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廿四这天,在报晓鼓的第一下钟声响起时,沉寂了大半夜的太极宫又渐渐热闹起来。
冬日里报晓鼓是五更三点敲响,天边刚露出一丝不甚明显的曦光,月色尚且还在,宫人们已经要开始一日的忙碌。
夜里下了场小雪,落在青石铺就的宫道上,泛着莹莹微光。
从窗外透进来的淡淡月色与雪色,给未燃灯的屋子里镀上一层亮光,叫人不至于摸黑抓瞎。
沈明檀利落起身,拿出枕边小柜里的火折子,点上油灯,只有点点微光的屋中霎时被昏黄的烛火照亮。
熟练地穿好衣裳,盘好发髻,外面有宫人敲门询问。
“沈宫令,可起身了?”
“进。”
房门从外面被推开,钻进来一股寒风,复又被关上,阻隔了寒意的进一步侵扰。
宫人进屋后熟门熟路地将手上端着的铜盆放到梳妆台一旁的木架子上,铜盆里装着用以洗漱的水。
水正热,有白雾升腾,在燥冷的寒冬里带出一点湿润的暖意。
沈明檀取来自己的洗漱用具洁面净牙,送热水的宫人安静立在一侧,等她洗漱完毕,收拾妥当后才又端起铜盆,跟在她身后往外面走去。
“庖房那边可准备好了?”
出了房门,就有一阵阵的寒风往脖子里灌,沈明檀紧了紧狐毛斗篷的领子。
虽还是觉得脸和脖子被这风刮得生疼,但为了不弄乱发髻,只能忍着想戴上斗篷自带的帽子的冲动。
好在她的寝屋与庖房离得并不远,亦不需踩雪而行,穿过几条回廊就能到。
“已按您昨日的吩咐备好。”宫人答道。
问完自己想知道的事,沈明檀不再开口,冷风往嘴里灌的滋味可不好受,脚下的步伐也加快了些。
早点到庖房才是正经事,那里面一天到晚烧着火,比哪儿都暖和。
两人走了约摸小半盏茶的功夫,便看见一个小院子,还没进门,就有一股热意传来。
沈明檀登时舒了口气,头也没回地对跟在她身边的宫人说道:“你自去忙罢。”
“诺。”宫人应声离去。
沈明檀抬脚往庖房里面走去,迎面遇上来来往往忙碌的宫人,遇着她都会行礼问好,然后又匆忙离去。
“沈宫令早。”
遇上不眼熟的,她只微微点点头,算作回应;遇上眼熟的,她才会淡淡应上一声。
没走两步,穿过已清扫完积雪的院子,撩开门帘进了庖屋。
“沈宫令。”
她刚一进去,又是一阵此起彼伏的见礼声。
“嗯,东西都备齐了?”沈明檀站在门口,解开披着的斗篷递给门边的一个宫婢,出声问道。
“按您的吩咐,都已备好。江米昨夜就用清水浸泡上,今早起来淘洗过好几遍,闻着一点酸味没有才磨成的米浆,这会儿已经吊上沥水了。”一个膀大腰圆的庖人细细禀来。
沈明檀面上带出几分满意来,“嗯”了一声,抬脚走过去。
“馅料呢?”
“食材皆已备下,只等您来。”刚刚回话的庖人继续答道。
今日是南方的小年,沈明檀穿越前是南方人,自小就有小年吃汤圆的传统,穿到这个朝代来后,也没丢了这个习惯。
帝后仁慈心善,许她在宫里过小年,每年这一日还会陪她一起吃汤圆。
是以这一日别的吃食可以由庖房的其他庖人烹饪,但汤圆她却是要亲手做的。
汤圆的馅料有很多花样,但口味总的来说却只分为咸、甜两种。
沈明檀不爱吃甜口的,每年都会做咸口的鲜肉汤圆,最开始那年倒叫帝后他们惊讶了一回。
取七分瘦三分肥的豕肉洗净,氽去血水,剁成肉茸,加入备好的荸荠末、盐、葱花、虾皮和料酒,一边搅拌一边加入少许清水,让清水慢慢渗入肉茸内,如此能使馅料柔嫩多汁。
充当料酒的是这时候用来饮用的浊酒,带着微微甜味,倒不必额外加白糖进去增味。
取下吊干浆水的江米粉放入盆内,加些许冷水后往一个方向搅匀揉成粉团取出,揪成大小均匀的小剂子,搓成圆形团子,在中间用双手旋转按压出放馅料的孔洞。
这样做出来的汤圆皮能包的馅儿多还不易破漏。
一勺肉馅包一个汤圆,封口后在掌心搓圆,放到铺了干净细布的篾盘中,又立即做下一个。
不多时,一盘白生生、圆滚滚的鲜肉汤圆便包好了。
烧火的宫人在沈明檀包汤圆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烧水,此时水刚好沸腾,正是下汤圆的好时候。
将汤圆逐个放入沸水中,盖上盖子闷煮,期间水沸后要往里面加少许冷水继续煮,反复几次,当内里的生肉馅煮熟,汤圆浮起时,再改用小火开盖煮半盏茶的功夫。
俗话说‘开盖煮皮,盖盖儿煮馅’。
在煮皮时,沈明檀拿来一个外边釉花内里一片素净的大瓷碗,舀几大勺汤倒进去,加点豕油化开,放一撮虾皮,捞出十数个汤圆放进去,再撒上一小把葱花,一碗热气腾腾的鲜肉汤圆便做好了。
她只负责做咸口的汤圆,甜口的自有庖房的其他庖人动手。
甜口的汤圆馅料比咸口的多,有白糖芝麻馅、红糖果仁馅,还有最受欢迎的灵沙臛馅儿。
这灵沙臛即是后世的豆沙,用浸泡好的红豆加红糖炒制而成。
庖房的有一位庖人最擅长这个,做出来的豆沙格外细腻绵密,被沈明檀发现之后,只要庖房做吃食要用到豆沙,都由他来掌勺。
在她的鲜肉汤圆做好后,庖人们做的甜口汤圆也都装好放在了食盒里,由专门的送膳宫人提着。
待沈明檀走到庖屋门口,抱着她斗篷的宫婢又重新为她系上,这才撩开门帘送人出去。
领着一行宫人往皇后居住的立政殿行去,路上不着痕迹地瞧着自己生活了十几年的宫殿,一草一木都分外熟悉。
心底涌上一丝不舍,又很快被压下去。
沈明檀一行人走得很快,大冷天的,谁也不想在外头多待,手脚和脸被冻得通红,僵得好似不是长在自己身上的一般。
送膳这活儿也不是随便谁都能做的,至少得有一把子力气,那装了吃食的食盒可不轻,怎么也得有个十斤左右。
送膳途中还得小心提着不能让食盒里的吃食洒出来,又要走那许多路,很费力气,一般宫人都做不得。
跟着沈明檀的这几个送膳宫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力气足又机灵,长得也好。
走了约摸一盏茶的功夫,就到了立政殿。
守在门口的宫婢瞧见她,行礼道:“沈宫令。”
“嗯,皇后娘娘可起身了?”沈明檀站在殿外问道。
守门的宫婢还未回答,殿内传出一道温柔的声音:“阿檀,快些进来,外头冷。”
“诺。”
沈明檀领着送膳宫人鱼贯而入,她径直向内室走去,送膳宫人则走向食案,将食盒一一放到食案上,又安静退下。
还未走进内室,皇后就由一个年长的宫婢扶着走了出来。
看见沈明檀,脸上又浮起笑意:“阿檀今日好看极了。”
“皇后娘娘这样说,是嫌阿檀素日里不好看吗?”沈明檀走过去扶着皇后的另一只手,作出一副委屈的样子来。
“我可没这样说,你这小滑头少诬赖我。”皇后偏头睨了她一眼,嗔道。
果不其然,面上虽是一副委屈之状,眸中却透出几分狡黠笑意来,哪还有半分在宫人面前的端庄严肃。
两人说话间已行至食案前,挨着坐下后,皇后问:“钱媪,陛下可说了何时过来?”
那被称作‘钱媪’的年长宫婢回话:“回皇后娘娘,陛下说约摸辰时一刻下朝。”
沈明檀来立政殿时看了天色,这会儿估摸着已过卯时,想来皇上也快到了。
做好的汤圆还放在食盒里,这食盒由巧匠们改造过,极为保温,只要不取出来,放上大半个时辰也不会彻底冷掉,更何况汤圆本就是不易放凉的热食。
沈明檀与皇后又闲话了一会儿,辰时二刻,殿外传来宫婢们的见礼声,两人对视了一眼,便知是皇帝到了,起身往门口迎去。
“妾给皇上请安。”皇后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屈膝行礼道。
沈明檀也对着皇帝行了个一模一样的礼:“臣女拜见皇上。”
“行了,这儿又无外人,你们两个何必如此多礼。”皇帝一手扶起一个,牵着皇后的手往殿内走。
钱媪在她们两人去迎皇帝时便打开了食盒,将里面的几碗浮元子尽数取出摆好。
“奴拜见皇上。”在皇帝过来后,钱媪行礼退至一旁。
三人围坐在桌案前,每人面前都摆了两个碗,桌案中间放着不同口味的汤圆,任君挑选。
他们当中只有皇后爱吃甜口的,沈明檀和皇帝都更偏爱咸口。
给帝后各自盛了一碗他们喜欢的汤圆后,沈明檀才给自己舀了一碗。
煮好的汤圆色白软糯,浮在撒了碧绿葱花的汤中,更显白嫩,惹人喜爱。
拿银筷夹取时,力道不能轻也不能重,轻了夹不起来,重了皮就破了,在场三人都是吃汤圆的老餮,倒没人因为这个妨碍吃汤圆的兴致。
沈明檀先夹了一个鲜肉汤圆咬下一口,外皮软糯不粘牙,挨着肉馅的那一块浸满了肉汁,江米的清甜中带着肉馅的鲜味,滋味好得让她眯了眼。
再咬一口,就吃到了包裹在江米糯皮之中的肉馅儿,鲜嫩多汁,还能嚼到其中的荸荠碎粒,在唇齿间绽出丝丝脆甜。
三两口吃完一个汤圆,解了馋,沈明檀放下银筷,问道:“陛下、皇后,臣女今年做的鲜肉浮元子如何?”
“甚好!与去年的滋味又略有不同。”
皇帝吃得很满足,几个浮元子下肚,又喝了半碗热腾腾的汤,在外头行走半天而冻僵的手脚又暖和起来,很是舒坦。
“阿檀做的鲜肉浮元子自是极好,宫中再无旁人比得上。”
帝后二人年年吃沈明檀做的汤圆,年年都要被问上这么一句,已是极为熟悉,夸赞的话脱口便出。
沈明檀听完他们两人的话,笑得眉眼弯弯。
三人其乐融融地用完朝食,有宫人进来撤走碗碟食盒等物,另有宫婢奉上热茶,一时间,殿内只闻细微的衣物摩擦声。
皇后饮过一口茶汤,望向沈明檀,温柔的眉眼间染上了几分愁绪。
作者有话要说:鲜肉汤圆:来自网络
汤圆又称浮元子、汤团
下本写《宋记私房菜》求个收藏QvQ
文案:
宋韶音一朝穿越,成了个病弱孤女,家徒四壁,没有余钱。
米缸里的粮食只够饱腹几日,面对巨大的生存压力,宋韶音庆幸自己拿得起锅铲做得了一二小菜。
姜豉、鳜鱼粥、羊脂韭饼;
肉鲊、蒸素鸭、红丝馎饦;
蟹生、广寒糕、东坡豆腐;
酿鱼、拨霞供、蜜煎金橘。
种花家的美食数不胜数,她只随便拿了几样出来就赚得盆满钵满,从一个小摊贩变成了食店老板。
春江城里不知何时开了家私房菜馆,店家小娘子柳眉细腰,生得一副好样貌。
起初,人们以为这是个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后来,为抢一餐饭食争得面红耳赤,大喊真香!
春日,李家二郎大病初愈,李夫人请她去府上给儿子食补一番;
夏日,沈家三娘苦夏无食欲,沈家大哥请她去府上,给小妹做几道开胃小菜;
秋日,江家老太不愿吃饭,江家郎君请她过府一叙,劝劝祖母……
等等!江老太不吃饭为何要她去劝?
某江姓郎君笑而不语,宋韶音瞧着那张俊脸,直呼美色误人,上当了!
食用指南:
1.架空,私设虚构极多
2.美食日常,不细抠逻辑
3.看文图一乐,人身攻击不可取,弃文不必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