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孔明的青少年时代

山东这方水土,不时出些闻名天下之奇人,从上古舜帝,到大周姜尚,及至先贤孔丘、孟轲,皆生于这块被称为齐鲁之邦的半岛福地。

诸葛亮当然也是于其后出世的山东名人之一。

诸葛亮是建安二年随叔父诸葛玄来到荆州南阳的,当时诸葛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袁术称帝后,诸葛玄去官来投奔旧友刘表,到南阳不久去世,年仅十六的诸葛亮便留在了隆中卧龙岗这块宝地务农为生,此地未经战事,民风祥和,诸葛亮躬耕陇亩,读书交友,倒也自得其乐。

建安五年,其兄诸葛瑾经孙权姊婿引见在江东参加了工作,这下诸葛家又重新出了一个做官的,可惜对于居住在荆州南阳的诸葛亮来说,却不是什么好事,因为江东孙家正是荆州牧刘表的死敌!

虽然刘表素以宽仁著称,没发明什么“四类分子”之类的玩意来进行残酷的阶级斗争,不会对作为敌方眷属的诸葛亮及其幼弟诸葛均采取什么株连措施,但却杜绝了诸葛亮出仕荆州的可能,是否搞了些“家庭出身”、“社会关系”诸类名堂记在个人档案里?老孙不敢说,但从后来与诸葛家做亲来看,好像刘表的政治嗅觉也没有那么敏感;再说诸葛亮对在荆州做官也没有啥兴趣,双方都无意,自然也就凑不到一口锅里动勺子。

朋友们也经常问到诸葛亮将来的去向,诸葛亮时常抱膝指点:某某人可以官至太守,某某人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刺史,但却从没评价过自己将来可以当上多大的官。

几位了解诸葛亮的密友却知道:诸葛亮是自诩为古之良相管仲、名将乐毅的,不了解诸葛亮的人们当然会认定诸葛家出了个狂妄之徒,但例如徐庶、孟建、马良等好友甚至认为诸葛亮这是在委屈了自己。在他们的心目中,诸葛亮比起这两位古人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即便如黄承彦、庞德公、司马徽这般之前辈高人,也对诸葛亮这后生小辈的这种自诩从无异议,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便娶了诸葛亮的姐姐为妻,那黄承彦更是把自己的独生爱女嫁给了诸葛亮。

黄家在荆州非同小可,黄承彦本人为荆襄地区有口皆碑之名士豪绅,又与州牧刘表同为东汉名门官宦蔡家的女婿,州牧的“连襟”,执荆州军权的蔡瑁将军之亲姨夫,所以官民两道黄家都是威震荆襄。

正史有载:黄承彦在嫁女时曾自谦:“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配。”孔明许,即载送之。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注引《襄阳记》)

且不论这《襄阳记》有多少可信之处,作为父亲的总不能对看中的女婿去夸自己的女儿貌若天仙吧?就是放在今天,有谁以口夸女儿漂亮招引女婿的?那不成了专诱色狼入室了吗?估计以此来测试诸葛亮是重才还是重色倒还贴谱。

从“孔明许”这三字推测,说这诸葛亮久闻黄家女儿才貌双全还合理些,那诸葛亮又岂是趋炎附势之徒?若想牛郎卖身求功名地位,去投奔兄长诸葛瑾去岂不更近便?至于乡谚俚语,更不能作为诸葛亮之妻的古代相片,谁知道是始于哪家闺秀的妒心怨口?

要知道,诸葛亮身高八尺(约1.84米),容貌甚伟(陈寿原句),举止飘逸潇洒,又负群逸之才,英霸之器,周围若没有一大批芳心暗许的异性“粉丝”那才是不合情理呢。

归根结底,美由心出,诸葛亮本人满意,劳我们这些后代人操这种无聊的闲心干吗?人家诸葛亮现在的注意力都不在这儿,在哪里?北方曹操扫荡袁家余孽的战争。

诸葛亮年已二十七岁,已经到了决定自己人生之路的走向的时候了,“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出师表句),是因为诸葛亮还没有等到机缘,是金子总有放光的一天,老死乡间非诸葛所愿,不然也就不会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了。

对于曹操,诸葛亮有两个发自心底的情感:发自心底的痛恨这个曾杀戮自己家乡徐州几郡达“鸡犬不留”的恶人;发自心底赞叹这位自幼的仇人之政治远见及军事才能!

投靠自己厌恶的曹操以取富贵?诸葛亮从未有过一丝念头;穷自己生平之力与之对抗?要先创造必要的条件,不然只能是呆在隆中空想。

诸葛亮一直在关注当今中国的各方势力的组合变化,分析各个地方豪强大佬的强弱优劣,从中要寻觅到一个足以对抗曹操的人来,这位诸葛亮心目中的英雄在何方呢?

几年观察掂量,诸葛亮不禁沮丧:当今中国还没有一人能单独与曹操抗衡!

虽然这是个使人心里极不舒服的结果,但你还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改变既成事实的唯一途径就是首先要承认它,然后才能寻找改变这个事实的有效办法,诸葛亮不禁想起了战国时期的纵横之术。

一家不能抗曹,那就唯有联合多股力量,但诸葛亮可不想学那战国张仪,游说各方结盟抗曹。再说时过境迁,客观条件已与战国时期大不相同,别说大家联合,就是能两家结盟的,诸葛亮至今还没有发现。

最近的刘表:早已无当年锐气,性格已变得多疑懦弱,知善而不能依赖,明恶而不能严惩,大敌将至,却仍想侥幸自守,且又与东邻孙权势同水火,刀兵不断,荆州即将不保已成定局!

稍远的孙权:虽少年老成,武略逐显,但由于自己的兄长在其任职,诸葛亮对此人并不陌生,孙权本人无北讨曹操之意,只欲兼并邻弱,坐守江东,且又与荆州军方有父兄血仇,无可缓解,欲说其参与抵抗孙权他自己的近亲曹操?那要先等荆州换主、江东危机时才有可能。

益州刘璋:昏暗闻于海内,守天府之国,反治理的百姓民不聊生,北对区区张鲁一郡之地,倒吓的惶惶不可终日,自身难保,休想作援。

至于凉州马腾、汉中张鲁,地处僻壤,实力有限,更是指望不得,的确是连两家能暂时联合的也不存在。

对于建安六年退到荆州新野的刘备,诸葛亮一直将其纳入自己的视线长期观察:其军事力量不值一提,地盘属于寄居荆州一小县,连诸葛亮也看不到这刘备将来能发展辉煌的前景。

但诸葛亮也同时注意到了刘备过人之处:

有极佳的名声:仁义二字不只是挂在嘴边,凡其治理过的地方莫不有口皆碑,人民拥戴;

有极好的人缘,即使是曾为仇敌的人也不舍将其拒为朋友,如:曹操、袁绍;

有坚韧的意志:其半生基本处于屡败屡战状态,从不灰心,最起码从表面看是把匡扶汉室作为己任;

与曹操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舍左将军高位而不屑,暴动于徐州,骚扰于汝南,败夏侯敦于叶县。

关键一条:心中有老百姓!天下倒在其次。这是最令诸葛亮心仪的地方,如此方为大丈夫!

至于后世小辈信口开河诬我孔明为争将来之地位而趋附刘备?也只有你们那个时代才能出你那般红人啊!尤可气的是:为哗众取宠,竟然将隆中英雄际会品味成色男同志相亲!真该烂尔之恶妇之舌,算了,看在你经常用一成语自辱的份上,就暂放过你那该割掉的肥舌吧。

昨天去岳丈家不在隆中,听乡邻说那刘备简从来访,我当然知道你左将军的意思,这定是那徐庶之功。不过,站在决定性之人生岔路口,谨慎些又何妨?有机缘终能相聚,初会待他日。

但从今天起,倒要以你刘备的角度来思量一些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