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 2 章

“玉儿,你外祖母欲接你入京同住。”

父亲此话一出,却是自己先叹了口气,已有不忍之意。黛玉心中一颤,万般言语,却只堵在心头,不能出一声。弱不胜衣,一时就咳了起来。

“哎~,此事为父尚在斟酌,我儿不必忧虑。”父亲抚着黛玉的背,轻语安慰。一时就将此话揭过一边。另捡着些家常里短叙着。

黛玉提起多日未曾上课,要将书本再拾起来的话。父亲见黛玉一心向学,心中甚慰,且又可与她散心,排解排解丧母之痛。如何不应。自是遣人与贾雨村说了,择日再续课时。

一时已至午间,内宅主事的孙姨娘过来,请老爷及姐儿黛玉用饭。

孙姨娘原是母亲的陪房大丫头,常唤做烟霞的,原名胭脂(1),母亲病时,这内宅本应由黛玉这个嫡亲的小姐来主事,只是黛玉太过年幼,母亲逐暂托了她行事。父亲的几房姬妾虽薄有私语,到底母亲还在,也不能怎么着。待到母亲亡故,因着烟霞随母亲在贾府时,也是经过外祖父的丧事的,是以一应事物,也办得十分周全,全没让他人拿住话柄。父亲伤心之余,也甚感欣慰,于是单拨了居室与她,脱了通房丫头的名,正正式式收了作妾,改称为孙姨娘,暂代内宅一应事项。烟霞感激之余,对黛玉自是照拂有加,别有不同。

饭毕,黛玉辞过父亲,回房休息午觉。

黛玉心中有事,哪里睡得稳。躺在床上没多久,好象一忽儿又捧着本《红楼梦》在看黛玉焚稿断情,一忽儿好象对着电脑,看着视频里刘心武大人在教育自己说:你应该死于溺水。一忽儿觉得自己正躺在宿舍床上琢磨黛玉到底该怎么个死法才美。想了半天突然自己拍拍脑袋笑道:“原来我已经死了啊~”……雷得她猛然坐起,才发觉是南柯一梦。转眼看着月梅在帐边轻唤自己,却又不知是否仍在梦中……

午后起身的黛玉,拿着卷书,坐在书案前出神。云莺亲自上来添了两回茶,偷瞅着她的神色还好,才下来悄悄打了个眼色,嘱咐了小丫头们好生侍候着,就与几个大丫头各自取了绣件活计,自去屋外廊下坐了。

彼时的黛玉,正在思考一件很严肃的事:作为一个有作弊器的新型黛玉。这几年里,她所做的,到底改变了多少自己原来的命运呢?无论她再怎么喝牛乳,多运动地养生,身体也还是时好时坏;无论她再怎么聪颖乖巧,拢得父母感情更加深厚,也没能再多个弟、妹;无论她再怎么在母亲病中小心照顾,也没能留住母亲的性命。而现在,她就要步上那条命中注定的悲剧之路了,她还能为自己做些什么?

她十分沉重地检讨了自己的前世,作为一名宅女,她对于穿越这一中头奖般的幸运事件,完全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也没有为之做好充分的准备。早知如此,怎么也要看看《君主论》,了解下钢铁的冶炼、钟表的制作、玻璃的配方、杂交稻谷的培育;特别是一定要系统地实习下经商之道,并将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琴棋书画统统地理熟,最不济,也要自己做一回手工肥皂吧。好吧,幸运降临了,她也接到手了,可这个情况,对她,到底,是福,还是祸…… (各位看官倒是可以马上补救一翻,以备各类突发性穿越事件的降临)。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神情肃然的黛玉去摸手边的茶水,眼睛扫过手里的书本,看着自己茫然盯了良久的那一页,不禁宛然一笑。还说收拾功课呢,怎么拿了本《老子》在发呆。

好吧,且看看,这去贾府的命运,是不是能改变的吧。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总要做点什么,才能死心啊。黛玉啜着茶,赏着窗格上放的菊花,静下心来打起了小九九。

一时思定,就带了小丫头,往孙姨娘所居的蘅芳阁*1而去。

孙姨娘正在外屋理事,见着黛玉亲自过来,忙起身相迎。仍如旧时一般,亲自扶她坐了:“姐儿如何过来了,今个儿天气虽好,也别太累着了。”一边那厢忙忙地唤丫环上茶果点心。

“烟霞姨娘别忙了,我来看看你,略坐坐就走。”黛玉在椅子上坐直了(想象一下:一个五头身的古装芭比,小大人一样正色坐在张高椅上,可惜要拈着脚尖才触得到地呢),见孙姨娘仍站在她身旁,不由抿嘴一笑,“姨娘且坐着罢,不然我再不敢来了。”孙姨娘又谦让了几句,才在对面椅上侧身坐了。两人闲闲聊了几句宅子里的家常,黛玉又细问过其它几位姨娘的近况(接上章)。就将话题转到了来意上面。

“姨娘可知,外祖母府上,派人来了。”黛玉理着衣襟,轻声问道。

“是,今儿一早到的,已到夫人灵前敬过香,磕了头了。”孙姨娘就着坐姿躬了躬身。

“不知来得是何人?”

孙姨娘一沉吟,主母亡故,林府自然要向贾家报丧。路途长远,来得晚了也还罢了,可却只来了个管事,连个子侄辈都不曾来。“是荣国府里,你二舅母的陪房,叫周瑞(2)的。”孙姨娘一边答了,一边觑眼看着黛玉。虽知黛玉年幼,未必知道这些礼数,但不知为何总有些揣测不安。

黛玉垂首半晌。六岁黛玉也许不知道,但,现在的黛玉,是知道的。

黛玉不语,孙姨娘也不敢出声,只静静地陪在一旁。

“有一件事儿,相烦姨娘。”良久,黛玉才开口。孙姨娘忙站起身,福了一福。“请姑娘示下,烟霞当不起。”(此处用姑娘二字,为烟霞被黛玉所摄,心生敬重,故尊称。)

“烦请姨娘,择日召那人来细问问,外祖母的近况。”黛玉抬头,向孙姨娘说道,“母亲往日提起外祖母,总是极亲厚的,如今虽不得见,可听听近况,也是极好的。”说着,眼中流下泪来。

“姐儿快别哭了,仔细伤着身子。这也不是什么难事,我明日即招那周瑞过来询问。”孙姨娘见着黛玉落泪,立时有些急了。原在夫人身边的人,都甚是宝贝这位姑娘,最是怕黛玉伤心,一见着她的泪,立时恨不能拿满身的血去换。这也是林公立排众异,定要升烟霞作当家姨娘的原因。

“如此就拜托姨娘了,只有一样:还请姨娘不要告之父亲。我思念母亲,因而打听外祖母的消息,父亲听了,难免又勾起伤心情怀。”

“无妨,如若老爷知道了,我只说是我想打听一下旧主的近况。”孙姨娘全没发觉黛玉那点小心思,满满地打了保票。

黛玉看看窗外,下了椅子(故意不用站起身来),福了半福,“天色也晚了,想必一会父亲就要进来,我也不在这儿扰着姨娘做事了。”

孙姨娘连道不敢,自接了雪雁送过来的披风与黛玉穿上,又着个老妈子跟着,才望着黛玉出了门。

作者有话要说:YY红楼:

(1)由“画眉”浅看红楼里一串串的丫头名

画眉,为对应着贾府里的鸳鸯与鹦哥(紫鹃),意指其人原与她二人一般,是贾府里的丫头,贾敏出嫁时自贾府带出来的。从这处看,黛玉进府时贾母虽说只给了一个人,可这个人,是与她自己宝贝得不能给儿子的鸳鸯一个等级的。爱护黛玉之心,拳拳可表。脂批第三回里写鹦哥是贾母身边一个二等丫头(不同于一般版本里的“二等小丫头”),想是在贾母眼中,只比鸳鸯差一等吧。

大家看红楼里丫头们的名字,一般都是成套的,比如这套:贾母手下的琥珀、珍珠、翡翠、玻璃(全是宝石,值钱。嗯,玻璃当时少,也很金贵呢);还有这套:四春各人手里一个的:抱琴(元)司棋(迎),待书(探),入画(惜)。这都是出场多的大丫头,我自己还拼出了一套:晴雯、彩霞、绮霰、茜雪。大家看象不象,全雨字头的。这四个应该都是贾母手里出来的,其中晴雯、绮霰、茜雪在宝玉房里的,彩霞倒是王夫人房里的,可大家看王夫人其实是不太喜欢她的,由着她跟贾环混着。这四个,在贾府都不算得意,最惨的,是睛雯。

另外还找出来个三缺一的:李纨手里的素云、王夫人手里的彩云、宝玉手里的檀云;最让我吃惊的,是这两个名字,可人、媚人……使得我今天一直都在想:这一套的另两个,倒底叫什么呢?

曹公给丫环们起的名字,都让人望尘莫及,且有深意其中,贾母□□出来的丫头,名字都十分的雅致。王夫人那辈教出来的丫头,名字都一般般了,好多彩X的,再至后来,除四个姑娘的大丫头名字还可一看(大概也是贾母取的)外,其它的真就不好说了,什么四儿啊,佳蕙啊,小蝉啊……一层比一层地俗了。

(2)论周瑞这奴才出场的原因

在原著里第二回,有一段很有名的段子,是贾雨村遇上冷子兴,两人大谈贾家子弟,还有贾雨村那十分有名的正邪气之说,这是出在这里。可冷子兴为何会在这里?

一者,冷子兴是王夫人陪房——周瑞家的女婿,这是原著里明写了的。

二者,书中他有言:“去年岁底到家,今因还要入都,从此顺路找个敝友说一句话,承他之情,留我多住两日。我也无紧事,且盘桓两日,待月半时也就起身了。”先不说前面的岁底到家,只说后半段,与贾雨村之后找林如海举荐,林如海与之说的行程,何其相似。分明就是冷子兴要搭了林家的船返京。至于为何冷子兴会知道林家的行程,看第三回中,林如海对贾雨村说,“弟已预筹之,……”可见林如海早就安排好行程,也告之了周瑞一家,故冷子兴比贾雨村先知道行程(这就是所谓的内部消息,哈哈)。

当然,这是黛玉进京的那趟行程了。但接黛玉进京,应该就是一个管事从头管到尾吧。总不会半路换人。所以,我以为,这里也是周瑞。

另外,我在文中写贾敏亡于深秋,贾府赶来祭奠,已是初冬,冷子兴搭船到扬州,再自扬州返乡,到家也就正好是岁底了。

且来年过完年,再到扬州,遇上贾雨村.待黛玉过完生起程,又可搭了船回京城。

*备注:

1、此阁名出处:

巫山高 作者:王融 年代:南北朝

想象巫山高,薄暮阳台曲。烟霞乍舒卷,蘅芳时断续。彼美如可期,寤言纷在属。怃然坐相思,秋风下庭绿。

如此好诗,定要拿出来晒一晒,与看官共赏之。:

2009.10.26 2:00改孙姨娘的名字.与其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