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第0015章

兴安市是多山地形,梭子岛自然相差无几,再加上又是海岛,故而能够种植的土地极少,每户不分男女,只按人头分地。

姜鸿信当年订婚后就闹着分了家,地也跟着分走。

而姜善静是未嫁女,就跟在了大哥姜鸿远户口下,一家共有五口人,名下有三块大小不一的地,最小的那块距离要近一些,每年播种都是最早的。

这块地就在曾叔公姜铁镐家旁的马路对面,那片地是山脚下的丘陵地带,分布着一块块整齐的旱地。

每块旱地各有其主,运气不好的话,相邻的地主人可能是难缠的人家。

以前姜家有块地旁边就是这种人家,不是被占走自家的地,就是偷自家的农作物。

不过后来因为这块地比较肥沃,姜鸿信和刘梅姗抢着分走,所以那户人家也被一并脱手。

姜善静浇完最后一趟水,站直身体擦了擦汗,“光这点,也勉强感谢一下他们吧。”

这片旱地都是采用垄耕种植法,每垄在三十米左右,他们家分到了两垄。

海岛旱地很多农作物无法种植,最耐种的是红薯和花生,这两类作物常常搭配着种。

将地里的花生都拔出来后,剩下的红薯还不到收获的时间,所以姜善静需要重新把垄归整好,并且挑水浇灌。

拔完的花生秧被搬到了旁边的树荫下,小枫坐在凳子上,埋头抓着花生秧,动作迅速地将花生一颗一颗采下来。

姜善静挑着桶也回到了树荫下,看了看剩下的花生秧,“快中午了,还剩下这些你带回家去采,我去另外两块地那边看看。”

小枫头也不抬,“快好了,我采完了再回去。”

姜善静摇头,“要是只有咱们两人,我就让你采完回去,但是家里就悄悄一个人呢,你回去看看。”

闻言,小枫立刻站起来,将手上的那株花生秧一捋,“差点忘了,妹妹还在家!那我马上回去。”

姜善静将剩下的花生秧打捆扎起,“中午的饭加些绿豆,记得去阿志仔家拿猪肉,我早上托跛英去市场时帮我带一块回来,你摘些青椒一起炒一下。”

阿志仔是他们家的邻居,没有什么亲戚关系,但关系还算不错,会互相帮忙。

小枫颠了颠箩筐,让花生们压得更实一点,又把特意挖出来的几个大红薯放在上面,听了小姑的话,嘶了一下,认真道,“青椒?妹妹肯定不喜欢青椒。”

姜善静弯腰搬起更重的箩筐,示意侄子搬捆好的花生秧,后者要轻一些,“是你不喜欢吧?”

小枫将花生秧背起来,跟在小姑后面往下走,嘴巴比刚才他锄到的那块石头还硬,“哪有,我没有不喜欢青椒。”

“是吗?那正好,最近青椒长得快了,这几天就把它们都吃完吧。”

小枫肩膀垮了一下,挣扎道,“再好吃也不能天天吃吧?”

姜善静说得云淡风轻,“那就每天中午吃,早饭和晚饭不吃。”

“啊?”

他们是在这片丘陵的第二层,所以上下还算方便,走出第一层的地界就是马路。

马路边停着一辆人力三轮车,姑侄俩将箩筐和花生秧都塞了进去,又用多余的麻绳捆好。

后面两人又回了一趟丘陵,把水桶和锄头带了下来。

姜善静挑着桶,拿过锄头,“你慢点骑回去,回去先做饭,等吃完饭再采剩余的花生。”

小枫爬上三轮车座,看着亲姑远去,忍了忍还是没忍住,扬声道,“姑,不能天天吃青椒!还有,我没有不喜欢青椒。”

姜善静乐出声,也没回头,摆了摆手继续走。

小枫蹬着脚踏板往家骑去,嘴里嘟囔着,“世界上怎么能有青椒这种东西!”

阿志仔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先后去世,后来吃着百家饭长大,靠给人打零工为生。

他娶的老婆跛英娘家重男轻女,连个正名都没有。

因为小时候患过小儿麻痹症,一手一脚都有点问题,就被人叫跛脚妹,嫁给了阿志仔才上了户口,随夫姓叫林英。

但姜林村叫林英的人实在太多了,所以村民们为了区分她们,就会根据特征给她们添个字什么的。

最开始叫的跛脚英,后来又省略成了跛英。

虽然这个名字也不好听,但是对于文化不高的村民们,好记就行。

这类取名法实在太多,大家已经习以为常,喊叫时并没有侮辱的意思,本人也并不会觉得被冒犯。

姜善静最早也叫她林英、英姐什么的,对方反而不习惯还纠正她的叫法,后来她也只能随大流称呼。

和姜家相比,阿志仔家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房子是自己搭的石头房,远没有姜家的规整,而且也只有两个房间,一间卧室,一间厨房,连待客的房间都没有。

家穷心却不穷,夫妻俩每天都乐呵呵的。

小枫过去的时候,阿志仔干活还没回来,跛英在厨房门口刷蒸笼。

“英婶,我姑让我来拿猪肉。”

跛英的反应有些迟钝,好一会儿才抬头,露出笑容,“是小枫呀,你等等,我进去拿。”

猪肉很新鲜,别看跛英有时不太灵光,但买东西可仔细得很,从不会吃亏。

将猪肉塞给了小枫,跛英又从数了八毛钱给他,“喏,还剩下八毛,别丢了。”

“谢谢英婶。”

跛英笑眯眯地看着他。

小枫和旁人的话很少,谢过之后就匆匆离开。

等他再次回到家里厨房,姜悄悄已经把他拿出来的绿豆和大米淘洗一遍,正在放水准备洗第二遍。

“妹妹,都说了我来洗。”

“只是洗个绿豆而已啦!”

洗完绿豆,姜悄悄开始洗菜椒。

小枫阻止无果也就放弃,准备煮绿豆粥。

高压锅在煤饼炉子上工作的时候,小枫也没休息,查看了下猪肉的成色后开始切,“带了点肥,切片好吃。”

煤饼炉子已经被占用,所以准备好青椒炒肉等素材后,小枫又开始忙着烧灶。

土灶靠着墙,灶台上贴的暗红色的砖,灶身向外的一面则贴了画着“五谷丰登”图案的白色磁砖。

姜悄悄曾经的小时候见过的那些土灶,都是黄土原色,而且都连着房间的土炕。

南方这种单独的土灶还是第一次在现实中看到,所以她蹲在了哥哥旁边,盯着他怎么起火。

小枫从灶台上的香炉后摸出一盒火柴,又从角落抓了一把松针叶。

干燥的松针叶遇火则燃,小枫动作娴熟地把它们往灶眼里塞,火势迅速蔓延到了里面放好的那堆松针叶。

小枫挑了几根细一点的木头放在了火堆上面,才关上灶门站起来。

哥哥走开后,姜悄悄顺势坐在了小板凳上。

灶上的大铁锅已经开始冒烟,小枫吩咐妹妹看火,着手倒油。

“把灶门打开,用火钳把木头推开点,让火小些。”

小枫自己干活游刃有余,指挥起人来也有模有样。

南北土灶的使用方法异曲同工,姜悄悄的执行力又不错,很快就找回了熟悉感,跟着哥哥的命令随时调整火势。

除了青椒炒肉外,小枫还炒了茄子。

最后准备收火的时候,他把那块被橘猫咬的马糕切薄几片,贴在锅底煎了一遍。

橘猫留下牙印的那部分,最后的归宿是潲水桶。

炒完菜后,煤饼炉子上的高压锅正好响了会儿,小枫便将底部的通风孔半掩起来,“小火再煮一会儿,绿豆就会烂一些。”

姜悄悄再次为自家大哥对家务活的这种驾轻就熟的样子惊叹。

她曾经那个不着调的亲爹,只想靠着那张好脸混吃等死,生活技能没一样能拿得出手,都三十八岁了,碗都洗不好。

而她所认识的男生中,绝大多数都是家里宠惯出来的“只要会读书就行”的大少爷。

小枫真的太棒了!

姜悄悄赞赏地看着在努力刷大铁锅的傻大哥。

不,她以后不会再说他傻了。

小枫不仅有一张好脸,而且还厉害着呢。

“妹妹,你去看看姑姑回来了没。”

姜悄悄应了一声,轻快地出了厨房,并没有看到小姑的身影。

于是,她便越过柴房继续走,快走到马路上时,便看到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不远处。

姜悄悄看了看四周,本想着如果没人就喊一下,结果又看到了阿志仔家那个旱厕蹲位里露出的半个脑袋。

是英婶。

姜悄悄默默地转回头,掩下尴尬,只朝着小姑的方向挥了挥手。

挑着桶的姜善静也看到了她,没有空着的手,便将手上的锄头把举高挥了挥,算是回应她。

姜悄悄踌躇了会儿,还是向着小姑跑了过去,“小姑!”

姜善静在看到她时就加快了脚步,见她跑来赶紧道,“哎,慢点慢点。”

姜悄悄伸手去接她手里的锄头,“小姑,我帮你拿吧。”

姜善静避开她的动作,“行啦,你这小胳膊还是留着写字吧,别看这个锄头小,份量可不轻。”

“好吧。”

姜善静没有把水桶放回杂物间,而是放到了菜地旁,锄头也一并放下。

把裤脚又拉高了点,姜善静边往井边走边问侄女,“你哥煮好饭了吗?”

“我出来的时候,高压锅已经转小火了。菜都炒好了,就等小姑你了。”

“煮的绿豆粥吗?”

姜善静一边打水洗手脚,一边和侄女闲聊。

“嗯,是绿豆粥。”

“有没有多放水呢?炒了几个菜?”

“哥哥说小姑你喜欢绿豆汤,所以放了很多水。有两个菜,青椒炒肉,还有茄子……”

姜善静看了眼菜地,“长豆角又长了这么多,到时摘点嫩的晚上做。”

洗完手脚,姜善静去了屋檐下,捆在一起的花生秧被她拆开,又看了看箩筐,“有几个红薯,你哥拿走了吧?”

“嗯,在厨房里。”

姜善静点头,伸手去捞箩筐里的花生,又不时地拿起来看,“这块地水浇得不太够,今年这些长得不够饱满,就不留种了,等下午都采完全煮了。”

姜悄悄也伸手去拿,捡起一些圆润的仔细端详。

两人就这么呆着一起研究新花生,过了会儿小枫出现在厨房门槛上。

“姑,妹妹!可以吃饭了。”

小枫一直很周到,所以等她俩到达厨房,饭桌上已经放好了三碗饭。

配菜除了青椒炒肉和炒茄子外,还有一道原味虾皮,旁边是小碟装的酱油。

虾皮是本地渔民自己捕捞自己晒干的,非渔民的人家都会去购买一些回来,算是最便宜的一种补钙佳品。

小枫指着那碟酱油道,“不知道妹妹喜欢怎么吃,所以我就没把酱油倒进去。”

虾皮的咸淡不一,有些人嫌太淡都会额外再加酱油,有些人则更喜欢原味。

小枫还不知道妹妹的口味,故有此一举。

姜悄悄两种吃法都尝了一遍,最终选择了原味,“加酱油太咸了。”

小枫看向小姑,“姑,以后你和妹妹得分碗吃了。”

姜善静是沾酱油那派,小枫则几乎不吃虾皮。

姜悄悄理解并尊重,毕竟每个人喜好不同。

姜善静跟她说了原因,“你哥是吃虾皮吃怕了。”

还不等姜悄悄询问个中缘由,小枫自己就说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