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问天下谁是英雄 风云际会瓦岗山

介绍完窦建德,再来介绍另外一位一线演员,这个演员的名字叫李密。

说起来,在隋朝造反行里,李密算是资深演员了,早在大业九年杨玄感造反时,他就是高参了。

当时李密给杨玄感提供了三套方案:第一套夺取幽州(北京),把皇帝阻隔在辽西走廊地带,与高句丽联手,擒获皇帝;第二套方案进攻大兴,夺取关中;第三套方案攻取洛阳,再图发展。杨玄感选择了第三套方案,最终失败。

其实仔细想来,李密的方案有纸上谈兵之嫌,即使杨玄感采用第一套方案,李密所说的情况也不可能发生,高句丽没有胆量一路追击隋军,而杨玄感的乌合之众其实也守不住幽州,因为他们只是一群没有经过军事训练的民工,从战争装备看,其实就是一群白条鸡。

第二套方案看起来不错,但实施起来也值得商榷,以杨玄感的白条鸡部队,即使镇守关中,能抵挡住宇文述、来护儿、卫文升、樊子盖这四大恶人吗?恐怕也很难。

通读隋唐交接的历史,赫然发现李密这个人其实很矛盾,明明知道关中的重要性,自己却一直与王世充在洛阳纠缠(部分原因是他的手下关东人居多,对关中没有兴趣);明明知道谁得关中谁就有望得天下,对李渊入关却熟视无睹,反而自我感觉良好;明明已经投降李渊,却又选择中途逃跑。这些都说明,李密这个人充满了矛盾。

矛盾归矛盾,公平地说,李密还是很聪明的,他的智商首先体现在一次关键的逃跑上。

杨玄感兵败后,李密也被抓获归案,被官府押解前往洛阳,不出意外的话,等待他的就是砍头。聪明的李密自然不甘心被砍头的结局,在押解的路上,他就开始策划越狱,越狱靠什么呢?一是靠忽悠,二是靠钱!

走到高阳郡的时候,李密和同伴拿出身上所有的黄金放在了押解官的面前,李密做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声明将所有黄金送给押解官,另外只有一个小小的条件:帮忙料理后事!

世界上有什么东西一下子可以拉近两个人的距离?黄金!

一看有黄金,再看所提的要求也不高,押解官心动了。在随后的押解路上,李密和同伴每天都要求供应酒菜,每晚都会喝酒,一喝就是一宿,一喝就会耍酒疯胡言乱语,毕竟是快死的人了,喝一顿少一顿了。

渐渐地,押解官对他们产生了一些同情,接触了一段时间后,押解官也就放松了警惕,而李密的机会就来了!

李密一行人等被押到了河南安阳的石梁驿,离洛阳已经不远了,再不逃就没有机会了。当晚李密称兄道弟地将押解官灌醉,然后在墙上挖开了一个大洞,从这个洞口一探身,李密就算脱离虎口了。酒醉醒来的押解官欲哭无泪,此时他才发现,应该同情的不是李密,而是他自己(走脱钦犯杀无赦)。

大难不死,必有后难!虎口脱险的李密并没有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相反却走上了九死一生的险路。此时的他,全国通缉,图上有影,任何一个公开的行业都无法从事,想要糊口,就只能继续在造反圈里混了。

李密先投奔的是平原郡的民变首领郝孝德,没想到郝孝德没有发现他的特长,只是把他当成一个来蹭饭的,尊重根本无从谈起。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李密辗转跳槽到了齐郡变民首领王薄的帐下,没承想王薄也没有发现他的优点,李密得继续寻找下家。

没有工作的日子,李密穷困潦倒,忍饥挨饿,最惨的时候还啃过树皮,后来实在没有办法,只能躲到淮阳郡的一个村庄里,隐姓埋名当起了教书先生,这才吃上了几顿饱饭。

刚吃上饱饭没几天,李密就让饭给撑着了,吃饱撑着的李密闲极无聊居然作了一首诗,这首诗就是流传千古的《淮阳感怀》。

淮阳感怀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

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

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

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此诗一出,看到的人都对李密竖起大拇指:“先生有才!”在群众有才的呼声中,李密有点沾沾自喜,却没想到这首诗很快就长了腿,到了淮阳郡官员的案头,这下李密的麻烦大了。

官员们通读此诗,发现反意扑面而来,这是反诗啊。再一问,“此人面黑,瞻视异常”,甭说了,此人就是李密,快抓!

幸亏当地民风淳朴,李密的群众关系比较好,官府刚来到村里,村民们就提前给李密报了信,这才提前从教室跑了,刚吃了几顿饱饭又得浪迹天涯跑路了,教书先生又变成造反从业者。

李密辗转投奔了自己的妹夫、雍丘县令丘君明,身为官员的丘君明自然不敢收留,一转手又把李密介绍给了当地的侠义之士王秀才。

王秀才与李密倒是惺惺相惜,与李密攀谈后非常欣赏他的才华,一激动就做主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他。这下跑路的李密就成了有家室的人,从他的内心讲,他实在不想再折腾了,如果能这样平平淡淡过一生,那该多好啊!

然而折不折腾李密说了不算,得政府说了算。

没过多久,李密又被人告发了,告发他的正是妹夫丘君明的堂侄。邱堂侄道听途说了陌生人李密的到来,然后把李密和通缉令对上了号,随后向政府告了密,一张无形的大网又向李密扑来。

事实证明,英雄人物在初期总是能幸运躲过几次灾难,这一次抓捕李密又躲了过去。官府来收网时,抓到了王秀才,抓到了丘君明,唯独没有抓到李密,李密当时恰巧没在家。

庆幸之余,李密还得继续跑路,还好当时河南一带起义军比较多,多得就跟现在广东一带的小加工厂一样,这样李密还能在起义军的圈里来回寻找工作机会,客观地讲,初期的李密是很不顺的!

初期李密反复跟各个首领谈平定天下,夺取全国,然而那些粗人首领自保还来不及,谈“统一天下”,那是痴人说梦,而李密就是一个疯子。眼看工作又没有着落,这时“李姓当王”的江湖流言无形之中帮了李密一把。

粗人首领们仔细分析了李密的出身和经历,发现此人出身高贵,曾祖是北周八柱国之一李弼,经历坎坷,曾经被杨广赶出过仪仗队,曾经陪杨玄感造过反,曾经在政府的监狱中越过狱,总之屡遭磨难,屡屡脱险。

经过一通分析,粗人首领们得出结论,“莫非真命天子就是他?”

然而猜测始终只是猜测,在没有成为现实之前谁又能当真呢?不过经过一通分析之后,大家不再把李密当成疯子,而是当成了有升值空间的潜力股,对他也不再是呼来喝去、大呼小叫,谁知道李密这朵云彩下面会不会有雨呢?

良禽择木,能人择主,此时的李密已经没有当初的狼狈,他也有了选择雇主的权利。经过观察,他把重点放在了韦城人翟让身上。

翟让同李密一样,原先也当过公差,李密是给杨广当差,翟让是在东郡政府当法曹(司法官)。与李密一样,翟让的职场生涯也很失败,因为得罪同僚,居然被指控有罪,而且一判就判处了死刑。

执过法的翟让当然懂法,他知道这个案子已经被人做成了铁案,天王老子也翻不了,他能做的只是一天一天等死了。就在翟让痛苦绝望的时候,监狱看守黄君汉悄悄地替他翻了案,不过不是通过法律,而是通过自己的钥匙。

黄君汉一向佩服翟让的为人,知道他被人冤屈,在无法翻案的情况下,他决定牺牲自己,私放翟让。

走出监狱的门口,翟让跪倒在地向黄君汉表示感谢,随后关切地问黄君汉:“我走了,您怎么办?”

黄君汉闻言大怒:“我敬重你是大丈夫,你却在这里婆婆妈妈,赶紧走,不用管我!”(可惜史书上没有留下黄君汉的最后踪迹,很有可能是替翟让顶了罪。)

从此翟让逃到了瓦岗山,聚众起兵,麾下有两员大将,一员是单雄信,一员是徐世勣(李世勣)。在三人的共同努力下,翟让迅速聚集了一万多人,随后翟让也就成了李密眼中的理想雇主。

初期的翟让对李密不以为然,李密则是不动声色,用自己的行动证明。首先,李密帮翟让扩大队伍,自己担任说客,前往附近小股起义军的根据地,对大小首领们摆事实、讲道理,经过他的说服,附近的小股起义军都投到翟让的麾下,翟让的队伍越来越庞大。

和平的时候没有人跟钱过不去,兵荒马乱的时候,没有一个占山为王的会跟人马过不去。有了收编人马做见面礼,翟让就对李密有了好感,李密随即开始造反形势教育。

经过李密的分析,翟让发现,大兴和洛阳确实戒备空虚,而北方的突厥也在蠢蠢欲动,如果顺势攻打大兴和洛阳,很有可能成就一番大业,对于李密的建议,翟让频频点头。

看着翟让频频点头,李密以为翟让已经同意了,然而翟让接下来的表现让李密大失所望。

翟让诚恳地看着李密,搓了搓手:“吾侪群盗,旦夕偷生草间,君之言者,非吾所及也。”

完了,讲了半天,完全是鸡同鸭讲,李密被自己煽动沸腾的热血又凉了。

是啊,怎么能跟蚂蚁讲万里长征,怎么能跟井底之蛙讲阿波罗登月呢?

然而李密在摇头叹息的同时,一个大胆的想法从心头涌起,“翟让这个人头脑简单,目光短浅,如果他领导我必败无疑,反过来,如果我领导他呢?”

疯了,简直是疯了,刚接触几天,就想骑到翟让的头上,怎么可能呢?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用心,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硬碰硬当然不行,翟让一个能打李密十个,而且身后有一万多兄弟,然而李密有的优势翟让没有,这两大优势,一是头脑,二是忽悠的功夫。想要骑到翟让的头上,智取为主,舆论先行。

正巧此时一个叫李玄英的人从东都洛阳来,四处寻找李密,找到李密之后就指着李密说:“此人当接收隋朝天下!”(李玄英如果不是疯子,就是李密安排的托!)

李玄英跟大家解释说,现在东都有一首很流行的歌谣——《桃李章》。《桃李章》是这样说的:“桃李子,皇后绕扬州,辗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从字面一拆解,“桃李子”就是“逃跑的李姓”,“勿浪语”就是“要保守秘密”,组合起来就是李密。而“皇后绕扬州,辗转花园里”就是说“皇帝皇后一去无回了”。这样组合起来不就是“李密当得天下”?

忽悠,接着忽悠!

至此可以确定以及十分准确地断定,李玄英就是李密安排的托。坦白地说,水平真的很一般,基本上就是初中顺口溜的水平,而且这个顺口溜同样适合李渊,“桃李子”指李姓,“勿浪语”让大家把话放肚子里,城府深一点,就像万丈深渊一样深,这不同样可以组成“李渊”两个字吗?

拿这种顺口溜蒙文化人不行,蒙翟让这些粗人已经足够了,毕竟他们认识的字也就比自己的手指多。

李玄英的忽悠属于点对面的忽悠,目的是在起义军里造成“李密有望大富大贵”的舆论,而要达到骑到翟让脖子上的目的,还需要进行点对点的忽悠。

点对点的忽悠可不容易,因为并不是谁的话翟让都听。经过观察,李密发现了一个叫贾雄的人,此人擅长阴阳卜卦,是翟让的智囊,他的话翟让基本都听,因此贾雄就成了李密的公关对象。

按说此时的李密一无所有,根本没有能打动贾雄的金银财宝,那么李密靠什么来打动贾雄呢?李密想来想去,只有一种东西:理想。

理想?没有搞错吧?对,就是理想,千真万确!

贾雄和李密一样,也是识文断字的人,别人参加起义是为了混口饭吃,他们参加起义却是有着自己的理想。

通过长时间的接触,贾雄断定翟让不是能做大事的人,跟着翟让混口饭吃没有问题,然而只能温饱,想要奔小康甚至大富大贵还得跟李密这样的人,毕竟这样的人有头脑、有计谋,更关键的是出身还高贵。

李密没有费多大周折就征服了贾雄,从此贾雄摇身一变,成了李密的死党,对李密的话言听计从。眼下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对翟让进行点对点的忽悠,只有把翟让忽悠住了,李密才能上位,未来的富贵才有盼头。

正巧这几天翟让也在为如何使用李密发愁,于是叫来贾雄一起商量,点对点的忽悠就此开始。

翟让:你说李密这个人怎么样,能不能为我所用?

贾雄:此人大吉大利,贵不可言。依我来看,你如果自己当王,未必成功,如果拥护李密当王,一切困难会迎刃而解。

翟让不悦:照你的意思,李密自立门户就可以了,还来投奔我做什么?

贾雄和颜悦色:世间万物都是有因有果,李密投奔你是因为你们有缘分。李密的封号是蒲山公,而你姓翟,翟与泽同音,泽有水的意思,蒲草离开水就不能生长,因此蒲山公要来投奔你这个水,有了你他就如鱼得水,你们俩的关系说到底是鱼和水的关系!

经过贾雄点对点的忽悠,翟让终于相信了,相信他和李密会成为亲密的革命战友,至于谁当一把手,其实并不重要。

有贾雄的忽悠作铺垫,李密随即向翟让灌输军事思想,一席话让翟让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确信李密就是他的福星。

之前翟让的队伍没有固定的粮源,主要靠抢劫维持温饱,断粮是常有的事,而现在李密给他指出了一条明路:攻占荥阳郡,盘踞洛口仓。攻占荥阳郡,大军就有了稳定的根据地;盘踞洛口仓,大军就有了稳定的粮食来源,那么庞大一国家储备粮仓,足够翟让的军队吃几十年。毛主席曾经说过: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而在解放战争时期更有一句名言,“手里有多少粮食,手下就会有多少兵”。因此李密帮翟让解决了粮食这个硬通货,这支队伍就不再是仅仅为粮食作战的饥民部队,而是有望夺取天下的生力军。

然而要攻克荥阳郡,谈何容易?李密和翟让面前横着一只拦路虎,这只虎的名字叫张须陀,隋朝有名的剿匪英雄,曾经上过杨广的连环画(杨广曾命画师亲临战场,描绘张须陀剿匪的场景)。

提起张须陀,翟让的第一反应就是跑,没办法,被打怕了,彻底服了。对于翟让的胆怯,李密不以为然,在他的眼中,张须陀属于典型的有勇无谋,而手下的兵都是欺压百姓的骄兵,只要略施小计,张须陀不在话下。

对付张须陀,硬拼不行,还得用智。李密让翟让带兵迎战张须陀,他自己则带领一千兵马埋伏到荥阳北的树林里,就等张须陀往自己的口袋里钻。

忐忑不安的翟让壮着胆子与张须陀接战,结果他的散兵游勇根本抵挡不住张须陀的方阵,很快就败下阵来,全军后撤。这样的场景对于张须陀而言太熟悉了,几乎都成了他剿匪的固定程序,没有多想,就带领着兵马掩杀过去。

然而这一次情况有了不同,追到荥阳北树林时,突然有一支人马杀了出来,与此同时先前一直败退的翟让也回马围了上来,瞬间形成了李密、翟让、徐世勣、王伯当四路人马围攻张须陀的局面,一比四,张须陀遭遇包围。

然而张须陀太生猛了,四路人马愣是没围住他,他居然突围了。

就在李密有些失望的时候,张须陀自己从外围杀了回来,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张须陀发现自己的一些部将还被围困,他不能丢下他们一个人突围,因此又回来了。

张须陀不愧为隋朝的一员猛将,三次杀出,三次杀入,来去自如,无人可当。

然而凡事都有一个度,“事不过三”,在张须陀准备第四次的时候,他没能突围成功,此时张须陀手下已经败散,他自己也陷入了绝境,张须陀仰天曰:“兵败如此,何面见天子乎?”乃下马战死,时年五十二岁。

张须陀阵亡后,所部将士彻夜痛哭,数天不能停止,他们不相信他们的将军已经阵亡,在他们心中,始终相信张须陀不死的神话。

然而神话终究是神话,终究有破灭的那一天,张须陀还是死了,一个神话以英雄的阵亡收尾,同时成就了另外一个人的神话,这个人就是李密。

经此一战,李密声名鹊起,翟让、徐世勣、王伯当从此更加相信李密,因为从李密那里他们都恍然大悟:“原来仗是这么打的!”(知识就是力量,此言不虚。)

虽然李密声名鹊起,翟让还是不愿意就这样俯首听命。

翟让分出一部分士兵,单独为李密成立了“蒲山公营”,他还是握着自己的兵马不放。翟让是个粗人,对士兵们不知道体恤,他的士兵们经常受到虐待,却敢怒不敢言。不过作为翟让的士卒还是有特权,可以欺负其他首领的士卒,毕竟他们是翟大头领的王牌军,腰杆要硬很多。

与翟让的粗暴不同,刚刚拥有自己队伍的李密却爱兵如子,每次行军打仗收获的金银珠宝,他分文不取,全部分给手下士兵,对待士兵态度诚恳,如同家人,相比之下,士兵们更愿意跟随李密,因为跟着他有肉吃。

翟让不甘心俯首听命,就跟李密交代,我准备回瓦岗了,你愿意回就回,不愿意回就随便,就此别过。说完,翟让带兵东行,李密则继续西进,一路连哄带打又攻下了几座城池,形势一片大好。

就在李密以为翟让不会回头时,翟让居然又回来了。原来东行到半路他就后悔了,他不想再回瓦岗当土霸王,也想跟着李密做一番大事,这一次,他是真的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