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侯景之乱 三、各怀鬼胎

梁武帝对待兄弟和侄子尚且如此放任自流,对亲生儿子那更是宽纵得一塌糊涂,无以复加。其直接后果,是导致皇子问题成为毁灭南梁王朝的主要因素之一。

梁武帝共有八个儿子,依次是:萧统、萧综、萧纲、萧绩、萧续、萧纶、萧绎、萧纪。其中萧统、萧纲、萧续三兄弟同为丁贵嫔所生,其余五子,分别出自五位妃子。次子萧综我们以前提过,母亲为萧宝卷宠妃吴淑媛,因此利用领兵北伐的良机,投入北魏。梁武帝一度断绝了与他的父子关系,剥夺他的爵位封土。后来萧综客死他乡,梁武帝怀念这个“儿子”,又恢复了他的名誉,派人秘密潜入北朝,盗取他的灵柩,回建康安葬。

中国的皇权时代,从秦始皇算起,到宣统皇帝,两千一百多年中,绵延不断。然而比梁武帝享寿更长的,仅有清朝的乾隆皇帝一人。皇帝的寿命,常常比皇帝的品德才干更能影响皇朝的稳定性,不少皇朝的衰亡是源于皇位更迭得过于频繁,刘宋和南齐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可是皇帝的寿命过长也不见得是好事,清朝的衰落,与乾隆皇帝倚老卖老、固步自封不无关系;梁国也是如此,梁武帝如果少活二十岁,江南百姓的命运或许不会那么糟。

梁武帝即位后所封的太子萧统,即昭明太子,口碑相当不错。

关于昭明太子的传说故事很多。相传他出生时,形貌奇异,右手紧握,谁都无法掰开。梁武帝担心他是残疾,终日愁眉不展,有位大臣建议,张榜天下,招纳名医诊治。榜文一贴出去,第二天就有人来揭榜,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鼎鼎大名的文豪沈约。沈约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看小萧统,有趣的是,萧统的小手被他轻轻一掰就分开了。梁武帝大喜,便拜沈约为太子的老师,沈约在自己家乡造了一座书馆,专心教小萧统读书。这个书馆,就位于今天浙江桐乡的乌镇。“昭明太子读书处”遗迹至今残存,也算是江南保留不多的六朝风物。

其实这个传说经不起推敲,它最大的漏洞是,萧统于齐和帝中兴元年(公元501年)出生在襄阳,当时梁武帝还在进攻萧宝卷的途中,不可能有精力去掰萧统的小手,更不可能以皇帝之身,张贴皇榜。不过,传说的确寄托了千年来文人对于昭明太子的美好遐思,昭明太子也的确具备集文人、皇子于一身的理想形象。

昭明太子自幼才智非凡,三岁读《孝经》《论语》,五岁遍读五经,十岁就能开堂讲儒家经学,属于神童级别。他成年后更是酷爱读书,过目不忘,出口成章。这里还有段佳话,有一次,萧统与一些名士在后池泛舟,番禺侯萧轨兴致很高,就说:“此处应当有伎人奏乐伴舞。”萧统不予答复,脱口吟诵晋代诗人左思的《招隐诗》:“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萧轨惭愧不已,无语以对。

萧统藏书数万卷,好与文人交往,他所主编的《文选》(也称《昭明文选》)是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他仁厚孝义,对仆人从不责罚,还多次减免判罚不当的重罪;遇到雨雪灾,就派手下大街小巷地体察民情,对于贫困家庭、受灾游民,都发放粮食棉衣救助,因此深得民心。

遗憾的是,这位人望颇高的太子却因为小人的构陷,受到了梁武帝的猜疑。

普通七年(公元526年),萧统的生母丁贵嫔去世。萧统派人买了块好墓地,将要斩草下葬时,有个卖地的找到梁武帝身边的太监俞三副,许诺说如果能把自己的地卖三百万钱,便将其中的一百万钱给俞三副作为报答。俞三副贪财,便密奏梁武帝,说太子所选的墓地风水不好,某块土地是吉地,对皇帝有利。梁武帝一听,对我有利,那就买吧,便宜就让俞三副给赚去了。

安葬了丁贵嫔,一个看风水的道士对萧统说:“太妃的墓地对你不利,若要避祸,就得厌伏。”“厌伏”是巫术的一种,是用一物压一物的方法来作咒。萧统按照道士的指示,在丁贵嫔墓侧的长子之位埋下了腊鹅等物品。

没想到太监出来捣乱。太子宫中有个内侍太监叫做鲍邈之,嫉妒另一位太监魏雅更受太子喜爱,心理不平衡,向梁武帝告密状,说:“魏雅勾结道士,为太子厌祷,在墓地里作手脚,诅咒陛下。”

梁武帝一查,果然在丁贵嫔的墓地里发现了腊鹅等物。利用巫术谋逆是宫廷大忌,非同小可,梁武帝本想彻底查清此事,幸亏侍中徐勉从中劝止,只诛杀了道士。

经此一事,梁武帝对于萧统的好感与信任度大幅下降,有了更换太子的想法,萧统终日忧惧不安。中大通三年(公元531年)他在后池游玩,因采摘莲花而落水染疾,病情迅速转重,不治而终,年仅三十一岁。

萧统的早逝,是南朝文学界的一大损失,也是梁王朝的一大损失。梁武帝在立嗣上碰到了难题,犹豫不决。按照立嫡旧制,应当立萧统的嫡长子萧欢为皇太孙,但墓地一案把梁武帝对东宫的印象搞得很差,他也不会喜欢萧欢,何况他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萧欢年纪太小,不足以主持大局。

萧统死后过了近两个月,梁武帝宣布立萧统的同母弟萧纲为新的太子。这个选择本身无可厚非,萧纲与萧统有几分相似之处,也是能文善辩,性情恭顺,但立萧纲的方式,等于是废嫡立庶,朝野为此议论纷纷,好些大臣都上表反对。梁武帝的另外几个儿子,除了四子萧绩死在萧统之前,剩下的萧续、萧纶、萧绎、萧纪都认为,既然萧纲可以越位做太子,那么他们当皇帝的机会也不是微乎其微的了。骨肉兄弟从此各怀心事,不仅嫉恨萧纲,相互之间也是矛盾重重,谁看谁都不顺眼。

跳得最欢的,是六子邵陵王萧纶。萧纶大约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常常表现出荒诞的行为特征。他在南徐州当刺史时,喜怒不定,横行州里。某天他突发奇想,换了套仆役的衣服到市场里做民意调查,碰到一个鱼贩子,就“采访”他:“你说本州刺史是个什么样的人哪?”鱼贩实话实说:“本州刺史脾气暴躁、性情残虐。”萧纶勃然大怒,二话不说,强行把活鱼喂给鱼贩吞食。活鱼跑到人肚子里大吃特吃,鱼贩被硬生生折磨死。这件事传出后,当地百姓害怕再被萧纶实地采访,走在路上都不敢互相搭话,南徐州几乎变成“死城”一座。

又有一次,萧纶到街上巡察,遇到有人出殡。他也不知发了什么疯,上前夺过孝子的孝服穿上,一路匍匐号叫,比自己死了爹还伤心。萧纶身边的典签深觉不妥,害怕追究起来会因此获罪,秘密把萧纶的不法行为报告朝廷。梁武帝对萧纶斥责了一番,萧纶并未悔改,梁武帝才下令免除他的官职。

萧纶感到委屈,愤愤不平。他找来一个模样长相酷似梁武帝的老头,给他换上衮服皇冠,请他高坐厅堂正中,自己恭恭敬敬地在底下跪拜,大讲自己如何如何清白;折腾完了,又把老头的衣冠剥掉,亲手拿棍棒一阵毒打,把老头打个半死,算是出了口恶气。

不久萧纶又琢磨出新花样,他造了一口大棺材,把司马崔会意放到里面,装上灵车,让一群老太婆坐在灵车上,边走边哭,给崔会意出殡。崔会意忍无可忍,把事情告到梁武帝那里。梁武帝实在过意不去,才又削除了萧纶爵位,把他逮捕下狱。可是没多久,他就释放了萧纶,恢复了他的爵位,还派他去做扬州刺史。

萧纶继续为非作歹,拼命搜刮民脂民膏。府丞何智通向梁武帝通报,萧纶马上密派心腹杀掉何智通。梁武帝处死了萧纶的心腹,却又一次对萧纶网开一面,只关了他一个月而已。

萧纲立为太子,萧纶四处散布“太子是按照诸子年秩所立”的言论,意思是说,只要父亲和哥哥活得没他长,皇帝就轮到他来做了。中大同二年(公元547年)萧续去世,他更觉得自己希望大增,两次谋划弑君:第一次是在梁武帝外出的路上,埋伏兵士,事情泄露;第二次是向梁武帝进献下了毒的曲阿酒,梁武帝把酒转赐给太监,太监被毒死。梁武帝依然没有对萧纶作出任何实质性的处罚。

萧纶之外,萧续、萧绎、萧纪也不是什么善主。萧续和萧绎长期关系紧张,萧续在州府任上,大肆敛财,贪腐程度不逊于他的叔叔萧宏,哪知道八字太差,翘了辫子,无福享受。萧绎听说后,高兴得活蹦乱跳,把鞋子都给磕破。萧续的财宝由他的嗣子萧应继承,萧应是个白痴,荒唐到什么地步?他与下人们到内库里检阅财宝,指着一根金条,问道:“这玩意能吃不?”下人回答:“不能吃。”“既然不能吃,那送给你们了!”萧续敛财巨多,落得这么个下场。

梁国的王公贵族,在梁武帝的娇惯和袒护下,全是一批骄奢淫逸、不守法纪、祸国殃民的废物。权贵有皇帝做靠山,以百姓为猪狗,梁国达到了“人人厌苦,家家思乱”的地步,梁武帝标榜“慈悲为怀”,又有什么用?

梁武帝真的老了,他不再具有机敏过人的谋略,也没有当机立断的果敢;他至多只能保持已有的思维模式。长期的所谓“太平盛世”使他自以为功德圆满,而认识不到社会矛盾的加剧和各种新问题的出现;即便认识到了,也不愿面对现实,坚信只有更努力地宣扬“佛法”,才能消灾解难。

严酷的现实是,可怕的灾难无法避免,死亡的脚步正在迫近。虚幻缥缈的美梦早晚是要破灭的,跛足狼王侯景出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