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矛盾四伏 天下必肥

萧嵩之前被韩休的外表蒙蔽了,他看到韩休的恬淡只是表面,而骨子里,韩休是一个倔人,这一点有家族的遗传基因。

韩休的伯父叫韩大敏,武则天时期担任中书舍人。正赶上梁州都督李行褒被下属诬告,武则天便派韩大敏作为特使前去审理。

这时有人提醒韩大敏说:“李行褒是李唐宗室子弟,太后想除掉他,此行你得仔细掂量,一旦违反了太后的旨意,就可能闯下大祸,你可得为自己考虑啊!”

韩大敏回应道:“哪有为求自己平安就诬陷别人的?”

从梁州回来后,韩大敏如实奏报:李行褒无罪。

武则天看了韩大敏一眼,暂且按下不表。

不久,武则天又把李行褒的案子翻了出来,办成了铁案。

韩大敏倒霉了,他被认定为审案不力,与知反不告同罪,在家中被赐死!

这就是韩休的伯父,宁可自己遭祸,也不诬陷他人,骨子里有一股刚正不阿的劲。

韩休的骨子里同样有这样一股劲。

张说当中书令时,韩休正担任虢州刺史,在虢州刺史任上,韩休与张说有过一次交锋。

虢州正好位于长安和洛阳之间,无论李隆基在长安,还是在洛阳,虢州都是相对比较近的州。

如此一来,朝廷便经常向虢州征收饲料税,用于皇家御马饲养。时间长了,韩休受不了了,便向中书令张说要求:别再向虢州征饲料税了,还是平均分配给其他州吧。

张说自然不会同意,他反驳韩休说:“如果单独免除虢州的税,就得转向其他州郡,你这个刺史只是为了自己向百姓显示恩惠而已,你的请求我不同意。”

眼看张说不批准,韩休便准备再次上奏,这时州里的官员劝道:“再上奏可能就会冒犯宰相了!”韩休不为所动,说道:“我身为刺史不能救百姓于困敝之中,还有什么脸当刺史。就算会因此冒犯宰相受到刑罚,我心甘情愿!”

执着的劲头跟他伯父一脉相承。

不久,京城传来消息,虢州的饲料税从此免征!

后来韩休辗转做到了尚书右丞,正是在尚书右丞任上,被萧嵩推荐为宰相。

上任宰相,韩休江山不改,刚正不阿的劲头变本加厉。

不久,韩休便跟李隆基唱了一个反调。

长安万年县尉李美玉犯了事,盛怒之下李隆基要把李美玉流放岭南。

令李隆基没有想到的是,这次流放居然被韩休顶了回来。

韩休对李隆基说:“李美玉只是小官,所犯的也不是大事,现在朝中有大奸,尚不能去,怎能舍大而取小呢。臣看到金吾卫大将军程伯献依仗陛下的恩宠,贪赃受贿,房子车马全都超出应有标准。臣建议先处理程伯献然后再处置李美玉。”

李隆基看了看韩休,没有同意。

韩休继续说道:“李美玉犯小罪都不能容忍,程伯献犯那么大的事怎能不问责?陛下如果不处理程伯献,臣便不敢奉诏流放李美玉。”

坚持到最后,韩休还是把李美玉保了下来,不过程伯献他也没扳动,毕竟那是高力士的“一奶同胞”。

“李美玉事件”算是韩休的一个完美亮相,萧嵩对于他的这次亮相还比较满意。

然而,接下来萧嵩发现,自己找错人了。

韩休太倔了,倔得让人无法忍受。

每次萧嵩提出议案,韩休就会提出意见,而且会一直坚持,丝毫不给萧嵩面子,甚至在李隆基面前直接攻击萧嵩的议案,于是,李隆基又看见了两只斗鸡。

不过韩休的倔并不是没有道理,多数情况他是在坚持真理。老资格宰相宋璟在听说韩休的事后,感慨地说道:“想不到韩休能如此坚持,真是仁者之勇。”

这是两个刚正不阿的人惺惺相惜。

时间一长,不光萧嵩怕了韩休,李隆基也怕了韩休,因为韩休的进谏,往往不留情面。

每次李隆基在宫中饮酒作乐,或者在皇家林苑中打猎,兴高采烈之余,都会不无担心地问一句:“韩休不会知道吧?”

想什么偏来什么,往往李隆基问完这句话不久,韩休的劝谏就到了,几次下来,弄得李隆基有些郁闷。

有一次,在照镜子时,李隆基闷闷不乐,左右知道是因为韩休进谏的缘故,便对李隆基说:“韩休当宰相以来,陛下比以往都瘦了,何不把他赶走呢!”

李隆基叹了一口气:“我的容貌虽然瘦了,天下老百姓却会因此肥起来。萧嵩奏事经常顺着我,他退出之后,我寝食难安。韩休经常跟我争执,但他退出之后,我寝食都很好。我用韩休,是为社稷,不是为我自己!”

说这话时,李隆基四十八岁,颇有明君的胸怀。

这一刻如果能够定格该有多好!

然而,一个人年龄在变,胸怀随着年龄也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