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12月1日
往年的十二月份已经下过雪了,白蔹记忆里最早一年是十月份,不过今年的雪来得特别晚。
立冬、小雪都是晴天,大雪下了小雨。
也不知道冬至会不会下雪。
要是冬至也下雨,说给上小学时的自己听,恐怕都会被当成不好笑的笑话。
白蔹住的33层是顶楼,不知道开发商是怎么一拍脑门作出的最大容积率决定,她这个号称跃层的房子,楼梯通往平均高度不到一米二的阁楼。
倒不是每一处都不到一米二,外面设计是平改坡,内部最高的位置有一米八,最低的位置半米左右,屋顶有可以打开的双层玻璃窗户,但是因为这个窗户的斜角特别大,没法挂窗帘。
她入手的时候,前房主把阁楼装修得跟中式恐怖游戏的藏尸之地似的,不过房子整体画风都是古典中式时也不违和,白蔹改装成北欧性冷淡风以后才显得违和。
平改坡的阁楼冬冷夏热,光照时间与强度都远远超出白蔹的承受能力,并不适宜她的生存。
她又不想让别人出入自己家,分租出去这种一举两得的好办法也只能无限搁置,最终结果,就是清理一空,四白落地,楼门一锁,当作阁楼并不存在。
除非它夏天漏雨。
现在这个不存在的地方传来了脚步声。
大半夜。
白蔹从报表的数据之海里抬起头来,一脸懵逼,扭头看一眼表,晚上十一点整。
试图将楼上的怪声理解为“无人楼板为何出现弹珠声”的走近科学式解答“木板/多孔板/水泥老化断裂声”。
尝试失败。
毕竟弹珠声一般不会在锁着的门内侧,一边敲门一边喊“白姊”。
是小霍吗?
白蔹思索片刻,又看了一眼表,他前两次来都是白天,虽然也让她受到了一定的惊吓,但两次加一块都不如半夜一次大。
虽然包括春晚在内的现代计时习惯把零点作为新的一天开始,但实际上“时交子时”指的是十一点整[见注]。
在她以前的二十五年人生中,一直都是个铁杆般笔直的唯物主义战士。
可是反穿越这么不科学的事都发生了,半夜鬼敲门又有什么不可能的?
所以她把注意力重新投注给显示屏,并调整了音响的音量。
……恶霸白那个混蛋闲着没事去擦擦玻璃不好吗!怎么居然和阁楼下来的不明人士嗷呜喵呜大声攀谈起来了?
白蔹愤怒地摘下耳机,去审判那只吃里扒外臭不要脸的臭猫。
结果发现黑猫也静悄悄地蹲在楼梯扶手上,观察白猫和声音很像小霍的不明人士对话。
不明人士的语气不愠不火,敲几下门,喊一声“白姊”,后面跟着的半句话听不懂,听多了能听出来是疑问句,好像在问她在不在家,或者请她开门。
为了预防门后的人给她个开门杀,白蔹摘下书房电脑桌脚边挂着的消防斧,一边慢慢爬楼梯,一边无声无息地举起消防斧,以对她来说称得上“亲切”的态度小声确认:
“小霍?”
“白姊,xxxxx。”
门后的声音还是似是而非,怎么说呢,虽然小霍和她相处加一块不到半天,但他的声音是那种非常清脆悦耳的童声,性别还不是很明显,反正不会是忽高忽低一只走了音的小提琴。
西汉好像还没有小提琴,更正,好像一把走了音的竽。
……虽然白蔹的历史水平并不包括“西汉前期乐器一览”,但她上过小学,学过课文《滥竽充数》,知道竽是一种在春秋战国时期(哪个王忘了)就存在的管弦乐器,由著名的东郭先生演奏。
她也是在把小霍放进来以后,这么和他讲的。
小霍无情地嘲笑了她,指出《韩非子·内储说》里面滥竽充数的是南郭先生,东郭先生是谁他不认识。
白蔹有点意外他写出“韩非子”三个字,她不太记得韩非是谁,凭直觉认为是西汉开国功臣,因为那句“不在天地间杀我、不用兵器杀我”最后被吕后派人勒死出名,成为了吕后恶毒残暴形象的又一证明。
小霍也意外她对汉初辛密乱七八糟的认知,纠正她没有这么回事,淮阴侯身死族灭是因为谋反泄密,酂侯与高后诱杀他有高祖背书,高后称制后崇尚黄老之道,未闻残暴事。韩非子是先秦韩国宗室,刑名法术大家,不是淮阴侯。
聊天的话几句话的八卦,两个人连写再猜花了半小时。
分辨古人的称呼对白蔹来说不比学一门外语容易,到最后白蔹也没认出来那个“酂侯”的“酂”是什么字、这个人又是谁。
她以前对历史没什么兴趣,觉得都是死了八百年的人的故事,没必要费神。最多了解一些烂大街的常识,过耳不上心,随听随忘。上学期间醉心学术,又有家事烦扰,工作以后拓宽了新的领域,需要开荒,更顾不上。
现在工作已经上手,又不想在小霍面前犯低级历史错误,已经在琢磨这个月抽空刷一下史记和前汉书,不说别的,至少要知道截止到他生活世代之前的事。
如果还有空,再继续了解他身后的事。反正他也就活了……啊。
可喜可贺她想起来淮阴侯是韩信不是韩非,一个军事家一个思想家。但过于艰难的对话让她失去了继续八卦的兴趣,掏出上个月小霍消失以后,准备的教学材料,开始教他普通话入门。
指望她多有教学天赋纯粹是想太多,她读研时帮导师代课是个能让学期末教务处的调查表格叫本科生刷负的暴君。
但凡走神聊天刷手机,就会跟不上她的思路,跟不上她的思路她是不会停下来等的,打扰了认真学习的同学还会被她开嘲讽。
跟得上的、认真的同学,如果能一直追上她的思路,却好像被她带上了高速,条理清晰、逻辑分明、环环相扣,接受知识的效率前所未有的高涨,有的人甚至有一种吞了哆啦○梦的记忆面包的错觉。
万幸她教的是个两千年也只出了一个的天才,所以教学计划的顺利程度简直可以用“突飞猛进”形容。
花了半个小时,小霍就速通了拼音。白蔹买的早教识字卡片拿来给他刷题,他还是对卡片与印刷上去的图片颇觉新奇,特别是白蔹端来真实的水果考他的时候。
现代熟悉的大量水果都经过历代的传入、驯化、改良,更有许多甚至是建国后才培育出来的新品种,它们两千年前的远亲并不长这样。
17世纪西班牙画家流传下来的静物图有西瓜,四百年前的,大小和高中体育课练习用的铅球差不多,红瓤但是籽多皮厚肉少,跟打籽用的那种不可食用瓜似的。
因为卫子夫的缘故,卫家迅速崛起成为汉武帝时期第一波起飞的外戚,卫青发迹晚,心态稳,没有久贫乍富的暴发户嘴脸,口碑甚好。
霍去病就算刚出生那几年家境还不算什么,换牙的岁数怎么说也有了类似天潢贵胄的身份,汉武帝喜欢他小姨妈、喜欢他二舅、喜欢他,打记事起他就算得上长安城的贵公子一员。
也就是说,他应该是在当时相当丰沃的物质条件里长大的,平民百姓难得一闻的珍馐美味,以及更加珍奇的蔬菜水果,他大概没少吃。
苹果的堂弟沙果、橙子的表妹橘子、远道而来的甜瓜、土生土长的桃梨李子等等,他都见过吃过,但他吃的见的,在白蔹的果篮面前,就跟李鬼撞上了李逵似的。
谁让他一步就跨过了两千多年的进化史,其中还包括两次科技革命以来人类科技日新月异的三百年。
白蔹上次就发现这孩子表面上看起来稳重,实则有颗挺皮的心,这次特意准备了对付青少年儿童的大杀器。
她上小学时被反锁在家里能自己看一天都不腻的是十万个为什么,现在的科普出版物更有吸引力。
当小霍准确地用现代汉语普通话念出了全部水果的名字,他被奖励了一部天书。
……在他的世界观里确实是天书:
《DK博物大百科》。
点读版,附带一只点读笔。纸页充满了微缩识别码,点读笔点到哪里读哪里。
比起普通印刷版,点读版的图片清晰度要差很多,不过白蔹想想自己小时候曾经发自内心认为生化危机的回眸一笑哥真实得呼之欲出,那博物大百科让初次见识照片的古代人瞧瞧看,画质也肯定不是问题。
岂止不是问题,高年级小学生年纪的小霍直接沉迷进去,开篇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虽然和他想的不一样,不过在神鬼文化盛行的汉代,新的关于天体的学说完全值得一阅。
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这部书上,他很多字不认识,很多音听不懂,连高清图片都和他熟悉的汉代屏风、壁画、帛画不同,但有些东西是共通的。
顺着树状图看生物进化分支,跟着目录学阿拉伯数字,竖起书本随意翻页,每一页都那么惊艳而栩栩如生。
白姊的赠礼和白姊的人一样神秘,翻不尽,读不完,眨眼又是新的一页。
看得出来他非常喜欢这部书。
但是这部书还是没能跟他一起被刷新掉。
两个小时一到,灰姑娘的午夜钟声响起,南瓜马车、晚礼服、宴会都在顷刻间消失。
白蔹脸上不自知的笑意也随着厚重书本落在书桌上的声音消失。
手脚麻利地合上书,塞到新买的书柜第一层玻璃橱窗后,翻了翻并不凌乱的桌面,没有找到点读笔。
白蔹陷入沉思:
到底是什么东西才能让他带走?
以及,也不知道下次小霍再来,还能不能记得今天学的拼音、简单词汇、高频日常用语和……
和“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来把花生仁儿”。
……后面这句顺口秃噜出来的俏皮话还是忘了吧!
作者有话要说:一些可能没必要的注释时间(喂)——
1.子时:现代的23:00-1:00。不过日子交替按照历法是“子半”,其实还是零点。白蔹设定一直对历史不感兴趣,会有不少“常识”其实是“常识性错误”。
霍去病在世期间的汉代还在沿用秦代的颛顼历,以十月为一年之始。二十四节气要等接替颛顼历的太初历,在汉武帝晚期的太封七年/元初元年才作为官方指导。为了行文方便,除非情节需要提到过年,否则这些已经废止的古历法都不采用,默认使用我国现行的公历和农历。
2.小霍第一次来时的九岁,是古代的虚岁式年龄表述,实际上八周岁,还是个门牙漏风的豁牙仔,现在十周岁,换牙换了七八颗,声音有变化正常。
3.汉武帝想教小霍孙吴兵法,让小霍以故纸堆的东西学了没用怼回去事件,私设现在尚未发生,要再过几年。
同样私设小霍有在汉代上学,《韩非子》成书于先秦所以他知道,东郭先生和狼见于明代《东田文集》所以他不知道。
4.淮阴侯:韩信;酂侯:萧何。
高后:大汉高皇后吕雉。她字“娥姁”,名字不一定真的叫吕雉,史记称呼她在各种敬称之外有“吕娥姁”,汉书没有敬称以外的称呼,“吕雉”最早见于裴骃(南朝宋)《史记集解》,司马贞(唐)《史记索隐》、颜师古(隋唐)《汉书注》皆有记载,后世深入人心。
孝武陈皇后的名字“阿娇”最早见于《汉武故事》,这是个八卦小说,看个热闹就好。正史里没有她的名字,她哥叫“陈蟜”,一母同胞的兄妹重名太奇怪了吧?
孝武卫皇后,我们熟悉的“卫子夫”是她的字,她的名也失传了。同样为了行文方便我会采用类似这种广为人知的称呼作为名字,这并不意味着她们真的叫这个。
题外话,孝惠张皇后的“张嫣”、孝文窦皇后的“猗房”等也多为穿凿附会。在(男性书写的)历代正规官方史书中,很少有女人的名字和完整的故事,如果有,多半也只是作为妻母的附加品,或者八卦绯闻的添头出现。政绩功业则不断被弱化否认。西汉初期这样的封建皇朝早期还稍微好一丢丢,越往后越没有女人的名字,啧。
5.《DK博物大百科》非点读版的清晰度要高很多,虽然它定位是一本亲子读物,可本成年人入手那天也是抱着看得连饭都忘了吃,有些本来就害怕的动物图片因为太高清还吓得犯恶心=w=
6.马王堆汉墓(辛追夫人/避夫人墓)出土的T型帛书,有当时人对于天空与地下的想象,感兴趣可以在春运高峰期后到湖南省博参观,值得一去。
7.最后一段的绕口令更流行的版本是“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