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肃完韦坚、皇甫惟明、李适之,李林甫长长出了一口气。
然而,李隆基一纸诏书又让李林甫紧张了起来。在这纸诏书上,李隆基宣布要大规模延揽人才,凡是具有一门学问的人就可以报名参加,由皇帝亲自面试录用。
李林甫反复看着诏书,他意识到诏书背后潜藏着危机,如果这些应考的考生口无遮拦,当着皇帝的面控诉自己,那么自己就会非常被动。
得想个办法阻止皇帝与这些考生直接见面。
随后,李林甫对李隆基说:“这些应考的考生多数出身卑贱,言语粗俗,恐怕到时会用粗鄙的语言污染圣听。不如令各郡太守以及各县县令先加以考察,选拔优秀的推荐到尚书省,由御史中丞主持考试,择优录取其中的佼佼者。”
李隆基一想,李林甫说的不无道理,便同意了李林甫的建议。
不久,佼佼者从全国各地脱颖而出,齐聚长安,期待通过考试进入仕途。
等到考试,考生们傻眼了,本来说的是有一门学问就可以录用,结果考察他们的还是常规项目:诗、赋、论。这些常规项目对于常年参加科举考试的人而言不算难题,而对于这些具有一门学问的特殊人才而言,就有些强人所难了。
考试的结果出来了,一举创造了世界考试史的纪录:全军覆没。
就此李林甫给李隆基上了一道奏疏: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在您的英明领导下,野无遗贤!
“野无遗贤”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有本事有能力的人已经都被朝廷网络到帐下了,民间没有一个有才华的人被遗漏!
真的野无遗贤吗?
不是。
杜甫就是最好的证明,他参加了这次考试。
可惜,李林甫已经定下了“野无遗贤”的基调,于是像杜甫这样不世出的诗人,也没能通过那场苛刻的考试。
这一切只是因为李林甫的私心作祟。
到此时,李林甫的真面目暴露于全天下,天下人都知道,如今的第一宰相是一个孤独的领跑者,他不能容忍别人超越、并排,甚至追赶。
尽管他表面对每个人都非常友好,对那些有文学才能的人更是尊重,每每交谈,嘴里恨不得吐出蜂蜜,然而这一切都是表象,在他嘴吐蜂蜜的同时,心里却横着一把剑。
口有蜜,腹有剑。
口蜜腹剑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