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2月7日,柔石、冯铿、胡也频、殷夫、李伟森五名左翼革命作家被国民党杀害于上海龙华。这一震惊全国的惨案发生后,鲁迅先生沉痛地感到他失去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去了很好的青年。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次惨案中有一对恋人,他们就是柔石和冯铿。
鲁迅
原名:周树人
出生地:浙江绍兴
生卒年: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身份一:著名杂文家、小说家
身份二:左翼文艺的领袖
毕业学校:南京路矿学堂,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婚恋:和朱安的包办婚姻,和学生许广平的自由恋爱
主要成就:文学成就斐然,思想影响深远
争议:一生论敌无数
名言:一个都不宽恕
周作人
出生地:浙江绍兴
生卒年: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
身份一:散文大家、文学理论家,中国民俗学开拓者
身份二: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与兄长鲁迅并称现代文学的双峰
主要经历:《新青年》重要作者,与郑振铎等发起“文学研究会”,与鲁迅、林语堂等创办《语丝》
争议:曾在日伪政权中任职,有“汉奸”之名;与鲁迅之间的兄弟反目
婚恋:娶了一位日本太太
章士钊
绰号:老虎总长(章老虎)
出生地:湖南长沙
生卒年:1881年3月20日~1973年
身份:革命家、政治活动家、学者、作家
职务:曾任上海《苏报》主笔,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农业学校校长,广东军政府秘书长,南北议和南方代表等,曾任段祺瑞政府司法总长、教育总长
婚恋:先娶名门之女吴弱男,后纳二妾(据说分别由黄金荣、杜月笙介绍)
争议:早年与戴季陶打笔仗,后来在北京女师大风波中,与鲁迅打官司,被骂以“落水狗”
柔石(1902~1931),原名赵平复,浙江宁海人,曾任《语丝》编辑,并与鲁迅一起创办“朝花社”,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主要作家之一。
冯铿(1907~1931):广东潮州人,现代女作家、1930年加入“左联”。1931年初与柔石、胡也频、李求实、白莽等人同时被捕,死于龙华狱中。
胡也频(1903~1931):福建福州人,丁玲的男友。“左联五烈士”之一。1928年到上海主编《红与黑》杂志,次年与沈从文合编《红黑》月刊和《人间》月刊。
李伟森(1903~1931):湖北武昌人,左翼作家,曾任《日日新闻》总编辑、《上海报》主编。
殷夫(1909~1931):浙江象山人,“左联五烈士”之一。遗著有《殷夫诗文集》。
许寿裳(1883~1948):浙江绍兴人,作家、教育家。1937年与周作人共同编撰《鲁迅年谱》。历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成都华西大学、西北联大等校教授。
汪静之(1902~1996):安徽绩溪人,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1921年起在《新潮》《小说月报》《诗》《新青年》等杂志发表新诗,1925年开始发表作品。
应修人(1900~1933):浙江慈溪人,现代作家。著有童话《旗子的故事》和《金宝塔银宝塔》等。
郑振铎(1898~1958):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训诂学家,新文化运动倡导者。
⊙鲁迅把“桐城谬种”、“选学妖孽”、“洋场恶少”和“革命小贩”并称为绰号中的杰作。“桐城谬种”和“选学妖孽”是钱玄同所创,用来批评当时的桐城派文风和骈文学派,“洋场恶少”和“革命小贩”则是鲁迅的发明,前一个骂的是施蛰存,后一个骂的是杨邨人。
⊙1931年2月7日,柔石、冯铿、胡也频、殷夫、李伟森五名左翼革命作家被国民党杀害于上海龙华。这一震惊全国的惨案发生后,鲁迅先生沉痛地感到他失去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去了很好的青年。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次惨案中有一对恋人,他们就是柔石和冯铿。
⊙鲁迅主张的是“一个都不宽恕”,一生骂人甚多,除了“革命小贩”和“洋场恶少”外,鲁迅还骂梁实秋是“资本家的乏走狗”,骂陈西滢是“走狗”,骂杨荫榆是“寡妇主义”,骂创造社是“才子+流氓”。
⊙在东京,鲁迅、周作人、许寿裳、钱家治、朱谋宣等五人合租,名为“伍舍”。
⊙有个日本人到北京大学来讲中日文化合作,周作人说:“谈到中日文化合作,我没有看见日本人的文化,我倒看见他们的武化,你们都是带着枪炮来的,哪里有文化,只有武化。”
⊙鲁迅比较陈独秀、胡适和刘半农: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陈独秀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门却敞着,里面有几支枪、几把刀,一目了然;胡适则是库门紧闭,门上粘一小字条:“内无武器,请勿疑虑。”刘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
⊙陶成章抛下祖上家业,热心于搞革命,父亲问他:“你搞那些子革命,为的是个啥呢?”陶回答:“为了人人有饭吃。”父亲便不再阻拦他了,跟人说:“我儿子要使得人人有饭吃,这个我怎好去阻挡呢?”
⊙清末,陶成章突然到北京来找陈敬第(字叔通),陈问他来做什么,陶回答:“有两件事,一是要为徐锡麟等捐个官,二是要开一个妓院,作为革命计划的一部分。”陈劝他捐官可以,妓院就不要开了。
⊙清朝末年,王金发组织了一个乌带党,会众人人系一条黑腰带,以为标志。乌带党“劫富济贫”,也鼓动一些小规模抗清活动。后来徐锡麟等成立光复会,王便加入光复会。鲁迅和王金发都是浙江人,彼此都熟,后来王开始生活腐化,鲁迅劝说而无效果,王被浙江都督朱瑞杀害后,鲁迅很为之痛惜。
⊙林语堂和鲁迅在《语丝》时期是并肩作战的朋友,后来却成了对头,鲁迅常把林语堂骂得狗血淋头。鲁迅去世后,林写道:“鲁迅顾我,我喜相知;鲁迅弃我,我亦无悔。”
⊙林语堂倡导幽默小品文,自称“十四年来中国现代文学唯一之成功,小品文之成功也”,引起以新小说创作而闻名的鲁迅的强烈不满,接连几日以各种化名写文章,在《自由谈》、《十日谈》、《中华日报》、《人言》等上发表,系统地攻击林语堂。
⊙鲁迅跟胡适一向不对付,后来只要是“胡派”人士,鲁迅几乎个个都要痛骂。1927年,傅斯年在中山大学文学院任主任,鲁迅任教务主任,两人却来往甚多,对傅斯年这位胡门第一弟子,鲁迅宽容有加。据说,原因是前一年胡适和傅闹翻了,认为傅学问上不用功,大失所望之下说了几句狠话。鲁迅记载:傅“近来颇骂胡适”。
⊙林语堂的父亲是乡村牧师,家境并不好,为了给儿子凑上学的钱,甚至变卖房子。林在自传中愤愤不平地说:“有些生长于都市而自号为普罗作家者常批评我,说我不懂得平民的生活,只因在我的文章里面常说及江上清风与山间明月之故,不禁令我发笑。”
⊙1934年9月,林语堂写文章吹捧辜鸿铭的“蛮子骨气”,并攻击这是“江浙人不大懂的”。鲁迅很生气,立即写了一首小诗反击,列举了“辜鸿铭先生赞小脚,郑孝胥先生讲王道,林语堂先生谈性灵”三项,为“江浙人所不懂的‘天生蛮性’”。
⊙1923年,汪静之给应修人写来一封信,满纸淫词:“伊那甘馥馥的嘴儿真有味,我吻不释口。藕嫩嫩的臂儿煞软和,我摸不释手。最不可形容的是似水柔情,我醉!我醉!……”应收到信后,即给汪寄去5元钱。
⊙当湖畔四诗人的其他三位应修人、冯雪峰、潘漠华在为革命与时代而苦恼时,汪静之只是一心一意地写诗,在西湖边做隐士,同时和几个女人恋爱着。后来,应、冯、潘成了革命家,汪则一生都是诗人。
⊙1926年,“北漂”了一年而一事无成的柔石回到老家,不断给朋友、同学写信,希望介绍个“做事吃饭”的地方,最绝望的时候,他想过要“吞金自杀”,但是金子太贵了买不起,他只好放弃。
⊙1928年,柔石要出书了,鲁迅教他:我们文人,永没有发财的希望,出书一定要抽版税,运气好的话,靠版税“前途可得平安过活”,否则一旦没了工作,就只能挨饿。那时候上海的版税是15%~20%。
⊙参加革命前,应修人在中国棉业银行工作,年纪轻轻就做到了主任,他自称看见算盘、银元、钞票就会觉得要呕吐。1926年,应丢下银行的舒适工作,进黄埔军校做了一名中尉会计员,还是跟钱打交道,自嘲是为革命当账房。
⊙刘文典出任安徽大学校长时,1928年闹学潮,蒋介石把他找来责问。见面时刘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引起蒋的不满。蒋要刘交出学生共产党员名单,刘当面顶了回去:“我不知道谁是共产党。你是总司令,就应该带好你的兵。我是大学校长,学校的事由我来管。”说到激烈处,两人互相拍桌子大骂,一个骂“你是学阀”,一个骂“你是新军阀”。
⊙黄侃和马叙伦聊天,聊得很高兴,就约好第二天到自己家吃中饭,接着聊,并且让马叙伦早点来。到了这天,马叙伦跑过去时,黄侃还没起床,让马在门外等了很久。到了中午肚子咕咕叫了,也不见黄侃准备吃饭的意思,马叙伦忍不住问起来,黄侃睁着眼睛吃惊地说:“有这事吗?我不记得了!”
⊙黄侃作为章太炎的弟子,和鲁迅等是同门师兄弟,但大家对黄侃都不待见,都讨厌他,只有钱玄同愿意跟他来往。
⊙1924年段祺瑞上台,找到章士钊,两人一拍即合。章建议段不设总统与总理,而以“临时执政”之名,一举解决了总统制还是总理制、总统与总理争权不断的问题。段任命章为司法总长,第二年又兼任教育总长。章创办的《甲寅》杂志封面绘有一老虎,人称“老虎报”,称章为“老虎总长”。
⊙1925年8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闹学潮,掀起“驱羊运动”,“羊”即校长杨荫榆。当时鲁迅还在教育部上班,撰文支持学潮,8月12日被教育总长章士钊开除公职,8月22日鲁迅将章士钊告上法院,结果,身兼教育总长和司法总长的章士钊竟然打输了官司。
⊙“驱羊运动”后,杨荫榆被迫离开京城,在家乡苏州中学任教。1938年早春的一个清晨,杨买菜途中目击自己的女学生被日本宪兵轮奸并残忍杀害,悲愤难平,连夜写了一份书面抗议,于翌日清晨闯进日本驻苏州领事馆,要求日本人惩办杀人凶手。
⊙据说,清廷为了让在日留学青年们放弃革命主张,派了不少“特务”前去接近、说服。负责说服章士钊的是女生吴弱男,吴是淮军前辈吴长庆的孙女,结果章士钊爱上了吴弱男,两人于1907年去英国留学,两年后在伦敦结婚。
⊙黄侃在北大讲课,每逢要紧处,往往要卖个关子:“这里有个秘密,专靠北大这几百块钱的薪水,我还不能讲,你们要叫我讲,得另外请我吃饭。”
⊙黄侃在中央大学教书时,一次马叙伦去拜访他,聊到章太炎,黄侃说:“章先生很恨你!”马叙伦愕然,再问详细情形,黄侃就不说了。后来马叙伦见到章太炎夫人,问起此事,章夫人说:“季刚(黄侃)的话不能信,之前有北京某报纸诬陷我,一查,原来就是季刚乱说的。”
⊙1920年,毛泽东、蔡和森等拿着杨昌济的介绍信到上海拜见章士钊,请其资助湖南青年赴法留学,章立即赠以两万元,也由此和毛泽东结下了友情。
⊙刘文典精通英、德、日、意等语言,国学、西学都精通,做过孙中山的秘书,跟周氏兄弟、黄侃、钱玄同等同是章(太炎)门弟子,和陈独秀等同在北大教书,胡适、陈寅恪都为他的书捧过场,跟蒋介石当面干过架。
⊙北洋时代,政客无行,议员们的操守常常为人所诟病。刘文典也批评国会议员,他说:“想起这些人来,也着实觉得可怜,不想怎么地骂他们。这总之还要怪我们自己,假如我们有力量收买了他们,却还要那么胡闹,那么实在应该重办,捉了来打屁股。可是我们现在既然没有钱给他们,那么这也就只好由得他们自己去卖身罢。”
⊙刘文典瞧不起搞新文学创作的人。有一次,有人向刘提及当时以《激流三部曲》名噪一时的巴金,刘想了一会儿,喃喃地说:“我没有听说过他。”
⊙沈从文当过兵,没有学历,靠写小说成了教授,很被一些人看不起。刘文典公开说:“沈从文居然也评教授了,要讲教授嘛,陈寅恪可以一块钱,我刘文典一毛钱,沈从文那教授只能值一分钱。”
⊙抗战时期,在昆明,有一回跑警报,刘文典和学生一起护卫着陈寅恪离开教室,看到沈从文也匆匆跑出,刘大骂:“我被炸死了,就没人给学生讲庄子了,你沈从文跑什么跑?”
⊙1927年,奉系入主北京,周作人和刘半农躲在菜厂胡同朋友家里避难。一天,两人在书房写东西,刘半农抬起头来,看了好一会儿,突然喊了一声“砚兄”。周作人一听,以为有客人来,抬眼四处张望都不见人,刘半农指指桌上的砚台,周作人恍然大悟,哈哈大笑。
⊙据林语堂回忆:有一次刘半农和陈西滢在伦敦见面,陈向别人介绍刘是北京大学的教授时,用了“也算是”的字眼,刘半农对此耿耿于怀。
⊙有一位青年非常喜欢《教我如何不想她》,便到赵元任家去,想请赵介绍认识刘半农。碰巧刘半农来赵家,赵当即作介绍道:“这就是你要认识的刘半农先生。”青年起立相迎,颇感失望,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句:“原来是这个老头啊!”刘半农颇有所感,写了一首打油诗:“教我如何不想他,请进门来喝杯茶。原来如此一老叟,教我如何再想他!”
⊙除了徐志摩那样的富家子弟,一般人在欧洲的留学生活都过得很困窘。1921年,赵元任夫妇到巴黎看望刘半农,刘连称自家是“花子窝”。赵要拍照留念,刘就叫儿子趴在地上学乞丐。
⊙听到郁达夫遇难的消息后,郭沫若愤怒地说:“假使达夫确实是遭受了苏门答腊日本宪兵的屠杀,单只这一点我们就可以要求把日本的昭和天皇拿来上绞刑台!……我们应该要日本的全部法西斯头子偿命!”
⊙据传郑振铎怕老婆,郑夫人高君箴女士,是商务印务馆大股东高凤谦的女儿,家里有钱,郑振铎去英国留学的钱就是高家给的。
⊙刘半农初进北大任教时,因为没有正式学历,被胡适等洋博士们看不起,于是发愤去法国读了个博士回来,但又被鲁迅讽刺,说他背叛了文学革命,说“刘博士之言行,偶然也从报章上见之,真是古怪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