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听这个要求,还有人没反应过来。
因为乍一看,这似乎与眼下他们所议的事没有任何关系。
但很快众人就转过了弯,随母姓,不就是要改为国姓“李”吗?
大唐虽然也有诸多避讳,但国姓还真不用避。甚至因为国初时将赵郡李氏、陇西李氏定为五姓七望,天下间冒姓者不知凡几,繁衍至今,已是实实在在的大姓。
而且大唐皇室为了表示对臣子的信重,偶尔也会赐名赐姓。
比如振武节度使张奉国,原名就叫张子良,而阿跌光进和阿跌光颜之后都会被赐李姓。
大致而言,这其实更像是一种表态,因为被赐名的臣子基本都是降将,改名自然也有改过自新之意,选的也是忠心体国之类的字,而被赐姓的则大都是胡将。
但不管怎么说,改姓这事在大唐虽然不是很常见,但也不算稀奇。
但是雁来要改姓,改的当然不只是姓氏。
一般来说,只有父亲入赘,或是孩子过继给母族,才会随母姓。
雁来既然明说了是要随母姓,这个改姓也就带上了认祖归宗的意味,一旦李纯点头答应,那她就算得上是李唐宗室了。
而身为李唐宗室的她,将来走出那一步,会比当初身为皇后的武则天更加名正言顺。
而这也正是雁来的狡猾之处。
李纯当然可以拒绝她的要求,毕竟这种事情并无先例,不合礼法。虽然李唐二百年天下,宗枝早已遍布天下,很多都十分潦倒落魄,比如李贺,但宗室就是宗室,当然不能随意冒认。
但这样一来,李纯自然就也失去了要求她将回鹘汗国改成大唐州县的立场。
毕竟雁来如果不是药葛罗氏的血脉,那她固然可以轻易覆灭回鹘,却也很难让各部共同认可她来做这个新的可汗,所以这个可汗之位,也可以说是从父亲那边继承来的。
李纯想要,当然也要付出代价。
咸安公主的封号和待遇只是开胃菜,这才是真正的利益交换。
最绝的是,想趁机将回鹘汗国改为大唐州县,这个想法还是李纯本人提出来的。
现在雁来愿意用整个回鹘汗国来换一个“李”字,他身为皇帝,是答应还是不答应?
感受到众人的视线,李纯也逐渐冷静下来。
这场议事耽搁了不少时间,那种药效带来的亢奋已经逐渐从他的身体里褪去,他开始感觉到疲惫,失去了继续跟郝主任拉扯的耐心,原本活跃的大脑也变得倦怠,几乎没有思考就开口道,“好——”
“陛下!”李夷简高声打断了他,用自己的声音盖过了他说出口的那个字。
这位真正出身李唐宗室的宰相面容沉肃地看向皇帝,“兹事体大,涉及宗庙,伏望陛下三思!”
其他人这才舒了一口气。
这种事,非人臣所能置喙,也多亏在场还有一个李夷简,否则皇帝刚才是不是就要应下了?
没人觉得他会答应,毕竟这等于是主动替雁来铺了路。
他们这些臣子还有改弦更张的机会,但李纯身为皇帝,跟雁来是天然对立的、矛盾的。她每前进一步,都意味着李纯距离末路又更进一步。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那一天必然会来,任何阻拦都是徒劳,但既然他们还在这个位置上,该做的事还是要做。
见李纯被打断之后也没有再坚持,李吉甫便上前道,“此事虽是陛下家事,但事涉族谱,当召宗亲共议。”
李夷简猛地回头,瞪向李吉甫。
让皇帝意识到他失言也就够了,召宗亲共议是什么意思?这种事情,一旦摆出去议论,自然各有道理,到时候若是真有人支持她,又该如何收场?
再说,什么叫事涉族谱?她只说了要从母姓,哪一个字说了要改族谱?
李吉甫到底是站在哪边的!
李吉甫默默低头。
但李纯没听出来这些,他的脑子已经转不动了,只想尽快结束,然后去休息,便顺着李吉甫的话道,“先生所言极是,此事非朕一言可决,还需与宗亲商议。”
“不知要商议多久?”郝主任确认道。
不确定截止时间,他们很可能会一直拖着,问就说是在议了。一些麻烦但又不算紧急的事,朝廷都会用这种方式拖延、搁置,直到问题自己消失,或者不得不处理的那一天。
李纯目视李吉甫。
李吉甫只能硬着头皮道,“三五日之间,必有回音。”
“好。”郝主任还是这句话,“不必勉强,实在不行就算了。”
实在不行,雁帅也只好含泪继续做她的回鹘可汗了。
……
“安邑公!”从紫宸殿里出来,走得稍远一些,李夷简就怒气冲冲地叫住了李吉甫,“你方才那些话,是何居心!”
因为现在政事堂有两位李相公,所以大家就用他们的住处来区分,李吉甫住在安邑坊,就是安邑李丞相。
“我能有什么居心?”李吉甫站住脚步,反问道。
李夷简气得呼吸剧烈起伏,“本来只是我们几个人知道的事,一旦公开商议,又会惹得物议纷纷、人心动荡!”
“那又如何?”
李夷简一滞。
的确,物议纷纷、人心动荡,这也不是第一次了。但大部分人都只是抱怨一下,有天兵压着,还真没闹出过什么乱子。
李吉甫又道,“何况陛下拒绝之后,又会如何?”
李夷简反应过来,不由一声长叹。
这件事从郝主任说出那句“雁帅想改随母姓”、不,从李纯问出“她还想要什么”之后,其实就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窗户纸已经被捅破了一个洞,而且所有人都看到了,重新糊上去就能当作什么都没发生吗?
“在这件事里,我与你一样,并无私心。”李吉甫又说,“人心动荡是早晚的事,既然如此,不如摊开来商议。易之你也是宗亲,何不趁此机会,让陛下和那位看一看,人心向背究竟如何?”
若真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现在就让所有人做好准备,才是减少动荡最好的办法。
李夷简站在原地,面色变幻不定。
他明白李吉甫的意思,要是所有宗室全都一起反对,那就算是雁来也不能强求。而且陛下、朝廷和天下人也能看到,李唐的人心没有散,多少能提振一些信心。
但是……就连李夷简本人,听到李吉甫那句话时,第一反应都是“万一有很多人支持她该怎么收场”。
原来连他自己也已经动摇了。
毕竟只是同事,李吉甫也只能点到为止。不过回到家里,面对儿子时,能说的就更多了。
在这件事里,李吉甫是没有倾向的,但如果非要问他的立场,那他认为自己既不是李纯这边的,也不是雁来那边的,他站的是这天下。
虽然人人都在说“天下”,但是纵观整个封建王朝时代,对这两个字的定义始终都是很模糊的。
天子似乎最能代表天下,朝廷似乎最该代表天下,万民自然更是天下,可是这三者的利益,却从来都不相同,这才有了治乱兴衰,有了王朝更替。
李吉甫站在宰相这个位置上,他眼中的天下更像是一个概念,而非具体的人。
只要天下依旧是安定的,那皇帝可以换,朝臣可以换,就连百姓也可以换。
但是在过去,这是不可能的。
帝王、朝廷、官员似乎融合成了一个混沌的整体,除非到了天下大乱的那一天,不然很难将他们分开来处理。但天下真要是乱起来了,又根本不必再去区分这些。
然而天兵让那种原本只处于他幻想中的理想状态成为了现实。
他们以绝对的实力压制住了所有人,在确保天下乱不起来的情况下,皇帝、朝臣和百姓就真的可以随时替换了。
这个事实彻底打破了传统儒家构建的君臣的体系。
它的运转依靠的不是皇帝的圣明,也不是朝臣的手段,甚至也不仅仅是天兵的强权,而是别的……更接近这个世界的本质的存在。
那是什么?李吉甫还没有看到。
就像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朦胧又缥缈,使得他被深深吸引,很想走近一些,好看得更清楚。
跟这份吸引力比起来,他现在做的事情就太过无趣了。
所以李吉甫虽然还在政事堂,虽然是几位宰相中权柄最重的,但他反而不像是第一次拜相时那样独揽大权,更多的时候只是在一旁观察。
只有在察觉到合适的时机,比如今天这种情况时,他才会轻轻地推上一下。
算不上是帮助雁来,只是想在那无可阻挡的大势之中,尽力保持这个世界的平稳,不让更多的人因为必定会到来的动荡而受到影响。
让李夷简如临大敌的人心动荡,在李吉甫眼中,却是必须要经历的铺垫。
就像治理洪水,一味的封堵,最后只会彻底决堤,反倒是不断疏导引流,今天泄一点,明天泄一点,说不定洪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
虽然心里感觉不太妙,但李夷简还是尽职尽责地去拜见了几位宗室之中辈分高年纪大,说话也有点用处的王爷,先跟他们通了个气。
几位老人家倒是对这事非常重视,立刻就约着要一起进宫,跟皇帝一起商议对策。
说是召集宗亲商议,总不能把在京的宗室都召集起来,那是商量不出什么结果的,只能是说话管用的人先聚在一起,商量出个大概,再拿出去讨论。
这时候进宫,其实是有些晚了,本该明早再去的。但天兵总共就给了三五天的期限,他们急啊,哪里等得到明天?
在几人想来,现在的李纯应该也正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就等着他们过去议事。
结果进了宫,却是坐了半天的冷板凳,连李纯的影子都没看见。
宦官们甚至都懒得找理由搪塞,反正皇帝日理万机,他们身为臣子,等一等也是应该的。
但一直等到宫门落锁,李纯都没有召见他们。
等回家了找人一打听,才知道李纯根本不是在处理政务,而是去后宫胡闹了!
要是在今天之前,听到这个消息,说不定几位老宗室还会颇感欣慰,毕竟皇帝这一两年都不怎么进后宫了,自然也没有新的子女出生。虽说皇帝现在也不缺孩子,但天家当然是多子多孙更好。
但偏偏是今天!
这么要紧的事还没解决,他们都急得火烧眉毛了,皇帝却在寻欢作乐,让几位老人如何能不破防?
其实李纯也不想的。
但是那个金丹的效果太好了。
以至于当药效过去之后,那种落差感大到他无法适应,于是下意识地服用了第二颗。
这回没有政事牵绊,李纯当然就无所顾忌了。
说来好笑,李纯让人炼丹的事到现在还瞒得好好的,倒是他进了后宫这件事,没到第二天就传遍了整个长安城。
倒也没有引起太大的讨论,毕竟皇帝进后宫才正常,不正常的是之前那样。
只有少数几个知情的人感觉古怪。
比如郝主任。
“我昨天见到皇帝时,他看起来很有精神,处理事情的态度也比之前更积极主动,看起来是有心要做出点事情来的样子,怎么一转头就……”
就算人都有几副面孔,但变得这么快,还是让人想不通。
不过一时半会儿,她们还真想不到嗑药上去,毕竟李纯现在才三十多岁,在玩家的观念里,还很年轻。身体……身体是出了点问题,但看起来也好好的,宫里又有最好的大夫调理,怎么也没到这份上。
玩家身在局中,当然不会意识到,她们仅仅只是存在,就能给李纯带去怎样的精神压力。
不过想不通也就不想了,李纯在这个时候乱来,对他们说不定是好事。
事情也确实如此。
对于雁来改姓这事,大部分宗室都是持反对意见的。
且不说雁来和她手下的天兵有多可恶,自从他们出现之后,两京权贵都要夹起尾巴做人了,早就憋了一肚子的气,就说开了这样的先例,以后是不是公主、郡主、县主的女儿也能要求改姓了?
甚至推而广之,民间那些出嫁女,是否也可以让自己的孩子改姓,从而获得娘家的继承权?
要是一个个都效仿起来,那还得了!
那就是真正的礼崩乐坏,颠倒纲常了。
更何况,大唐先出了一个武则天,后面又有韦皇后和太平公主相继乱政,李唐宗室是杀了一批又一批,对于活下来的人来说,那心理阴影几乎都要刻入DNA了。
雁来手下兵强马壮,连朝廷都没法对抗,现在还要改姓,下一步她要做什么?
这些宗室几乎是立刻就应激了。
不行!绝对不行!
但话是这么说,他们也只敢私底下找领头的人表明自己的态度,不敢公开嚷嚷出来。
万一天兵记仇怎么办?
所以宗室的态度很激烈,但又没那么激烈。
这时候又得知李纯根本不着急,还有心思寻欢作乐,一个个立刻就找到了退缩的理由——连皇帝自己都不急,他们顶上去干什么?
于是过了最初的应激阶段,这些人也都克制住了自己。
顶在上面的高个儿退缩了,剩下的那些墙头草自然也跟着保持沉默。
甚至还会宽慰自己,好歹她是要改姓李,也是李唐血脉,只要不招惹她,应该不至于像武则天那样杀个血流成河。
前提是不要招惹她。
而且、而且天兵也不是一无是处嘛。
虽然管头管脚,很多事情都不让做是很烦,但天兵手里总能拿出好东西来,也是真的。
如今在长安和洛阳,“安西样”已经成为了时尚的代名词,权豪高门家里要是没有几件安西来的好东西,那都不好意思设宴请客了。
而且天兵的花样也多,吃喝玩乐,就没有他们不精通的,连带得大唐的娱乐活动都丰富了许多。
认真算来,他们其实也没损失什么。
虽说少了一些特权,但本来也不是每个人都想欺男霸女,只要守安西军的规矩,日子反而比以前更好过了。
如果这时候有强力的领导人站出来,占据道德制高点,这种绥靖的思想也很难造成什么影响,毕竟大部分人都不坚定,就算心里有想法,也只会从众。
但偏偏没有这样的人,于是这种思想就在短短几天内迅速蔓延开来。
然后他们就成了“众”。
等李纯召集宗室商议此事时,所有人都保持了沉默,不赞同也不反对,问就是“伏请圣裁”。
李纯今天是吃了药的,当然看得出来他们打的是什么主意。
不表态,那就两边都不得罪。
不管之后是谁说了算,反正他们吃不了亏,谁让他们也都姓李呢?
果然,宗室也是靠不住的。
“既然无人反对,那就这么办吧。”李纯淡淡道。
这个结果,他也早就想到了。雁来既然提了这个要求,就算不让她改这个姓,她也还有无数种手段来达成目的,倒是拒绝她的人,承担得起这些手段吗?
所以李纯的语气很平静,连情绪都没有多少起伏。
这件事里,最失望的反而是李夷简。
虽然局势对朝廷很不利,但拜相之后,李夷简还是尽职尽责,积极处理各种事务,不像另一个,真就是来凑数的。
可是现在,他想象中最糟糕的、人心动荡局面并没有出现,最美好的、宗室同心的局面也没有出现。
好像就是单纯地走了个流程,结果还是跟之前一样。
早知如此,他当时何必开口阻拦李纯,直接让他答应下来不就好了吗?
李夷简有点茫然,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坚持什么。
……
不管怎么说,之前卡住的流程又可以继续推动了。
郝主任再次出现在紫宸殿里,跟皇帝和几位宰相就具体的条款进行了磋商,最后取得了双方都很满意的结果。
雁来“回鹘可汗”的称号可以保留,但是不具备实权。
这一点是玩家要求的。大家还等着参加回鹘可汗的登基仪式,体验一番回鹘风情的典礼呢,要是直接就给取消了,虽然从理智上知道这个交换不亏,但游戏体验就没有了呀!
雁来作为李唐宗室,登基成为女皇的场面玩家很期待,但不意味着大家就愿意错过登基成为回鹘可汗的大典。
少了这一场典礼,那跟全图鉴还差一个有什么区别?
而且差的这一个,还是限时活动出的,不会再有复刻。
毕竟以后连回鹘汗国都没有了嘛!
听到郝主任以“天兵喜欢”为由要求保留称号的时候,大唐君臣都没能绷住,嘴角抽了抽。
很离谱,但又很可信。
李纯感觉自己被耍了,因为他的要求是回鹘汗国改成郡县制,结果该改的确实都按照要求改了,却要保留这个回鹘可汗的称号。虽然只是一个称号,但谁都知道,雁来就是事实上的回鹘可汗。
郝主任还安慰他呢,“要将部落改成州县,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到时候就可以取消这个称号了。”
李纯扯了扯嘴角,到时候?
到时候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还是不是他都说不准,取不取消又有什么分别?
不过他也知道现在争论这些没有意义,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而且雁来还大方地让出了大半的官职,由朝廷这边任命。虽然地方偏远、工作辛苦,但是对那些在吏部排队等候铨选的进士和官员来说,也是一条出路。
这一条定下来之后,剩下的事情就都容易了。
赏赐方面,因为事先就有约定,这一战中所有的收获都留给天兵做粮饷,所以不需要李纯再从内库掏出一大笔钱来。
这是他最满意的地方。
尽管李纯觉得,天兵的收获应该远远多余粮饷,但因为钱没有经过自己的手,又是正大光明谈下来的条件,他自然也很难生出“我亏了”的感觉。
之后给这场战事之中表现出色的人加官进爵,以及派遣使者前往回鹘册封新任可汗,以及迎回镇国大长公主和卫国公主灵柩之类的小事,就不必赘言了。
使者赶路还需要一段时间,但雁来这边得到了朝廷的回应,很多事情就都可以先安排下去。
毕竟玩家期待的大场面还是很费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