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汉末期的南方尚未充分开发。长江流域就当时而言,是属于南方地区。天下大乱时代的造反,并不局限在一个地方发生。遍地起烽火——这是乱世的造反景象。
于南方窜起的绿林军,后来分为下江、新市两支,其间更有平林军投入。
北方黄河流域也有铜马军等数十造反团体揭竿而起。
东方则有赤眉军抬头。
此处且叙述有关赤眉军之事。这是在中国历史上如流星划过的一股汹涌势力。
今日山东半岛的青岛附近,有个海曲县。汉代的县长官称为县令,而喜欢更改名称的王莽,将之改为县宰。
当地有一吕姓豪族,主人很早就殁故,吕家的一切全由未亡人主宰。人们称她为“吕母”。
吕母是个女强人。独子吕育却娇生惯养,摆出纨袴子弟姿态,整日以追逐女色为乐。
倘若浸淫女色的对象只是妓女,则尚无不可,而吕育却涉猎良家妇女。他甚至对县宰的老相好也有所染指。
不良少年吕育,过去有多次为非作歹之事。每次惹出事端,都是由吕母花钱摆平。由于有此后盾,吕育更加肆无忌惮,横行乡里。但自己女人被染指的县宰,怎么咽得下这口气呢?
——斩!
县宰遂下了这道命令。
王莽即位后,为了夸示其“仁政”,曾经频频颁布恩赦之令。犯轻微刑罪的人,进拘留所后没多久就被释放——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因此,地方长官凡处置视为眼中钉的罪犯,都以速审速决方式将之除去,以免其逍遥法外。
自己的女人被吕育染指的县宰,果然在新的恩赦命令颁布之前,将这名可恶的年轻人解决掉了。
吕育的母亲伤心欲绝,并且痛恨这位县宰。吕育是她的独子,也是她唯一的精神寄托。
儿子被县宰杀掉,这几乎使她失去了活下去的意愿。为继续活下去,她非做一件事不可。
——为儿子复仇!
最后,她以此为唯一的生活目标。
身为女人的吕母,当然不可能由自己下手报仇。为达到这个目的,她招募了一些人。
她的亡夫是地方角头,认识不少侠客。和他甚有交情的侠客,是一个叫做徐次子的人。吕母立刻找徐次子商量。
处决吕育的县宰为免除后患,准备把吕育的家人也处理掉。由于对方是地方豪族,而且有侠客之类人物频频出入,因此,若不及早处置,后患将在所难免。
接到县宰有此意图的情报时,徐次子立即对吕母道:“应该到海上为宜。”
万一县宰先下手为强,就会吃不完兜着走,大家很可能没命。与其如此,不如到海上去。当时的山东半岛海域,有一些无法无天的小团体干着海贼勾当,一有机会就靠岸抢劫一场,然后逃到海上。据说,那些人的生活都过得相当好,倘若能以那种方式维持生活,何必恋栈于危机四伏的陆地生活呢?
吕母遂率领一群侠客出海。如前所述,该地海域有不少海贼小团体。他们正在寻觅大头目,以免永远沦为毛贼,过着不安定的生活。也就是说,想以组织形态保障自己。这时候,他们听到以资产丰富而闻名的吕母处理家产后来到海上的消息。
——以她为头目最为理想!
一群海贼很快就拥戴吕母,并且奉她为“将军”。
吕母成为海上女将军后,过了两年多时光。天凤四年(公元17年)八月,她的党羽袭击海曲县,抓了县宰杜先后,将之斩首。
她终于为儿子报仇了。吕母于达成报仇目的的三个月后去世。
她的海贼团,人数已超过一万。继承为头目的是徐次子。
——干海贼勾当,无法养一万个人。
徐次子有了这个想法。为了养活这批人,非上陆地不可。
由于长年生活在海上,所以,吕母残党对于在陆地上该如何生活,一点也没有把握。此际最好的方法是,找一个陆地大头目投靠。
这样的头目必须是个地位相当的人物。徐次子于是搜集了各地情报。
他得到的情报之一是——荆州当阳县绿林山有奉王匡为首领的一批亡命豪杰。
“荆州?未免太远了些。”
徐次子呻吟着。湖北绿林山确实离山东半岛太远了。
“有一个叫樊崇的人在泰山一带相当活跃。”又有人报告。
“泰山?这个距离倒相当理想。”
徐次子颔首表示满意。
“那我们去投靠他吧!”
过去跟随吕母在海域耀武扬威一段时期的这批匪党,遂上岸投靠樊崇军。
以樊崇为首领的造反军,攻打了泰山附近一个叫式的地方。式原是汉皇族之领地,式侯之远祖为高祖(刘邦)之子齐悼惠王。这个地位后来由哀王襄继承,其弟刘章则受封城阳。刘章六世子孙荒王之子刘宪在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被封为式侯。
绵延两百多年的汉王朝,“皇族”当然多如繁星。直到王莽取得天下后,汉之皇族乃成为普通的庶人了。
樊崇攻打式,并将之攻陷。
式侯刘宪死后,其地位由其子刘霸继承。但由于刘霸无嗣子,其弟刘萌则成为第三代式侯。刘萌也于去年去世,留下三子。
樊崇于占领式的同时,俘获式侯的儿子。
三名皇族少年依序为恭、茂和盆子。其中只有刘恭具备皇族教养,茂和盆子则由于年幼时已是王莽之天下,因而未受皇族待遇,教育也被忽略。刘茂尚对学问很有兴趣,刘盆子则以牧羊为乐,根本不想读书。
占领式对于樊崇的造反军可谓带来新力量。他趁势以其大军占领了整个现在的山东省地区。
王莽当然不能坐视,立刻派遣景尚、王党等将军前往镇压,却无法将之攻破。这并不是政府军无力的缘故。
军师放纵,百姓困厄。
如史书记载,这个原因在于政府军军纪弛缓,到处掠夺,使老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未得民众支持的军队,当然不可能获得最后胜利。
地皇三年(公元31年),政府军司令官为樊崇军所杀。
地皇三年就是湖北绿林山流行恶疫的这一年。
景尚于这年二月阵亡。
四月,王莽决定再度派兵讨伐樊崇等人。
这次的司令官是王匡和廉丹两人。这个王匡是王舜的儿子,当然不是绿林军的王匡。他们率领的政府军,总数达十几万之多。
这时候的造反军已逐日膨胀。除了来自海上的一万吕母残党以外,各地更有许多小团体陆续前来加入。中小规模的造反军此时已无法自立,他们必须投入大规模团体始得生存。
由于膨胀迅速,所以,同道彼此并不一定认识。
“这样下去,有可能发生同道互相残杀之事……”
樊崇开始为此忧心。
他属下的士兵一打败政府军,就剥下他们的军服,穿在自己身上。因此,光凭外观是分不出敌我的。
“说得也是。我们要有识别标志才行。”徐次子说。
“让他们绑头巾如何?”
樊崇于思考片刻后道。
“不,敌人说不定也有绑头巾之事哩!”
“胳膊上绑布带——这个方法如何?”
“布带若于搏斗时掉下,就麻烦了。”
“那还有什么好办法呢?”
“哦,对。”
徐次子好像想到妙法了。
“你是不是有了什么好点子?”
“我们不是有许多红色涂料吗?”
“没错,曲阜有许多这种东西……”
“就使用那些涂料吧!”
攻陷孔子庙所在地曲阜时,曾经在其官库发现许多赤红色涂料。这是自认为圣人的王莽,为了修复孔庙,从各地运来涂刷墙壁用的赤红涂料。
“那些涂料怎么用呢?”樊崇问道。
“用来作为识别标志啊!”
“识别?要涂在什么地方呢?”
“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为避免自相攻打,把这个东西涂在见面就看得到的地方。”
“见面就看得到的地方是哪里?”
“眉毛啊!涂在眉毛上。”
“喔……”
涂在眉毛上的确是好点子。这是最醒目的部位。而且,由于是涂在毛上的关系,涂料不会轻易脱落。
樊崇于是下令全军士兵,眉毛涂以赤红涂料。赤眉士兵排成队伍的样子着实是个奇观,也为这个集团增添了一种威力。
——赤眉军。
人们如此称呼他们。王莽之政府军当然称他们为“赤眉贼”。
十多万政府军为了讨伐这批赤眉军,向东进兵。总司令官王匡当时是“太师”,这是高于三公的特别官职。
政府军不但装备欠佳,连军粮也付之阙如。
——军粮可在当地调度。
政府下了这个指示,而这等于准许军队肆意掠夺。由于这批军队纪律极为紊乱,沿途居民莫不大受其害。
——不怕赤眉来,只怕太师到。
民间流行这句话。赤眉军是由于没有饭吃才投入造反集团的贫民群,他们是因为缴不起王莽的重税,为避免被捕而逃亡的,所以了解农民的苦衷。今日眉毛涂红的士兵,昨天以前也是靠辛苦耕作过日子的贫农。即使掠夺官库和富豪宅邸,他们也绝不会欺凌贫民。
政府军却毫不容情,连穷苦百姓仅有的积蓄都被夺走。政府军当然因而失去人心。
两军于一个叫成昌的地方会战。成昌在今日山东省东平县附近,靠近河南省。
失去人心的军队当然会被打败。由于他们横行霸道、极尽掠夺之能事,因此,各地造反频传。政府军奉命镇压这些叛乱。一个叫索卢的人在无盐城起而造反,政府军于是在与赤眉军交战之前,奉命前往镇压,好不容易将无盐城攻陷,处斩万余人后,才到成昌与赤眉军对峙。对政府军而言,敌人不是只有前面的赤眉军而已,四面八方的居民全都成了他们的敌人。
赤眉军司令官董宪率军数万,迎击政府军。
由于才攻打无盐城,政府军极为疲惫。廉丹主张休养,王匡却坚持连战。
——我们岂可休养?赤眉贼随时会攻打过来呀!
事实确如王匡所言。
结果,政府军大败,廉丹阵亡,王匡败走。
于成昌战役后,赤眉军又大大膨胀。由各地前来参加造反的人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