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岳霖和林徽因家就住前后院,“太太的客厅”也就此热烈地开张了。经常是星期六的下午,金的朋友、林的朋友、朋友带来的朋友,都聚集在这里喝茶聊天。梁思成的女儿梁再冰回忆,抗战前常来梁家的人,有张奚若、钱端升、金岳霖、周培源、陈岱孙、叶企孙、吴有训、邓以蛰、陶孟和、李济、沈从文等,有时也和他们的夫人同来。其实除此之外,还有叶公超、胡适,以及更年轻一些的,比如李健吾、萧乾、卞之琳等人。张奚若、钱端升是政治学家,周培源是物理学家,陶孟和是社会学家,邓以蛰是艺术史家,李济是考古学家。
林徽因
出生地:杭州 祖籍:福州
生卒年: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结核病)
毕业学校:美国宾州大学美术学院
称号: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主要成就:参与国徽、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及改造传统景泰蓝
最佳好评: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金岳霖(1895~1984):湖南长沙人。哲学家、逻辑学家。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弟子中有冯友兰等。
梁思成(1901~1972):广东省新会人,大学者梁启超之子,著名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与妻子林徽因一起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丁玲(1904~1986):湖南临澧人,左翼作家。代表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斯大林文学奖。
张幼仪(1900~1988):祖父做过清朝知县,父亲张润之,是当时上海宝山县的巨富。
陆小曼(1903~1965):江苏武进人,生于上海。曾师从刘海栗等绘画名家,擅长戏剧,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话剧。又谙昆曲,也能演皮黄,写得一手好文章,民国著名才女。
凌淑华(1900~1990),广东番禺人,小说家、学者。燕京大学毕业,任教于武汉大学,有珞珈才女之称。
陈西滢(1896~1970),江苏无锡人,原名陈源,笔名西滢,毕业于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回国后任北京大学外文系教授。参与创办《现代评论》,与女作家凌叔华结婚后,一起到武汉大学任教,1946年出任国民政府驻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任常驻代表。
闻一多(1899~1946),湖北蕲水人,新月派代表诗人、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民主战士。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杨振声(1890~1956),山东蓬莱人,教育家、作家,曾任国立青岛大学校长。
张奚若(1889~1973),陕西大荔人,政治学家,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
⊙金岳霖和林徽因家就住前后院,“太太的客厅”也就此热烈地开张了。经常是星期六的下午,金的朋友、林的朋友、朋友带来的朋友,都聚集在这里喝茶聊天。梁思成的女儿梁再冰回忆,抗战前常来梁家的人,有张奚若、钱端升、金岳霖、周培源、陈岱孙、叶企孙、吴有训、邓以蛰、陶孟和、李济、沈从文等,有时也和他们的夫人同来。其实除此之外,还有叶公超、胡适,以及更年轻一些的,比如李健吾、萧乾、卞之琳等人。张奚若、钱端升是政治学家,周培源是物理学家,陶孟和是社会学家,邓以蛰是艺术史家,李济是考古学家。
⊙1933年10月,冰心写了一篇《我们太太的客厅》,发表于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小说描写了一群自命不凡的学界名流聚集在女主角家的客厅开沙龙的故事。文章一改冰心晶莹透至的文笔,对人物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林徽因也不甘示弱,据林徽因的好友李健吾回忆说:“她(林徽因)恰好由山西调查庙宇回到北平,带了一坛又陈又香的山西醋,立即叫人送给冰心吃用。”从此,二人结怨。
⊙林徽因经常是朋友聚会时谈话的中心,只要她在场,别人就没有说话的份。一次饭局上,杨振声问:“公超,你怎么尽吃菜?”叶公超指指对面的林徽因,林正口若悬河地说着。有人说:“公超,假如徽因不在,就只听见你说话了。”叶公超笑笑,补充说:“还有(梁)宗岱呢。”
⊙“太太的客厅”的人常在金岳霖家吃饭,金是湖南人,供应的多是湖南菜,所以人称这是“湖南饭店”。金也雇了一个西餐厨师,据说小点心做得非常好,常常端过来给林徽因吃。
⊙李健吾评论林徽因:绝顶聪明,又是一副赤热的心肠,口快,性子直,好强,几乎妇女全把她当仇敌。
⊙费正清和夫人费慰梅,来北京不久就加入了林徽因的沙龙,“费慰梅”这个中国名字就是林给起的。费慰梅回忆说:“老朋友会记得她(林)是怎样滔滔不绝地垄断了整个谈话……话题从诙谐的逸事到敏锐的分析,从明智的忠告到突发的愤怒,从发狂的热情到深刻的蔑视,几乎无所不包。她总是聚会的中心和领袖人物。”
⊙林徽因“太太的客厅”可以说就是当时北京文艺圈的中心,尤其对青年作家来说,得到允许进入这个“客厅”,就等于说是得到了文艺圈的认可。燕京大学的学生萧乾被邀请去“客厅”时,老早就把平时穿的蓝布大褂洗得干干净净,把一双旧皮鞋刷了又刷。萧乾回忆说:“那次茶会就像在刚起步的马驹子后腿上,亲切地抽了一鞭。”
⊙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后来她发现有个男作家叫林微音,于是改“音”为“因”,并说:“我不怕人家把我的作品误为林微音的,只怕日后把他的作品错当成我的。”
⊙金岳霖说,照一般人的说法,都是“老婆是别人的好,文章是自己的好”,但这个说法不适用于梁思成,在梁这里,“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太太的好”。
⊙梁思成是中国最杰出的建筑学家,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创办人。1947年,有个学生到清华大学建筑系上学,老师告诉他,中国文化界有三个国宝级的人物:梁思成、陈寅恪、翁文灏。
⊙抗战期间,梁思成一家随学校搬到了李庄,那时大家都生活拮据,常常靠典当过日子。梁思成很风趣,要典当什么东西时,就跟家人说:我们把这只手表“红烧”了吧,把这件衣服“清炖”了吧。
⊙林徽因和梁思成总是一起工作,合作写书,梁在自己的代表作《图像中国建筑史》中说:“我要感谢我的妻子、同事和旧日的同窗林徽因……没有她的合作与启迪,无论本书的撰写,还是我对中国建筑的任何一项研究工作,都是不可能的。”
⊙林徽因和梁思成约定,无论谁先死了,活着的那个要为对方设计墓碑。1955年4月1日,林徽因去世,梁为太太设计墓碑,正好有学生来,梁问:“我正考虑碑上的字,上面并列四个头衔:‘文学家、诗人、舞台美学家、建筑家’,下面是‘林徽因先生之墓’,你看怎么样?是不是头衔太多了?”结果只保留了一个头衔:建筑师林徽因墓。
⊙费慰梅评论林徽因:她的神经犹如一架大钢琴的复杂的琴弦。对于琴键的每一触,不论高音还是低音,重击还是轻弹,它都会作出反应。或者是继承自她那诗人的父亲,在她身上具有艺术家的气质。她能够以其精致的洞察力为任何一种艺术留下自己的痕迹。
⊙1953年夏天,郑振铎、吴晗邀请了一些建筑专家宴会,席上谈到北京旧城保护的事情,林徽因指着吴晗的鼻子大骂:“你们把真古董拆了,将来要懊悔的,即使把它恢复起来,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
⊙林徽因文采好,梁思成的很多文章都经过林的修改润色,林经常在初稿上改得密密麻麻,然后梁思成再拿去抄写。他们共同的朋友莫宗江说:“梁先生写得最好的文章,是在与林先生争论中写成的。林先生逝世后,梁先生的文章就平淡多了。”
⊙金岳霖和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住前后院,金写了一副对联恭维梁氏夫妇:梁上君子,林下美人。
⊙夏曾佑给梁启超起了个绰号叫“佞人”,梁解释说:古人自谦便称“不佞”,“佞即才也”,《庄子》中称墨子是“才士”,我推崇墨子,所以叫我“才士”,“才”即“佞”也,所以就叫佞人了。
⊙梁思成和林徽因结婚时,父亲梁启超给两人写了一封信,说:“你们结婚后,我有两件新希望:头一件你们俩身体都不甚好,希望因生理变化作用,在将来开一新纪元;第二件你们俩从前都有小孩子脾气,爱吵闹,现在完全成人了,希望全变成大人样子,处处互相体贴,造成终身和睦安乐的基础。这两种希望,我想总能达到。”
⊙徐志摩在伦敦初见林徽因,有一段时间频繁通信,据徐当时的太太张幼仪回忆说:“徐志摩隔几天就要去附近的一个理发店,名义是去理发,其实是去收看林徽因的来信。”
⊙林徽因父亲林长民旅欧时结识了比自己小21岁的徐志摩,两人立刻引为知己,成了忘年交。林还把自己年轻时的隐秘恋爱告诉徐,徐据此写成小说《一个不很重要的回想》。林和徐还分扮男女,一个扮有妇之夫,一个扮有夫之妇,互通情书。林死后,徐志摩公开了其中一封,并称这封情书“至少比他手订的中华民国大宪法有趣味有意义甚至有价值得多”。
⊙徐志摩紧追林徽因时,妻子张幼仪正怀着身孕。一听说张怀孕,徐便说:“把孩子打掉。”张说:“我听说有人是因为打胎死掉的。”徐说:“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徐志摩爱结交文学大腕,创造社讽刺他是热爱“拜祖宗”。徐曾反复写信请求与美国女作家曼殊斐儿见一面,终于得到许可,冒雨赶去,曼殊斐儿却因病不见客。最后总算见了一面,前后不到二十分钟。半年后,曼殊斐儿去世,徐特地跑到坟上去哭吊了一番。徐又去拜访文豪哈代,哈代拒绝给他题词,拒绝合影,茶也不给一杯。徐请求一点纪念品,哈代就从花园里随手摘给他几朵花。
⊙徐志摩擅长结交名人。徐24岁到英国留学,还只是个文学爱好者,念的还是政治经济学,但他结交的名人中,却包括了当时英国知识界最重量级的人物,其中有最当红的大作家、批评家、桂冠诗人、学术领袖……而当时知识界的领袖之一狄金森竟成了徐的保护人。
⊙1923年,新月社成立于北京,中途解散,1927年在上海重新开张。早期成员混杂,但核心成员是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潘光旦、陈西滢、饶孟侃等人。
⊙徐志摩为《新月》所写的发刊词开头引述了两句话,一是《圣经·创世记》中的“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二是雪莱《西风颂》中的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1931年,徐志摩到北大教书,同时编《新月》杂志。当时徐和罗尔纲都住在胡适家里,据罗回忆,徐志摩除了上课外,整天都待在屋里工作,“这个蜚声文坛的大诗人,竟与书呆子相类”。傅斯年等晚上常来胡家打麻将,徐志摩从来不参加,连旁观的时候都没有过。
⊙徐志摩和罗尔纲每天傍晚都去北海公园散步。有一次,路上有个老妇叫花子向徐乞讨,徐便详细问她是什么地方人,家中有无子女,因何流落到北京,态度恳切得跟亲人一样,然后把口袋里所有的钱都掏出来给了老妇人。
⊙有一次夜晚十一点多,徐志摩乘兴去看望梁实秋,见屋里还亮着灯光,他想吓梁实秋一跳,突然把门打开。但眼前的景象吓得他大叫一声,拔腿便跑。原来看到一对不认识的青年男女正赤裸着惊惶地从沙发上跃起。徐志摩又走到另一位单身朋友家,一看屋里黑黢黢,心想这家伙睡了,来吓他一下,便顺手把门框上的电灯开关打开,不觉又是一声大叫,原来床上睡的也是男女两个人。徐事后说:“以后我再也不敢在黑夜闯进人家去了。”
⊙林徽因和金岳霖产生了爱情。一天,林哭丧着脸对丈夫梁思成说,她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该怎么办才好。梁思成想了一夜,第二天,告诉妻子说:“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说完,梁哭了,林也哭了。当林徽因把这个消息告诉金岳霖的时候,金回答:“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当退出。”
⊙金岳霖记不住学生的名字,有时课堂上要提问,就宣布:“今天请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于是所有穿红毛衣的女同学都很兴奋。
⊙1926年农历七月七日,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礼上,梁启超指着新郎大骂,很多人对这场婚事都抱有非议,梁实秋则大声支持老朋友:“结婚离婚都仅是当事男女双方之事,与第三者何干?”
⊙张幼仪的八弟张禹九,和徐志摩也是好朋友。1926年徐跟陆小曼结婚时,张禹九很高兴地参加了婚礼,为新郎新娘祝福。后来张去世的时候,遗嘱说:追悼会上不要放哀乐,请念几首徐志摩的诗就行。
⊙徐志摩要跟张幼仪离婚,张的哥哥张君劢感叹地说:“张家失徐志摩之痛,如丧考妣!”
⊙徐志摩去世后,梁思成捡回来一片失事飞机上的残骸,一段烧焦了的木头,林徽因为了纪念徐,将它衬上黄绸子,挂在床头。也有人说是放在一个盒子里,摆在了客厅。
⊙徐志摩去世后,张幼仪回忆说,她跟徐在一起的时候,从没有说过“我爱你”之类的话,但是,“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是最爱他的”。张为此很恨林徽因,觉得林和徐相爱却又不嫁给他,欺骗了徐的感情。
⊙凌叔华、陈西滢是林徽因、徐志摩共同的朋友,徐曾把自己的日记和一些笔记存在凌那里。徐死后,林徽因为了得到徐过去的日记,跟凌叔华大闹了一场,最后通过胡适帮忙,才要了去。
⊙金岳霖是个单身汉,无儿无女,但过得自得其乐。他养了一只很大的鸡,是云南斗鸡。这只斗鸡能把脖子伸上来和他在一个桌子上吃饭。他还到处搜集大梨、大石榴,和别的教师的小孩子比大小,输了就把梨和石榴送给小朋友,自己再去买,乐此不疲。
⊙在清华大学教授组织的一次逻辑学研究会上,有人提起哥德尔,金岳霖表示要买本书来看看。学生沈有鼎对金说:“老实说,你看不懂的。”金听了,“哦哦”两声,坦然说:“那就算了。”
⊙西南联大毕业答辩时,系主任金岳霖问王浩,为什么要学哲学,王回答:“我想解决人生问题。”金继续问:“那么你解决了没有?”王坦然地答:“还没有。”毕业后王被保送到哈佛大学,只用了一年零八个月,又拿到了哲学博士学位。
⊙九一八事变后,青岛大学发生学潮,学生全体罢课,准备坐火车去南京请愿,校长杨振声、教员闻一多等都主张平息风潮,尽快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学生们便包围校长公馆,杨振声等仓皇潜逃,学生们又贴出标语:驱逐不学无术的闻一多!
⊙闻一多当学生时在清华听过梁启超的课,闻回忆梁讲《公无渡河》时的情形:任公(梁启超的号)先生把那首古诗写在黑板上,然后摇头摆脑地朗诵一句:“公、无、渡、河”,接着大声喝彩,叫一声“好”!然后再重复地念:“公、无、渡、河”,“好”!“公、无、渡、河”,“好”!“渡河——而死——,当奈——公何!”“好,真好,实在是好!”梁任公这样自我陶醉地一唱三叹,一声高似一声,并无半句解释。朗诵赞叹过后,就高呼道:“思成,抹黑板,快抹黑板!”梁思成也在班上听讲。黑板擦过,这首古诗就算讲完了。闻先生评论说:“大师讲学,就是这样!”
⊙有一次,闻一多写了一封短简给陈梦家,称之为“梦家吾弟”。陈梦家回信时便也不客气地称“一多吾兄”,闻一多大怒,把陈大训了一顿。
⊙1930年,杨振声筹办青岛大学,力邀闻一多和梁实秋加盟,分别主持国文系和外文系,杨说:“上海不是居住的地方,讲风景环境,青岛是全国第一,二位不妨前去游览一次,如果中意,就留在那里执教,如不满意,决不勉强。”梁称之为“先尝后买”法,于是“半日游览”、“一席饮宴”,就留在了青岛大学。
⊙有一次,梁实秋和闻一多在一间教室的黑板上看到一幅漫画,画的是一个乌龟和一只兔子。旁边注了一行字:闻一多与梁实秋。“哪一个是我?”闻一多严肃地问。梁实秋同样严肃地回答:“任你选择。”
⊙抗战胜利后,吴有训担任中央大学校长。一天深夜,警察从贡院街妓院抓到一名学生,送回学校处理。吴有训把那个学生训导一番之后,提笔写了“德之贼也”四个字相赠,并将其开除。
⊙1941年的一次会议上,张奚若尖锐地批评国民党的腐败和蒋介石的独裁。蒋听不下去,就插话说:“欢迎提意见,但不要太刻薄!”张一怒之下便拂袖而去。下次再开会,他接到会议通知和往返路费后,当即回一电报:“无政可议,路费退回。”从此再没有出席国民参政会。
⊙1945年底,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各党派都有代表参加,学者中有傅斯年和张奚若。张本是国民党党员,他的代表名额是共产党提的,以无党派代表出席。国民党反对说:“张奚若是本党党员,不能由你们提。”张便发了个声明:我不是贵党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