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空旷,只能听见风声轻轻呼啸,但天音中所提及的三位主角,都没什么大的反应,面色平静如常。
卫青掌兵已久,汉武帝大力提拔自己所为何意,他不能说心知肚明,也明白了个七七八八,但他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若不是陛下力排众议的提携,他现在还是公主府里那个卑贱的马奴,无论如何都不会有现在的权势和地位。
霍去病长到几岁后就一直住在宫禁之中,对宫闱内的阴私了解得不少,天音所说之语根本不能引起他的触动。
姨母虽然从未向他说些什么,可是当年舅舅遭皇后陈氏所掳险些丧命的事情,他很小就知道了,皇后及其身后的窦氏势力这些年稍有式微,可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朝堂后宫,都有他们的人。
陈皇后幽禁长门宫后,窦氏一族安分了不少,但那些跟随高祖打江山留存至今的世家诸侯,可是一直蠢蠢欲动,只是碍于陛下的英明神武,举国上下又在齐心备战匈奴,他们不敢擅动。
舅舅曾经说过,为将者,为帝王手中利刃,需磨锋,也要懂得藏锋。
他现在担心的不是自己死于磨锋,而是自己死于藏锋,自高祖起,家族覆灭也不过是常事,特别是那些诸侯王,他们甚与高祖同宗,吕后当政时不知夷灭凡几,卫氏起势虽没多久,但是……太过惹眼了。
无论陛下是否爱重于他,这都是一把双刃之剑。
先汉诸王都曾经试过削减诸侯王势力,但因不得其法,从来没有人成功过,反而还引起了“七国之乱”那样的祸端,一直到陛下即位之后纳主父偃之见,颁布推恩令,诸侯王的势力才一点点削弱。
可见陛下明智。
汉武帝依旧面色冷淡,但是心里已经掀起了惊涛骇浪,继位多年,没有哪一刻能像现在这样,将他手心逼得微微出汗。
他做皇子时就忍够了南边那些跟蚂蟥一样扒着朝廷吸血的诸侯王,他们不交税,却年年都要朝廷赐金做礼,历代先君都想过削王,只是一直不得其法,景帝时,甚至闹出了“清君侧诛晁错”这样的笑话。
他也忍不了北边那群时不时南下屠戮边民的胡人,雁门已经换过几次太守了!可是攘外必先安内,所以一继位,他就召集天下能臣,最终想出了这个办法,诸侯王全都不只一子,想要把东西全留给嫡长子的,他也暗中派人帮了那些次子庶子一把。
现在是事情已经做成了,汉武帝忍不住看了旁边跪着的太史令一眼,他想起他之前欲言又止的表情,天音为后世之人,若是他此刻还未做成,那天音将他的盘算全都泄露出去,造反的怕就不只是一个无用的淮南王了。
站在他身后的大小官员都平白无故地打了个寒噤。
众人屏息以待,天音总算又开口了。
【而霍去病没有辜负这种重视和期待。】
站在队伍最末尾的官员悄悄拎起袖子抹了把额头上的冷汗,他能感觉到前面的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他有一瞬眼眶生热,本只想着做个小官哪怕一生不升迁也可 ,没想到今日竟然也让他尝到了什么叫“劫后余生”之感。
若天音只是围绕霍校尉而谈,那应该不至于有什么会让陛下将听到之人尽数灭口的秘密。
【其实如果天才的起点太高,他反而更容易被埋没在一众天才中,显得不起眼,除非他后面的成就相较于起点仍然是呈峰值递增,又或者,有个令人唏嘘叹惋的结局,才会引人注意,古今中外皆是如此,更被人津津乐道的,往往是那些起点低但最后逆风翻盘一举夺魁的天才。
举个外国的例子,我们可能对巴赫,贝多芬,莫扎特等人的名字比较熟悉,但门德尔松呢?他其实也是个音乐造诣十分出众的音乐家,一度被人称作可以与莫扎特比肩之人,结婚庆典上常放的那首让人耳熟能详的《婚礼进行曲》就是他的杰作。
但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个名字非常陌生,不常在各类文学名著里看见,简单点说,人家一生和顺,无论是音乐事业还是家族背景,他都没有经历过什么阻碍,的确没有似贝多芬这样波澜起伏的一生,摊开在白纸上讲,会非常的单薄,因此提及很少。
所以这么看,卫青其实更符合小说的主角形象,马奴出身,地位卑贱,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军事训练,是个自己摸索出来的野路子;屡次三番被反派刁难,因为皇后陈阿娇嫉妒姐姐卫子夫有孕,遭袭掳险些丧命。
可卫青首战即胜,龙城之战可谓是西汉帝国面对匈奴帝国第一场见于史书的较大胜仗,特别是在其他三路将军的衬托之下,其后七战七捷,一手奠定了河西地区的归属趋势,更显得良将难求。】
七战七捷?汉武帝朝站在他右后方的卫青投去赞赏的一眼,他也觉得良将难求,卫家就是上天赐给他的福气,子夫有孕当年堵住了那些暗戳戳传播帝王不育谣言的奸恶之人的嘴,又生下了他的第一个儿子,卫青跟霍去病又这么骁勇善战。
【遭袭掳时汉武帝刘彻还尚未完全掌控朝局,陈阿娇的背后还有着太皇太后窦氏与堂邑大长公主馆陶撑腰,就这样仍然有人愿意冒着反抗这样的权势救还只是一个无名小卒的他。
妥妥龙傲天大男主剧本。
可是在这样的男主光环之下,霍去病从未被掩盖过,卫霍在西汉军事史或者说整个封建王朝的军事史上,一直是并称的帝国双雄,而我们上一期就说过了,霍去病的起点非常高,跟他舅舅相比,简直是开局就出生在罗马,不愁生计,学习渠道资源丰富,年纪轻轻就是天子近前侍中。
但人家的成就是呈峰值递增的,而且是从门口的堰塘头到黄山五岳再到珠穆朗玛峰那样一山更比一山高的峰值递增。
霍去病第一把游戏就拿了两千多个人头,熟悉了一下操作,第二把直接封神,把匈奴人的几个王爵打得逃的逃死的死。
元狩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21年,这一年,霍去病十九岁,职位也从原来的剽姚校尉变成了骠骑将军,武帝又为他创了一个官职。
《史记》里关于这场战役有句非常简单的概括:冠军侯去病既侯三岁,元狩二年春,以冠军侯去病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
这个“有功”里的功,究竟有多大呢?】
霍去病不由自主地放轻了呼吸,铠甲束腕不知是不是没有系好,让他觉得磨得慌,他的身体热得不像话,心也跳得快得不行,之前第一次出征从陛下手中接过受封“剽姚校尉”的谕旨都没有这么快过。
他比谁都想知道,这个“有功”,是指什么。
虽然不知道天音所说的“珠穆朗玛峰”是个什么东西,但听其之意,应当也是夸赞自己战功赫赫。
【汉武帝对河西走廊志在必得,在这一年的春夏,汉军分别对匈奴人发动了两次大的战役,目标就是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的浑邪王、休屠王部。
在春季,霍去病带了一万精兵,从陇西出发,一路直冲匈奴王廷,成功带走了这两个匈奴部族一些最重要的东西:比如浑邪王的崽和休屠王的祭天金人。
祭天金人是匈奴人熔铸的祭祀工具,在那个鬼神之说盛行的年代十分重要。
史书记载霍去病的行军路线为:“逾乌盭,讨遬濮,涉狐奴”,这里的乌盭,应该就是今天我们的乌鞘岭,也就是河西走廊东部的起点,现在去看地势依然险峻,虽然不完全清楚这两千年间这片区域有没有经历过什么大的地壳运动,但应该是大差不差的。
霍去病不按常理出牌,他带着他的一万骑兵,成功翻越了这个天堑的隘口,借助地形优势,再次打了匈奴人一个措手不及,他率部急速转战六天,像狂风一样从草原和大漠上刮过,一路杀穿了匈奴人的五个部落。
这样快的行军速度,让匈奴人连遇袭报信的时间都没有,霍去病在用兵上有着独到的嗅觉,他不打算停留在这五个部落里,他还想继续前进。
因此他用的雷霆手段,先是毫不留情地收割掉反抗激烈之人的人头,再在重压之下安抚选择投降的人,把残兵的士气和反抗欲望彻底打散,以最快的速度将后顾之忧一扫而光。
而后,他选择越过那座一直拦在两个帝国中间的焉支山,连续疾行,斩杀了匈奴的折兰王和卢胡王,歼灭匈奴人近万,一开始就是目标的浑邪王和休屠王见势不妙立刻率残部逃跑,被霍去病撵在屁股后面一直追到了敦煌。
光这么讲可能没有那么直观,我给大家放张图,红点的位置就是霍去病出发时的地方,黄色的箭头就是他的前进方向,我们看看他是怎么,奇迹般地拿下这场战役大胜的。
首先他选的起点就很不一般,自乌鞘岭进入河西走廊,这使得他的骑兵成功避开了跟匈奴大军的正面冲击。
这种选择外国名将也做过,比如为了瓦解第二次反法同盟,拿破仑就曾经带着四万法军抄近道越过阿尔卑斯山的圣伯纳隘道进入了意大利,出其不意地给了驻扎在那里的奥地利军队一通冷枪。
然后就是霍去病的速度,他是真的很快,那是几乎超出了那个时代能力的行军速度,六天的时间,他转战了一千多公里,将遇见的每一个匈奴部落都变成自己的给养。
而且他还有着可怕的方向天赋,虽然听上去有些滑稽,但是在西汉王朝与匈奴人交战的那么些场战役里,因为迷路没能准时到达约定行军地点是真的出现过很多次,可霍去病一次都没有迷路过。
这是河西战役直到现在都令人啧啧称奇的一点,年少骁勇的霍去病,在面对完全陌生的地形时,是如何凭借一张简陋的地图就能做出这样的决定的。
好了,我们今天的视频就到这里,后面会讲霍去病最后几场战役以及他与卫青对武帝暮年时那场巫蛊之祸的影响。】
跪在一边的太史令觉得自己活了一辈子加起来的心绪起伏都没有今天的大,他才刚心潮澎湃地接受霍校尉……哦不,应该称为冠军侯做出的功绩,听得意犹未尽,转瞬间又被天音说的最后一句话打得耳鸣都出来了。
天幕乍然变回了原本晴空万里的样子,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太史令擦了把头上的汗,膝行上前,将做好的笔记举过头顶,尽力保证自己的双臂不抖。
暮年时的巫蛊之祸……那必然是牵连甚广,天音才会特意提及,昔日陈皇后巫蛊偶之案陛下暴怒的模样恍如眼前,他不敢想……
刘彻站在那久久不动,过了一会才道:“先开宴席,如此大捷,诸卿用完再下沐。”
群臣面面相觑,一时拿不准陛下是什么意思。
但舞乐一起,天子近前的寺人用独特的嗓音将漠南之战的战报一一念出,觥筹交错间,为天音所扰的疑虑渐渐消散了一些。
霍去病在此战中记头功,座位就设置在天子的不远处。
小寺人殷勤地给他倒酒,小声道:“霍校尉,陛下让您宴后先不要离宫,他有事召您与大将军。”
作者有话要说:乌盭(读音通“力”),参考了《史记》
感谢在2023-04-23 22:01:41~2023-04-30 16:01:1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晨曦幽梦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