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 24 章

苏平这边事情基本上都安排妥当了。

只等着家里给他回信,就这么晃晃悠悠的过了十来天,秋播已经完成了,种的早一些的,这会儿已经开始发芽了。

苏平也挺赶时节的,在院里开了一片地,放了一些麦子。

这会也开始发芽了,绿绒绒的一片,被风一吹软软的荡来荡去。

这一天,苏平早起刚蹲在院里看他的麦芽,就见天空飘起了小雨。

黄大个提着一壶热水推门而入,开心道:“今日杜师父熬的羊肉汤,羊是昨天史员外送来的,我半夜起来的时候,就闻着味道了。”

他是真没想到,苏平找的这个做饭的厨师手艺这么好。

比起苏家是一点不差。

苏平笑道:“那一会你多吃点。”

黄大个点头,“那肯定的。”

两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黄大个突然来了一句,“张大人昨天说,库里已经见底了,本来想来找你的,可惜你那时候正跟许木匠在试新的农具,一时半会也回不来,他便与我说了一声,再不想办法弄钱的话,咱们怕是连饭都吃不上了。”

苏平望在,喃喃道:“这么快啊,将近三千两银子,一个月不到呢,照这速度下去,一年不得两三万两年的花销?”

想到此,苏平打了个哆嗦,太可怕了!

比他们家还能花。

秋播结束了,朱老爷子他们讲学也到了尾声。

除了朱老爷子和两位主事的留下来,帮张典吏一起整理资料,打算年底的时候寄到京都交给翰林院之外,余下的几人都回家休息去了。

不过说好了,待开了春,就让他们再来上岗,到时候就天间地头的转悠给大家讲学。

于是,张典吏便给大家结了工钱。

至于厨房那边,因为张嘴的人实在太多,已经往里头填了好几回钱了,是己孙主簿拿过来的那些银子,如今所剩无己。

苏平叹息一声,现在让他变钱出来,他也变不出来啊。

跟史员外前几日聊了一下,说要建养殖场的事。

他是想着从史员外那里买猪崽什么的,结果,这一问才知道,价格比他想象中的贵了不少,他的养殖场要是建起来,起码得五六百两搭进去。

史员外可以在小崽上面先赊给他,但建场地这方面,又是一笔不小的钱。

苏平现在唯一想的,就是时间过快点。

待明年夏收后,手里有钱了,再谈一下步计划了。

正说着,就见孙主簿笑盈盈地走了进来,把他招募到民工的事跟苏平汇报了一声。

“大人,这是初步计算下来的账单,修水渠所需的石头、木头之类的,咱们可以让人上山砍伐,或者河边捡来……”

民工可以不出工钱,但得管饭。

孙主簿如今招募了三千多人,待过几日开工后,他估摸着会有六七左右,毕竟本县人口也就那么多,除了老人孩子,基本上壮年男女都有报名。

再有一些四五十岁,还能动的老人也会参加,总之,这吃饭可是首要大事了。

五六千人,一天就算管一顿饭。

苏平都不敢想,要是修上一两个月,没有上千两银子,这事出不来。

孙主簿道:“大人,要不咱们把那片山头卖了吧。”

苏平抽抽嘴,“我到手也才半个来月,还没捂热呢!”

而且后期,做农具和水车,都需要木头,卖了以后,看着眼前是有钱了,可根本禁不住花好吧。

这段日子,每天从早到晚耳朵充斥的都是这个钱,那个钱。

原先想安安稳稳,努力搞基建的苏平,这会信心已经基本磨没了。

麻木地搓搓脸:“我知道怎么做了。”

他还是拉赞助吧!

苏平原先是想拉他爹的,可是一想远水解不了近火,后来一琢磨还是从史员外几人入手,还特写了一份几千字的企划书。

然后,谈好各种分成,最后还签了一份契约。

待孙主簿那边的水渠开始了之后,钱饭的事总算是解决了,苏平这里还多了五百两银子。

张典吏刚接过银票,喜滋滋地去入库,不料苏平道:“这个单独走一本。”

除此之外,史员外他们手里也有一本账,而且大家说好了,一个月对一次,不与县衙的账本混一起。

他与史员外搭伙的是农具、玩具方面的。

与陈家粮铺合作的水渠方面的,如今陈家粮铺将修水渠所需要的费用全部承担,待修好之后,不管是水车、水渠,陈家的地里需要按他们的要求给他们的庄子上装几辆。

然而,他们家的庄子并非本县独有。

这事苏平觉得挺亏,可一想,陈家如今也算是提前预购了水车,帮他缓解了一份,人家提出点别的要求不算过分。

苏平刚与张典吏交待完,就见老李头领着几人走了进来。

这里头还真有两个人他认得,上次在会馆的时候见过面,对方还卖了他种粮。

家里先前做药材生意的马员外和刚有了孩子的孙秀才,另外两个他就不知道了。

张典吏忙道:“走在中间的胖子是乔员外,他左手边的是顾举人。”

一听举人,苏平双眼一亮,“咱们县里还有举人?”

张典吏窘,这话他都不好接了,“有的,顾举人在府城教书的,家里是开布庄的,乔员外有一只自己的商队和镖局……”

苏平想起来了。

张典吏前头给他看过小本本。

不过因为许多大佬都不在本县了,他就没往心里去。

只赶着史员外这一只羊使劲地薅。

见几人进了书房,苏平才与张典吏闭了嘴,与几位见过礼之后,乔员外开门见山道:“苏大人,老朽听说您与史员外和陈家都达成了协议……”

算是官方与商户的正式合作。

这一消息,这几日传得沸沸扬扬,就连府城都拉出来讨论了一个下午。

有人觉得这是官商勾结,以后百姓肯定没好日子过了。

也有人觉得,这法子不错,就好比如今的黄杨县,县衙里穷得叮当响,你与其到处借钱,等着朝廷的救济,新来的县太爷能想出这样的法子来,倒也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这些言论,苏平这多少听了一些。

官商勾结这种,当时史员外就笑着蹦了一句,苏平笑盈盈道:“史员外此言差矣,什么叫官商勾结,我这明明是招商引资。”

“更何况肥水不流外人田,咱们本县就有这样资金雄厚的商户,为什么还要舍近求远,找别人对不对?自然了,有外来的也更好,咱们的目的就是让百姓有饭吃,让黄杨县更富裕……”

乔员外道:“老朽也觉得大人这个法子好,如若成功了,那么大人便是千古第一人,到时候朝廷方面,肯定对大人有更多的嘉奖。”

苏平微笑着听他说完,这才缓缓道:“多谢乔员外的理解,不知,乔员外今日过来所谓何事?”

作者有话要说:目测这入V挺困难,所以,还是原计划,写到一阶段结束,真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