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梁在豪杰、豪吏的帮助下,收了吴县官兵。有这些官兵做自己的家底,他随即又派人到下面的诸县去收兵。当时的会稽郡面积比较大,包含了古代的吴和越两个地方,就是如今的江苏、浙江的大部分地区。郡有郡兵,县有县兵。县兵主要是维持地方秩序以及防范动乱用的,都是地方正规武装,是朝廷中央军和边防军的后备力量。
项梁派的人到各县走了一圈儿,凭着项梁的名望,以及项梁派出的人本身的社会关系和影响力,兼以苏州城里项梁所握的兵的威慑力,很快说动了一些县的县令(或者也包括下面的乡、邑长官与豪杰)。这些人宣布跟从项梁起事。于是,这些特派员们跑了一趟,就从诸县收得了精兵八千人。这些人当是家族出身不错的子弟,项羽后来又称之为八千子弟。“子弟”指一般家族的子侄,比如项羽就可以称为项氏的子弟。司马迁说“吴中子弟”都比不上项羽,也说明了子弟带有一点“良家子”的意思。
这八千名来自报仇雪耻之乡(吴地)和轻死易发之国(越地)的壮士,随后跟从项梁叔侄转战南北东西,北击燕赵,西战三秦,成为项氏义军的骨干精英。
谁来领导他们呢?项梁就又分配苏州的豪杰(又是豪杰,即豪强,跟陈胜的政权核心没什么区别,武臣在赵国那里也是如此)分任校尉、司马、军侯,来统帅这八千子弟。同时以项羽为裨将。校尉是低于将的军官。
可是,有个豪杰却大发牢骚,说道:“我大小也是个有头有脸的,项梁居然连个队率的官儿都没分给我!我明天非……”
第二天,他气冲冲地别着一把菜刀跑去和项梁论理。项梁就说:“从前,我给某人办大丧事,我派你去主办,结果你办得乱七八糟,如何如何,你的能力这样,我当然不能让你当军官。”
这人被说得哑口无言,羞惭而退。众人皆服。
项梁在从前主办大徭役和大丧事的时候,就委任自己的宾客、子弟及豪杰来分办,并且有意识地观察被委任事务者的办事能力,以备未来干大事之选。
现在兵也有了,军官也都委派了,众人遂异口同声推举项梁为会稽郡守。随后项梁命裨将项羽,和自己一起带着八千精兵,下去“徇”会稽郡各县。所谓“徇”各县,也不过就是类似武臣那样带着一个启动性的兵力,去略地,愿降的,愿跟着一起反秦的就参与进来,若不愿意我就攻他的城,而他城里的“少年”和“慈父孝子”难免也就会呼应。而且,可能有些县已经“郡县杀其长吏”,等着项羽的这八千兵来收编了。
这次项梁的起义,正是一个“山东郡县皆杀其长官”的实例,而且通过这个实例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杀其长官,是通过城里人的暗中刺杀,并且在杀了之后,接下来的领导者,往往是城中的豪杰和官吏。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杀了长官之后,推举个农民出来当新的县长和郡守,是不可思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