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已经充分证明,资源匮乏会产生生存竞争;如果资源异常匮乏,生存竞争就会更加惨烈,甚至变态。在汉朝的深宫后院中,赵飞燕为她的姐妹们开创了一个可怕的生存模式。这个模式,就是只要我过得好,哪管别人洪水滔天?!
后宫的一切,可谓都顺着赵飞燕的意愿走。许皇后被罢了,班婕妤躲起来了,再也没人与她争锋了。所以接下来,皇后理所当然是属于她的了。
音乐家贝多芬说,我要紧紧地扼住命运的喉咙。赵飞燕仿佛就想说:我们姐妹俩,要狠狠缠住刘骜。只要搞定皇帝,就等于搞定了伟大光明的未来。
前者说的话,可以刻在桌上,当人生座右铭;后者说的,纯属扯淡。
很简单,刘骜不是命运的全部,他不过是赵飞燕人生当中的一个过客。有一天,刘骜这棵大树倒下了,随着倒下的,将是缠在树上的那两条美女蛇。
道理很简单,可是就有人不懂。
此时,刘骜准备封赵飞燕为皇后,可关键时刻竟然出意外了。他想法才出笼,就被一个人否决了。
刘骜一听,脸色很难看,再一看赵飞燕,她更难看。他们俩都没想到,真正的对手,竟然是眼前这个老女人。这个人,就是刘骜老妈,皇太后王政君。
王政君告诉刘骜,赵飞燕想当皇后是吧?你告诉她,想当就下辈子吧!不然就死了这条心。
王政君的话很狠毒,但是理由却相当充分:赵飞燕出身太低贱,根本配不上刘骜。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此话似乎很不通。皇后可以是贵族,但并不是一定要出身高贵就行。当年陈阿娇不挺高贵的吗?刘彻就不喜欢她。结果呢,竟然爱上了舞女卫子夫。卫子夫都可以当皇后,我赵飞燕为什么就不可以?
话是这样说,可话是从老人家嘴里喷出来的,怎么说都有人家的道理。卫子夫能当皇后,主要是她善良,你赵飞燕善良吗?你把后宫闹得鸡犬不宁,就是为了想当皇后。想当是吧?我偏不让你当。
你想缠住刘骜,吃定他一辈子,我就让你啥都捞不着。我想,这应该是王政君的心里话。
那现在怎么办,忙活了一场,难道白忙了?突然之间,赵飞燕发现,这下子她真的是拿鸡蛋碰石头,白搭了。
就在赵飞燕一筹莫展时,有个人主动对刘骜说:“皇帝的事,就是我的事。赵婕妤想当皇后这事,包在我身上了。”
这话乍一听,很吹牛。刘骜都搞不定的事,还有人能搞得定?
说这话的人,名唤淳于长,王政君姐姐的儿子。淳于长年少的时候,就凭借王政君的关系,入宫当了黄门郎。但是,黄门郎那位置都快被他磨光了,还是没见升官。
怎么会这样呢?淳于长后来想想,悟出了一条门道。想升官,就得拍马屁。要拍,当然要找适合的人。于是他便锁定了王凤。
王凤生病的时候,淳于长便主动来照顾王凤起居。早晚左右不离,端茶倒尿盆,脏活累活,全都无怨无悔地包了。
所谓天道酬勤,王凤终于被感动了。临死之前,他专门对太后和刘骜交待说,淳于长这小伙子不错,要好好培养。刘骜很够意思,不久就将淳于长调到自己身边工作,挂名侍中。
自汉朝开国以来,几乎每个皇帝都有自己宠信的小人。在这里我就不一一数了。远的不说,说近点的,当然就是石显。刘奭太忙,又想挤出时间玩音乐,于是就偷懒找了石显当枪手,替他批阅公文。批到最后,汉朝上下都没人怕皇帝,反而怕替皇帝批公文的这个石显。
淳于长算是石显之后在皇帝身边崛起的后起之秀。据我粗略统计,得出一条死规律:这些所谓的皇帝宠幸,最后大多数下场都很惨。他们不是死在老皇帝手上,就是死在新皇帝手上。
然而现在淳于长还活着,死离他还远着哪!他还有很多生意没做,还有好多钱等着他去赚哪!
淳于长在官场里跑动,但他的思路全是生意经。生意这行当,你没有资本,就得有脑子,没有脑子,至少也得有点社会关系。如果都没有,那你就只能看着别人数钱,自己站着干流泪了。
按以上各条来看,淳于长长年在宫中跑动,还是有点资本的;成功获取王凤欢心,说明脑袋还是够用的;王太后是他的姨妈,这笔社会资源,那是谁都比不上的。
淳于长仿佛看到,前途肯定是光明的,道路未必是坎坷的。想象很完美,现实很残酷。很快的,淳于长就知道,气可以乱放,牛不可以乱吹。
刘骜同意淳于长接单,替他去攻关。然而,淳于跑上跑下,磨得嘴皮都起泡了,王太后还是那句话:“想让我承认赵皇后?做梦去吧!”
老家伙像是动真格了,刘骜好生郁闷。
这时,淳于长自信地对刘骜笑道:“不急,一口吃不成胖子。王太后是根老骨头,必须得慢慢熬,慢慢啃。终有一天,会被啃下来的。”
又不是小孩子,还哄得这么好听干嘛!刘骜真的很无语。
淳于长继续张着盲目乐观的嘴说道:“王太后不是说赵婕好配不上陛下吗?事实上,这个问题很好解决。”
刘骜半信半疑地看着,问道:“真有办法?”
当然有办法,没有两把刷子,怎么敢接这么大的活儿?淳于长又笑道:“王太后说赵婕妤出身卑微,陛下马上封赵婕好老父为侯,享受爵位待遇,看她还有什么好说的。你说,这个算不算好办法?”
对哦!如果封赵飞燕老爹为侯爵,那不是好说话了吗?淳于长的话像春风,将刘骜脸上的愁云一扫而空。
汉朝开国时,刘邦曾经定下一条规矩:没有战功者,不得封侯。事实上,这是一句废话。他死后,几乎没人认真履行过那条规矩。
相反,在封侯方面,汉朝皇帝一个比一个乱来。而乱来的集大成者,当属刘骜。刘骜创造了让王氏外戚一日封五侯的奇迹,所以,要封赵飞燕父亲为侯爵,在技术上根本就不是个问题。
公元前16年,四月十五日。刘骜封赵飞燕老爹当成阳侯。
封完以后,刘骜心里爽了一半。这下子,大事总算成功一半了吧!就在这时,刘骜收到一封奏书。
然而他还没看完,就开始骂人了,什么人啊!成心来搅我的局,坏我的好事。有关部门,赶快来人,帮我去把他拿下。
刘骜为什么发这么大的火?
原来,有人指名道姓的骂赵飞燕不是东西了。不是东西,还能在后宫活蹦乱跳,那肯定就是妖精了。既然是妖精,那就该骂了。
古往今来,所谓能成大事者,都是做常人所不敢做之事,发常人所不敢发之声。此般神奇人物,我们常称他是敢吃螃蟹的人。刘骜没想到,敢吃他这只超级螃蟹的人,却来自于刘氏宗室。
此人名唤刘辅,汉景帝刘启子刘德的后裔,时为谏大夫。这骂书不长,却字字刺眼,大开刘骜的眼界。意思大约如下:
陛下到现在还没生出儿子,老天都要愤怒了。您竟然不知悔改,不挑个贤惠女人做皇后,竟然整天跟那个姓赵的卑贱女人打得火热、缠绵无度,还想扶正。你不懂得羞耻,全国人民都替你脸红了。
更牛的是,结尾还加了一句:汉朝政府都没一个人敢出来说话,我非常痛心,只好冒死出来出这个风头。
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这是一种伟大的战斗精神。只可惜,刘骜不欣赏。
所谓谏大夫,平时的工作就是找碴骂架,对象都是皇帝。碴可以找,架可以骂,但是要有分寸,要委婉。皇帝是拿来哄的,不是拿来刺的,这是基本道理。
多年以来,像刘辅这样开骂皇帝的,还是第一个。然而刘骜一想,刘辅如果不是吃饱了撑的,肯定就是有幕后支持。
而支持他的人,除了王太后,还能有谁?
想跟我斗是吧?那就来吧?曾经我一对五侯都不怕,何况现在一对一打你刘辅。一想到这,刘骜不由冷笑,鼻孔里哼出一声冷气。
刘骜决定杀了刘辅,以一做百,看其他人还敢不敢乱放屁。他不是想出风头吗?那我就成全你好了。
正如刘骜如料,刘辅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当他要惩办刘辅的时候,一帮人纷纷上书解释和求情。这些人有:左将军辛庆忌,右将军廉褒,光禄勋师丹,太中大夫谷永。不用说他们是什么人,一看官衔就知道都是有来头的。
他们众口一辞地说道:“刘辅话是说重了,但没超出职权,要论罪也只能是小罪。以重刑来论小罪,不妥,不妥。”
王太后中计了。
事实上,刘骜就想摆个高姿态,设计个圈套吓唬她一下。他还不至于真跟王太后斗争,只能是相对妥协。不然,大家都撕破脸皮,谁都不好看。
于是刘骜想了想,又改口免去刘辅死罪,关到监狱,罚他做三年苦工。
平衡和妥协才是王道。刘骜貌似糊涂,其实世界上只有他一个人知道,自己的内心是多么清醒。
我都妥协了,王太后您也应该收兵了吧?刘骜是这样想的,但是他又错了。
这时,淳于长却屁颠地跑来,告诉刘骜:“情况不见明朗,看来只有做坚持长期抗战的准备了。”
刘骜一愣,难道王太后还不服?再愣一下,刘骜突然想到,仅凭淳于长那张嘴,根本不能降服王太后。他必须出狠招,打她个措手不及。突然地,他想到了一个馊主意。
六月七日,刘骜突然向外宣布,封赵飞燕为皇后。
这招叫——先斩后奏。这下子,王太后还有招不?
刘骜一错再错。
淳于长再去游说王太后,发现那老顽固还是那个坚决态度——你封你的,我玩我的,反正就是,死活不承认赵飞燕。
麻烦了,局面越来越僵了。准备伟大的N年抗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