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捡漏的第一百一十九天如此手段,未免……

温梅君离了江家后,一开始确实伤春悲秋,但随着时间流逝,看到新鲜的人或物,也渐渐恢复了生气,就是七哥儿病着,她时常忧心。

听到大头的话后,她便主动开口,“那就继续赶路吧,反正都快到了。”

温竹君有些担心,“七哥儿身体还能坚持得住吗?”

那日从玉龙县出发,七哥儿半路就发了高烧,小小的孩子,受罪的很。

“能的,烧早就退了,其实就是做噩梦,休息不好,他这会儿还想找你玩儿呢。”温梅君笑道:“反正也快到了,等到了大哥哥那,再找好大夫给他瞧。”

既然都这么说了,温竹君便干脆一鼓作气,领着人进了肃州,在城中休息一晚后,又一口气赶去了金华县,也就是如今温春辉任职的地方。

温春辉不知道温梅君也来,很是惊讶,不过兄弟姊妹一起长大,瞧见两个妹妹的神色,便知道有事发生。

他是大哥,对待弟妹向来一视同仁,个个都惧怕,如今做了官,也渐渐不苟言笑起来,颇有些官威在身。

温梅君见了大哥哥,头就没抬起来过,声若蚊蚋,生怕被训斥。

付淼倒是张罗的很得体,连忙让人收拾新的客房。

“肃州可比不得玉京,你们别嫌简陋,对了,我已经派人去请大夫了,梅君,你也别太担心,七哥儿会好起来的。”

温梅君彻底没了从前的张扬,这会儿还真有了大家闺秀的气度,老老实实屈膝见礼。

“多谢大嫂操劳。”

温竹君很快便进了温春辉的书房。

她将事情一一说明,“……大哥哥,大姐姐不想让母亲担心,你也别说漏了嘴,她那人最好面子,如今又是这样的状况,别再给她压力了。”

温春辉眉头紧拧,气恼道:“这江家,真是没想到,我以前竟然没看出来。”

说到底,江玉净这人还是他带到父母面前的。

“大哥哥,知人知面不知心,这不能怪你。”温竹君道:“只是大姐姐对江玉净依旧有情,况且两人还有七哥儿,就算是为了孩子,她也不想闹大,这事儿不好办,大哥哥以后要费心了。”

温春辉摆摆手,叹了口气,“还好有你在,不然我都不知道梅君过的是这样的日子,虽说夫妻之间难分对错,但妹夫这做法,实在让我不齿。”

温竹君也跟着叹气,很难去想此刻温梅君的心情,当初死活要嫁,还信誓旦旦说什么前途远大,结果却尽不如人意。

“不管如何,大姐姐再舍不得,也得叫他亲自来求着大姐姐回去才是,那个江老夫人跟大姐姐不对付,最好是分开住,另外,玉龙县县衙的人,能换几个便换几个,让他知道,没了表面不显的侯府,他有多大能耐。”

温春辉闻言,面色很是犹豫,“虽说他有错,但如此手段,未免太过下作?”

温竹君笑了,“本就是不正当安排的班子,如今不过是回归正途,如何称得上是下作?当然了,只有大哥哥这样正直无私的人会这么觉得,你肯定不屑去玉龙县,也幸好没去,不然肃州这一摊子事儿,怎么落得到大哥哥身上?”

温春辉无奈的瞥了她一眼,正色道:“的确是巧,也幸亏朝廷不拘一格,能让我来此,便是跟着诸位大人学个皮毛,就受益终身了。”

温竹君听温春辉的场面话,觉得好笑,看来做官很不容易,大哥哥看起来精神紧绷的很,面对自家妹妹都说着官场话。

“那这事儿,大哥哥就要费心了,可别怪我给你找麻烦,我是实在心疼大姐姐,也见不得江家人的做派。”

温春辉也渐渐放松下来,笑道:“行了,这事儿你能做到这,已经很好了,后面的事儿就由我来接手吧。”

温竹君也很好奇温春辉的手段,大哥哥为人正直,温和孝顺,是夫人最为得意、且寄予厚望的长子,处置这种家事,不知会不会下狠手。

“大哥哥准备怎么做?”

温春辉哪里不知道她的心思,这个妹妹表面看着好相处,实际上心思也多着呢。

他笑着摇头,“自然是按照你说的,把提前安排的人撤去,最好是将玉龙县本地的人提拔上来,俗话说流水的县令铁打的吏,这三年内,他是不用想着顺利了,三年无政绩,也很难升上去,可能会留在玉龙县,也可能会平级调任,最少六年,他都要焦头烂额。”

温竹君噗嗤笑了起来,还说什么手段下作,大哥哥明明心里清楚得很,不过,这也是江玉净该得的,但凡他没这么过分,这事儿就不会发生。

“大哥哥费心了,母亲那边,你可要守口如瓶,我跟大姐姐保证过,不会让母亲知道的。”

温春辉自然应下。

他端起茶碗刮沫,温声道:“三妹夫十天一封信的催,火烧眉毛似的,你什么时候启程动身去丰州,夫妻早日团聚才是。”

温竹君唉声叹气,“大哥哥,我这刚到,才把椅子坐热呢,你就要赶我走啊?”

“你这丫头,太随心所欲了些。”温春辉忍不住瞪了她一眼,“是谁拖拖拉拉的,二月才出发,现在这都五月了,不怪妹夫担心,我也快担心坏了,生怕你是在路上出了事儿,母亲的信都到了,还问你到肃州没。”

温竹君也没想到自己的速度居然这么慢。

是以,她留了三天,看七哥儿的情况稳定下来后,

便准备出发前往丰州。

大头是最高兴的,恨不得敲锣打鼓,“太好了,夫人,咱们路上得走快些,侯爷快急坏了。”

温竹君这几天快被大头催死了,难怪大哥哥烦的要死,大头这憨子,催人也不多说,就盯着你看,看的你烦也不管,走哪跟哪,比跟屁虫还烦人。

她叫过周尧,细声叮嘱。

“肃州去丰州就是咱们最后一段路了,手上的麻布还有生丝等东西尽快都脱手,另外你再瞧瞧,还有什么东西能往丰州带的,若是实在不决,便去信给我。”

给周尧留下四个护卫后,她便再次踏上旅途。

温梅君这么多天一直缩在屋子里,居然主动提出要送她。

姊妹俩坐在马车上,好半晌相顾无言。

五月的天儿,太阳逐渐燥热,便是行路有风,但车厢缝里还是会渗出热意,路边的槐花一簇一簇,香气浓烈,阳光斑驳落下,正是好时节。

温竹君知道温梅君是什么性子,便主动开口,“大姐姐,还记得出嫁前母亲说的话吗?别怕,我们所有人都在呢。”

温梅君点点头,她当然记得,母亲说过很多话,但她都当耳旁风了。

她面带忧愁,眸光黯然,整个人像是快要晒干的苹果,无精打采。

“三妹妹,这次真的谢谢你,还有,我也欠你一句对不起,当初要不是我,你或许都不用那么早出嫁……其实,我也欠二妹妹一句道歉。”

当时慌慌张张地抢了人,只顾着畅想未来,压根没去想两个妹妹的感受,如今经历了这么多事儿,才理解母亲说的话。

果然还是自家姊妹靠得住。

温竹君叹了口气,苦难使人成长,但这种成长,真叫人难受。

“大姐姐,咱们一家子姊妹,莫要说这话了,你要是想二姐姐,就给她去信,还有啊,她又怀孕了,要是你能跟她说说养孩子的事儿,她一定会高兴的。”

温梅君眸中含泪,“那丫头不恨我就不错了,怎么会高兴?”

温竹君拍拍她的手,“都是姊妹,她不会记恨你的,就算记恨,事儿也都过去了。”

再说了,温兰君跟姚坚夫妻感情好着呢。

五月将尽,禾苗在微风中轻颤,田间地头的浓绿间,藏着即将汹涌的盛夏。

温竹君热的不想动弹,撩开车帘,唤道:“大头,还有多久到?”

大头擦着汗,殷勤的道:“快了,夫人,大概还有不到一天的路程。”

恰好从河边经过,温竹君注意到河岸明显退水了,而且这一路北行,明明该下雨的天,一直都是晴空万里。

她叹了口气,在古代赶路真的是折磨,以后还是少动弹为好。

丰州地处大梁北端,与北戎接壤,又地大物博,水**通八达,算是一个十分繁华的贸易城市。

街头巷尾虽说不比玉京宽阔,但热闹程度丝毫不输,甚至货物更为齐全,更别说路上走着的高鼻深目的异族人,都昭示着这里已经远离玉京。

大头兴高采烈地禀报,“夫人,咱们马上就到了,丰源是甘州最繁华的地界,您肯定喜欢,侯爷已经把宅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就等您来呢。”

温竹君有气无力地摆手,“行了,快走吧,早点到了好休息。”

从繁华的街道慢慢就到了安静的居住区,大概这一片都是官员,每一户的宅子,都不算小。

她暗暗松了口气,虽说她不介意吃苦,但也不想莫名其妙的吃苦。

大头引着马车停在了一处三进的宅院前,朱漆大门紧闭,门口的石狮子上还有干掉的青苔痕迹。

他勤快地搬着凳子,笑道:“夫人,侯爷大概是有事出去,不在家,您快下来,等休息好,侯爷就回来了……”

正忙着呢,就听到一道翠鸟般的清脆嗓音响起,“大头,你可算回来了?”

一个身着石青骑装的女子快步走了过来,脸儿圆圆的,双眼明亮清澈,好奇的看着。

她愣愣的看着青梨,“你就是霍侯爷的夫人?”

青梨不知她是谁,不好接话,只拧着眉扫了大头一眼,又伸手去扶夫人,“夫人,您下来吧。”

大头抹了下额头的汗,憨笑道:“周三姑娘,您来了?”

他指了指温竹君,“这才是我们侯夫人,还要多谢您这段时间帮忙呢,要不是您帮着整理宅子,我们侯爷不知要焦头烂额到什么时候。”

温竹君下了马车后站定,笑着颔首,“周三姑娘。”

周三姑娘看清温竹君的脸后,圆苹果一样的脸上微微红,有些拘束的退了一步。

“夫人,你们才来,我就不打扰了,对了,霍侯爷这阵子有差事,不过这这两天应该就回来了。”

温竹君笑意不减,“多谢周三姑娘提醒,今日舟车劳顿,实在疲惫,就不请姑娘进去喝茶了,改日收拾妥当,设宴感谢姑娘帮忙。”

青梨看周三姑娘一溜烟跑了,不由撇了撇嘴,“夫人,这女子莫不是……”

温竹君摇摇头,懒得理会。

“好了,别管她,赶紧进去瞧瞧,收拾的怎么样了,我得赶紧休息,腰都要颠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