,这不就安全了吗?刘璋一听,有道理,就派法正率兵去迎接刘备。
益州牧最早是刘焉,刘焉死后,就由儿子刘璋继承。刘璋的性格仁厚懦弱,也没有什么雄心大志,最大的心愿就是守好益州这一亩三分地。他的能力有限,一听曹操要来,就担心这一亩三分地也守不住,自然就认同了张松的主意。
他计划邀请刘备来打张鲁,打完张鲁就把张鲁的地盘汉中给刘备,反正这块地盘本来也不是自己的。而刘备一旦在汉中驻军,对刘璋的好处就大了。益州内部有两个集团,这就是刘焉带来的东州集团和益州的土著集团,这两个集团矛盾激烈,发生过两次对抗。刘璋最担心的其实不是曹操,而是内部这些人。他认为,刘备和自己是本家,一旦刘备在汉中驻军,外可防备曹操,内可震慑蜀中诸将。这就是刘璋的如意算盘。
那么,张松为何积极提议邀请刘备呢?其实这也是间接地拜曹操所赐。张松,蜀郡人,“为人短小,放荡不治节操,然识达精果,有才干”,是一个有才无德的人,在刘璋手下做别驾,相当于现在的省委秘书长。张松曾经受刘璋委托,出使许昌。按照惯例,朝廷一般都会赏给使者一个官,而且这官不低于使者的现任职位。但不知为何,曹操看张松不顺眼,只表荐张松做益州地方的一个小县令,比益州别驾的级别低多了,这分明是拿张松开涮。张松从此就恨了曹操。他见刘备敢于和曹操叫板,不由得倾慕,就动了将益州卖给刘备的心思。
晋人曾这样评价曹操说:“昔齐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国,曹操暂自骄伐而天下三分,皆勤之于数十年之内,而弃之于俯仰之顷,岂不惜乎!”若不是曹操骄傲,怠慢张松,也不会导致天下三分,使自己十年的辛苦付诸东流。
张松有个好朋友叫法正,法正字孝直,也是一个才智超绝的人物,但他在刘璋手下一直没有得到重用,郁郁不乐。张松告诉他把益州卖给刘备的打算,两人一拍即合。
刘璋听信了张松的话,就派法正率兵四千去迎接刘备。消息传出后,蜀中有一些重臣就表示反对,说“左将军素有骁名”,刘备这个人向来有英雄的名声,你把他请来之后怎么对待他呢?把他当下属,他肯定不干;和他平起平坐,一山又不容二虎。结果“客有泰山之安,主有累卵之危”,到时候我们就有危险了。
但刘璋有他自己的算盘,就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于是法正就来到荆州,法正一来,刘备就“厚以恩意接纳,尽其殷勤之欢”,把法正招待得非常周到。法正一看,刘备果然是个英雄人物,就向刘备献计:“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凭)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将军你是一个英雄,刘璋是个懦弱无能的人,现在有张松在内部接应,你正可以把益州拿过来。
刘备听了这话,开始不免犹豫,庞统就来劝他。庞统就是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他是在刘备借取荆州的时候投到刘备门下的。庞统说,荆州经此战乱,荒芜残败,人口流失,现在东有孙权,北有曹操,要想据此成鼎足之势,恐怕不那么容易。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土地肥沃,如果能够夺此以为根基,一定可以成就大业。
刘备依然很担忧,他说,你知道的,现在天下和我势同水火的就是曹操,我做事,处处和曹操相反。曹操急切,我就宽和;曹操残暴,我就仁慈;曹操奸诈,我就忠厚。处处和他相反,我的事情才做得成。现在刘璋又是我本家,他请我给他看家护院,我却趁机把他的地盘给抢了,这不太好吧?
刘备虽然得到了荆州的江南四郡,但夹在孙权和曹操之间,他的情况也并不乐观,要想壮大自己,就必须把握好这次机会,向西发展。所以说,刘备不想取益州是假的,但刘备的担忧也是很真实的。刘备打天下就靠一块“仁”字招牌,现在做一个背信弃义的人,砸了这块招牌,他又如何取信于天下呢?
庞统就继续跟他分析说,世界上的事情不能太死心眼,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太过拘泥。刘璋肯定是守不住这块地盘的,你不拿,自然有别人拿,到时候就便宜别人了。再说,我们拿下蜀郡后,可以封刘璋一个大官,这就不算背信弃义了。
当然,庞统的话是强盗逻辑,占了人家的地,岂是封人家一个官能补偿的。但他的话也自有道理,这块地盘,刘备不拿,迟早会被曹操、孙权拿下。
庞统的话,最终打消了刘备的疑虑。建安十六年的十二月,刘备命令诸葛亮、关羽、张飞守荆州,自己和庞统带兵入蜀。由于刘璋已经下令沿途供奉,所以刘备此行一路绿灯,畅行无阻,大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到了涪城,也就是今天的绵阳,刘璋还特地从成都赶来,与刘备相见,给了刘备大批兵力和诸多钱财,然后请刘备去打张鲁。
刘备会听他的话打张鲁吗?当然不会。这时候,庞统和法正就建议刘备,在宴会上干掉刘璋。刘备拒绝了,我们刚来,还没有得到人心,这样做不合适。
可是吃了人家的,拿了人家的,没给人家干活,反而要抢人家的房子,总得找个借口吧?从涪城走到蒹萌,也就是张鲁所在的阳平的前一站,刘备就停下来了,他必须在这里一边拉拢人心,一边等待机会。
上天果然厚待刘备,正等机会,机会就来了。建安十七年,曹操对东吴大举用兵,孙权写信向刘备求援。刘备一看,这正是打破僵局的好机会,于是给刘璋写了封信,说张鲁成不了什么气候,不用重视他。孙权与我是作战联盟,与我唇齿相依,亲如一家。现在他有难,我不能坐视不管,现在请将军再给我一万人,我去救援孙权。
刘备吃也吃了,喝也喝了,活儿却没干,临走还找主人再要一万兵马,这确实有点儿欺人太甚,纵是泥人也有点儿土性。刘璋没给一万,打了个折扣,给了五千人。刘备一看,生气了,就对众人说,你们看你们看,我辛辛苦苦为刘璋征讨强敌,刘璋居然还不舍得给我兵马。
如果说这个理由有点儿牵强的话,那么另外一个理由就充分多了。张松在成都,一听说刘备要走,不明究竟,连忙写信劝阻刘备,现在大事马上就要成功了,你们怎么就此走了呢?这封信被张松的哥哥张肃发现,就把弟弟举报了。刘璋这才知道张松是个吃里爬外的东西,一怒之下,杀了张松。
这就等于送给刘备了一个借口,张松被杀的消息一传来,他当即就杀掉了刘璋在白水的守将,又回过头来攻打涪城。建安十九年,刘备又下令,让关羽留守荆州,诸葛亮、张飞和赵云率兵入蜀,围攻成都。这时候,马超在曹操那里吃了败仗,也来投奔刘备。
各路人马从各地纷纷赶来,把成都围得如同铁桶一般。刘璋的手下给他出了个坚壁清野的招,让他把周边人民迁走,将所有的粮食连同地里的庄稼一并烧了,断了刘备的食物供给。这确实是个有效的主意,消息传来,刘备很是担心,赶紧问法正怎么办。法正说,你放心,刘璋是不会采用这个主意的。果然,刘璋生气地对出主意的人说,我只听说一个地方官应该保境安民,没听说过要让人民来承担战争责任的。从这话可以看出来,刘璋确实是一个心系百姓的仁义之人。然而在三国那样虎狼横行的年代,单单靠仁义远远不够,要生存下去,就必须让自身强大起来,这就是刘备比刘璋高明的地方。
结果刘备就免了粮草匮缺之忧,他将成都围得一点儿出路都没有,然后派人向刘璋劝降。刘璋一看,事到如今也走投无路了,就叹了一口气说:我们父子在益州多年,对人民一点儿恩德都没有,反而还要让人民遭受战乱之苦,我实在不忍心啊,还是投降吧。
建安十九年,刘璋离开成都,被安置在公安县。刘备终于得到了形势险固、物产丰富的益州,从此进可攻退可守,进退自如,应付自如。然而,正当刘备为胜利狂欢的时候,荆州即将面临灭顶之灾。
对于刘备袭取益州,后人颇有非议。以通常的道德观来看,刘备此举有违信义,然而换一个角度来看,战乱时代,天下本无主,谁有能力谁得之。刘备志在天下,如果他不拿下益州,懦弱的刘璋也守不住益州,益州早晚会落在曹操或者孙权的手中,所以这就是天欲与之,不取恐反受其辱。刘备的心中也曾有过挣扎,但行大事不拘小节,有一些原则需要固守,有一些原则却需要牺牲。这或许就是枭雄之所以为枭雄,与常人的不同之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