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 3 章

上古礼制,三公坐而论道。宰相于帝王面前,同样保留有该有的体面。

更何况是在这等非正式的场合。

因而嬴政随手给魏征递上一盏清茶,以示对这位宰相的荣宠什么的,其实并不罕见。

只是所有的馈赠早已在暗中标记好了价格。

更何况是皇帝陛下手中的茶盏,是秦皇递上的茶水。即便魏征以为自己所面对的是唐皇,但纵使是唐皇,难道堪称李唐开国第一功臣的天策上将、原秦王便是什么吃素的不成?

嬴政似笑非笑的目光之下,魏征的手僵在了半途,面目与神情同样陷入到僵硬。

这位耿直一生,素有能言敢谏名头的丞相大人自然不是什么贪生怕死的。只是嬴政口中吐出的隐秘,委实太过惊奇。叫魏征心惊胆战,内心惶然。不敢想象,个中究竟出了什么差错。

以致于眼前的大唐皇帝陛下竟然能将一切娓娓道来,将那些本不足为外人所道的事情揭露。

更不必说,嬴政口中提到的请崔判官代为篡改生死簿一事......魏征唇角嗫嚅,下意识的便想要俯首请罪。

未成想嬴政出手,稳稳当当地扶住了魏征的手。身形前倾,制止了其进一步想要跪拜的动作。开口,明知故问道:

“魏卿这是何意?”

于是魏征无言,良久,方才开口,对着嬴政一一将情况说明。

自身之前生身份以及同崔判官的交情等种种自不必说,临到末了,又语重心长的对嬴政表示。人之生老死病等种种,自有定数。又岂可轻易干涉?

遑论是陛下这等至尊至贵的人间帝王。

位格等诸多方面,同阴间天子分属相同。并没有任何的高低贵贱。

故而属于唐皇之寿命等种种,其实并不在十殿阎君掌握。

若是强行涉足、牵扯其间,恐有大祸生出。

然而听到此处的嬴政却只觉得好笑。

毕竟那《西游记》中可是明明白白的记载了魏征梦中斩龙、唐皇游地府,添得二十年阳寿等诸事。更不必说还有那五百年前的孙悟空大闹地府,将生死簿毁损。

勾错魂魄之事屡见不鲜,生死簿上随意添改。叫嬴政不得不怀疑,那阴司种种,当真便如世人想象那般赏善罚恶公正威严。合当将地府权柄执掌,定轮回往生,今生前世。

只是嬴政却似乎无意同魏征于此事上纠结,更无意对这老臣做出压迫。只是轻笑一声,开口,对着魏征道:

“听信方士、道士之言,寻仙丹求长生这样的事情,魏卿大可放心,朕是不会再做的。”

“至于魏卿同崔判官之间的交情,朕心中有数,并不该用在此处。”

“只是不知魏卿可有意同朕微服出巡,在这长安城中逛上一逛?”

啊哈?

陛下您怎么想一出是一出的呢?

什么叫不会再做?陛下您以前做过寻仙丹求长生这样的事情吗?

还有老臣和崔判官之间的交情,陛下您能说清楚您想要用来干什么吗?

魏征目瞪口呆,只觉得一颗心落下而后又被提起,上不去下不来,犹如有什么被梗在了喉头。

于此同时,嬴政在内心深处,默默做出补充。

朕就算是要寻,亦应当是寻蟠桃园中的蟠桃、五庄观镇元子的人参果才是。

而地府,若是朕所料不错,那么终究是要走上一遭的。

如是种种者暂且不谈,嬴政心中主意既定,便不会轻易更改,更不介意叫周围人知晓,自己已经发生改变。

同原身平日里的做为,并不完全相同。更不可能全然一致。

因而嬴政很快便换了一身常服,从偏殿里走出,叫侍从做出安排。

魏征见状,自是摇头苦笑,认命陪着嬴政折腾。

这位宰相大人原本是想要以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等种种理由对唐皇做出劝谏的,只是甫一开口,便见嬴政抽出侍从自一旁递上的长剑。

尺水寒芒倒映,嬴政以指尖伸出,屈指微弹,发出清脆的剑鸣声响。

然后魏征便自行闭了口,想到这唐皇年轻时,可是一把西瓜刀从城南砍到城北的狠人。

血盈满袖,洒之复战。

不知是否是错觉,有那么一瞬间,眼前的唐皇模样与样貌生出改变。好似是变得愈发年轻,愈发......锋锐逼人。

莫名的,便叫魏征想到,天子剑出,出必染血。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等话语。

该说不说,我们这位大唐皇帝陛下不会又点亮了什么奇奇怪怪的表演天赋吧?

只是于魏征而言,眼前的唐皇身上固然有着弑兄夺位、铁血残酷的一面,更多的时候还是很好说话的。愿意做一个明君、圣君,而非是暴君。更愿意展示其宽宏大量,展示其德行与开明、仁政。

又如何会使人生出这样的感受?

魏征不解,眉头下意识的皱起,而后便见嬴政还剑入鞘,那一丝幻象与恍惚褪去。

出现在魏征眼中的,还是那个唐皇。

只不过是换了一身玄色常服,只不过是精气神以及那通身的气度似乎因此而生出改变。

剪不断,理还乱的疑虑飘荡在魏征心头,而后被强行按捺。魏征回神,便见嬴政翻身上马,向着宫外而去。

魏征等一众人马赶紧跟上。

三州花似锦,八水绕城流。

这里是长安,是历代帝王建都之地。却不再是咸阳,是属于大秦与秦皇的都城。

个中种种,自然同昔日的咸阳城并不相同。只是嬴政下了马,行在其间,却又很明显能够感觉到这天子脚下,唐皇治下的长安城,当是繁华、热闹、开明且包容的。

长安长安,长治而久安。几乎只是在那短短的一瞬间,嬴政便领会到长安二字背后真正的含义。

只是秦皇与唐皇的记忆交汇,嬴政的灵魂自八百年前而来,身上的气机同长安城上空如同云海一般的气运洪流相牵扯。有那么一瞬间,嬴政看到了有不同的气运光柱在眼前成型,出现在每一个人的头顶。

或呈白色,或呈灰色,或呈青色。

橙色、蓝色等同样有所出现。

至于赤色、紫色。那匆匆跟上来的魏征头顶,可不就是呈一派浓重得发紫的赤色?

嬴政再眨眼,那异象褪去,眼前的视野恢复到完全。只是嬴政的目光,却是在一打扮怪异的少年间停留,而后对着身后的魏征问出疑问。

“这是?”

魏征顺着嬴政的目光望过,很快面露恍然,做出回禀。

“是扶桑人。”

见得嬴政双眼微眯,指尖缓缓摩挲过手中的马鞭。魏征又开口,将这些人来历讲述。

早在前朝隋炀帝时,便有扶桑人对着大隋递交国书,道是隋朝皇帝为日没处天子。而扶桑国君,则是日出处天子。由此受到隋炀帝厌恶。

近些年,随着我大唐国力强盛,恩泽四方。那扶桑国同样多次派出遣唐使来到大唐,学习我大唐之先进制度文化。

这自是我大唐国威宣扬的表现,自然同样是魏征等所乐意见到。不过眼见嬴政神色莫名,似是有几分晦涩难言。魏征却是开口,习惯性做出劝谏。

“非我族内,其心必异。彼辈蛮夷,人面而兽心。强必寇盗,弱而卑伏,不顾恩义。畏威而不畏德,不可不多加防范。”

希望唐皇能够对那些蛮夷们提高警惕。而非是坚持什么朕独爱之如一的观点,对那些突厥人及异族等,同样多做倚重。将其视作是尊崇信义之辈。

言毕,便退至一旁。眼观鼻鼻观心,并不再多做言语。

华夷之辩,古已有之。只不过在对胡人、夷狄的看法与处置态度上,这对君臣并不相同。

唐皇认为,对于那些投降我大唐的异族人应当坚持收留,彰显我大国仁义。而魏征则表示,当多做防范,切不可养虎为患。

这样的争论从贞观二年开始,朝野内外便已经存在。

然而秦皇不是唐皇。

更不必说,嬴政那一瞬间气运勾连里所看到的,以及原身记忆里的某些传言尚需要证实。

因而嬴政点头,对魏征话语表示认同之际,轻描淡写的开口道:

“既然是如此,那么凡我大唐境内的扶桑人,便都埋了吧。”

???!!!

啊,不是,老臣不是这个意思啊陛下!

您是不是有点过于激进了?

老臣我叫您防着蛮夷防着异族人,可没叫您直接把人埋了啊!

这都是什么秦始皇行为!

虽然老臣我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大唐,只有唐人、汉人才是......咳咳,总之朋友来了有美酒,豺狼来了有刀枪。就算是您想要对扶桑人动手,咱就是说,能不能找个看得过去的、好交代的名头?

师出有名还是要讲的。

再不济派几个想要青史留名、头香一炷的愣头青做为使臣,跑去扶桑跳上一跳?

嬴政身后,魏征疯狂头脑风暴,试图对想一出是一出的唐皇陛下做出劝服。而嬴政则是在侍从的安排下进了茶楼,寻视野、环境等俱是良好的雅间坐上。

然后开口,好似是轻飘飘意有所指,又好似是不经意一般道:

“扶桑距离东土,可是遥远?我大唐的铁骑......”

“这便是中央之国,是大唐吗?”

气运勾连之下,嬴政此前的目光所落之处。有身形打扮与中原俱是有所差异的少年说着一口略显古怪的言语,目光惊奇且充满震撼,仿佛是自言自语一般问出那明知故问的疑惑。

风吹起,恍若是有风铃在晃动,故乡的樱花飘落在眼前。

少年的视野仿佛因此而模糊。

作者有话要说:2023.12.1修文进度,目前至第三章。

匈奴人面兽心,非我族类,强必寇盗,弱则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贞观政要·卷九·安边第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