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大早,宁凝和萧母带着萧延朗,再次来到镇上卖朝食。
照例还是豆花配豆浆,不过今日豆花的酱料,多了一种香辣味儿的,是宁凝用昨日采到的茱萸,特意熬制的辣油。虽比不上现代的油泼辣子,但是味道也很不错,昨晚在萧家试了试味儿,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今日卖豆花时,宁凝就将这款新酱汁摆在最显眼处,供客人们选择。
“这是什么?可以吃的吗?”常来宁凝豆腐档的那位大爷,今日又是第一个来买豆花的,他一眼就瞧见了宁凝的陶罐里,那从未见过的酱汁。
“这是辣油,是我们豆腐档新研发出来的口味儿,也是浇在豆花上,不过这个口感偏辛辣。大叔您可以试试看。”宁凝笑嘻嘻地介绍道。
她顺便跟后面排队的顾客推销起新口味:“大冷天的,吃一口香辣豆花那才是带劲儿呢,大叔大婶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挑选酱料,价格不变的。”
那大爷犹豫了一瞬,就决定尝尝这新口味。
宁凝忙刮出满满一碗豆花,浇上香浓的辣油,伴以葱花和炸豆子,递给了那位大爷。
辛辣的酱汁比原先那款卤汁更加霸道,一浇到豆花上就激发出浓烈的香辣味儿,整个空气中都被这种香味占满,后面排队的顾客都不由地嗅了嗅:“这是什么味道?好香啊!”“竟是从未闻过的,有点像胡椒面?可是又有些香味。”
那大爷接过碗勺,也不远离,就站在摊位旁,大大地舀了一勺,喂入口中。
刚一入口,大爷的表情就变了,眼睛瞪得滚圆,连声道:“怎么如此好吃?”说罢,也顾不得身后众人的追问,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那大爷吃完了一碗,长舒一口气:“感觉手脚都火热了,通体舒畅啊!”
他连着吃了两碗香辣豆花,又加了一份甜豆浆,这才心满意足。
其他人见大爷如此,也不再犹豫,纷纷踊跃尝试新口味。
宁凝笑眯眯地加料,收钱,手上的动作就没停下过。
与热火朝天的豆花生意相比,豆腐这边还是相对冷清的,宁凝倒也不着急,豆腐这种吃食不算新,以往的印象又太过根深蒂固,只能靠口碑一点一点的打出去,才有转机。
果然,之前买过一斤豆腐的大娘,这次一口气要了四斤,并连连夸赞宁凝家的豆腐好吃:“我回去啊,就像你教的那样,和肉一起炖了,结果你猜怎么着?我家那小子竟然说比肉还好吃呢!”
“豆腐是这样的,可以吸收任何食材的风味,加之口感顺滑,那滋味确实不错。”宁凝笑着为大娘称豆腐。
“大娘下次试试用豆腐熬汤,或者和其他蔬菜一起爆炒,味道也很好的。”说着,将手中的豆腐用油纸包了,放入大娘的菜篮子里。
身后其他顾客听到大娘的话,加上看到还有其他回头客来买豆腐,于是也都买了少许,回去尝尝味儿。
同样的十五斤豆腐,今天比昨天要早半个时辰卖完。
等到豆腐的口碑彻底打出去,说不定自己摊子上卖的最好的物品,就要换成豆腐了。
尤其是寒冬将至,大西北时蔬很少,又贵,也不太新鲜,肉类更不是家家都吃得起的,这豆腐味道不错,好料理,价格也合适,是非常适合普通百姓的一样食物。
相信后面会卖的越来越好的,宁凝对此很有信心。
与萧母等人收拾好摊位,宁凝又去挑了两只老母鸡,家中的母鸡每天只得两只蛋,完全不够一家五口嚼用。
然后又去买了些肉和时蔬,家中的黄豆用的差不多了,宁凝准备一会儿先去村口赵家杂货铺问问,看赵婶子和她家掌柜的谈的如何,因而今日并没有在镇上买黄豆。
走到医馆门口,宁凝突然想到那日萧母拿着皂角,艰难搓洗衣物的场景。
如今天气渐冷,井水冰凉,皂角的清洁力度完全不够,虽然昨天已经做了香皂,今日应该就可以成模,可是要投入使用至少也要二十天以后,这段时间,家中要浆洗衣物的话,岂不是还是要用皂角?
想了又想,宁凝径直拐进医馆,萧母和萧延朗在门外面面相觑。
依然是那位老大夫在坐诊,老先生见了宁凝颇为高兴,连声打探萧延昭的身体情况。
宁凝笑着一一作答,而后问道:“请问老先生,可有贝壳粉、甘松和牡丹皮?”
“有是有,可你相公的病用不到这几味药材啊。”老先生面带疑惑。
“是家中另有用处的。”宁凝笑着解释。
这些药材都不贵,一共二十文就买到了不少。
老大夫让药童帮宁凝包好,又叮嘱了几句萧延昭养伤的注意事项,这才放宁凝离开。
萧母见宁凝买了好些药材,同样疑惑:“这是要做什么?可是二郎的病症需要这些药材?”
宁凝摇了摇头,笑道:“不是的,只是想试着做洗衣粉,以后娘你就不用拿皂角搓洗衣物了。”
“洗衣粉?这是什么?”萧延朗瞪大了眼睛。
“等回去做好,你们就知道啦。”宁凝神秘一笑。
******
三人又是提着大包小包的,回到了底张村。好巧不巧,在村口再次遇到了宋大娘。
“哟,看来萧娘子家的生意当真是不错。”宋大娘的小眼睛滴溜溜地在萧延朗提着的两只老母鸡身上打转。
“宋大娘说笑了,小本生意,图个温饱罢了。”宁凝淡淡地说。
宋大娘短促一笑:“当谁没去过镇上呢?那么多卖朝食的,就数你家的摊子生意最好,看来这豆腐确实好卖?”
言语中打探的意味实在太明显了,宁凝倒是不怕其他人抢生意,她对自己做豆腐的手艺是极有信心的,但是也懒得同这种人周旋,因而简单回答:“是还可以,宋大娘有兴趣的话,也可去试试。”
说罢,带着萧母和萧延朗,绕过宋大娘,往萧家走去。徒留宋大娘气的在原地跺脚。
“不就是豆腐吗?当谁不会做呢?哼,给我等着!”宋大娘恶狠狠地说道。
回到萧家后,将老母鸡放入鸡圈,又将其他东西归置妥当,宁凝就出门往赵家杂货铺寻去。
这赵家杂货铺就开在村口,和萧家离得不远,里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基本上村户人家常需的各种日用品,都能在这里找到。米粮更是占了大头。
杂货铺里掌柜的不在,是一个年轻后生在看店。
宁凝细细打量店内的黄豆,发现品相竟十分不错,不比镇上的差什么,就抬头问道:“请问赵家婶子在吗?”
那后生最多十七八岁,见到年轻貌美的小娘子,脸竟红了红,忙说:“在,在的,小娘子稍等,我去喊人。”说罢,忙向后院跑去。
过了半晌,赵婶子掀帘子进来,看到宁凝,眼神一亮:“萧家娘子怎么亲自过来了?我正想下午去你家跟你说呢!”
一听这话,宁凝就知道有戏,忙笑着说:“顺便过来看看,婶子可同赵大叔说了?”
“说了!他今儿去县里进货,走前还跟我说,和萧娘子的合作就由我说了算。”赵婶子的笑容愈发灿烂。
赵家杂货铺的黄豆品相不错,价格也和镇上相同,因为宁凝要的量大,并且是长期供应,因而每次可稍微有些优惠。
镇上黄豆一斤三文,宁凝提出每半个月送去萧家一百斤,赵婶子就做主,给减掉了十文钱,一共二百九十文。
对于杂货铺来讲,这也是难得的大订单了,和宁凝谈妥后,赵婶子心情大好,直接就叫那年轻后生挑了一百斤上好的黄豆,送去萧家。
宁凝这才知道这后生就是赵家的独子,赵守成,今年才十六岁。赵守成年轻,力气也大,挑起一百斤黄豆竟也行走如常,看的宁凝是目瞪口呆。
将黄豆送到萧家后,赵守成按照宁凝说的,直接将黄豆挑到草棚中放好。
萧母赶忙端了碗水来,向他道谢。他倒是有些害羞,连连摆手说不用客气。
简单聊了几句后,赵守成就告辞离去了。
倒是萧延昭在见到赵守成后,有些怔愣,不过他也没说什么。
距离午饭时间还早,宁凝想着先将洗衣粉做出来。这东西比起香皂来讲,简单很多,基本不费什么事儿。
她将甘松用白酒充分浸泡后,放在铁网上用火烘干。而后又将牡丹皮捣碎成粉末。又将原有的皂角也捣成粉末。然后从灶膛中取出草木灰,用滤网过筛。
这时甘松也差不多烘干完成,宁凝再次将甘松磨成粉末。
贝壳粉、甘松粉、牡丹皮粉、皂角粉和草木灰混合,一起再次用滤网过筛,搅拌均匀,就是最古早的洗衣粉了。
宁凝将这些洗衣粉小心翼翼地倒入陶罐,交代萧母,日后洗衣服就挖一勺这个粉末,放在衣服上搓揉,清洁效果比皂角强得多。
萧延朗完全不信这些粉末可以洗衣服,萧母也面露怀疑。
宁凝干脆现场演示一番。
取了件脏衣服,放进盆中用井水浸透,舀了一勺洗衣粉放进去,轻轻搓洗,立时就有白色泡沫涌出。再在污渍出搓揉几下,那黑黄的污垢立刻被清洗干净。
看的众人目瞪口呆,连萧延昭都不免多看了宁凝几眼。
萧母更是喜不自胜:“还是三娘有本事,这洗什么粉,竟如此好用?以后洗衣物也不用愁了!”
看他们如此震惊,宁凝难免暗自感叹,这古人还真是生活不易,连洗衣服都这么艰难。
蓦地,她灵机一动,香皂上市还有一段时间,她是不是可以先用这些洗衣粉,去市场上探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