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凌河被围,标志着明王朝的最前线随都会被满清所突破。
这可不是小事。
解围大凌河,最佳的做战方案是,由宁远、锦州方面的部队,大搞游击战术,骚扰敌后方,专打清兵的运输队,而关内至少应该调集十几万人马,浩浩荡荡,杀奔大凌河,让皇太极首尾不能相救,到时候祖大寿再从大凌河冲出来,那皇太极,非得哭爹叫妈不可。
但是这个做战方案不成。
为什么呢?
很简单,关内派不出人来。关内也不是没人,比如说流寇就有几十万,正从南杀到北,由东杀到西,官兵跟在流寇后面摇旗呐喊啊,实在是顾不了辽东。
内忧,外患,再加上祟祯皇帝瞎捣蛋。
祟祯皇帝这时候已经撇开大臣,自己带着一群太监玩,满世界的太监乱飞,所到之处横行不法,敲诈勒索,搞得天怒人怨。这时候的大凌河,就只能指望着宁远和锦州的救兵,别人压根指望不上。
正象皇太极估计的那样,吴襄之所以敢带四万人众往援大凌河,无非不过是碰碰运气,如果皇太极自己退走了,那谢天谢地,如果皇太极脸皮太厚,死活不肯撤退的话,那就拿他没有办法了。
而且往援大凌河,把宁远、锦州的兵力调空,万一皇太极这厮突然杀奔宁远或锦州怎么办?别忘了,野猪皮一家,最是擅长于打运动战的。
总之,在没有关内援兵的情况下,这场仗不好打。
皇太极太知道这一点了,所以他快乐开心的于松山截住明军,安营扎寨之后,就带了400亲兵出来视察敌情,隔着一条河,突然发现有六千人的明军,正唱着欢快的歌子,向不知什么方向乱走一气,皇太极顿时眼睛一亮:冲啊,好多俘虏哦,快来捉啊。竟然带着400人向着六千人冲了过去。
那六千明军停下来,傻傻的看着兴奋不已冲上来的400清兵,突然大喊一声,快跑啊,别叫人家捉了俘虏。霎时间六千人掉头飞头,被皇太极衔尾狂追,还真捉了不少的俘虏。
第二天明军与清兵双双列队,双方隔着老远的距离,拼了老命的呼喊,相互射箭,互有杀伤。
正吼叫着,吴襄醒过神来了,说了声:收兵,大家跟我快回锦州。
大家停止射箭,问吴襄:老吴,怎么突然要回锦州?不管你大舅哥了?
吴襄骂道:你们缺心眼啊,清兵单兵做战能力极强,却故意不与我军接触,摆明了是存心把我们拖在这里。如果我猜得没错的话,不是清兵已经悄悄的绕到了我们后方,准备包了我们的饺子,就是已经偷偷杀奔锦州了,我们快跑,一定要抢在清兵到达之前回锦州。
还真让吴襄给说着了,他率了明军疯了一样往锦州跑,前脚大家刚刚进城,气还没喘过来,就见地平线尽头,黑压压的清兵涌了上来。
于是吴襄命令三军先脱下铠甲,吃饭,睡觉,然后带着部队出城列队。
清兵急忙扑上来,看到吴襄,顿时大惑不解:好好奇怪耶,这员明朝将领,怎么长的跟长跑健将吴襄一个模样?可是吴襄不是正在松山吗?莫非他还有一个孪生兄弟?
心里的疑惑找不到答案,清兵打起仗来就没了情绪,被吴襄带着人马横冲竖撞,双方交手,不分胜负。
锦州城下交战,明军是占了上风的。
因为清兵玩的是突然袭击,以为锦州空虚,才敢跑来攻城,可是发现锦州这边防守比较严密,饶是清兵再厉害,也没有能力同时在大凌河于锦州两个主战场开打,所以闹过了一阵子之后,就悻悻退去了。
清兵刚刚走,大明太仆寺卿监军道张春来了,一到锦州,就训斥吴襄:吴襄,你怎么回事?为什么不往援大凌河?
吴襄说:老张,这仗不好打,部队往援大凌河,万一皇太极再来打锦州怎么办?
张春说:不可能吧?皇太极刚刚来过,我不信他还好意思再来。现在我命令,全体出动,往援大凌河。
于是四万人马,再一次出发,浩浩荡荡往援大凌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