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论及中国大历史中皇后的贤淑良德,长孙皇后可以排进前三名,究其原因,是因为她的丈夫李世民声名很好,那么作为妻子的长孙皇后声名不可能不好,况且长孙皇后确实很会管理,也很会做人。
后世的人熟悉长孙皇后的声名,很有可能是从一则小故事开始的。
这则小故事是这样说的:
有一天,李世民下朝之后,脸色非常难看,长孙皇后问及原因,李世民恨恨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了魏征这个乡巴佬。”闻听此言,长孙皇后换上了正式场合穿的衣服,非常正式地向李世民表示祝贺。长孙皇后说:“妾闻君明臣直,现在皇上有魏征这样敢直言的大臣,不正说明皇上贤明吗?因此臣妾向皇上表示祝贺!”
小故事的结尾是这样写的:听了长孙皇后的话,李世民的气消了,从此更加信任魏征。
也不知道是哪个败家编剧编的这种蹩脚小故事,把政治想得太简单了,把李世民想得太简单了,君临天下者,如果如此冲动,如此浅薄,那么天下就危险了。
事实上,无论是李世民,还是魏征,他俩都是在演戏,他们是彼此的陪衬,没有李世民,魏征的形象无法高大,没有魏征,李世民的形象也无法丰满。两个人就是为彼此而生,为彼此而演,这就是传说中的双赢。
至于长孙皇后,她也是在演戏,也是在扮演角色,难得的是,她一直牢记着自己的角色定位:配合皇帝,维护皇帝的权威。不像其他皇后,要么智商不够把戏演砸了,要么智商太高,把皇帝的戏份都给抢了。长孙皇后牢牢守住了自己的角色,她的法宝只有一个:本分!
关于长孙皇后,先进事迹太多了。
仁慈孝顺,节俭朴素,喜爱读书,闲聊之余,献计献策,利国利民,保护宫女,爱护非亲生子女,降低自己生活标准,严格要求亲生子女,等等,等等。
所有的一切都在于两个字:本分。皇后的本分!
如果说皇帝是天下男人最想干、也最难干的差事,那么皇后也是天下女人最想干、也最难干的差事,当皇帝难,当皇后更难!打一个最通俗的比方,当皇后就是要与一群美女分享一个优秀男人,在分享的过程中,既要表现大度,又要牢牢抓住这个男人的心,你想想有多难。
长孙皇后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幸好,她聪明,她很会做人,于是给世人留下贤淑良德、与世无争的声名。
长孙皇后真的贤淑良德、与世无争吗?
当然不是,不争怎么当皇后呢?不争怎么能把皇权牢牢地留在长孙一脉呢?
长孙皇后也争,也争得厉害,她的法宝是“不争”。
糊涂了吧,为什么争权的法宝是“不争”呢?因为这个“不争”是看起来的。
长孙皇后不为自己争医药和膳食费用,反而主动降低标准,对皇帝其他妃嫔关爱有加,动辄倒贴,给人印象:不争。
太子李承乾的乳娘请求增加太子宫的各种配备,说白了是帮太子要待遇,按理说这种事情亲娘应该比乳娘更上心,然而申请到了长孙皇后这里,冷冷的一句话就给打发了:“为太子,患在德不立,名不扬,何患无器用邪?”对亲儿子都这么狠,也是不争。
长孙无忌位高权重,长孙皇后多次要求李世民解除长孙无忌职务,免得恩宠太盛,滋生长孙一脉的骄气,对自己兄弟这么狠,也是不争。
长孙皇后病重,李承乾委托房玄龄向李世民请求大赦天下,以祈求长孙皇后延年益寿,结果这个人性化的建议也被长孙皇后否决了:“奈何以吾一妇人使上为所不为乎?必行汝言,吾不如速死!”对自己也这么狠,也是不争!
然而,老子有一句名言:夫唯不争,天下莫与争!
不争,其实是为了争!为什么争?为未来的皇权而争!
当然,在长孙皇后“争”的同时,她对李世民的爱也是真挚的。对于李世民,她始终保持一颗忠心,甚至随身携带毒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把随身携带的毒药拿给李世民看,并深情地对李世民说:“妾于陛下不豫之日,誓以死从乘舆,不能当吕后之地耳。”
一句话改变人的一生,一句话奠定长孙一脉在大唐王朝的地位。
在长孙皇后身后,争储大战打得一塌糊涂,然而即使斗得天昏地暗,储位一直在长孙一脉的控制之中,李承乾,李泰,李治,他们的母亲有一个统一的名字:长孙皇后。
夫唯不争,天下莫与争!
贞观十年六月二十一日,长孙皇后于立德殿去世,享年三十六岁。
如果没有一年后那个女孩的进宫,或许长孙一脉还会在唐朝荣耀很多年,然而因为那个女孩的进宫,长孙一脉的命运被改写了,大唐的命运也同时被改写了。
如果有前世的话,这个女孩一定是长孙皇后前世的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