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恰是击中了在场这些人的痛点。
他们自己富贵已极,除了享受之外,便只剩下为子孙计了。
因此雁来开了风头,众人便小声议论起来。
即便是秦皇汉武的后人,到现在也籍籍无名了,更不用说外戚勋贵。
如今坊间倒是也有些自称是后人的,多是伪托,根本说不清楚家中的世系传承。
就是北朝以来的世家高门,如五姓七望者,传承有序,但已经有不少流离落魄、贫寒度日,只空守着一个姓氏的。
传家之难,由此可见一斑。
雁来等他们唏嘘了一阵,才道,“要说真正能够长久传承的家族,倒也不是完全没有。”
有反应快的人已经想到了,“令君说的是文宣王?”
文宣王,是唐玄宗李隆基给孔子加封的谥号,宋朝在前面加了个至圣,元朝又加了个大成,到明朝的时候,有大臣觉得孔子封王、不伦不类,于是改谥为“至圣先师”,清朝干脆来了个一锅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汉魏以来,随着儒家思想的流传,对于孔子的祭祀和礼敬从未断绝,孔氏家族也得以绵延至今。
但很显然,孔家的传承方式,一般人根本模仿不来。
便有人失落道,“那是圣人血脉,我等怎么比得?”
也许勋戚之中,是有目中无人、自高自大到觉得自己谁都比得上的,但肯定不是在场这些人。
“见贤思齐,就算最终比不上,也能有个不错的结果。”雁来说。
那位公主反应最快,连忙道,“我等愚钝,纵然追慕圣人,也难望其项背。倒是令君行事,已近乎圣人了,想来定是已经有了法子,还请不吝赐教。”
其他人一听,顿时恍然大悟。她既将他们聚在这里,定是有了安排。
雁来笑道,“不敢当。法子我没有,倒是有些想法。依我看,这世间的东西想要长久,既不能靠权势,也不能靠血脉,还是要着落在这个‘传’字上。身份可能不断跌落,财富会被挥霍殆尽,只有学到的本事,才是自己的。”
有人若有所思,也有人唉声叹气。
若有所思的,多半家里有些传承,不管是文是武、高不高明,总归是有的。
唉声叹气的,大部分都是外戚之类的“幸进”,自己都是撞了大运才有了今天,可这运气要怎么传承下去?
再者说,“要是孩子们个个都成器,能学成本事,那我等哪里还用发愁?”
这话算是说到了众人的心坎上,一时都忍不住吐槽起自家晚辈来。
“我倒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所长。如今不比以往,也不是非得考中进士、入朝为官,或是领军作战、开疆拓土才算是上进。”雁来说,“你们也不要一味责备,多看看孩子们的长处,或是能诗善画,或是有经营的天赋,或是在吃喝玩乐上有新意……”
“反正在我这里,只要用得上的才能,并无高下之分。”
这话要是从别人口中说出来,那众人自然要嗤之以鼻,可雁来说出口,却让众人都忍不住心头火热。
从来都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若雁来真是这样的想法,往后的风气肯定大不相同,说不得家里那些不成器的孽障,还真能在她这里找到一条出路。
别说什么不符合传统的仕进之道,在场的都是什么人啊,岂会在意这个?
如此一想,众人的态度更加热切了,纷纷就自己对家中晚辈的了解询问了起来:这个算不算才能?那个有没有用处?
雁来道,“这样乱糟糟的说不清,不如你们先回家把情况问明白了,再报上来给我看。”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雁来日理万机,哪有空跟他们一直掰扯这种小事,于是满口答应,然后乖觉地起身告辞。
雁来起身相送,微笑着提醒道,“也别只盯着儿子孙子,你们家里也都有聪明伶俐的女孩吧?”
其他人一时还真没想到这里,此刻经她一提,忍不住想拍大腿。
是啊,女孩送到雁来身边更方便,他们之前怎么就没想到呢?
……
一天接待了好几波访客,又是嘴炮又是话疗的,雁来感觉比赶一天路还累。送走这些人,眼看时间差不多了,她便准备收拾东西下班。
结果还没出门,便见几位宰相联袂而来。
雁来立刻警惕起来,“今天下班了,有什么事明日再议。”
人来得这么齐,一看就不是小事,商议起来就没完没了了。
雁来刚当上这个摄政王的时候,还有几份新鲜感,对处理职责内的事务也很上心,他们只要有事来找,她都会立刻处理。但被冗杂的公务和文件埋了几天之后,她觉得自己有必要立一下规矩了。
比如下班时间不谈工作,绝对不能让加班成为常态!
几人闻言,不由对视一眼。
其实他们才是最熟悉慢节奏办公效率的人,只是被天兵带着,不得不加快了速度,现在听雁来这么说,既稀奇,又有点说不出的好笑。
原来她也不是铁打的,会嫌弃事情太多太忙。
这才有点年轻人的样子。
所以虽然他们是有点着急的,但也没有强求,“既如此,我等明日再来。”
“唔,后天吧。”雁来又改了口,“明天我有别的事。”
众人眸光微动,想要追问,又怕是天兵那边的事,不便于告诉他们,最后还是忍住了没问。
但雁来只是要去升平公主府探病而已。
她还约了郭贵妃一起。
大概是因为李纯也病着的缘故,升平公主病得十分低调,不仅没往宫里递消息,就是长安城里也没有多少人知道——知道的那些权贵,还以为她是为了不沾手外面这些破事才称病的,根本没有当真。
反而是玩家这边讨论得比较多一些。
郭贵妃还是从雁来口中得到的消息,若是之前,她就算知道了,估计也没法随便出去,一来宫妃的行动受限,二来李纯那边也正需要人照看,但现在,雁来一开口,她自己也愿意,就没人能拦着了。
到了才公主府才发现,郝主任那句“不太好”说得太委婉了,升平公主已经病得起不来床。
几个守在这里的医生玩家也很不高兴,雁来一到,她们就过来告状。
一句话,这个病人管不了!
一般的病人,到了她这种程度,可能就吃不香睡不着了,但升平公主的胃口却是好得很,而且专挑那些医嘱说了绝对不能碰的东西吃。
就算是现实中,病人在医院里住院,也防不住家属偷偷给喂吃的,何况是公主府?
不仅一声令下就有人把吃的送来,吃完了还有人替她扫尾,保证做得干干净净。
可是医生玩家也不需要证据,一看她的身体状况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她们被气得都想干脆摆烂了,偏偏又不忍心放弃病人。
这会儿见到雁来和郭贵妃,她们便将该说的不该说的全都说了,搞得升平公主十分尴尬。
她听说雁来和女儿到了,还特意让人打了水来梳洗一番,又强撑着换了衣裳,就是想在她们面前保持最好的形象,结果还没说上话,她的形象就已经碎成渣了。
“阿娘!”郭贵妃很不赞同地瞪向升平公主。
升平公主讪讪一笑。
不过这事,她也有自己的道理,“我的身体我知道,怕是不中用了。既然如此,不如省了那些折腾,该趁现在还有精神,该吃就吃,该喝就喝,该享受就享受。”
病人的心态很好,但家属哪里听得了这个?
郭贵妃的眼泪说来就来。
她心里本来就积蓄了很多情绪,并不单是为这件事,所以这一哭,就停不下来了。
就算性情强硬如升平公主,面对女儿的眼泪,也是无可如何的。她只能好声好气地劝,说自己这辈子已经值了,再没什么遗憾的,又说自己这个年纪,生老病死都是常态,少受些折磨反而是福气……越劝,郭贵妃就哭得越厉害。
升平公主也被她哭得心头酸涩了。
她抚着女儿的头,心里知道,她这辈子并不是全然没有遗憾的。
纵是公主,也有太多身不由己之处。所以她初嫁郭暧时,还会跟他针锋相对地吵架,闹了一出“醉打金枝”,但是后来,升平公主就越来越安分、越来越沉默,尤其是在郭子仪死后。
即便如此,皇家待他们也始终是优容之中藏着忌惮与防备,李纯甚至在登基改元之后,给自己的太子妃册了个不伦不类的贵妃!理由竟还是郭氏出身名门,生怕她亏待了自己的内宠。
升平公主气得一口气往宫里送了几十个美人,以示郭氏“不妒忌”。
当然没什么用。
那之后,郭氏就更安分了,她的几个儿子在外面最大的名声,就是脾气好。
风光与荣耀都在别人的眼睛里,只有当事人才知道其中的辛酸苦楚。
就这样死去,她真的能放心吗?
升平公主的视线落在雁来身上。
她看起来倒是比李纯有良心,可是有她在,郭贵妃和三个孩子的处境就会很尴尬,将来如何,实在难以预料。
自己活着,好歹是个长辈,不管从李家算,还是从郭家算,雁来都会给几分薄面。好歹能看到孩子们有个着落,她也就能闭得上眼了。
这么想着,升平公主就有些心不在焉地道,“好了好了,莫再哭了。阿娘以后都听大夫的,让吃什么就吃什么,让喝药汤就喝药汤,这总行了吧?”
郭贵妃哭声突然滞住,抬起满是泪痕的脸,狐疑地打量着她,“阿娘是不是又偷偷将药汤倒掉了?”
升平公主身形一僵。
但她显然在这种事情上很有经验,立刻就扶着头缓缓躺了回去,闭着眼睛叫道,“哎哟,怎么突然晕得厉害?我这身体打从这一病,是越来越不济了……大夫,大夫!”
旁听的医生玩家:“……”
就说怎么治来治去一点效果都没有呢,还以为是中药起效慢,结果居然是根本没喝!
但是病人叫了大夫,她们也只能上前查看。
升平公主本就是强打精神见客,这会儿确实有些精力不济,检查完,医生玩家就让人端上药汤,让她喝了歇一会儿。
升平公主面容一苦。
郭贵妃将药碗接过去,打算亲自喂药。
……
等升平公主吃完药睡下,郭贵妃才从寝室出来。
看到雁来,她脸上有些发红,不好意思地道,“让您见笑了。”
雁来摇头,“母女情深,只会令人歆羡。”
郭贵妃这才想到她的母亲已经去世,顿时更加惭愧。雁来不仅年纪比自己小,当时面临的处境也要比自己糟糕得多,她能走出来,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就算有天兵帮忙,想来也历经了不少磨难,殊为不易。
想到这里,她越发感念,朝雁来行了一礼,“多谢令君。若不是你,莫说是回来探病了,就是母亲病重的消息,我还懵然无知呢。”
雁来侧身受了半礼,指着不远处树荫下树根雕琢成的桌凳道,“我有些话,一直想跟阿姊说,只是一直不得空。难得今天有了闲暇,我们到那边去坐着说说话吧。”
郭贵妃点头。
两人在树荫下落座,自有人送上茶水点心,等周围的人都退下了,雁来才问道,“阿姊有没有想过,往后要做什么?”
“做什么?”郭贵妃有些没听懂这个问题。
雁来笑道,“就是你自己的打算。比如,让陛下册封你为皇后,正位中宫。”
郭贵妃不由得抬眼看向她。
这话听起来像是一种试探,毕竟她要是当了皇后,李宥就是正儿八经的嫡子了。身份不同,簇拥到他身边的人只会更多。
但郭贵妃又觉得,雁来不至于做这样的事。
就是李纯本人也影响不到她要走的路,何况一个没有储君之位的嫡子?
她这样举例,可能只是想说,如果郭贵妃想要,她可以帮忙做到。
郭贵妃也不怀疑这一点。
所以她顺着这话想了下去,半晌,还是摇头道,“我不愿。”
以前没有,以后……要这个名分也没什么用了。
“我也觉得不好。”雁来笑道,“若只是贵妃,往后让皇子皇女接出宫去荣养,也说得过去,若是皇后,就不太合适了。”
郭贵妃微微睁大了眼睛,“你要让宫妃出宫荣养?”
“不然呢?”雁来摊手,“这么多人留在宫中,怎么处?”
郭贵妃一想也是。
本来,新皇养着先皇的嫔妃,也不是什么大事,不过费些钱粮罢了。但雁来是女子,万一她将来有了自己的后宫,那就不像样子了,还真只能把人送走。
太极宫久已不住人了,兴庆宫又还住着德宗、顺宗两位先帝的嫔妃,已经够挤了。
洛阳宫那边是雁来自己住着,华清宫、上阳宫和各处的行宫,不是直接对外开放,就是租给天兵去开什么疗养度假山庄。
想来想去,确实没地方安置这些人,不如都放出去。
太妃的待遇是远不如宫妃的,宫外又比宫中自由得多,想来也没几个人会不愿。
这事乍一听有些惊世骇俗,细细思量,又恰如其分,可又只有天兵能做得。郭贵妃不由叹道,“若真能做成此事,也是无量功德了。”
“只是不忍骨肉分离、天伦不彰。”雁来笑道,“能少几个人骂我就好了。”
……这还真不好说,郭贵妃沉默。
雁来开了个玩笑,表情又正经起来,“事情是可以这么办,可是阿姊才三十多岁,难道真的就这么出宫荣养、含饴弄孙了吗?”
这本是她自己的提议,现在似乎又要否定。
郭贵妃总算从中听出了一点味道,“令君的意思是,让我也找点事情做?”
“是啊,往后,大唐的女子就不会囿于后宅了。你知书达理,能力也不差,难道真要现在就开始养老?”
郭贵妃下意识地道,“我这个年纪……”
“你这个年纪怎么了?皇帝现在若不是躺在病床上起不来,恐怕还觉得自己年富力强呢。”
那倒是的,三十多岁的皇帝,当得上“春秋鼎盛”四个字,为什么三十多岁的贵妃,就是人老珠黄、色衰爱弛,该退后荣养了呢?
因为女人的价值只有两个,一是美貌,能取悦旁人,二是生育,能绵延子嗣。
所以她们最好的年纪是十几岁到二十几岁,年轻、美丽、能生下健康强壮的孩子。
可是雁来说,以后就不是这样了,女人也可以走出后宅,像男人一样做事,那三十多岁同样是正当盛年。
“是该找点事做。”郭贵妃吐出一口气,眼中有了神采,“我名下也还有不少产业,等出宫了,就亲自打理。”
以雁来的性子,就算是皇亲国戚,以后也不会有太多特权了,若是不会经营,就只能坐吃山空了。不仅她自己要参与,孩子们也一样,总要晓得日子的艰难,往后才能立得住。
“让阿姊去打理家中产业,是不是大材小用了?”雁来说,“我还想请阿姊来帮我呢。”
这个,郭贵妃还真想过,但最后还是放弃了,“我的身份,只怕会给你惹来麻烦。”
她到底还是贵妃,是两位皇子的生母,若是自己掌了权,难免又会让下头的人生出一些心思来。
当年则天皇后在位时,想要恢复李唐神器的人可是从来都没有消停过的,而且最后也成功了,难保现在不会有这种人。虽然雁来和天兵应该可以应付,但郭贵妃也不希望这麻烦是自己惹来的。
郭贵妃更害怕的是,被外人撺掇得久了,自己那两个儿子说不定也会不安分。
再深的情分,也要双方一起去维系,而不是消磨。
涉及到权力,父子、夫妻、母子都能反目成仇,郭贵妃不愿去赌,不如一开始就彻底断了念想。
“阿姊能说出这话,可见没把我当外人。”雁来笑着握了握她的手,认真地说,“我也把阿姊当成亲近的人,所以有话也就直说了——若阿姊果真有心出仕,这些顾虑也不是没法子解决。”
“怎么解决?”郭贵妃下意识地追问。
雁来但笑不语。
郭贵妃也就明白了,这事解决起来估计非常麻烦,甚至可能会付出不小的代价,所以她若是没有十分坚定的出仕的决心,雁来就不打算说出口,免得她矛盾纠结。
……虽说这样说一半,也同样会让人纠结难受。
不过这也说明,之后的纠结或许会翻上十倍百倍,所以雁来才不直接说破。
所以郭贵妃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低头沉思。
她想要的是什么呢?有没有无论如何都一定要出仕的决心?
最后她也没有给出答案,只是道,“我得想想。”
“不急,这不是小事,是该好好想想。”雁来说,“想好了,就找个天兵给我传信。”
郭贵妃点头应下。
“那我就先回去了。”雁来站起身道。
郭贵妃也跟着起身,“我也该回宫了。”
雁来停住了脚步,看向她,“你不留下来给大长公主侍疾吗?”
郭贵妃惊讶,“陛下还病着,宫里这样乱,我怎能留下?”
雁来比她更惊讶,“陛下不是已经醒了吗?再说,还有那么多的后宫嫔妃和皇子皇女守在病床前尽孝呢,总该给她们表现的机会。”
郭贵妃觉得,任何胡言乱语从雁来口中说出,似乎都自有道理。
是啊,她只是贵妃,又不是皇后,何须事事亲力亲为?照顾到皇帝苏醒就够了,也得让其他人争一些表现,不然人家还怀疑她是要隔绝内外、辖制皇帝呢。
“那……我就留下?”她有些不确定地说。
雁来的语气却很笃定,“留下吧,陛下不缺一个贵妃,升平公主却很需要一个女儿。”
她在论坛上看过玩家发的资料,在原本的历史上,十月份升平大长公主就薨了。雁来不确定玩家能不能把人救回来,如果不能,这就是她们母女最后的相处时间了。
不要留下遗憾才好。
这句简简单单的话,却让郭贵妃红了眼眶,一种奇异的感受在她的心间冲刷着,让她忍不住开口,“我决定了,我要出仕。”
雁来既然提了,那就是有用得上她的地方,既然如此,她又有什么可犹豫的?
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
她虽然不是士,却也没有什么舍不下的。
雁来难道还会害她吗?
雁来有些意外,但还是摇头道,“不急,你再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