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横柴入灶 六、董卓玩起了心理战

印象中,这个时候的袁绍在董卓的淫威面前有点束手无策,祸是他闯下的,他却没有办法收场,最后只好一逃了之。

印象中,董卓也就是靠耍野蛮镇住了朝廷里的百官,这个家伙之所以能大权在握,除了袁绍是个草包外,就是运气实在太好。他掌权后无恶不作,纵容凉州兵祸害百姓,成为社会公敌。但这些都只能称为印象,因为它不是或者不完全是真实的情况。

真实的情况是,袁绍并不是草包,董卓也不是一味耍横。这二位都是有本事的人,面对何进被杀以后的新局面,他们都没有坐等。

先说董卓,他此番能够趁虚而入决不是靠运气,靠的是嗅觉,是准确的情报工作和果断的决策。在果断这方面,袁绍比董卓差得多。

但董卓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他带来的人实在太有限。

因为是去并州上任,按规定他只能自己去,后来经过跟朝廷讨价还价,允许他带少数凉州兵前往。他能公开带出来的只有三千人,尽管是挑出来的精锐,但人数也有点少。长驱直入到达洛阳后,实际上成为孤军。

此时他的旧部还远在长安以西的右扶风一带,即使日夜赶路,没有十来天也到不了洛阳。如果袁绍采纳鲍信的建议,董卓必将在援军到达之前被解决掉,但袁绍没有这样做,给董卓留下了反扑的时间。

董卓一方面派人急令后续部队快速前进,一面玩起了小花招。

据《后汉书》记载,董卓每隔四五天就趁夜把队伍调出城去,住在城外的军营里,第二天隆重地搞一个入城仪式,反复运用,造成凉州军源源不断到来的假象。

这种小把戏瞒不住袁绍等人,但却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董卓的危机暂时得到缓解。不久之后,这种心理战收到了实际效果,何进、何苗以前的旧部,在吴匡、张璋等人带领下,率先向董卓表示效忠。

洛阳附近此时驻扎有许多互不隶属的武装力量,何氏旧部投奔董卓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更多的武装力量倒向凉州军,最有影响的是并州军。

并州军作为一支相对独立的队伍,虽不如凉州军那么闻名,却也十分善战。并州军的核心人物是丁原,他是前并州刺史,现京城卫戍部队司令(执金吾)。

丁原字建阳,出身贫寒之家,是一员猛将,打起仗来不要命,但在谋略方面相对较差(为人粗略)。他担任并州刺史,张杨、张辽都是他的部下,他坚定地支持何进,派张杨、张辽领兵驻扎在洛阳外围。

何进被杀后,丁原陷入迷茫,他不是袁绍一伙的,袁绍也没有及时派人来跟他联络,丁原本来就缺少谋略,下一步如何行动,真是不知道。

丁原在用人方面也问题,吕布这时候给他当办公室主任(主簿)。这是一个公认的反复无常的人,丁原将要毁在他的手里。

吕布字奉先,并州刺史部五原郡九原县(今内蒙古包头一带)人,骁勇而有武力,精于骑马射箭,力量过人,号为飞将。

当时的洛阳,能单独跟董卓动手的除了袁绍就是丁原,丁原在人数上占优,再加上张杨、张辽、吕布这样的猛将,如果真打起来,袁绍、袁术、曹操这些人再帮把手,董卓必败无疑。不管丁原有没有这个想法,董卓都认为这很可怕,必须先发治人。但不能硬来,只能智取,吕布就成了拿下丁原的关键。

董卓也先摸了摸底,发现吕布这个人道德水准差,可以作为攻击的目标。他策反了吕布,然后由吕布杀死丁原。董卓升吕布当师长(骑都尉),后来又升他为中郎将,封都亭侯。

丁原的旧部张杨见势不妙退到黄河以北的河内郡,在那里独立发展,成为割据军阀。丁原的另一个旧部张辽在洛阳无依无靠,也投降了董卓。

张辽字文远,并州刺史部雁门郡马邑县(今山西朔县)人,也是数得上的猛将,他勇力过人,为丁原所器重,此后一直追随吕布,吕布死后,成为曹操手下的重要将领之一。

董卓短时间内收服了何进、何苗旧部,策反了吕布,将并州军纳入自己帐下,一时间势力大增。这时,他的后续部队也到了,先期抵达的有两万人之多,兵力不足的危机完全解除。

当董卓大搞策反和兼并的时候袁绍也没有闲着。经过与许攸、逢纪等核心幕僚商议,他采取的策略是保存有生力量,不跟董卓在洛阳死拼,积极向外部发展,扩充实力,积蓄力量,跟董卓在洛阳之外决战。

这个战略也不失为当前形势下的一种高明之举。在袁绍的安排下,王匡、桥瑁等人秘密带人离开了洛阳,向东部的冀州、兖州一带发展,加上此前离开的鲍信,袁绍在洛阳以东的外围地带布下了几颗棋子。

在袁绍的秘密授意下,何、周毖、伍琼等人摇身一变,成为董卓的谋士。董卓是个武夫,手下也都是武将,最缺文人和谋士,这几个人取得很大成功,慢慢得到董卓的信任。

周毖等告诉董卓要想稳定局面必须重用一批党人和名士,这与董卓的想法吻合,他绝不是街头打打杀杀的混混,既然干到了这个份儿上,做个中兴之臣、开创自己的王朝也不是没有可能。既然这样,就必须提高品味,上点档次,干出点让人称道的事。

对于周毖等人的建议他全部采纳。董卓让何开出一份名单来,他全部任用。何先拿出一份名单,上面有荀爽、陈纪、韩融、蔡邕、申屠蟠等人的名字,董卓照单全部录用。

这些人大多数是何进当年重用的名士,只有一个蔡邕,本朝最具知名度的大学者、音乐家,一直在外面流放,他是何的好朋友。何告诉董卓要是把他也能弄来加以重用,影响力将非同一般。于是董卓立即派人寻找蔡邕,果然被他找到了。董卓请蔡邕到洛阳来,加以重用。

周毖等人其实只是虚晃一下,他们的目的是取得董卓的信任,让董卓觉得他们是真心为自己着想。这个目的达到后,他们亮出了自己的真实意图,又给董卓递上了第二份名单。这份名单上有韩馥、刘岱、孔、张邈、张咨、张超等人,这些人其实董卓都不大认识,全凭何忽悠。何说这些都是老实人,且都深得名望,如果能任用这些人当地方官,地方上的局面就能稳定下来。

韩馥、刘岱、张邈已经作过介绍。孔字公绪,陈留郡人,最初为名士符融所举荐,在陈留郡太守冯岱手下当郡政府驻京办主任(上计吏),能言善辩,有一定活动能量,也有一些小名气。张咨情况知道得很少,张超是张邈的弟弟。

这些人有一个共同之处:都是袁绍的死党。

董卓不明就里,稀里糊涂地把他们全部任命了:韩馥为冀州牧,刘岱为兖州刺史,孔为豫州刺史,张邈为豫州刺史部陈留郡太守,张咨为豫州刺史部南阳郡太守,张超为徐州刺史部广陵郡太守。

接到任命,袁绍悄悄和这些人分别谈了话,交待了下一步行动方略。然后,这些人一刻不停地离开洛阳上任去了。

这个任命很有讲究,冀州、兖州、豫州以及陈留郡、南阳郡、广陵郡,自北向南呈一个弧状,在洛阳以东和以南地区构成了一个完美的半包围圈。董卓,这就是给你预备的!董卓没有心思照着地图看这些,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整合洛阳的武装上。除此之外,就是想办法收买人心。

荀爽在老家颖川郡待得好好的,突然接到诏书,纳闷极了,自己老百姓一个,怎么会突然被任命到上千里之外的青州刺史部平原国当行政长官?

但诏令写得很明确,不接受就是抗旨。荀爽只能动身,刚出发就被人追上,让他掉转马头去洛阳,因为第二道诏令刚下达,他被改任为九卿之一的光禄勋卿,由副省长改任中央政府部长。总算到达了洛阳,就任部长刚三天,他再次接到职务晋升通知,改任三公之一的司空。

由一介布衣,成为国家领导人之一(司空高于部长级的九卿),有人会用一辈子时间,更多的人用完一辈子的时间也没有完成,而荀爽前后只用了九十三天。

董卓确实有点求贤若渴了。为了进一步争取党人的支持,他还做了一场秀:给陈蕃、窦武平反。

陈蕃、窦武的事已经过去了二十一年,董卓旧事重提,搞得极其夸张。他以太尉的身份,约了司徒黄琬、司空荀爽二人,身上套着刑具,跪到宫门外上书(俱带诣阙上书),要求给陈蕃、窦武平反。

他们上书的对象是十四岁的天子刘辩,陈蕃、窦武被杀时他还没有出生。现在哪怕是想给王莽搞平反,也只是董卓一句话的事,董卓把声势搞得那么大,就是让天下人知道他是党人的可靠盟友。

有人相信,有人冷笑,有人不以为然。

韩馥等人赴任后,袁绍整天盯着日历表算时间,他在做最后的等待。

该走的都走得差不多了,现在洛阳的盟友,只有身边的许攸、逢纪,以及袁术、曹操等少数人。袁绍秘密通知他们也做好撤退的准备,因为跟董卓最后摊牌的时候快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