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以重兵围攻樊城不克,继而被徐晃军轻易解围,固然有曹仁以死守江陵一年的作战经验及其将能战善守有关,但究其根本,实是关羽本人之性格孤傲所致。
孙权欲偷袭南郡,实际上是有人通知了关羽的,而且预警的不是别人,就是他的死对头曹操。大概也正因为是曹操通知的,关羽才没有理睬,结果才酿成大祸!造成荆襄的大好局面从此不可收拾。
在接到孙权将袭关羽后方的确信后,一开始曹操也准备将此消息列为最高机密,但当初在曹操偷皇帝时立了大功的董昭看法与众不同:
“军事机密无非是说一定时机该保密,有时候还要有意泄密。就眼前来说:关羽如果知道了孙权袭其后,还军自救,则樊城之围速解,我便已获利。两个贼摔起了跤,还能不露出破绽?我们现在保密南郡将要发生的事,孙权该高兴了!这不是上策。
“再者,樊城的将士不知有救,计算自己的存粮时一旦恐惧,有了他意怎么办?还是把此事公开的好,而且关羽为人骄横强梁,自恃后方防守稳固,也未必就肯解围速退。”
曹操就照董昭所说办了,故意由围中的曹仁将孙权的“决心书”抄件用弓箭大量射给了关羽的荆州军——这时的包围圈已经出了漏洞:解围的徐晃军已经挖通了通往城内的地道——荆州军士气大落,家乡危机,谁还能在襄樊前线沉得住气?能沉住气的唯有关羽,他不相信孙权等江东小儿敢来捋他关爷的虎须!
孙权岂止是捋虎须?这背后的一刀砍得又狠又深!
吕蒙受命从寻阳以商船载精兵西进,使白衣摇橹,作商贾人装束,昼夜兼行。一路凡遇关羽所置江边警哨,皆尽收缚,不使走脱一人,关羽由此不能得片纸警讯。
留守南郡、公安的糜芳、傅士仁素来皆嫌关羽傲慢轻己,这次供应前线军资一直是敷衍了事,多有耽搁;而关羽却忍不住自己的怒恨,提前扬言:“还师之日,一定收拾他们!”
这糜芳、傅士仁能不害怕?于是在接到吕蒙的劝降信之后,博士仁首先降吴。接着带队来到南郡城下,一番利害分析,糜芳即开城出降,就此关羽的老家已经不姓关了。
吕蒙还有更厉害的一手:入江陵之后,俘获了关羽及所有将士的家属,一概抚慰优待,并约令军中:不拿百姓一针一线。(《资治通鉴》原载:“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
时吕蒙麾下有一亲兵,乃吕蒙同乡,在天下雨时取了百姓家一斗笠遮盖官铠;官铠虽公物,吕蒙还是定为其违犯军令,不能以乡亲爱惜公物而废法,结果这老乡披吕蒙垂涕流泪给送了行——砍了脑袋!
这办法虽过狠,却能治顽疾!看来该让吕蒙去干东汉的反贪局长,就按吕蒙的标准,贪贿价值超过一个斗笠的,一概枪毙,甚至砍头!看贪官还能剩下多少?
这下荆州大地一时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吕蒙从早到晚带着亲兵存恤耆老,问所不足,得病者给药,饥寒者赐衣粮——活活一个大救星。
真实的消息传到了关羽的军中,荆州军谁还愿意跟这样的军队作战?再说自己的父母妻儿都在吕蒙手里,你是谁?为了谁?我们拼命为了谁?关羽庞大的军队几乎一哄而散,就给关羽剩下了几名亲信、一个儿子关平及数百兵丁。
这下关老爷神不起来了,就一条路了:夺路西走吧,回归益州刘备大家庭。
江东军说:此路不通!
那温柔可爱的书生陆逊突然变成了索命的夜叉,提前率军攻占了宜都夷陵,卡住了西退咽喉,关羽无奈,只得占据了一座僻穷空荡的小城:麦城。
现在与瓮中之鳖也差不了多少了,数百残兵,食无粮,马无草,居无所,寒无衣,守无器,弓无矢,问题是逃兵还在继续,谁不想逃个活命?国人名句:好死不如赖活着!
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兵无战意,将无守心!还有一线希望吗?
蜀军离得最近的是处于上庸的刘封、孟达军,可是关羽早就征调过他们来襄樊前线,人家一直以新收之郡,地方未安靖为由,拒不服从关羽这前将军的调动。以关羽对待同事的态度,这是正常现象,平素不烧香,病来何求佛?大难临头更别指望。
孙权送来了劝降信,麦城的关羽可不是百万军中斩颜良的时候,岁月不饶人,环境心志大不同,只得用上了最后一个有失脸面的应急之计:诈降计。
忍辱回书,假意应允考虑,夜里立幡旗于城上,关羽率部潜出了麦城,谁知出城士兵皆散,才剩下十余骑随着关羽寻路西窜。
谁知孙权预先派朱然、潘璋等在关羽西逃的路上,于关羽十余骑人困马乏之时,突然一拥而上,关羽及其子关平竟被朱然、潘璋部在章乡生擒活捉。
孙权面对关羽父子的大骂不降,动了杀机,又欲把祸水引向曹操,便于建安十二月斩了关羽父子,砍下了关羽的人头,当做一份大礼远送给了暂居洛阳的曹操,好像是在告诉天下:是曹操指使我这么做的,要报仇去找根上的主凶啊!
曹操刚回到洛阳就收到的江东大礼。关羽是曹操近几年公开的对头,心中的大患,论说的确能称得上一份重扎,尤其孙权还附信一封,信中说的比做的更让曹操舒服。
孙权是遣校尉粱寓入贡,信中正式向曹操称臣,称说天命归大魏,劝进曹操称帝,孙权愿永为藩属。
曹操近来头风病发作频繁,但还不至于不能辨别利害是非,对于孙权的真实意图曹操心里倍儿亮,怎样处理关羽的人头?曹操做这样的事可谓得心应手——配个木头身子,厚葬不就是了?到时孤还要亲自去祭奠一番,总比当年的袁绍亲近些吧?毕竟关羽也曾做过咱的部将,立过大功。
对于孙权的劝进?曹操把孙权来信向臣下公示,当场表态:“是儿欲踞吾着炉火上邪!”——想品尝我曹某之烤肉滋味?
周围的文臣武将们可就理解各有不同了,这种不费力能有大功于大魏朝的便宜事,怎么让孙权这小子抢了先?亡羊补牢犹未晚,再不紧跟后悔迟!大家也顺竿爬吧。
侍中陈髃、尚书桓阶(《资治通鉴》记载为侍中陈群)等与谦虚的魏王争辩:“汉朝的气数已尽,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殿下功德巍巍,连孙权在那么遥远的地方都称臣,这是天人的人民都爱你呀,殿下应当顺潮流,跟形势,宜正大位,还疑虑什么?”
曹操回答得挺暧昧:“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这是在告诉大家:我就占个第一代领导人的名分就满足了,以后的建国大业就看第二代领导人的了。
曹操不敢废汉称帝是无疑的,原因也极为简单:天下还没有一统,这样做对将来的统一大业不利。
那么,曹操现在做对了吗?曹操假如真做了皇帝对他自己是有利还是有弊?对天下的老百姓呢?是上天派来了救世主,还是阎王殿下放来了索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