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总结报告可是门大学问,比你脚踏实地干点事还要有用处,比你呕心十载搞出个红楼梦来要实惠的多,比你当裤子造出导弹来都重要几分!
以前都说造导弹的不如卖茶蛋的,其实这倒可以理解:你造导弹多少人、多少天造一个?俺卖茶蛋的一天卖几个?俺卖茶蛋饱人肚腹,你造导弹取人性命,能比俺高尚多少?
每一年的政府总结报告都是一篇极妙的文章,尤其是区县级的,更是关乎该县令的升降前途之大问题!须知:妙笔不仅可以生花,而且能生出茶蛋、导弹、钞票、美女来。
我们当学生时老师每学期都会给我们发份家长通知书,其实那就是一个简单而又重要的总结报告,关乎我们一个假期的喜怒哀乐,老师们都是相当慎重的。不过听说现在老师们都省事多了,都有了固定格式,集体复印好了,分类一填名字就OK了!
都是社会潮流给污染的:报喜不报忧,报灾夸施救,除了掉飞机,领导都带头。
东汉也好不到哪儿去,战后总结报告也是花样百出,不过各自的表现形式不同,老孙就都给统一一下风格,方便同学们阅读么。
首先统一下战役名称:赤壁之战。
实际上这个名称是不确切的,好像应该称为荆州战役更贴近些,赤壁之战不过是其中的一场遭遇战而已,后来关键的战斗发生在乌林,那场大火与赤壁也没有什么关系,至于后来的江陵、夷陵之战,应该算作这场战役的尾声部分,不过这个尾声也的确长了点,那就把它另算。由于一千八百年来赤壁之战这个名称已经深入人心,我们就还是把它称为赤壁之战吧。
对于战役的起止时间:结束时间当事各方无异议,都是截止于当年十二月。开始时间参战三方认识略有不同:魏书认为该从七月份始征刘表算起;蜀书认为应从十月份刘备到了夏口,决定联合江东时算起;而吴书则支持了蜀书的意见,也认为应当从自己这败曹主力决定参战时开始。
请看各方总结:
一、曹操方:七月公征刘表,八月刘表病亡。九月公到新野,刘琮畏服归降。刘备逃窜夏口,我军胜利渡江。荆州人民新生,归降将士受奖。益州刘璋受役,江东孙权张狂。为备围攻合肥,救兵一到仓皇。赤壁战备不利,士卒逢疫死伤。烧舟乃引军还,刘备遂据荆襄。
二、孙权方:刘备军破欲渡江,正与鲁肃遇当阳。遂图共计抗曹兵,诸葛奉命到柴桑。诸公闻曹皆畏惧,中流砥柱有周郎。曹军虽众多疾病,难敌江东好儿郎。与备并力战赤壁,曹军败走逃仓皇。先锋黄盖献妙计,不怕铁锁连船舱,先锋巧施诈降计,数十火船冲过江。曹军烧溺死者众,兵退南郡魂魄丧,备与瑜等复共追,曹仁留守操远飏,公瑾程普战南郡,权攻合肥掠徐扬。
三、刘备方:先主遣孔明,自结于孙权,孙权遣周瑜,水军助数万,并力战曹公,赤壁焚其船。刘孙水陆进,追到江陵边,北军多病死,曹公引军还。又征南四郡,一路凯歌旋。零陵收刘度,长沙降韩玄。武陵纳金旋,桂阳伏赵范。
以上各方的总结被告当然是经过老孙加工过的,但味变药未变,各方之大意就是这些,不同点老孙不再重复了,归纳一下共同点:曹军败了,也病了,也被火烧了;江东出兵了,是破曹的主力军,最后被粘在了江陵;刘备主动求援于孙权,一直在配合江东军作战,战果最为丰厚。
最后大家看第四份总结报告,报告人老孙,报告给各位读者上帝:
赤壁之战意义非凡,不仅是一不可多得之以少胜多战例,关键是改变了历史进程,没有此战,中国的历史会是另一个模样。
对曹操来说,此战封了他戎马一生的顶峰,以后虽仍然战事频繁,胜多败少,但从此战后曹操从未再自称过拥有八十万大军;而且对孙刘两家的战事基本处于被动守势作战,曹操在有生之年统一中国的梦想基本破灭。
再具体点,曹操此战失利的原因极为简单:大意!
设想一下:只要不让黄盖给忽悠了,提前阻止他的所谓粮船接近水寨,那孙刘联军有什么办法战胜连环战船?怎么赢得水战胜利?风向突然变化了还不注意防范,大意容易失火,何况有意放火?
至于别的因素,大多都是在扯淡,早打、晚打、先打谁、后打谁,其实都与胜负无关,要么不打了,大家从今和平共处,一心建设新中国,要么就痛快的开战,打利索点老百姓也能少摊点军费,不战不和就是在烧银子。
但需要指明一点:如果按曹操方的战役起止时间算账,曹操还是大有收获的,不是弄到手了半个荆州吗?
孙权获得了长期的安定,掠走了半个江夏郡,又蚕食了荆州江南各郡的一些地盘,应该是收获颇丰,但摘桃子的功夫毕竟比刘备差远了,又凭空造了个潜在的强敌出来,算有得有失,收获大于损失吧。
刘备开始是准备拼上了,结果没用自己拼命,从近乎一无所有,到一举囊括半个民丰土肥的大州,简直是没用出工钱,雇了周瑜替自己卖命,刘备的确是做生意的高手!
关键是这等于打了点折扣的实现了诸葛亮“隆中对”战略策划的第一步,前景豁然开朗!而且刘备现在还没有满足,还正在给实现第二步创造条件:占领南郡,将自己的势力向益州逼近。
赤壁之战,不像《三国演义》那般描写的属于诸葛亮,也不像苏子《赤壁赋》中渲染的好像属于周瑜。
赤壁之战属于刘备。
至于风流潇洒的周郎?就看他在即将开始的江陵之战中的表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