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正在忙活的是另立新帝。
在袁绍的心里,被董卓杀掉的前少帝刘辩才是灵帝的法定继承人,现任皇帝刘协不仅登基的程序不合法,是不是灵帝的血统都有疑问。袁绍在给袁术写的信里,就宣称刘协不是灵帝的儿子(帝非孝灵子)。
在这点上,袁绍与众不同。别人是反董卓不反皇帝,袁绍是董卓、皇帝一块反。他的本意是消灭董卓,拥立刘辩复位,哪知董卓下手更快,把刘辩毒死了。
袁绍不甘心,刘辩死了,他就在其他刘氏宗亲里寻找,反正就是不承认董卓挟持下的伪皇帝。最近袁绍一直醉心于这件事,他的想法得到了韩馥的支持。
袁绍执意此举可以解释为他野心的一种暴露。就当前而言,消灭董卓才是当务之急,即使他这边立了一位新帝,也不能指望董卓让刘协退位,结果就是两个皇帝并立,国家将因此陷入分裂。
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可袁绍没考虑那么多,他就是要另立一个朝廷,与董卓抗衡。作为这个朝廷的缔造者,他应当具有无可争辩的地位。问题是,找谁当这个皇帝呢?袁绍最终把目光停在了幽州牧刘虞的身上。
刘虞是光武帝刘秀之子东海恭王刘强的五世孙,出身正统,德高望重,外放幽州牧以来,安抚边界少数民族,深得众望。去年,董卓为了拉拢刘虞,借用了一个大司马的名号,派人到幽州送给刘虞,同时进封为襄贲侯。此前,本朝的三公及以上的高位均在朝廷中任命和就职,三公由外官兼任,刘虞开了先河。
方案一定,袁绍、韩馥就大造舆论,他们暗中安排人,说发现了一颗印,上面居然有“虞为天子”四个字。袁绍还声称,当年光武帝刘秀登基前,担任的职务是大司马领河北军政,刘虞担任的大司马领幽州牧与其相仿,这是天意。
袁绍还写信给各路联军首领陈述想法,寻求支持。对于袁绍的这个建议,大多数人都认为没有必要,但也不便公开反对,就迟迟不予答复。
答复最快、最明确的是袁术,他表示反对。袁术此人,当皇帝的瘾比乃兄更大,只是现在条件不成熟隐而不发,岂容别人插队?袁绍再写信给袁术,说我们全家都被董卓所杀,我们怎么能向他称臣?袁术回信说:“全家被杀是董卓的主意,与天子何干?我一片赤心,志在消灭董卓,不知道其他的事(不识其他)。”
袁绍仍然不死心,派前乐浪郡(今朝鲜半岛北部)太守张歧携拥戴书前往幽州,向刘虞奉上皇帝的尊号。哪知刘虞压根不领情,他斥责道:“天下分崩离析,天子蒙难,我等深受重恩,不思雪耻,反而行叛逆之事,于情于理何堪?”
袁绍得到回报立刻心灰意冷。韩馥心有不甘,他又派人恳请刘虞“录尚书事”,就是主持朝廷日常工作,这样可以代表皇帝任命官职,可刘虞仍然拒绝。
刘虞还放出狠话,如果再逼,他就投奔南匈奴人。韩馥只好不再提。
后一个举动是韩馥一个人干的,袁绍没有参与。韩馥此举看似为国着想,结束谁都可以表奏封官的乱局,实际上矛头暗指袁绍。行使表奏大权最多的是袁绍,他封自己为车骑将军,然后想封谁就封谁,俨然成了皇帝第二。
如果刘虞真的接受了皇帝的封号,董卓还是挺紧张的。董卓的战略是,不与关东联军死磕,让他们内斗。如果群龙有首,内斗的计划就不好实施了。所以董卓挺感激刘虞,袁隗被杀后,董卓把太傅的名号给了刘虞,只是道路阻隔,无法派人前往宣布任命。
这一次拥立新帝的闹剧又无果而终。曹操千辛万苦从南方募兵回来,正赶上这出戏。上一次曹操就不同意王芬等人另立合肥侯,这一次更不会给予支持。不过他明白自己现在的身份和处境,当袁绍征求他的意见时,他只是笑了笑。
亲曹派史学家王沈写的《魏书》有两则记载。一则是曹操答复袁绍的话,他说:“董卓之罪,暴于四海,我们合大众、举义兵,天下莫不响应,这是因为义的缘故。现在幼主微弱,制于奸臣之手,但还没到亡国的地步,一旦改易,天下谁来安定(孰其安之)?你们且面朝北,我独自面向西(诸君北面,我自西向)!”
另一则是袁绍得了一颗玉印,可能就是王定献的那颗,拿着它在曹操面前晃了晃,很得意的样子。曹操大笑说:“我不相信你。”袁绍派人再去说服曹操,对曹操说:“现在袁公势盛兵强,二子已长大,天下群雄,谁能超过?”曹操仍然不应,从此之后对袁绍更为反感,暗中打算要诛灭他。
这两则记载都是奉承之言,不可全信。虽然“诸君北面,我自西向”掷地有声,成为曹操名言录里的又一条,但他在当时实在不大可能说出这些话来。事实上,曹操现在没有太多的发言权,说他“笑之”可能更符合真实。好在这出闹剧无疾而终,用不着在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真的与袁绍翻脸。现在的情况是,自己的力量过于弱小,还得依靠袁绍的支持。
拥立是一件大事,曹操一生多次面临这个问题,他的态度也深为当世人及后世人所关注,亲曹派的史学家们必须给出一点都不带含糊的交待。
这时,一起来怀县的周昂脱离了曹操,直接听从袁绍的调遣,这意味着所剩不多的丹阳兵也不再听从曹操的指挥。袁绍给了周昂一个新任命:豫州刺史。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这已经是第三个豫州刺史了:朝廷任命的孔,袁术的孙坚,袁绍任命的周昂。
袁绍此举实在有点不怀好意。周氏兄弟虽算不上自己的嫡系,但也是南方的实力派,派他去豫州,正好捣一下乱。二袁相斗的序幕就此拉开,在未来七八年的时间里,中原地区陷入一片混战,交战的双方主要就是他们这两大集团。
从这时起到次年的七月,曹操一直随袁绍驻扎在黄河北岸的河内郡。这一段时间是他比较苦闷的时候,初举义兵便连遭挫折,他现在能做的,只能等待时局变化,寻找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