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都护恢复的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八月,明帝去世,享年四十八岁。皇太子炟乃贾氏所生,是明帝的第五子,却成为马皇后之养子,由于被视为正室之子,并享嫡子待遇,进而被立为皇太子。这就是后汉第三代皇帝章帝,即位时的年龄为十八岁。专制君主时代的皇帝之死是一桩大事,会举行大葬,在这期间的行政、军事等,几乎陷于瘫痪状态。北匈奴以及持反汉态度的西域各国,当然不可能错失这个机会。
于大丧期间攻打在西域的汉军基地,是绝不会有援兵前来的。反汉派的龟兹和焉耆遂攻打西域都护陈睦,将之杀掉。匈奴则与车师联合,攻打戊己校尉。汉之己校尉关宠因而阵亡。
——以现在的力量,是否还能经营西域?
丧失自信的洛阳要人,又将西域都护制度废止。以军司马身份在前线的班超,也接到归返命令。
“既然是勅令,还有什么话可说?”
在疏勒的班超决定回洛阳。
靠汉之力量将龟兹势力从国内赶走的疏勒,会因汉之撤退而如何呢?龟兹势力会乘机再度以奔流之势进入这个国家,是显而易见的。而在龟兹后面的是匈奴之力量。
匈奴与龟兹的联合势力再度支配疏勒时,亲汉派人士当然会立即遭到肃清。对匈奴而言,处以酷刑乃家常便饭。与其被惨杀,不如现在就死去。
疏勒一位黎姓大臣大喊一声:“汉能弃我们而去吗!”然后拔刀,用双手支着刀刃,对准自己的脖子猛然向前——自刎。
这位大臣以死谏请求班超不要回去。班超的确受到感动。但他是不能违抗朝廷命令的。
归途,他到了于阗。
在于阗,王侯以下所有的人,都因听到班超要归国而放声大哭。
“你曾经斩了我们的巫师,以示汉的重大决心。我们于阗是感恩于汉的决断,所以才跟随汉的。可是……”
说到这里时,国王已泣不成声了。
于阗王确实是感动于班超的决然行动,所以杀尽驻留国内的匈奴军而投靠汉。汉现在却将离这个国家而去。汉军走后,匈奴军当然会进驻前来。以前将匈奴军悉数杀尽的于阗王,不是将遭屠杀吗?
互抱超马脚,不得行。
史书如此描写这时候的情形。也就是说,人们拉住班超所骑的马匹,放声大哭。他能甩掉这些人强行离去吗?亲汉派人士将被残杀,是明显的事情,而他们即将面临如此命运,原因完全在于班超。
“你还能撒手不管,径自回洛阳去吗?”
班超在马背上做了这样的自问自答。
“好!”
最后,他大大颔一下首,轻快地从马背上跳了下来。他决定要违抗勅命,留在西域。他实在不忍丢下这些过去为汉以及为他效力的人于死地,说走就走。
班超赶紧取道返回疏勒。
于他离开后,这个国家已向龟兹降伏,雌伏国内的新龟兹派又抬头了。赶回来的班超,迅速将亲龟兹派肃清。
违抗勅命当然需要相当的决心。所幸他的违勅没有引起很大的问题,因为中央本身的西域政策还没笃定。于此之后,一度被废止的西域都护恢复三次,班超最后受命担任此职。虽然得以无事,但一度决心违勅的班超心里的动荡,一直持续着。他后来的行动有些异样,完全是由于这个缘故。
或许是执著吧,班超满脑子想的都是有关西域之事。一次罹患热病时,他连连说的呓语尽是:“大秦(罗马)……大秦……有没有人要到大秦去……”
班超滞留西域达三十年之久,其间屡次率领疏勒、于阗、康居、拘弥等亲汉派各国联合军,与龟兹、莎车等亲匈奴派联合军交战。他也曾经与在阿富汗的大月氏交战过。
在国内,章帝已死,和帝登基。他被任命为西域都护是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时,被封为“定远侯”。
班超开始走运。原来宿敌匈奴因被鲜卑族和丁零族压迫,势力急速衰退。
只要匈奴势力衰弱,龟兹以及温宿等过去的反汉派各国,一定会分别降汉。
定远侯班超终于平定了整个西域!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变得这样……”
说来奇怪,对西域迷得要命的班超,突然变得非常思念故乡。此刻的他,对原本厌恶而导致离家出走、令人透不过气来的老家“书香家庭”怀念不已。
来到憧憬已久的西域、日夜迷恋的罗马——这样的热情已消退殆尽。自己会有这样的变化,的确是匪夷所思。
“大概是因为年老的缘故吧?”
他如此揣想。
他遂于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向洛阳朝廷提出归国申请。
——本人无意重踏酒泉之地,只求进入玉门关……
这样的哀求,实在令人为他油然兴起同情之念。
进入玉门关,便是汉土。虽然这个地方尽是沙漠,但多少有些汉之气息吧?班超盼望在嗅到这个气息后才死去。
结果,朝廷以未能觅到继任者为理由,他的归国申请于是未获准。
他的妹妹班昭也上书,为哥哥的归国作请求。成为未亡人后的她,担任教育后宫女性的职务,因而在大内颇有发言权。
永元十四年八月,班超终于获准重踏洛阳之土。这是他离开故国第三十一年的事情。
他于回到洛阳的一个月后辞世,享年七十一岁。对能活着回来的他,已经心满意足了吧?
班超于皇都洛阳殁故的三年后,和帝也去世,他于十岁登基,二十七岁就结束其生涯。
在班超于西域奋战的三十余年期间,后汉王朝可谓已病入膏肓。
第一代光武帝与二代明帝的治世,尚称平顺。之所以平顺,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外戚专横。皇后或皇太后之娘家族人掌握权力时,国政会大乱,是一定之事。
光武帝之阴皇后以及明帝之马皇后,都可用“明后”称之。她们都以极慎重态度阻止娘家族人参与政治,同时,本身也绝不干涉政治。她们是可以掌握权力却刻意避之的人。
马皇后只有一次意图使用皇后权力。她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女儿,而马家的一位祖先马何罗,于武帝时代因大逆罪被处死。她于是央求执笔写《汉书》者——班超的哥哥班固——不要把马何罗大逆事件列入记载之中。
班固为此大为烦恼。若是小事件还可考虑,但要把大逆罪这等事实从历史中抹去,是身为史家之人办不到的事情。他不是不知道马皇后想维护祖先名誉的心情,但班固也有作为史家的矜持。
最后,班固还是把这起大逆事件记载于历史之中。他却把于武帝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所发生造反事件之祸首名字改为莽何罗。
倘若马皇后有应该被责难的地方,那大概只有这一点吧?
后汉于第三代章帝时开始脱轨。这是因为章帝之皇后窦氏,一反阴氏和马氏作风,对权力极为看重。她是正室夫人,却没有生子。因此,她奉马太后之意,认了章帝侧室梁氏生的儿子为养子。当时的皇太子是一名叫宋氏的女人生的孩子。
窦皇后为了使自己的养子成为皇太子,便设计陷害宋氏和皇太子。结果,宋氏自杀而皇太子刘庆被降为清河王。窦皇后之养子刘肇当然被立为皇太子。皇后更把新皇太子之生母梁氏加以诛杀。
刘肇十岁就即位,称为和帝。于这个时代掌握权力的是窦太后的哥哥窦宪。
和帝死后,出生才一百多日的婴儿刘隆即位,但未满一年亦死去。
由和帝到后汉王朝灭亡为止,其间登基的皇帝有九个,却没有一个是成年后即位的。十五岁即位的桓帝,算是年龄最长的。幼帝即位时,当然由皇太后为辅佐人,外戚权力因而增大。
即位未满一年即死亡的刘隆,称为殇帝。这名婴儿是和帝和一个女人生下后藏到民间、后来被找出来的。和帝除此以外没有孩子。因此,曾经是皇太子、后来被降为清河王的刘庆之子刘祜,被立为皇帝,就是安帝,即位时年仅十三岁。
安帝之皇后为阎氏。她是个嫉妒心极强的女性。一位名叫李氏的侧室为安帝生子时,阎皇后便将李氏杀害。
安帝于三十二岁时去世,由李氏所生的刘保即位。阎太后于这一年死亡。
刘保是顺帝,其皇后则为梁氏。
梁氏之专横时代于焉开始。其专横程度犹较章帝时之窦氏一族、和帝时之邓氏一族以及安帝时之阎氏一族为甚。
梁皇后的弟弟当中,有一个叫梁冀的恶人。此人獐头鼠目,是个大口吃,只识得几个大字。照理,这样的人连个小官都没资格担当。但他却在姐姐的庇荫之下,于父亲梁商死后,被任命为大将军。
顺帝也于三十岁时死亡,历代皇帝皆属短命。皇太子刘炳即位,因为是两岁幼儿的缘故,当然又由梁太后摄政,梁氏势力更为增大。这位年幼冲帝也于翌年死去。
冲帝之后,由渤海王刘鸿之子刘缵即位。他是个八岁孩童,仍然由梁太后摄政。
八岁皇帝叫质帝,虽然年幼,却很聪明。
梁冀以及梁氏一族,对皇帝相当藐视,而少年皇帝对他们也非常不悦。一次,质帝看到梁冀,就道:“哦,这个人就是跋扈将军吗?”
以“跋扈”形容梁冀,实在再恰当不过。
“这个皇帝人小鬼大,将来一定‘后生可畏’!”
梁冀立刻有了这个想法。
这样的人一旦长大,一定会致力削减梁氏势力,为了免于后患,最好及早处理掉……
梁冀于是命令心腹,将年幼质帝毒杀。这不是名副其实的跋扈将军吗?
蠡吾侯刘翼之子刘志,被立为后继皇帝,就是桓帝,即位时年仅十五岁。
由于这位新帝为梁冀所拥立,所以梁冀专横情状更到了极点。不仅如此,连他的妻子孙寿,也跋扈起来。
孙寿是个美人儿。当时的流行风尚多是她创造出来的。在发型、化妆以及步法等各方面,天下仕女莫不以仿效孙寿为荣。
孙寿创造的新式化妆法有“愁眉”及“啼妆”二种。愁眉指的是剃掉眉毛后,画上细而弯之月眉。这种妆会给人一种忧愁感觉,因而名谓愁眉。这与于二十世纪流行的眉毛颇为相似。啼妆则是使眼下部位产生朦胧感觉的化妆方式。因为这种妆看似刚哭过,故有此名。
因孙寿创造而流行的发型叫“坠马髻”。这是使头发尽量偏向一边的发型。人快要坠马时,头发会倾向一边,因而有此名。类似坠马髻的发型,现在也常看得到。
“折腰步”也是孙寿所发明的步法。这是扭着柳腰,装模作样的行走方式。所谓的“梦露式步法”大概与此大同小异吧?
有人对这些新流行做了如下批评:
“这些事情多么不吉利啊!不久之后,梁家大概会有不祥之事吧?”
意思是说,画忧愁似的眉毛以及哭泣似的妆,都是不吉利之事。这个人认为这是梁家将遭遇浩劫,因而悲叹之前兆。
结果,这种揣测果然没错!
梁家的全盛期不可能维持长久。越是旁若无人,越会招惹更多人的怨恨。尤其是身为皇帝,不可能永远甘受别人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