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苏定方的大器晚成,薛仁贵的成名算早的。成名那年,他三十一岁。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发动远征高句丽之战,平民薛仁贵主动找到将军张士贵请战,平民薛仁贵就变成了士兵薛仁贵。
其实在从军之前,薛仁贵已经穷困潦倒到了极点,尽管他是北魏名将薛安都的后人,但到他父亲那一辈,家里的日子已经很惨淡了,到了他这一辈,日子更加惨淡。
百无聊赖的薛仁贵成天琢磨着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他甚至想到了搬迁祖坟给自己转运。这时妻子说了一句话,点醒了薛仁贵:“皇上将要远征高句丽,你有一身的本领为什么不去从军?”
一语惊醒梦中人。
薛仁贵从军之后跟随大军来到了辽东,不久就在一场遭遇战中一战成名。
大军前往安市城的途中,郎将刘君昂遭到一股高句丽士兵袭击。情况万分紧急,这时救世主出现了,一个叫作薛仁贵的小兵。
只见薛仁贵手握长戟,纵马直前,冲着领头的敌将直撞过去,手起戟落,敌将被薛仁贵斩于马下。
薛仁贵抬手割下敌将的首级,挂到了战马脖子上,然后拨马向剩余的高句丽士兵冲了过去,一下子吓破了敌兵的胆。剩下的高句丽兵能跑的都跑了,不能跑的都降了,小兵薛仁贵手刃敌将,救出本方郎将,由此一战知名。
几天后,薛仁贵这个名字传遍了整个远征大军。
贞观十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唐军向高句丽军发起总攻,天公不作美,电闪雷鸣,雷雨交加。
对于薛仁贵来说,他这一生都要感谢这场雷阵雨。
为了让自己引起皇帝李世民的注意,薛仁贵偷偷换了一身衣服,在冲锋号角吹响之前,他换上了一身白衣。在电闪雷鸣的雷阵雨中,白衣白袍的薛仁贵手持长戟,腰背良弓,大声呼号着向高句丽阵营杀去。
薛仁贵长戟挥舞,势不可当,所到之处敌兵纷纷退去,他一个人居然打开了一个缺口,身后的唐军跟随着呼啸而上。
漫天风雨中,一个白衣白袍的人挥舞着长戟,多么好的一道风景!
风景被很多人看在眼里,其中包括御驾亲征的李世民。
白袍小将是谁?有人告诉李世民说,这个人叫薛礼,别名薛仁贵。
李世民将薛仁贵这个名字记在了心里。
战后,李世民召见了薛仁贵,火线提拔他为游击将军,品级从五品,相当于副局级。
雨前,薛仁贵还是小兵,雨后,薛小兵已经不再是薛小兵,而是薛将军。
班师回朝路上,李世民又跟薛仁贵说了一句话,这句话让薛仁贵感动得泪流满面。
李世民语重心长地对薛仁贵说(注意,按照《艺术人生》的模式,钢琴声该起了):“我手下的将领们都年迈了,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替代他们的人。这次远征得到了辽东并不让我欣慰,让我最欣慰的是,得到了你!”
一辈子,一句话,足矣!
在李世民的安排下,薛仁贵留在长安,担任右领军郎将。九年后,他又用自己的举动,赢得了新皇帝李治的心。
永徽五年闰五月三日夜,大雨倾盆,山洪爆发,凶猛的洪水涌向万年宫的玄武门,一时间,守门士兵四处逃生,薛仁贵却定在原地,没有走。
皇帝李治正在万年宫的寝宫中熟睡。
薛仁贵大喝一声:“哪有天子遭难,皇家卫士却怕死四散逃窜的!”
薛仁贵奋力登上玄武门上的横梁,扯着嗓子向皇帝呼号报警。熟睡的李治被惊醒后,慌乱地跑到地势高处躲避,而就在李治转移后不久,他的寝宫即被淹没。
事后,李治派人对薛仁贵说了一句话:“赖得卿呼,方免沦溺,始知有忠臣也!”
一句话,没有你,皇帝就到水里喂王八了。
为了表示对薛仁贵的感谢,李治钦赐薛仁贵御马一匹,从此之后,卿就是朕的宝马良驹。
三年后,在苏定方即将对西突厥发起第三次远征之际,薛仁贵给皇帝李治上了一封奏疏:
西突厥泥孰部落酋长向来不服阿史那贺鲁,为此阿史那贺鲁发兵攻打泥孰部,并俘虏了酋长的妻子儿女。此次我军远征西突厥攻打其各部落,如果俘虏了泥孰部酋长的妻子儿女,不妨把他们送还给泥孰部酋长,这样泥孰部就会感受到大唐的恩德,百姓也会知道阿史那贺鲁是贼,一定会愿意为大唐牺牲,全力以赴。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三国时马谡的建议,就这样被薛仁贵移植到了西突厥身上。
李治看罢,心中颇多感慨,看来薛仁贵确实不是一个凡人,在将来某一天,这个人将派上大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