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徐翕,可是个麻烦的人物。
他是衮州本地人,以前是曹公手下的一个将领。吕布在衮州发动叛乱的时候,他背叛了曹公。等到衮州被平定之后,徐翕害怕曹公杀他,就逃去了青州投奔琅琊相臧霸。曹公找臧霸要人,臧霸却不肯交出来,曹公没办法,就随便封了徐翕一个郡守。一直到现在,他还是一直不敢离开青州半步。
如果说徐翕出于恐惧,派自己的弟弟来杀曹公,这倒也说得过去。
但我总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
徐翕无权无势,曹公若真想对付他,一万个也杀了。真正麻烦的,其实不是徐翕,而是站在徐翕背后的那位琅琊相——臧霸。
这位大爷是青、徐地界的地头蛇,在当地势力盘根错节,无比深厚。就连曹公都要另眼相看,把两州军事尽数交付给他。曹公与袁绍争霸,全靠臧霸在东边顶住压力,才能全力北进。现在他保持着半独立的状态,只听调,不听宣。
假如藏霸对曹公怀有反意——这是曹公身边许多幕僚一直担心的——然后通过徐翕和徐他之手,行刺曹公,这将会把整个中原的局势拖入一个不可知的漩涡。
“现在您明白我为何要那么做了?”许褚问我。
我谅解地点了点头。难怪许褚要偷偷把徐他的皮肤割下来,这个细节如果要传出去,影响实在太坏了。且不说徐翕、臧霸是否真的参与刺杀,单是旁人的无穷联想,就足以毁掉曹公在青、徐二州的苦心安抚。
许褚看来要比他的外貌精明得多,一个侍卫居然能站在这个高度考虑问题,实在难得。
“曹公知道这件事吗?”
许褚摇摇头:“徐他已经死了,我当时希望这起刺杀作为普通的徐州人复仇案来结束,免得节外生枝。”
“难怪你开始时一直刻意引导我往那个方向想。”我笑道。许褚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我想得太简单了。”
“我也希望如此,这会让我省些力气,可惜事与愿违。”我苦涩地笑了笑,“你也知道,这起刺杀和那一封给袁绍的密信有关系。不把密信的作者挖出来,我们谁都别想安生。”
“我会去虎卫详细询问一下徐他最近的活动,也许会有发现。”许褚说,然后站起身来。
“嗯,很好。我认为这营中至少还有一个人与徐他有接触。这个人的身份很高,有机会接触到木牍,而且有资格给袁绍写信。”
“我知道了。”
无形之中,房间里的气氛缓和起来。共同的压力,让我和许褚由一开始的敌对转变成了微妙的同盟。整个宿卫都是他来管理,他去调查要比我更有效率。
可惜在下一刻我还是硬着心肠把这种气氛破坏无遗。许褚正要离开,被我叫住。
“许将军,在离开之前,还有一件事情我需要与你确认一下。”我眯起眼睛,“我认为你的叙述里还有个疑点。”
许褚回过头来,出乎意料,他没有流露出气愤的表情。
“在之前的叙述里,你提到你在刺杀前回到营舍准备睡觉,忽然心中感觉到有些不安,所以才回到曹公大帐巡视,撞见了刺杀。你对此的解释是你们这些从事保卫工作的军人,直觉往往都很准确。可是我不这么认为。”
“哦?”许褚抬了抬眉毛。这个小动作表明他既惊讶又好奇。
“你突然返回曹公营帐,极其凑巧地赶上了徐他行刺。这太巧合了,我觉得用直觉解释太过单薄。”
“先生的意思是,我也有份吗?”
“不,我只是忽然想到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考虑……”我眯起眼睛,缓缓说出我的猜想,“也许主使者压根没打算让徐他行刺成功,而是让他故意暴露在你的面前。”
“可目的呢?”
“很简单。你知道徐他是徐翕的弟弟,又了解他身后的霸字烙印。如果徐他这个人意图行刺曹公,那么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徐翕和臧霸在幕后主使。”
“没错,这样曹公就会和臧霸之间互相猜忌,整个东方都会陷入混乱,而袁绍则可以趁机从中渔利。这是那个主使者的意图——当然,如果你没及时返回,徐他成功刺杀了曹公更好。这是一个双层计划,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主使者都能获得巨大的好处。”
许褚似乎追上了我的思路,他把手里的短刀抓得更紧,似乎要把黑暗中的那个主使者一刀砍翻。
“幸运的是,这个神秘的主使者虽然很了解你,但没料到你为了大局,私自把徐他的身份隐瞒下来,以至于曹公把刺杀当成一起普通事件,交给我来调查。”我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们还有机会把他抓出来。”
“可我确实是心血来潮突然返回曹公营帐,那个主使者总不可能连这一点都算进去。”
“你确定是自己下的决定,而不是被人暗示或者影响?”我盯着他的眼睛。
许褚的表情变得不自信起来。
“这个给你暗示的人,也许与指使徐他进行刺杀的是同一个人。”我说,“所以许校尉你去调查的时候,可以从这方面多多留心。”
从许褚那里离开以后,我背着手,在军营里来回溜达。这个军营马上就要被拆除了,大军即将北移,许多士兵吵吵嚷嚷地搬运着木料与石头。
我又拿出那一片木牍,反复观察,希望能从中读出更多的东西。一起失败的刺杀,几乎撬动整个中原的局势,这个布局的家伙,实在是个可怕的对手。
一队袁军的俘虏垂头丧气地走过,随队的曹军士兵拿起长枪,不时戳刺,让他们走得更快些。这些可怜的俘虏前几天还是河北强军,现在却脚步仓皇,表情惊恐。所谓成王败寇,真是叫人不胜唏嘘。
看着他们走过身旁,我忽然停住了脚步,灵光一现。
我一直在想这片木牍是如何在曹营里写就的,却忽略了一件事——它是如何从曹营流到袁营的?在袁绍营中又是如何处置的?更重要的一点,主使者给袁绍写这么一封信,目的何在?
这些疑问,有两个人应该可以回答。只是这两个家伙的身份有些敏感。我下意识地摸了摸曹公给我的司空印,心想莫非曹公从一开始就预料到了这种状况?
我拉住一名军官,打听他们所住的帐篷。军官警惕性很高,直到我出示了曹公的印信,他才告诉我具体位置。
原来他们所住的帐篷,居然距离曹公的中军大帐只有三帐之远,这可真是格外的殊荣。曹公在笼络人心方面,就像是他对付反对者一样不遗余力。
这两顶帐篷前的守备十分森严,足有十名士兵围在四周。我刚刚靠近,就有人喝令站住,然后过来检查。士兵见我是个陌生人,便冷着脸问我干什么。我恭敬地回答道:“在下是典农中郎将任峻,受司空大人所托,求见许攸许大人和张郃张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