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没有攻不下的堡垒。横扫天下的蒙古可汗蒙哥倘是听到此话,会不会在棺材里气得活过来?1000年前,他用相同的话语鼓舞着他勇敢的战士们,然后一次又一次率领那支横扫欧亚的蒙古虎狮在钓鱼城下发起了决死般的冲锋,终于……把命丢了。
涛涛嘉陵江边,巍巍钓鱼山之上,便是那座令蒙古人肝肠寸断的死亡之地——钓鱼城。相传混沌初开时,青华大帝曾在此钓鱼,救济了一方饥荒中的百姓,钓鱼山即因此而得名。南宋重庆知府余玠修筑这道铜墙铁壁时,亦因此而命名。数年之后,这座他亲手打造的钢铁堡垒,竟然钓到11世纪人类战争史上最大的一条鱼。历史的滚滚洪流在此处转弯,蒙古帝国奔腾不息的扩张脚步自此戛然而止,无数苦难民族的命运,都将为这座伤痕累累的小城所救赎。
公元1258年,蒙古可汗蒙哥率军翻越六盘山进入四川,企图打开灭亡南宋的突破口。这是一支集中了蒙古帝国所有精华的王者之师,包括由哥萨克骑兵组成的阿速军,由蒙古精锐骑兵组成的本部军马,以及由汉人水师天才史天泽统领的蒙古水师。在付出了惨重的伤亡后,蒙古大军终于跌跌撞撞地进入了四川腹地,从成都到阳平关,四川地区三分之二的州县落入蒙古人的囊中。四川危急,南宋危急,蒙哥可汗的马刀,已然顶在了南宋王朝的肺管子上。得胜后的蒙古人士气高昂地向着他们此战的最后一个目标——重庆进发。他们的刀锋顶在了重庆的门户——合州钓鱼城上。
钓鱼城,是决定蒙哥此次南征战局成败的关键,它上可控三江,下可蔽重庆,是支撑整个四川战局的防御要塞。钓鱼城若失,四川地区就再无险可守,南宋的西线战局将全线崩溃。因此,重庆知府余玠一直把打造钓鱼城防线当作一个大工程。在他的苦心经营下,钓鱼城构筑起了严密的防御工事,依山而建的防御堡垒易守难攻,南宋四川地区一切可用的兵力全都集结于此。对面是蒙古可汗御驾亲征的王牌军团,钓鱼城,此刻已不仅仅是一个防御工事,而是一场以千百万人生命为代价,连接两大王朝命运的血腥战争赌注。
当蒙哥可汗亲临钓鱼城下时,面对这严密的防御工事,他也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气。险要的地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堡垒,仅凭常规攻击,想拿下此城池绝无可能,但这却是蒙古大军必须啃下的硬骨头。蒙哥先派南宋降将晋国宝入城劝降,守将王坚没和他废话,手起刀落将这个败类剁成了肉酱,也把响亮的声音传给了城外的蒙古人:宁死不降。
攻击!全线发动攻击!蒙哥知道,钓鱼城仿佛是一棵生在嘉陵江边的坚韧老藤,必须要先去枝剖叶,然后才能连根拔除。从公元1259年正月开始,血腥的硝烟笼罩了钓鱼城。蒙古军相继占领了梁山城、礼义山城、合州旧城等周边地区,蒙古水师封锁了嘉陵江南北出口。至此,钓鱼城已被困成一坐孤城,与外界的联络全部断绝。经过了一个月的外围扫荡,蒙古军从二月开始发动了全线进攻,5万蒙古精锐亮出了雪亮的马刀,如群狼一样恶狠狠地向钓鱼城扑来。
开打了蒙古人才明白,这仗,真不是人能打的。
钓鱼城,坐落在钓鱼山上,三面环水,山势险要,相对高度300多米。要打钓鱼城,就得先爬山,再爬墙。
这可苦了那群马背上长大的天之骄子们了。下了马去爬山,爬到山上气没喘一口,就被城头守军用弓箭石头招呼。好多蒙古兵连城墙根都没摸着,就被对手打进了嘉陵江。蒙哥从中军台远望去,密密麻麻攻城的蒙古兵仿佛雨点一样掉进嘉陵江喂了王八。好不容易有蒙古兵冒着枪林弹雨接近了城头,守将王坚早就进行了周密布置,长矛兵把城墙护得像刺猬一样。费尽千辛万苦抵达目的地的蒙古勇士们,接二连三地被宋军的长枪串成了麻花。蒙哥一阵憋屈:戎马几十年,哪打过这种窝囊仗。
陆地不行就从水上来,蒙古汉将史天泽的水师出动了。这支蒙古人为对付南宋水师不惜血本建造的精锐舰队果然厉害。先在钓鱼城东门全歼了宋军水师,继而护送着敢死队从城东北抢滩登陆,可水上能打,上了岸就不一定灵了。登陆后的蒙古军先后向城东登奇门、东胜门、镇西门等地接连发动强攻,一度攻上了钓鱼城东北的城头,可终被顽强的守军打了回来。最危险的一次,蒙古军已经完全占领了东胜门,可从东胜门败退的宋军趁夜组成敢死队发起自杀式冲锋,居然又重新把城头夺了回来。战机稍纵即逝,之后蒙古军数度发起反扑,终未再接近城头一步。
水上不行,那就继续爬墙,爬墙不成就从水上来。之后的日子里,从水上到陆上,从登陆到爬墙,蒙古军来来回回地折腾,前赴后继地冲锋。可钓鱼城的守军更顽强,管你从哪来,打你没商量。就这样折腾到四月份,数万蒙古军困于钓鱼山下,始终不能前进一步。
关键时刻,蒙古的后援部队来了,还带来了蒙哥最梦寐以求的武器——回回炮。这是当时世界上威力最大的火炮,专门用来攻城略地,是无数南宋守军心头的噩梦。蒙哥来精神了,我打不下你,还轰不死你。蒙古军重炮一字排开,堆火药、上炮弹、点火、开炮!只听到轰隆一声巨响。蒙哥懵了:打雷了,下雨了,瓢泼大雨哗啦啦地下,几十门火炮在大雨中全淋成了哑巴。真是人倒霉喝凉水都塞牙啊。
就在蒙古军困于钓鱼城下受活罪的时候,南宋全国已然开始了总动员。中国南方各路的军队,无论远近全部齐集,奔着同一个目标——增援钓鱼城。钓鱼城之战已非一场简单的城市攻防战,而成为一场宋蒙之间增援打援的肉搏战。围绕着钓鱼城这个小小的核心,方圆几百里的地区都打翻了天。重庆守军几度北上增援,与蒙古打援部队展开浴血奋战。四川制置使吕文德集结精锐舰队冲击嘉陵江北,与蒙古史天泽的精锐水师进行惨烈的搏杀。至此,宋蒙双方在钓鱼城周边形成了犬牙交错的肉搏态势,打到六月,双方精疲力竭,谁都不能前进一步。
蒙古军中不是没有明白人。在几次军事会议上,大将术速忽里就力主尽早撤兵,可蒙哥不答应。我堂堂蒙古勇士,连个小小的钓鱼城都打不下来,这不是笑话么。钓鱼城守将王坚却不消停,几次打开城门发动反扑,竟将蒙古的攻击部队杀得大溃。从一月打到六月,蒙古大军越打越疲惫,钓鱼城却越打越精神。蒙哥可汗要急疯了,硬打不行就来软的。蒙古军先锋汪德臣胆大,单骑一人来到城下劝降,什么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磨破嘴皮子说了一堆。这次王坚态度好,很亲热地寒暄了一会儿,末了把手一挥,大块的石头齐向汪德臣身上招呼,饶是汪德臣躲得快,还是给砸成了内出血,回去没几天就死掉了。汪德臣之死,蒙哥大为痛惜,连着几天唉声叹气。仗打到这分上,进也不能,退又丢人,真是难那。
不过蒙哥可汗,你也用不着为汪德臣之死痛惜,很快你就可以去见他了。
汪德臣死后,蒙哥大怒,决心在钓鱼城外修筑高台,在高台上安置火器,企图发动最后一次决死冲锋。蒙古人干工程的本事还不错,没几天高台就建起来了,蒙哥亲临现场视察,却被钓鱼城守军逮了个正着,一颗炮石准确无误地朝蒙哥砸去,蒙哥躲闪不及,当场中弹,算是“为国捐躯”了。
消息传来,蒙古军全营悲痛,终于悄无声息地撤退。但是,相信那些被钓鱼城折磨到疯狂的蒙古将士们心中还有另一个念头:解脱了,这次是彻底地解脱了,终于可以撤了。
钓鱼城之战,终于以它坚韧的防守,以全城军民的浴血奋战,胜利地拉下了帷幕。西方人将钓鱼城唤作“东方的麦加”,因为,它的胜利真的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在蒙哥死前,蒙古的另两路大军在东线和西线本来已经深入到南宋的腹地,若无此战,南宋的灭亡怕是要提前20年。若如此,迎接中国南方汉人命运的,怕是血淋淋的种族屠杀,一如蒙古军征战阿拉伯时的样子。正是这一战打醒了蒙古人,使蒙古人终于放弃了屠杀式的征服政策。更重要的是,蒙哥之死使蒙古帝国在西方战线全面撤军,蒙古帝国向西方国家的扩张步伐终于停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钓鱼城一战,救了无数民族的命。
蒙哥身死20年后,忽必烈建立的元朝统一了中国,小小的钓鱼城依旧无数次顶住了蒙古大军的进攻。在天下一统的背景下,公元1279年,钓鱼城守将王立在得到元军绝不滥杀无辜的承诺后终于开城投降,以和平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使命。钓鱼城守军在蒙古大军南进中其抵抗之峻烈坚忍,即使是残暴好杀的蒙古大军,也由衷地敬服。钓鱼城,不仅仅是一个朝代、一场战争的见证。西方人说得没错,它是东方的麦加,是中华民族热血与灵魂的见证。
小小的钓鱼城以它的坚忍令几代蒙古可汗头痛,可相形之下,荆楚平原上的襄阳和樊城两座重镇才是蒙古人的大麻烦。钓鱼城再硬,不过是山头一坐弹丸小城,今天打不下还有明天,今年打不下还有明年,随时召集人马随时开工,甚至就像蒙古名将术速忽里无数次建议的:实在不行咱改道?事实证明,继承蒙古汗领袖地位,完成中国一统的忽必烈就是这么做的。
可襄樊重镇却不同。如果说钓鱼城是啃不动的硬骨头,襄樊防线就是陷进去拔不出的泥潭,不是泥潭最终被踏成平地,就是冲锋者尸骨无存!全身而退?那是做梦!不战胜则死才是硬道理。
在宋蒙战争的大版图里,荆楚平原上的襄樊重镇仿佛一把刀子直顶在蒙古人的胸膛上,绕不过也躲不开,啥避实击虚啥躲其锋芒都统统一边去。襄樊防线是南宋国土防御的核心,是蒙古大军南进的跳板,襄樊之战谁得胜,谁就死死扼住了战争命运的咽喉。襄樊的较量注定是针尖对麦芒的血火攻杀,动手就要干到底,开战便永无宁日,倾国相搏,一句话,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20世纪70年代,一位叫金庸的武侠大师以这段惨烈的历史为底料,以生花妙笔描绘出三部令全球华人都耳熟能详的武侠故事。也正是拜金老先生的奇思妙想所赐,提起那场荡气回肠的战争,许多人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天上飞来飞去的大雕,是郭靖风卷残云的降龙十八掌,是包罗人间万象智慧的武穆遗书,是杨过黯然销魂的悲情和小龙女长袖飘舞的华彩,空穴来风的故事在现代电视艺术的包装下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收视率奇迹。香港拍、台湾拍、中央电视台跟着拍,四大天王演,四小天王演,超女快男们争着演。选个演员闹个绯闻都被无聊媒体当回锅的冷饭炒来炒去,却很少有人关注:那段真实的历史是怎样的模样?
大雕是绝种了的,降龙十八掌是忽悠人玩的,《武穆遗书》是不存在的,神雕侠侣是不可能的。唯一的真实,是宋元两国那场血火交织的战争,是以身许国的慷慨,是力战不屈的激昂,是壮士断腕的叹息,是国破山河在的悲怆。
自公元1236年蒙古军挥兵南下开始,襄樊两城便陷入长达37年的暴力与仇恨中。窝阔台崩了,蒙哥汗接着干,孟珙过世了,吕氏兄弟接着守,几代人千百万条生命,威服天下的荣耀与守土保国的责任,俱交织在这两座小城之下,在岁月无情的流逝中,风化成凝血的篇章。关于这一切,千言万语,多少的生死相搏,多少的良将奇谋,多少的战例经典,却只汇成3个词:天命、信念、民气。
说天命,襄樊真的倒霉得很。不止因为敌人太强。老话说,堡垒都是内部攻破的。37年来,襄樊军民最大的敌人,恰恰是他们誓死捍卫的领导——南宋。要给这个朝廷的最后时光写个总结鉴定,怕是只有4字评语:瞎搞!胡闹!
公元1236年,蒙古军第一次进攻襄樊,那一次他们打了个开门红,御驾亲征的窝阔台如摧枯拉朽一般连取襄阳和樊城二镇,之后他才知道,他踏进的是地狱。政府军垮了,襄樊人自发地组成民团,当官的逃跑了,乡民们自动组成义师,今天拔个蒙古据点,明天袭击个运输队,骄横的蒙古大军晕头转向,仿佛空气里都充满着自己的敌人,宋将孟珙整顿军队从正面发动反击,襄樊两城的义师从侧面不间断地骚扰,任你屠城任你破坏,只要还有一丝气力,终要与你周旋到底。最终,天下无敌的蒙古大军第一次体会到了崩溃的滋味,他们如丧家犬一样地退了出去,18年后,号称蒙古最具智慧的王子忽必烈再次涉足这片土地,江汉军民一如既往地浴血奋战阻止了他前进的脚步,无数人的鲜血和生命,却只换来奸相贾似道的一纸卖国条约。蒙古兵再次退去了,可这次,他们似乎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公元1268年,决定襄樊,甚至决定整个中国命运的第三次襄樊争夺战,再一次打响了。
宋朝政府还是一样昏庸,宰相贾似道还是一如既往地陪着皇帝在宫里斗蛐蛐。国家?朝局?民族命运?与我何干!襄樊军镇接连派了三位求救使者。第一位和第二位都被贾似道拦了下来,第三位使者不顾一切冲进皇宫,还没说话就被宫廷侍卫砍了头。可是就算说了又怎么样,襄樊告急?宋朝皇帝会很纳闷地问:襄樊在哪里?
襄樊人已经习惯了,30年来,他们就是从这种孤军奋战里走过来的。可这次,他们却突然感到了不习惯,不仅仅是因为蒙古人出人意料地有耐心,挖壕沟、筑城,大部队重兵重围,在襄樊东南的鹿门堡修筑堡垒,在樊城东北白河城修建堡垒,襄樊的外围被割断了,襄樊的后路被切断了,甚至,襄樊两城之间的联络也被切断了。在南宋朝廷“行政不作为”的帮助下,坚韧的襄樊防线被切割成无数孤立的点。襄樊守将吕文焕在城头上恨恨地骂:这种缺德的招数,估计只有汉人才想得出来。
不错,这正是汉人想出来的。这次襄樊人最大的不习惯,就是他们对面的敌人,不再喊着他们听不懂的蒙古语,他们也说着和自己一样的语言,来自和自己一样的种族,那是蒙古王朝的汉人军队。
决定襄樊战局命运的,恰是两个汉人:蒙古汉族名将史天泽,还有南宋降将刘整。
对于这样的人,后人自然可以很痛快地骂一句:汉奸!可这些所谓的“汉奸”,夺取襄樊的信念似乎和襄樊人守土保国的信念一样坚定。史天泽不用讲,自小生在北方,在异族统治的阳光下长大,啥南宋啥正统,在心里统统没感觉,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么,忽必烈才是我的真主子。刘整呢,来自南宋不假,可就是那个朝廷,害死了我的老领导——曾立下击毙蒙古可汗奇功的王坚,更要害死我。奸臣当道自毁长城,这样的朝廷值得我效忠?元太祖忽必烈聪明地把夺取襄樊的任务交给了汉人,因为他知道:汉人的信念力量最可怕,他更知道,只有汉人才了解汉人。
于是,从公元1268年开始,两支来自同一民族的军队在自己祖国的国土上,展开了长达5年的搏杀。一边是誓死保国的南方热血之士,一边是誓死效忠新朝的北方男儿,这是一场信念与信念之间的碰撞。史天泽的水军在长江上横冲直撞,南宋保持了数十年的水战优势自此荡然无存,刘整制定了近乎完美的进攻方略,从进攻时机的把握和进攻地点的选择,都几乎卡住了襄樊防线所有的死穴。宋朝张世杰的增援部队被打退了,范文虎的增援部队被全歼了,襄樊守将吕文焕企图在万山堡打开突破口,却被蒙古军打了反包围,伤亡惨重。襄樊的外围争夺战在向着对蒙古军有利的方向发展,包围圈在缩小,城内的储粮在减少,部队的伤亡得不到补充,外围的援军毫无踪影。南宋呢,贾似道正陪着宋朝皇帝在花船上斗蛐蛐。襄樊,没救了。
蒙古的进攻顽强,襄樊的抵抗依旧顽强,不仅仅是政府军,民众也自发组成了民团,宋将张顺、张贵兄弟招募民兵3000人,冲破蒙古大军重重包围,终于入援襄阳城内,这是5年来襄樊防线得到的唯一一次援救,在血肉搏杀中煎熬的军民万众欢腾。可幸福永远是短暂的,数日后,张贵率军出城,企图联络宋朝大将范文虎共同夹攻蒙古军,却不幸遭到了蒙古军的重兵重围,突围将士全部壮烈牺牲,蒙古军将张贵的尸首送回襄阳城,那一日,整个襄阳泪如雨下,不仅因为烈士的忠义,更因为他们知道,襄樊最后的希望已然破灭了。
时间一天天流逝,襄樊防线的堡垒在一天天地被蚕食,蒙古军似蚂蚁啃大象一般耐心地前进着,襄樊的外围据点全部丢失了,偌大的江汉平原上仅余两个孤独的城。公元1273年正月,在正面进攻数次碰壁的情况下,刘整和史天泽率兵从水路突击,用回回炮轰开了樊城的一个角,数万蒙古军蜂拥而入,樊城守将牛富率全城军民与敌巷战,浴血牺牲,全城军民无一人投降。樊城,以玉石俱焚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襄樊防线的一个角,终于坍塌了。
樊城已失,仅余的襄阳成了彻头彻尾的孤城。襄阳守将吕文焕做了最后一次努力,派使者突出重围去南宋都城临安求援,求援的文书再次被扣到了贾似道手里,粮食吃光了,箭矢打光了,襄阳已经丧失了最后的希望。襄阳的军民终于怀疑了:5年,整整5年,我们付出了无数生命,在没有任何援助的情况下孤军战斗,究竟是为了什么?
是呵,向这样不可救药的王朝效忠,究竟是为了什么,襄阳城还在,可襄阳人信念的堡垒,第一次坍塌了。
公元1273年二月,蒙古大将阿里海率兵抵达襄阳城下,几声回回炮轰鸣,伤痕累累的襄阳城头被轰开了一角,硝烟过后,展现在蒙古军面前的是一群默默放下武器的人,没有嘈杂,没有抵抗,只有襄阳人木然的眼睛里闪耀着无声的愤怒。襄阳,投降了。
那一天,在襄阳城祭祀张贵兄弟的双忠祠中,襄阳守将吕文焕面对着英雄的牌位,泪流满面。
建立过让世界赞叹的繁华文明的大宋王朝,终于亡了。蒙古人的全球霸业达到了顶点,他们建立的元朝在中国实行残酷的暴政与种族歧视政策,他们近乎敲骨吸髓的掠夺似乎是要夺走这个民族的一切,然而他们不会想到,这个民族有一样东西,是他们永远拿不走的。
那就是民气!
信仰也许会陷入危机,信念也许会崩溃,而民气,却永远生生不息,襄樊平原,正是这样一片神奇的土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在宋亡之后的数百年间,作为楚人的子孙,襄樊人用生生不息的民气实现了这个古老的预言。在元末农民大起义的烈火中,湖北是抵抗最为剧烈的地区,正是湖北人一次次不屈的抵抗,牵制了元廷大量的精锐兵力,才给了后来的明王朝以起家平天下的时间,令蒙古人终于卷起包袱狼狈逃出长城。在20世纪初叶,也正是湖北人的一声炮响,敲响了清朝300年异族统治的丧钟。在如凤凰涅一般的8年抗战中,从大武汉到襄樊战场,湖北人给了骄横的日寇以最惨重的打击,日本在湖北战场上投入了他们二战以来最精锐的兵力,最尖端的武器,却在尸山血河中无法前进。整个抗日战争的战局,也正是在湖北战场得以扭转,高歌猛进的日本人尽管在付出惨重代价后占领了湖北,却终于元气大伤,停滞了扩张的脚步,使中国人终于赢得了休整的时间与再造河山的机会。湖北,以他不屈的抗暴精神,一次次用鲜血和牺牲为中华民族赢得求生的机会,在无数个悲壮的故事下,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气。
面对真实的史实,武侠迷们或许会失望,那些所谓的武功秘籍最终被证明是不存在的。然而穿过千年的历史,抛开光怪陆离的武侠传说,我们会发现,襄樊,有着比所谓武林至尊更珍贵的东西。那就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