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冤枉

方才押着婉襄与小顺子的那几个嬷嬷面面相觑,情知不好,连忙松了手。

站在一旁同苏培盛行了礼,而后也同样脚步匆匆地朝着齐妃离开的方向走去了。

云英并不是齐妃宫中的人,大约也没想到自己会被她就这样抛下,目光在周围人身边逡巡了一遍,望向苏培盛的时候,整个人再次摇摇欲坠起来。

苏培盛却连再看她一眼也懒得,转过身走上台阶。

所有人都以为这件事就会这样过去了,他却忽而停在廊下,转过身冷漠地望了云英一眼。

“云英未得安贵人允许私自离开延禧宫,又以妖言迷惑齐妃娘娘,来人,将她带到慎刑司去。”

云英身上的衣服早就已经湿透了,纵然雪停,纵然她抱紧自己的身体,也并不能驱散这种寒冷。

摛藻堂后转出来几个小内监,一左一右架住了她。

也许是她天真地以为安贵人仍能救她,也或者这只不过是将死之人对自己的安慰。

云英一面挣脱着,一面大声道:“我是安贵人的陪嫁,安贵人没有发话,后宫里主位娘娘也没有发话,你一个阉人凭什么处置我!”

婉襄下意识地就想要望向苏培盛,但是她死死地忍住了。

若是此时望向他,便如同也说了这句话一般,是对于他的羞辱。

而苏培盛的答复言简意赅:“安贵人很快就会来了。”

很快就会来了?是来哪里?

在云英凄厉却短促的尖叫之中,婉襄没法静下心来思考。

她的注意力完全被云英吸引了,身体忽而有一下子不受控制。

婉襄只知道云英的衣襟在挣扎下被人扯开了,她看起来很冷,也很害怕,她追过去,不顾云英的抗拒,将自己的那件披风披在了她身上。

做完这件事之后婉襄停在原地,云英很快便在一片寂静之中消失了。

一直站在边缘的小顺子走上台阶,弯腰讨好,“师傅辛苦了。”

“为万岁爷分忧本是份内之事。”苏培盛一甩拂尘,麈尾便打在小顺子脸上,应当也是很疼的。

但小顺子一声也没有吭,只是恭敬地自苏培盛手中请出了那只龙泉窑青釉莲瓣纹瓶,再一次递给了婉襄。

他轻声提醒她,“刘姐姐,贵人还在里面等着,您该进去了。”

方才苏培盛并无半点息事宁人的意思,以至于摛藻堂外闹出了这般大的动静,婉襄几乎要以为皇帝并不在里面。

那只花瓶重新回到她手中,便是告诉她,此刻她需要做的只是打起精神来,小心翼翼地侍奉摛藻堂中的那位主子。

婉襄用双手接过了那个花瓶,像先时一样紧紧地把它抱在怀中。

在经过苏培盛的时候低头致意,但她自己知道,更多的是心虚。

苏培盛已经无声地责备了自己的徒弟,不知道他能不能看出来她之前对云英的放任。又或者,是否要谴责她方才的“妇人之仁”。

幸而苏培盛并没有说什么,只是看着宫女掀开了帘子,又看着婉襄缓慢地走进摛藻堂中去。

上一次婉襄过来这里的时候是木樨香气浓烈到化不开的秋日,而今日摛藻堂的中堂之上悬挂着的便已经是一副踏雪寻梅图。

不过才过了一个月而已。皇城中的日月变幻地太快了。

这一次雍正仍旧和上一次一样坐在屏风之后,长榻之上的紫檀木几上摊放着纸张,不知是什么。

望见她进门,绡纱之后的皇帝放下了手中的笔,很快正襟危坐。

婉襄正想行下礼去,她脑海中的系统居然自动启动了,“检测到周围有明代王谔踏雪寻梅图轴,请执行者观察指定文物,搜集相关信息。”

她下意识地就望向了那图轴的方向,又在一瞬间回想起来她此刻正在雍正面前。

行礼的动作有些迟滞,婉襄心中有些不安,便听见了皇帝温和的声音,“方才吓着了么?”

婉襄想了想,还是遵从了自己的本心,“奴才从前并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

片刻之前她曾经被齐妃身边的嬷嬷重重地按在积雪将化未化的雪地里,给云英披上披风的时候,她只记得她和云英一样都只不过是大人物局中秋后的一只蚂蚱,却忘记自己的膝盖也被雪水和鲜血濡湿了。

“被人冤枉的滋味并不好受。”

在听见雍正说这句话的时候,婉襄忽而又觉得不那么难过了,她甚至微微勾起了唇角,望向雍正身后,由大开的窗户之中投射到小几上的一缕阳光。

“但风雪终有为日光消解之时。”

清朝皇帝是满人,到雍正一朝时虽然已经经历了皇太极、顺治、康熙这三位皇帝,汉人反清复明之心却仍旧不死。

雍正六年时便曾有几位文人纠集起来,在民间宣扬雍正帝得位不正,以及谋父、逼母、弑兄……等十大罪状。

这几位文人以湖南籍书生曾静为首,最后的下场自然是为清廷关押治罪。

但到这里并不算是结束,雍正令人搜集了曾静的供词,以及其在狱中写就的忏悔书《归仁录》,再御笔朱批亲自反驳了每一条“罪状”,最终编撰成了《大义觉迷录》一书,发行于天下。

要百官诵读,于民间传播,更让曾静本人亲自到民间去宣讲书中的内容。

这本书婉襄大学无聊的时候曾经读过,当时既觉得一朝皇帝亲自出面“辟谣”有趣,也的确为其中的一些观点印象所折服。

这书是雍正八年时发行的,也很快就会是雍正八年了。

皇帝方才的这句话是在说婉襄,其实也是在说他自己。

屏风之后的皇帝在听见婉襄的回答之后轻轻笑了笑,拿起一旁的杯盏啜了一口茶。

朦胧的绡纱使婉襄看得并不真切,但他所用的杯子应当是婉襄上一次修复的定窑白瓷茶盏无误。

婉襄仍旧捧着那只龙泉窑的花瓶,心中更挂念着系统发布的任务,一时之间不知如何推进。

幸而皇帝饮过那一盏茶,旋即便向婉襄伸出手,“这只花瓶修补好了么?”

婉襄再一次低头行了礼,绕过屏风的时候莫名心如擂鼓。

失去了屏风的遮挡,她和皇帝之间再没有任何屏障,她以双手献上了那只花瓶,填满她目光的只有皇帝明黄色的衣摆。

雍正很快便将那只花瓶从她手上接了过去,而婉襄仍旧维持着低头的动作。

出乎她意料的,皇帝并没有先评价这只婉襄花费了二十来日修补的花瓶,他的目光也落在低处,“你的膝盖受伤了。”

下一刻,“苏培盛。”

苏培盛迎着璃藻堂中的天光走进来,静听天子吩咐,“去找一位太医过来给她治伤。”

婉襄下意识地想要推拒,抬起头的一瞬间却正好与皇帝四目相对。

这是婉襄第一次知道真正的雍正皇帝究竟是什么模样。

故宫里有一尊雍正的泥塑像,同珍藏的雍正画像十分相似,二者皆面颊清癯,虽白面朱唇,双目有神,也还是很难让人出言夸赞。

可眼前这男子目若朗星,仪容俊逸,肃肃如松下风,轩轩如朝霞举。面上虽并无笑意,也并不让人觉得过分威严而产生畏惧之感。

甚至……甚至就像他的声音一样,对于他的容貌婉襄也有着莫名的熟悉之感,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但总之他的样貌和那尊珍藏的泥塑像,和那副画像都没有任何关系。也不知道为什么清廷要好好地珍藏着它们。

下一刻婉襄便不得不跪下去,为她直视龙颜这无礼之举而请罪,“奴婢该死。”

因这变故,苏培盛仍旧停留在摛藻堂中,在这时候貌似小心地开了口,“万岁爷,于太医最擅长跌打损伤之症,您看是不是要将于太医请到摛藻堂中来?”

婉襄尚不明白他这一句问话的用意,下一刻皇帝便改变了主意。

“不必了,着人去向他要个方子,而后好生配几贴膏药过来。”

皇帝不会向婉襄解释他为什么折变了心意,他的目光终于落在了那只龙泉窑的青釉花瓶上。

这只花瓶在皇帝的手中翻转,“你在上面绘了许多桂花?”

那一夜摛藻堂里的桂花,婉襄将它们永远地留在了上面。

婉襄沉声道:“金缮之法会用到许多金粉,而桂花恰好也是金色的。”

“这只花瓶应当已经碎裂多年,有些极小的瓷片遗落,导致接口处有些裂口难以填补。”

“这般名贵瓷器,若任由裂口形状畸岖未免不美,不若绘上桂花形状,也算应时。”

她低下头去,“这只是奴才的一点拙见,希望您不要怪罪。”

婉襄是以画笔尽量依照裂口的形状尽量勾勒出桂花的,可她也瞧见过其他的工匠在大片的裂口处用刻刀来雕琢纹样。

现代修补文物常用的都是无痕之法,金缮技艺她用得少,倒还真没有试过。

“既将这只花瓶交给你修补,便是全然信任,又有什么可怪罪的?”

皇帝将青釉花瓶同样放在了紫檀木几上,与那只定窑白瓷杯并列,“它们身上承载的记忆于朕而言都并不算是愉快,改变状貌……倒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皇帝说这只花瓶于他而言“并不算是愉快”,齐妃又见之而色变,婉襄倒是真有些好奇曾经发生在这只花瓶上的故事了。

“你替朕修补了两件于朕而言意义非凡的瓷器,可曾想过要什么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