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书铺

宋云棠正在抄写三字经。

前世掀起过一阵国学热,他顺应粉丝要求做了许多期视频,似三百千还有科举要用到的四书五经类的书都自学过,不懂的部分还请教过老师,自己也深入钻研过。

所以他并不怕考科举。

至少,宋云棠很自信的想着,考个举人肯定是没问题的。

但前日抄写到“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时,忽然惊醒过来。

前面秦汉三国晋隋唐宋的历史都是一样的,但后面却不是元朝,而依旧是一个汉人王朝,从原主读过的书里,他意识到这个夏朝的开国皇帝疑似跟他一样是穿越者,做了很多实事。

比如完善的科举制度。

比如并不太低的商人地位,后代皆可考科举。

比如女子约束不多,男女大防并不算太严,立有女户,鼓励寡妇再嫁,女子还可经商,没有缠足裹脚的恶习等等。

比如玻璃肥皂等经典的都有,海水晒盐北方甜菜导致盐糖并不似他曾看过的参考资料那么贵。

还有夏□□曾一力主持造船出海,带回来了红薯、土豆、玉米这三样高产作物,还有后面才会传过来的辣椒、西红柿等,如今早就普及了。

本朝为大宁朝,沿袭前朝,许多东西都继承了下来。

而他学过的三字经则是后世增改过的,将朝代从夏商周一路讲到了民国,这肯定是不能抄写的,于是他又是花时间把原主留在家里的三百千看了一遍,又是将原主记忆的书籍与自己记忆中对照,有些无奈的发现,许多都是有出入的。

重点就出在夏、宁两朝,有些人依旧存在,有些人就没有了,不知是蝴蝶掉了,还是存在却未能扬名,也没有留下痕迹,但也冒出了许多新的闪闪发光的人物。

而且不知是古今差异,还是这里本就和他前世不一样,便是往上几个朝代,大的方向没变,却有一些细节出入。

这类记忆太过繁杂,在没有梳理转换过来之前,他可不敢去考科举,考了没中浪费钱也就罢了,若是不小心写了不该写的,比如记忆中的忠臣变成了奸臣,奸臣变成了忠臣,宋云棠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终于抄完,仔细检查一遍,因格外注意字迹初时有些稚嫩,与原主不说一模一样至少也有七八分相似,后面就带上了几分灵气与风骨,看着顺眼多了,但也不会出问题。

古人讲究字如其人,他可以说自己在生死关头走过一遭有所感悟,字也进步许多。

宋云棠将抄好的这本放到旁边的木架上,同样的书他已经抄写了两本,用的都是原主惯用的颜体。

“该去一趟县里了。”

他走出屋子,院中宋木匠正在打磨一块大木板,旁边放着调好的黑色油漆,似桐油和漆这两样宋家从来不缺,山头上油桐树和漆树都种着呢。

就是原主生病这回,刚长成的林木全砍了拉出去卖了,但这两者却是没动,倒是卖出去许多桐油与生漆。

打磨掉毛刺后,宋木匠便拿着猪毛做得刷子一点点的往木板上刷油漆。

宋云棠欣赏的看了一会儿。

不愧是经年的老木匠了,只稍稍指点了几句如何做黑板,便帮他把东西苏出来了。

后续发家计划或许可以把祖父拉进来了。

嗯,作为一个农家人,就从改良农具开始吧。

宋木匠浑身一寒,奇怪的抬起头看看,只看到蹲在旁边同样认真的大郎,便笑了笑。

大概是错觉吧。

“大哥。”

二娘忽然叫了一声。

宋云棠抬头就见二娘站在门外,当即目光一亮,连忙走过去。

“大哥,我跟嫂子说了,嫂子也决定待会儿去县里,坐自家的牛车去,咱们可以一起去。”

“也好。”

这世道大概率是混不上二人世界了,多二娘一个拖油瓶也不多,于是宋云棠带上抄好的书,跟着跨上篮子的二娘去了村口,大牛车已经停在那里了。

负责驾车的正是陆小禾的爹陆大牛。

见到宋家兄妹过来,顿时板起脸,一副严肃得不得了的样子。

“宋大郎,你随我坐前面。”

二娘则已经迅速的爬上了后方的牛车,跟陆小禾坐在一起咬耳朵。

宋云棠没有多看,只是想着比起冲喜那夜哭得梨花带雨脆弱可怜的样子,这会儿的陆小禾神色沉静,一派优雅大方,着实是人群中最靓丽的一抹风景。

就是那些偷偷看她的男人有点碍眼。

到了县里,二娘拉着陆小禾和宋云棠一起去了书铺,身后陆大牛脸黑黑的,到底没有阻止。

“原来是宋秀才。”

书铺的伙计一眼认出宋云棠,非常热情的把他们应了进来,“不知宋秀才过来,可是要买说什么书?”

宋云棠摇了摇头,从篮子里拿出自己抄写的三字经,

“不知你们铺子里收不收?”

伙计一点也不介意,立刻应承下来,“当然收,只是这事还得由我们掌柜参详,宋秀才稍等坐下喝口茶水,我这就去把我们掌柜叫来。”

他招手让另外一人过来送茶,自己则迅速进了里面,大概是去找掌柜了。

抄书换钱?旁边的陆小禾静静看着,有几分欲言又止,果然是缺钱了。

缺钱了才会去抄书,缺钱了才会办私塾,如果她主动出手解决的话,宋云棠会不会立刻回白鹿书院?

不过乡试才刚过去,距离下一届还有两三年,或许不用这么着急,先和他培养培养感情。

毕竟宋云棠本就有考中的资质,只是不幸错过了而已。

宋云棠觉得有点冷,但还是随手将递过来的热茶放到边上,他习惯了不喝外面的东西。

并不是防着谁,只是因心脏病有很多忌口,吃的东西都会严格盯着。

在书铺逛了逛。

上阳县文风尚属中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找了找心中大致有数了。

科举正经书籍居多,话本之流也不少,带着前人批注的教辅书却是寥寥,这是一片空白市场啊。

“原来是宋秀才,当真让我这小店蓬荜生辉啊。”

一个儒生打扮的中年男人微笑着走了出来。

“掌柜客气了。”

宋云棠也很客气的见礼。

双方寒暄几句,迅速切入正题。

“宋秀才这一手字豁达端庄,疏密适当,尤其是后面这本,隐隐可见舒展开阔、结构停匀……前两本我愿意出五百五十文,后面这本六百文。”

宋云棠同意了。

原主也抄过书,一本三字经也就是三四百文的样子。

这掌柜看在他的小三元名头以及字体上,愿意给个五六百文,已经是高价了。

宋云棠收了铜板放入篮子里,又道,“掌柜,我有件事想要请教你。”

“宋秀才请说。”

周掌柜颇为受宠若惊。

读书人一向自傲,自己虽然经营的是书铺,平常也是儒生打扮,到底沾了商字,哪有读书人询问居然用“请教”二字。

果然是小三元,其品性高华,不与人同。

“我前日在家养病,教弟弟妹妹们读书,颇觉三百千还是晦涩难懂了些,便自己琢磨着做了注疏。”

宋云棠故意露出几分羞愧之色,“惭愧,一场大病耗干了家底,眼见着父母亲人因我受苦,心中难受,便想着这做了注疏的三字经或许能卖些高价,劳烦掌柜的替我看看。”

说着从篮子里拿出了两页纸,这是他自己写的教材。

才起了个头。

若是书铺不收,他就把这本书留在族中,舅父肯定很欢喜。

周掌柜从未听过这样的要求,只因三字经太简单,而四书五经类的注疏,非大儒名士所著,印出来也是徒增笑话。

平白让人骂一句圣人之言,凭你也配做注?

不过他到底接了过来,这一看眼前顿时就亮了。

前夏朝时已经推广了标点符号,也出了些白话小说,但再怎么白话也和三国演义差不多,且往往是用在话本上。

这宋秀才的注疏用的却是他前所未见的一种方式。

非常细致,比如人之初这一句,他就在下方注明“之”表示“的”,“初”指“初生”,所以人之初即人刚生下来的时候。

再有,昔孟母择邻处,他居然用讲故事一样的方式写了出来,把六个字扩写成了两三百字,

内容偏白话又生动又有趣,仿佛孟子与孟母真实的出现在了眼前。

周掌柜看到最后一行的时候,还有些遗憾,怎么就没了呢?

宋云棠悠悠的道,“掌柜见了此书,可愿意给家中子孙买一本以辅助他们读书?”

“当然愿意。”

周掌柜下意识道,接着立刻拍板,“宋秀才放心,这书我们收了。”

作者有话要说:努力修文中,其实也可以算是重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