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感谢大家支持(修)正文完……

民间都说大儿子小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

这话放在宫里都一点都不夸张。

这不,闻太后早上没见着人,下午就惦记着将小孙子接到了慈宁宫。

眼见的时辰晚了些,慈宁宫的宫人还来长信宫报信,说慕容琮今晚就歇在了慈宁宫。

而慕容珏也被潘玉莲和慕容琮许下了一大堆的好处,心满意足的留在了坤宁宫。

宫里还是一如既往的安稳,夜里各宫下钥的时辰都早了些。

天色渐暗,很快就到了掌灯时分。

听梅进了殿,:“娘娘,长顺来报,说陛下已经起驾了。”

潘玉莲点了点头,心里又打了一遍腹稿——

在宫里没有竞争对手的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会落在慕容琮的身上。

这是他的责任。

他躲不开也放不下。

背负着所有人期许的慕容琮背负的太重,太多。

甚至因着他的身份,他连能倾诉的人都没有多少,对着潘玉莲的时候,他就成了那个爱碎碎念的小话痨。

……

玉椒殿内,青鸟衔着的灯火轻晃,朦胧的光影里,明崇帝一进殿就听见了一声——“陛下!”

没有拱着手一道出来的大儿子,也没有跟在后面奶声奶气喊着父皇的小团子,只有看着他眉眼含笑跑过来的潘玉莲一人。

这陌生又熟悉的场景叫明崇帝都恍惚了一下。

身体比脑子更快,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明崇帝已经伸手接住了潘玉莲。

当着孩子的面,现在潘玉莲已经不这么扑他了。

这会儿明崇帝心满意足的紧紧的抱着人,偏头蹭了蹭,又亲了亲她的鬓发。

“玉莲。”

“陛下。”潘玉莲笑着亲了亲明崇帝的下巴,眼神亮晶晶的望着他。

心情甚好的明崇帝抱着潘玉莲往内殿去。

而潘玉莲则是说起了两个孩子的去向,:“刚刚燕秋嬷嬷过来传信,说太后娘娘今夜留了琮儿在慈宁宫。”

“珏儿下午在坤宁宫睡得时辰久了些,出了一身的汗,就留在了坤宁宫。”

明崇帝眼里含笑看着潘玉莲,随后点了点头。

进殿坐在贵妃榻上,片刻的功夫听梅就奉上了茶。

潘玉莲接了过来递给明崇帝,见明崇帝倚在榻上没接,潘玉莲笑着亲手喂了茶汤。

明崇帝笑着摸了摸潘玉莲的头,:“今儿章大学士可是慷慨激昂的好生在御前给朕上了份奏疏。”

上奏疏?

潘玉莲蹙了蹙眉。

不是,她都这么低调,和琮儿这么老实了。

这老头不会拿着有色眼镜看人,无事生非吧?

他要是敢这么在背后‘瞎’捅刀子,那可就别怪她‘吹’枕头风了。

窝在明崇帝的怀里的潘玉莲,仰面看着人,轻声道:“陛下,今儿是琮儿第一天去尚书房。”

“往日他都是在西十六宫走动,又有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照看……嫔妾实在放心不下,就去看了看他。”

“可是嫔妾哪里做的欠妥当?”

明崇帝看着语气轻柔实则暗暗戒备起来的潘玉莲,摸着她的背一下下的顺着,温声笑道:“你是琮儿的母妃,你惦记自己的孩子去看看他,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哪里欠妥当?”

“当真朕的面,章大人可是好生夸赞了琮儿一通,还要朕抓出那些背后中伤琮儿的小人,狠狠处置一番。”

听着章大学士的这般举动,潘玉莲心里顿时乐了起来。

她也礼尚往来的夸了一番章大人的博学鸿儒,学识过人。

等夸完了章大学士,为着今晚的‘施法’,潘玉莲显然也是做了准备的——

淡淡的香气弥漫,温热的棉巾盖在明崇帝的眼睛上,潘玉莲伸手揉着明崇帝额间各处的穴位。

由着潘玉莲摆弄的明崇帝一点也没挣扎,他嗅着潘玉莲身上的香气,闭着眼安静的消受着美人恩。

很快,他就听见了潘玉莲轻轻的叹息声。

明崇帝嘴角微微翘了翘。

他轻轻的捏住了潘玉莲的手,揭下了覆在眼睛上的棉巾,看着她,问道:“玉莲何故叹气?”

“陛下……嫔妾就是,就是有些感慨。”

说着潘玉莲还伸手比划了一下,她轻声道:“琮儿刚开始就这么一点,嫔妾看着他一点点的长大……一转眼,就连珏儿都变得那么大了。”

养着孩子的光阴真的快,快的像是按下了加速器一样。

原本只是装模作样的潘玉莲眼神都真的恍惚了。

明崇帝坐起了身。

他抱着潘玉莲,轻轻的拍了拍她,:“嗯,往后咱们还得慢慢的看着他们健健康康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呢。”

安静的温存了片刻,潘玉莲很快就想起了正事——

“陛下,您也知道太后娘娘喜欢琮儿,琮儿也惦记着每日过去请安,这两年是风雨无阻。”

“往常嫔妾也都会带着琮儿和珏儿去坤宁宫给皇后娘娘请安,娘娘也喜欢留下两个孩子一道用午膳。”

“如今琮儿入尚书房读书是正经事……但天不亮就去,一待就是一整日。”

明崇帝看着潘玉莲,显然也是听明白了她的意思。

但自从高祖开始,宫中哪个有希望的皇子不是如此?

甚至因着诸皇子有意相争,明崇帝这一届的‘竞争者’卷的厉害,虽说不至于到闻鸡起舞的地步,但也差不离了。

“陛下,可否让琮儿每日早上都能给太后娘娘请安?至于他迟了的这个时辰,就从下学的时候补回来?”

待最后,明崇帝还是应允了这个折中的提议——已请安为由,从卯时四刻推迟至了辰时三刻,下学的时间推迟了半个时辰。

至于讲学的先生,也扩大了范围,除了几位大学士,还从

国子监和翰林院内挑选了先生,算是开始‘竞争上岗’。

毕竟皇家学苑么,可不是能可着心意的挑人。

“再有两日,之前就挑选好的几个伴读也会入宫陪读,到时候琮儿身边也能多几个得用的人。”

“琮儿如今在东十六宫……”

明明是之前已经说过许多次的事,看着眼前关心则乱的潘玉莲,明崇帝还是不厌其烦的同她慢慢又说了一遍。

“等翻过年,朕就准备册立琮儿为储君了。”

说到最后,明崇帝云淡风轻的抛下了一个重磅炸弹。

即便知道这事迟早会发生,可潘玉莲猝不及防间听闻还是惊了一下。

“陛下,琮儿如今还小……”

明崇帝摇摇头,:“从前他确实太过年幼,怕压不住所以一直没有提过。”

“如今他已经到读书的年纪了,这事自然该提上日程。”

说着明崇帝还笑了笑:“朕就只有他一个皇子,册立他为太子不是天经地义的事?”

“等定了储君,这里里外外的心也就安了。”

即便只是一个名分,可以太子的身份和皇子的身份能拥有的到底不一样。

“咱们女儿的封号,朕也定好了——华瑛公主。”

“等她再长大一些,朕就昭告天下。”

在大晋朝,公主可不是只有一个名头,是能修建府宅,组建护卫并有封地食邑。

……

翌日清晨,慕容琮就从慈宁宫被接到了含章殿。

没人知道明崇帝和大皇子在殿内说了些什么,只大皇子却更加的沉稳了。

几日后就是大朝会。

这天慕容琮却还没按着以往的时辰去尚书房,甚至辗转反侧,一夜没睡的他起的更早。

殿内,一贯都起的很晚的慕容珏都早早的起身,跟在了潘玉莲的身侧,即便她年纪小,却也知道今日有多重要。

潘玉莲看着眼前穿着庄重的慕容琮——玄红二色交织,衔珠饰玉的腰带,便是佩绦也是同色。

明崇帝容貌昳丽,潘玉莲更是靡丽妖颓,而取自两人的慕容琮容貌自是生的格外亮眼。

但瞧见慕容琮,却最先注意到的就是他通身的气度。

慕容琮很像明崇帝,或者说他确实是在下意识的模糊着他的父皇。

若说从前在潘玉莲的眼里瞧着还有些‘虚’,如今却真的有了几分。

“母妃。”

今日的慕容琮对着潘玉莲行了大礼。

“琮儿。”

潘玉莲亲自上前扶起了慕容琮。

生在皇家,每个孩子好像都早熟的很快。

明明昨日她才看着小小的慕容琮抱着珍珠玩闹,她才听着慕容琮笑着同她说着悄悄话。

今日一看,她的孩子忽然就长大了。

潘玉莲轻轻的摸了摸慕容琮的脸,又慢慢的整了整他的衣襟,:“好孩子,不要怕,母妃永远都在你身后。”

慕容琮看着潘玉莲,使劲点了点头。

这一下就显出孩子气来。

慕容珏也跑了过来,她伸手就抱着慕容琮的大腿,仰面看着他,:“皇兄,珏儿也和母妃一起。”

慕容琮揉了揉慕容珏的头,他笑着道:“好,珏儿就在这陪着母妃。”

“殿下。”长荣上前一步,微微躬身道:“吉时快到了。”

潘玉莲牵起了慕容珏的手,对着慕容琮点点头,:“快去吧,不要误了吉时。”

慕容琮再一拜后才转身出了殿。

今日是慕容琮册立太子的日子,待大朝会上宣读完圣旨,明崇帝就会带着慕容琮和朝臣们前往太极殿祭告列祖列宗,之后还会前往天坛祭祀天地。

潘玉莲站在殿内口,静静的注视着慕容琮的身影,直至渐渐的变成了一个小黑点,又慢慢的看不见。

‘哗啦’——虚空中展开了一个淡金色的屏幕。

“统哥。”

唤出系统的潘玉莲很是戏足的捂着脸,眼里都有了眼泪,:“咱们的孩子今日被册立为太子了。”

没错,厚脸皮如潘玉莲,以这两个孩子也有系统‘出力’为由,愣是让两个孩子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很是神奇的认了系统做义父。

原本之前出现的手机游戏就是一个异化的‘批皮圈钱’类宫斗换装小游戏。

因着穿越产生了某种异化,成了潘玉莲最大的‘金手指’。

但游戏页面内的主要框架却还是没发生变化,涉及宫中皇嗣的事能用上的道具,只有栽赃陷害之类的害人玩意儿。

但也不知是潘玉莲猛猛砸钱起了效果,还是她让孩子认亲的骚操作和数年如一日的‘不要脸’都撼动了异化后的系统。

商城里倒是真的刷新出了几个道具,还不是害人的玩意——是真的‘健康卡’和‘平安符’。

而对于有好处的事,潘玉莲是真的很能舍得下脸面。

系统被日复一日的洗脑,有没有用也说不好,但却不再对潘玉莲的称呼有异议了。

【“经检测——游戏内暂未设置册立太子的成就奖励。”】

【“目前娘娘您已完成达成除终极成就“冲冠六宫”外其他所有的成就。”】

【“娘娘您离成功仅差一步,胜利就在眼前,还请娘娘继续努力。”】

看着系统鼓励式的提示,潘玉莲都不由的挑了挑眉。

她日复一日的给系统洗脑,系统也锲而不舍的给她达成终究成就的提示——仅差一步,呵,这一步潘玉莲愣是在原地踏步了六年。

“统哥,我一直都有很努力的完成任务。”

“只是你也知道我势单力薄……这任务有多艰巨。”

“在这世上,我也只能依靠你了。”

【“……还请娘娘放心,系统将竭诚为您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谢谢你,统哥。”

天地间仿佛骤然亮了起来,潘玉莲看向了殿外——暖阳跃出云层,光芒毫不吝啬的散落人间。

雕栏画栋,亭台楼阁,金瓦红墙,这似画的场景仿佛披上了锦彩的霞光。

良辰吉日,诸事皆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