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江济堂一过去,就拿出自己的豪车,还把上面的牌照换了,换成六十年代联邦的牌照。这可是他专门找人打造的装备,至于别的破绽……管不了那么多。

坐进车里后,他快速戴上准备好的仿真度极高的蓝色隐形眼镜。五官原本就立体的他顿时出现几分混血感。

之后他便驾驶着这辆与众不同的轿车去找卖收音机和唱盘的店。

现如今还是收音机的时代,联邦的时尚青年人手一提收音机,人走到哪儿,音乐就放到哪儿。至于放什么歌,就得看电台播放什么,没得选。

但就是这样不能选歌的收音机,这会儿也是供不应求。而夏国的年轻人直到进入八十年代才赶上这股风潮。

现在不一样了,有江济堂在,联邦的六十年代的年轻人就可以提前享受二十世纪的快乐和时尚,只需要付出一点‘小小’的钱。

“我可真是个好人啊。”

这条街上有档次的店他都转了一遍,忽然一家店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这车看起来不错。”

选定目标,江济堂整理衣服,他今天特意穿了一套格子纹的西装。然后模仿着东瀛人的走路姿态,以及那自傲混着自卑的表情,走进了这家卖收音机、唱片机的店。

才走进来,他就撞上一个正在挑选收音机的青年。

这个时期两个大国盯着他们,生怕他们搞出蘑菇蛋,因此要低调再低调。正好现在东瀛的轻工业发达,拿出这种超时代的杰作也是合情合理。

而等到他们种出大蘑菇,别说拿出MP3,就是拿出MP4都行,毕竟真的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喂,你这个……”

被不小心撞到的人还没说完,江济堂就鞠躬道歉:“非常抱歉。”

“东方人?”带着口音的声音,和东亚混血人种的长相吸引了店里其他人的注意。

在这家店的门,停着一辆属于这个时代的豪车,司机坐在车里等,而金发小少爷在管家和老板的陪同下挑选唱片播放器,这会儿听到江济堂的声音,他们也忍不住侧头看了眼。

“东瀛人……”

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年轻人并不像父母辈那样极端排外,而且江济堂的长相看着就是未成年,所以被撞到的青年嘀咕了一声就转开头,不想追究。

而老板见他是个东方人,且只是在那转悠,同样不管他。直到这个人忽然摸出一个金属的小件,当着他们面儿打开了。

不知道他做了什么,小小的机器里熟悉的音乐出现,且音质极佳没有一点杂音。

店里其他人原本就有意无意看他那个方向,这会儿听到这声音,便光明正大走来,包括那个小少爷。

江济堂环视一周,微微自傲地抬起下巴。

“这位小先生,这是什么?”店里一个走嬉皮士风格的青年凑过来问。

“这是我家乡的亲人寄过来,专门定做的音乐机。”

江济堂已经看过一圈,这些大大小小收音机的定价在20到80刀之间,80刀已经有点定制款的意思了。但他拿来的可不是收音机,要价绝对不能低于200刀。

毕竟这是来自四十年之后的潮人机,可以选歌,音质好,还适配耳机,可以在人群中独享音乐带来的快乐。

最重要的是,逼格很高。

“定制款的音乐机?”

来这里的年轻人大都是音乐发烧友,省吃俭用都要攒钱买最时尚的收音机。他们要穿上自己最叛经离道的衣服,然后带着收音机炸街。

所以现在听到有什么定制音乐机,怎么可能不好奇?

就是老板都忍不住伸长脖子,脸上写着挑刺,眼里都是好奇。

江济堂见这么多人围过来,脸上闪过一丝‘炫耀要惹祸’的懊恼,但还是老实的把东西拿出来。

只见他手里有一个打火机大小的金属机器,做得很薄很小巧,磨砂金属质感。

但最特别的是中间那块发光屏,里面居然有歌词,周边还有一条闪动的光带,光带的灯光跟随着音乐的节奏跳跃,有一种工业和时尚结合的酷炫感。

“太酷了,里面还有歌词。”

别说这些原本就走在潮流前端的时尚青年,就是受着正统继承人教育的金发小少爷都一眼看中了。

管家接收到了信号,微微点头。他走过来,友好地询问江济堂:“年轻的先生,我可以看看吗?”

“可、可以。”江济堂有些拘谨的回答。

“它非常有趣,可以教我怎么使用吗?”

“是,当然可以。”江济堂涨红脸,表情里混合着自豪和被贵人眷顾的紧张,惟妙惟肖。

在他的示范下,管家很快学会了利用按键选择里面的音乐,调整音量大小,以及选择是否外放。

他尝试了戴上耳机,表情又有变化——MP3和耳机才是固定组合,戴着耳机听,就好像身处音乐会场,立体音环绕,和直接外放差别极大。

如果非要说什么不好的,那大概是选歌了。里面大约三百首音乐,大都是年轻人喜欢的,尤其还有黑人音乐,在他们这样的家庭看来就有些浮躁叛逆了。

“当然不会只有这些,我们家送来了十几个,什么样的音乐都有。”

老管家的话并无失礼成分,但格外敏感的‘东瀛人’受不了一点刺激,江济堂气呼呼去外面的车里拿来了皮箱,他要让这些人感受一下‘大东瀛’的强大。

精美的皮箱被打开了,里面有两层,每一层都铺着深蓝色天鹅绒布,两种不同形状的MP3就躺在里面。

一种就是之前的酷炫金属色,拿在手里很有分量,设计上兼容了某名牌打火机和汽车的机械感。

一种就是某水果的经典设计,白色光滑的钢琴烤漆质地,简洁大方的操作界面,给人一种优雅大方的时尚感。

“看,这一个里面收录的都是一些著名钢琴曲和小提琴曲。还有这,百老汇最知名的几个舞台剧……”

他仿佛急需别人认可,连家里送过来的礼物都拿出来,在陌生人面前炫耀。却没注意到,那小少爷的视线已经被白色款牢牢吸引住了。

要说这个年代大家听音乐,不是收音机,就是密纹唱盘,连卡片磁带都得过几年才能出来。

所以MP3绝对是跨时代的,就好像直板机受众看到智能机,难以抵挡这种碾压式的科技魅力。

其实江济堂带来的MP3有一个致命缺点,那就是‘无法再往里加音乐’,因为这个年代还没有‘数字化音乐唱片’。

但那又怎么样呢?瑕不掩瑜。

来挑刺的老板抓住其中一只MP3,就像抱着自己的女神,痴迷又疯狂,他挂着耳机,时不时发出‘天哪,哦,哦哦’之类让人浮想联翩的尖叫。

那边的小少爷正对着老管家点头,似乎在小声说着什么。

而那些时尚青年,他们已经彻底抛弃了之前还爱得不行的收音机,恨不得拿起MP3就走。

但不行,江济堂很警惕的看着他们,并且用有些后怕的声音说:“我该走了,这不是属于我一个人的东西,请放回去,拜托。”

虽然他没有说这些东西的价格,但想一想,这么出众的东西,还是定制的,价格绝对不可能便宜。时尚青年们只能有些不甘的把东西放回去,但想想还是不死心:“嘿,不管怎么说,既然你有这么多,转手一个能怎么样呢?”

“不,不行。”他的脸更白了,还冒着虚汗,“父亲大人说了,这些东西是要送……不,我是说。”

他转动眼睛,终于想出一个说辞:“这些都是定制款,很贵的,比你们的哈雷摩托都贵。”

门口停的哈雷摩托是新款,要四百五十刀,这小小一个还能比哈雷摩托还贵?

但想到它这样神奇,就觉得这个价格一点都不贵了。

想一想,其他人要么只能在家里听唱片,要么只能带着笨重的收音机出门,并且被迫在特定时间听着电台提供的特定音乐,伴随着挥之不去的沙沙声。

而你,你这个街头最帅的小伙子双手插着口袋,戴着耳机出现。

你的同伴和对手,还有心仪的姑娘都会好奇这是什么东西,而你不经意的摆摆手:“没什么,不过一个可以随时随地听歌的小玩意儿罢了。”

然后你拿下一只耳机,和心爱的姑娘,在人潮中分享音乐……

“哦!”

小伙子们觉得自己要疯了,他们绝不能忍受除自己以外的人装这个13!

但这个钱也确实拿不出来。

“可以细聊吗?”管家和小少爷来了,能拿出这个钱的人来了,他们甚至给了江济堂一张私人名片,来表示自己的友好。

“或许我们可以为你的家庭提供一些帮助。”

江济堂提着箱子和他们去了另一边。

披头士打扮的小伙子还留在店里不肯走,他们不知道那边发生了什么对话,最后只看到那个皮箱从江济堂的手上,转移到了管家的手上,而江济堂激动得脸发红:“非常感谢,阁下,真是太感谢了。”

管家递给他一个信封,里面是厚厚的钞票,此外还有管家手写的介绍便签——够不上信的长度,内容也是很简单的,希望某某市场的经理提供一些帮助。

很显然,他们达成了交易,并且双方都很满意。

6000刀就提走了这个箱子,里面二十件独特的音乐播放机可以为小少爷拿到不少人情,和珍贵‘友谊’,所以管家很满意。他甚至有点担心那个东瀛人回过神来会后悔,所以到手后立刻就走了。

20个MP3卖出去六千刀,还拿到了某超级市场经理的介绍信,江济堂也十分满意,他担心留在这里事情有变,所以拿着钱也快速离开。

“哦,天哪,那二十件精美的音乐播放机就不能有一台属于我吗?”时尚青年们十分痛苦,他们已经看不上这些收音机,纷纷离开。

只有老板一人留在店里,他没有得到MP3,也没有留住客人,双重暴击。

之后江济堂去了另一个大都市,但遗憾的是,再没有这样一个干脆的土豪,剩下的三十台MP3只能在之后的两天里陆陆续续出手,不过价格比预想的高,均价后接近350刀。

这年代普通人的年收入在2000刀左右,这就是两个月的收入。只有喜欢时尚,又有钱的富二代们才会买。

都说五十年代是联邦的黄金年代,这是真的,有钱人是真的多,舍得花钱的人更多。大家都觉得未来很美好,可以贷款消费,反正能还的。

“真好啊。”江济堂看着这个生机勃勃的国家,然后毫不犹豫的转头。

他家会更好。

“现在我有一万六千五百二十刀。”

联邦货币和黄金绑定,这个年代一刀约等于一克黄金,所以这笔钱的购买力可以想象。

“所以我这一趟赚了普通人家八年的收入?用这种无伤大雅的娱乐产品赚时代差价,想出这招的我真是个天才!”

接下来该购物了,他抽出第一个客人留给他的介绍信,带着署名的。

那时他说自己是带着任务来的,那一箱的音乐机就是礼物,一切都为了开拓市场。他们家族想要在联邦开餐厅,需要稳定可信且性价比高的供货途径。对方就给了他这个,说有它可以拿到内部价。

内部价是不想了,能比市场价便宜一点就行。

他便来到那家超级大市场的门口,花80刀在附近租了两间带冰库的临时仓库,然后带着巨款走进这间超级市场。

五十年代末的联邦已经出现这种占地几亩的超级市场,里面什么都有。好些摩登女郎带着孩子在购物,她们随手拿下包装好的商品。

若是不看那些有时代印记的打扮,这一幅画面和几十年后没有什么区别。

江济堂找到经理,出示介绍信后,对方表示,这一次的采购就算是他们的第一次接触,部分商品可以对他打八折。

说完,经理还把一个商品册递给他。

“事实上,我们可能会有长期的合作。”江济堂说。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所以江济堂现在就是在试探餐饮市场的东瀛富家子弟。

在他不断的画饼,和无形中透露势力和资产的前提下,经理退了一步,他表示部分产品可以打七折,这已经是内部价了,他们基本没有赚。

江济堂不太相信,但也知道已经压到经理的底线上。所以他也松口表示可以,并且大方的邀请经理以后去东瀛玩,他们家族在当地还算有势力。

经理没有当回事,只是把另一份产品报价单递给他。

江济堂对这个时代联邦的商品一无所知,他只知道价格,所以就买最便宜的面粉,最便宜的土豆,最便宜的大豆和最便宜的生猪肉。

这里的人不吃猪脚,所以猪脚特别便宜,几乎被他包圆。

他另外还买了鸡蛋、奶粉、植物油、调味料、食盐和廉价糖果。都是论箱买,十分豪气。

一万六千刀买别的可能没多少,但买这种政府压到低价的生存物资,那数量就相当大了。以至于他原本租下的两个临时仓库竟不够用,又临时租了两间仓库。

经理咬着烟斗,等全部商品入库,他就把单子交给江济堂,示意他签字和付款。虽然打了折,但这个单子他还是赚了一点。

其实正常情况,一个陌生人买这么多基础物资,肯定会引起注意,但这是熟人介绍,属于他们‘人情交际’的一部分,自然可以特事特办。

事实上,因为江济堂要的多,其中一部分东西还是别地调过来的。

“非常感谢。”江济堂麻利付款,等超市的人离开,他装作检查,把三个仓库都转了一圈,之后开车离开。

他这一离开,就出现在了大洋彼岸,那神秘的东方国度,辽阔荒凉的大戈壁上。

江济堂在联邦待了三天多,这时的夏国刚好在凌晨三点,科学家们裹着棉衣在灯下干活。

他们已经三夜没睡,要么拿着纸笔和扫描仪研究核潜艇,要么抱着电脑不放,实在困得不行,就闭上眼眯半小时,爬起来又继续。

看到江济堂,大家都紧张起来:“到时间了?这么快?”

“还没呢,还有十六个小时。”

“只有十六个小时了。”众人半是庆幸半是失望,也是江济堂实在神秘莫测,说得又是这样坚定,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意思,否则跪都要把这艘潜水艇跪下来。

“你吃了吗?”科学家们争分夺秒搞研究去了,负责人凑过来找话聊。

“没吃。”江济堂摸摸肚子,这几天他累了睡在郊外车里,饿了吃自备的食物,但从买粮食开始,还没吃过一滴米喝过一滴水。

“没吃,那我们……”负责人正要请他吃糊糊汤。

“这个不重要,”他转头问负责人,“你要面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