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好好好,杜甫都迁了,李白也一起迁,让他俩做邻居!

大历五年(公元770年)的秋天,淹留潭州的杜甫决定乘船北上,前往汉阳。

这个时候,距离乾元二年(759年)他离开关中入蜀,已经过去了十一年,距离天宝五载(746年)离开洛阳则已是二十四年。

也许是因为生命已经到了暮年,心有所感,我们的诗人打算从汉阳取道,返回被他视为故乡的洛阳。

然而这趟旅程最终未能完成,大历五年冬,贫病交加的杜甫死在了由潭州前往岳阳的船上,结束了他浪漫的、风流的,苦难的、挫折的,同时也是慷慨的、悲壮的一生。

因为贫困,家人只能先将杜甫葬在岳阳,待以后条件好转再行归葬。

这一等就是四十年。

听到柳宗元问话,杜嗣业肃容拱手道,“正是家祖父。”

“等等等等!”玩家拦住柳宗元,“你刚刚说了杜子美,是吧?”

又转头去看杜嗣业,目光灼灼,“你说的是祖父,我也没听错吧?”

柳宗元见状,眼底闪过一抹笑意。

要说他之前消息迟滞,许多事情都不知道,但如今跟天兵相处了这些时日,又听刘禹锡说了不少,自然早就已经了解了天兵的性情与爱好。

天兵既爱才子,又怎么可能不爱杜甫?

幸亏没有错过,否则将来他们知道了,恐怕会懊悔到捶胸顿足。

杜嗣业也被这过分的热情弄得有些无措。

杜甫虽然是名重一时的大诗人,却也是沉沦下僚、贫苦一生,子孙皆未能入仕,早就门楣不再、无人问津,杜嗣业自然也从未体会过这样的待遇。

被这么多双眼睛盯着,他只能局促地点头道,“是。”

“居然是杜甫的孙子!”玩家一把握住杜嗣业的手,“难怪如此高风亮节,竟然愿意主动捐出藏书。对了,你有兴趣跟我们一起去洛阳修书吗?”

虽然玩家一路上散出去的邀请不计其数,但这个不一样。

杜嗣业有些慌乱地看了柳宗元一眼。

柳宗元便上前解围道,“嗣业兄特意登船拜访,想来除了献书,还有别的缘故?”

杜嗣业抽出手,后退两步,再拜道,“先父生前最大的憾事,便是未能将祖父葬回祖坟,因以此事命小子。小子不肖、空劳年岁,至今未能履约,每常思之,愧对先人。前些日子听人说天兵正在民间搜求诗稿,又征召天下文学之士,齐集东都,编纂诗集,因此冒昧来访……”

玩家艰难听懂是要给杜甫迁坟,葬回老家,顿时一拍胸脯,“嗣业兄放心,归葬的事包在我们身上!”

“对对对,我们都来帮忙,保证办得风风光光的。”

杜嗣业有些愕然,但还是艰难地将自己的话说完了,“冒昧来访,一是献上家祖诗稿及旧年所藏,或许有能用得上的。二来……”他又看了柳宗元一眼,“也是想请一位圣手,为祖父纂写墓志碑铭。”

“哦哦哦!”玩家一点也没有因为自己抢了话而导致的误会尴尬,继续热情道,“这样啊,这个更容易了。你回头就跟我们一起去洛阳,到时候天下文章之士,任你挑选,怎么样?”

杜嗣业忙道,“这个不敢想。”

“怎么不敢?大胆一点,这可是杜甫哎!到时候肯定人人都争着想写,你要是无法抉择,干脆让他们各写一篇。”

越说越离谱了,柳宗元见杜嗣业左右为难的样子,只好上前道,“墓志的事,不如到了洛阳再议。如今且先安顿好这边吧。不知嗣业兄将诗稿存放何处,先人灵柩可曾开启?”

有人主持大局,杜嗣业放松了一些,忙道,“诗稿与灵柩皆在舟中。”

原来他早已买好了船,不管玩家这边有没有回应,都打算趁此机会将先人灵柩送回了。

不过看他的样子,衣服和鞋子都很旧了,想必家中也颇清贫,只怕连路费也未必凑齐,若不是遇到天兵,这一路不知该如何艰难,思之令人唏嘘。

玩家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听说灵柩也在,就主动表示想去祭奠。

杜嗣业出生时,大父便已经去世,这些年来,他虽然偶尔也会翻阅家中所藏书稿,但直到今日才终于感受到,自家祖父当真是一位名满天下、令人景仰的诗人。

有人要拜祭,作为家属自然不会拒绝,连忙引着众人去了他的船上。

柳宗元本来还怕天兵太过跳脱,做出不敬之事——他们心底未必觉得这样是不敬,可是家属不一定能理解。但等到了船上,他们却都是肃容屏息,全然没有平时嬉闹的样子,依序取了香,在灵柩前行揖礼,再道一声,“先生千古。”

看到此情此景,柳宗元也不免心有触动。

柳氏这一脉只有他和两个姐姐,他又只有一个和娘,每每念及此,都生怕柳氏这一点血脉在自己手中断绝。

但自从贬官之后,他就忍不住想,就连自己本人的祸福也难以预料,又何况是子孙?强留下所谓的血脉,却不能给予庇护,将他们抛入无常的命运之中,真的有意义吗?

如今看到杜氏后人的境遇,感慨更甚。

听了天兵这一句“先生千古”,他便不免想到,千年以前的人们,血脉流传至今的还有几家?千载以下,他们这些人留下的血脉又能剩下几家还在?

真正能够在时光中永存,不会被磨灭的,只有那些闪烁着光辉的文字。

柳宗元自从到了永州,虽然心底一日未曾忘怀贬官之事,也还是存着几分能够脱离那种处境的期盼,但是作为一个悲观主义者,他或许早就已经做好了永窜南荒的准备,所以才发奋读书作文,固然是以此自娱,但未尝没有相让留名于身后的想法。

不过之前,这种想法影影约约,还不是特别分明。

直到今日,它才在柳宗元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清晰的想法,并用文字将它表达出来:“贤者不得志于今,必取贵于后,古之著书者皆是也。”

虽然现在他已经离开了永州,不再昼夜忧愁、困顿惊怖,但看天兵如此爱重诗人才子、文章之士,足见得他的想法并没有错。

子嗣之事,他不会放弃,却也不必强求。

况且……柳宗元的视线落在不知什么时候跟上来,也双手持香站在队伍之中的和娘身上,况且他还有这样乖巧、贴心、聪慧的孩子,好好教导她长大,让她能像这些天兵一样自信、强大,岂不比那些虚无缥缈的期望更有意义吗?

“杜嗣业本来是想请你撰写碑铭的吧。”刘禹锡不知何时走到他身边,忽然开口问道。

柳宗元摇头,“他只是想请一位名士,我未必是最合适的。”

刘禹锡道,“也是,他估计拿不出润笔。”

柳宗元看了他一眼,忍不住叹气,“你这张嘴啊……吃的亏还不够吗?”

刘禹锡也自悔说错了话,但还是嘴硬道,“正因为已经吃过了亏,所以更不能亏着这张嘴。”

不然,那亏不是白吃了?

“罢了。”柳宗元想到他跟天兵斗嘴的样子,又忍不住笑道,“说不定天兵就喜欢你这样子。不过,墓志铭的润笔不会少的,天兵肯定会帮忙凑。梦得兄要不要去毛遂自荐?”

刘禹锡居然没有拒绝,只道,“那要看留下来的诗稿能不能入了我的眼。”

……

【感觉入手这款游戏最值得的一天,到现在还跟做梦一样。】

主楼:见到了杜甫的后人,祭拜了先生的灵柩,还看到了一千多首诗的原稿!

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干什么?

啊啊啊啊啊啊啊《安西四镇》你真的值得!我以后再也不骂策划了呜呜呜呜呜先生千古!

对不起有点语无伦次但是我真的很激动,又很感慨,虽然之前已经有过好多次感觉自己正身处在历史之中,但是今天的感受完全不一样,我真的会对这款游戏真情实感一辈子!

——本来是想点进来骂楼主的,我没入手这款游戏难道是因为我不想吗?结果看到主楼,卧槽!

——啊啊啊啊啊啊啊居然是杜甫!我之前还经常想,虽然元和诗坛也是群星璀璨,但是看不到盛唐时的那些大诗人也很遗憾,没想到还有这种神仙联动呜呜呜呜呜!后悔没有跟队去荆州了,现在赶过去还来得及吗QAQ

——我我我,楼上一起组队去吗?我看他们去的时候也就走了五天的样子,应该还来得及。

——其实来不及也没什么关系吧,就当是去路上接杜甫了。

——加我一个!

——考虑过没有号的人的心情吗啊啊啊啊啊啊啊!

——虎摸楼上,到时候给大家开直播。

——搜了一下,历史上杜甫还真的是葬在岳阳的,但是要到元和八年也就是813年,杜嗣业才准备迁坟,并且请了当时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的元稹写墓志铭(元稹被贬是因为跟宦官争驿站的房间,之前论坛看到过,世界线又收束了!

——震惊,原来墓志铭是元稹写的吗?完了,我们答应杜嗣业等到了洛阳让所有人排排站随他选了。

——搜了一下,元稹写得挺好的。

——呜呜呜呜呜“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其实以后也没有啊!

——我承认元稹写得很好,但是元稹写的我们都看过了嘛,所以再让别人写一篇也不错的呀,或者干脆大家都写。

——这个好像是不合规矩吧。不过也不用担心啦,除了墓志铭,一般每个人还会写祭文。甚至经常有文人隔着几百几千年给自己喜欢的古人写祭文呢。到时候大家都写,都刻成碑,搞个碑林。杜甫值得这个牌面!

——那这岂不是由我们创造出来的名胜古迹了?有点子激动了。

——说到杜甫,李白墓是在哪里来着?

——在当涂!

——当涂人迅速赶到现场,没错没错,我们这里有个太白镇来着。

——查了一下这个墓好像也是元和十二年才由范传正主持迁移的。老范祖上跟李白关系不错,所以当了宣歙观察使之后,就去当地寻访李白的墓,因为原来的墓地选址比较仓促,也有些损坏了,就重新选址迁葬了。按照墓志铭来看,李白还有两个孙女在世。同志们,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好好好,杜甫都迁了,李白也一起迁,让他俩做邻居嘿嘿嘿!

——我靠,越说越激动了!家人们谁能想到啊,有生之年我居然能在游戏里参与这种大事,这游戏的含金量还在增加!

——啊啊啊啊啊可是我还没有号!

——话说已经八月了啊,这就去提醒官方可以抽新玩家了,求求这回多抽点呜呜呜呜呜给策划跪下磕头了!

——一定要抽到我,拜托了!其他版本错过我都忍了,这次再错过我真的会哭的。

——其实现在地盘大了,二十几万玩家分散在各地根本不够用,完全可以多抽一点啊。这回抽个三十万好不好啊策划大人(双手合十

——什么三十万,太保守了,抽七十万凑个整数不好吗?

——楼上你是懂凑整的。

——我也赞同七十万,一百万人相对现在的地盘真的不算多。

——限制人数的应该不是地盘,而是粮食吧?毕竟NPC也是要吃饭的,剩下的粮食才能用来养活玩家。

——我有一个建议,可以恢复之前那个登录限制,每个账号每天只能登录六小时,这样一天只吃一顿饭,原本能养活一个玩家的粮食就能养三个了!

——楼上,难道你真的是个天才?

——举手,我愿意接受六小时的限制!

——我甚至愿意接受未成年登录限制,每天一小时(流泪猫猫头

——别卷这个啊救命,策划真的会信。

——信了才好啊楼上,什么限制都好,求求了,给我一个号吧,我作为开服云玩家已经云了一年半了我会说?

——要是真的每天一小时的话,那就不能只抽一百万了,直接公测吧,这都内测一年半了早该测完了吧?

——每天一小时能玩什么啊?算了,有一小时也行,只求不要限制登录时间!到时候有大事了大家在论坛招呼一声我再上线ORZ

——同志们别光是在这里哭啊,一起去找客服反馈。

——我去外面单独开个帖子,大家去那边排队血书!

……

其实也不用反馈和血书,玩家在论坛的动向,都是有专门的人监测和收集的,所以很快,消息就经由郝主任之手,送到了雁来的案上。

雁来也没想到,玩家就是去接刘禹锡和柳宗元,顺便搜集民间诗稿,还能牵扯出这样的意外来。

不过这对她,对玩家,对游戏都不是坏事。

郝主任的意思是,将这作为一个新的宣传点,扩大游戏在现实中的影响力。不过这样一来,就要给玩家更多的参与感了,总是只能云玩,其实也会消耗掉一部分网友关注此事的热情。

针对这一点,郝主任也给出了几个方案。

一是按照玩家建议的,这回多招募一点人,至少要凑够一百万。

二还是玩家建议的,先开放公测,但是限制登录时间。

三则是像刚开服时那样,做一个大型的临时活动,在活动时间内可以使用临时账号登录,不限制人数和登录时间,过期账号失效。

总之,各有好处,也各有限制。

雁来对着文件陷入了沉思。

这应该是开服以来最重要的一次选择,决定了接下来玩家要走的路线,是跟之前一样保持对玩家的相对掌控,以维持游戏内的环境和平,还是彻底放开,让玩家自己去跟原住民磨合,寻找合适的相处之道?

不管是玩家还是原住民的命运,都会因为这个决定而改变。

雁来虽说不至于被这沉甸甸的分量压垮,但是也不能草率地做出决定。

好在她还有一些时间。

雁来想了想,决定再出去走走。

虽然已经有了自由出入的能力,但雁来还没怎么使用过,倒不是因为别的,主要是省气运值。

雁来给自己定的“工资”是百分之一,一百万气运值才会有一万进入她的私人账户,虽然使用传送点肯定是够了,但雁来最近有了一个更棒的想法,打算把气运值省下来尝试一下。

本来是想等再攒多一点,但现在她忽然想出去走走,那就是现在吧。

雁来换了捏脸,又换了衣服,然后才打开面板,尝试在自己的房间里构建一个只供一人使用的超小型复活点。

果然,由于大幅降低了需求,这个超小型复活点只花了一万运值。

贵其实还是很贵的,不过考虑到它以后可以重复使用,这个价格就还算能接受了。而且按照雁来的构想,以后可以以小型复活点为基础去构建大的,这一万说不定还能省下来。

是的,雁来的新想法就是,她先以日拱一卒的方式开启几条传送路线,以后需要开复活点的时候,就不用再像之前那样拼命赶路了。

这还是在幽州的时候,郝主任提供给她的思路。

先用自己私人账户里的余额试一试,要是能成功,就可以动用公用账户了。

为了避免引起玩家的主意,雁来还特意去掉了超小型复活点的白光特效。开完之后,她照了照镜子,确定没问题,就走进复活点,开启传送。

雁来先回了一趟龟兹。

这段时间她其实回来过,但是以“雁帅”的身份,所以出了复活点就被簇拥着进入了郡王府的后院。

但这一回,没有任何人在意她。

雁来溜达着出了郡王府,往市场走去。一路上可以看到很多店铺和小摊,有玩家开的,也有原住民开的。其实玩家和原住民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一眼就能认出,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相处融洽。

买了一份烤梨,雁来出了城,眼前便是一望无际的农田。

在玩家高强度的劳作下,西域的垦荒工作成绩斐然,单说城市附近的话,农田面积已经不比后世少了。产量还比不上,不过秋收的粮食,加上幽州那边的产量,确实已经足够养活一百万玩家了。

而且今年西域还要调整耕作模式,所以虽然秋收已经结束了,但农田里还是有不少人在忙碌着翻耕田地,准备播种冬小麦。

明年的收获会更多。

雁来又去了一趟碎叶城。

这边虽然也开垦了少量的土地,但还是以放牧为主,城外到处都能看到成群结队的牛羊,牧民们坐在山头互相喊话、对歌——距离太远,这回就连雁来也分不出玩家和原住民了。

然后是幽州。

在这里,雁来第一次跟原住民说上了话——他看到路边的属下摆着一个小小的茶摊,茶摊后坐着一位老人家,正在编草鞋,忍不住多看了一眼,就被叫住喝茶了。

喝完了准备付钱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这个茶摊是不收钱的。

跟河北的任何普通百姓一样,老人家也是战乱的受害者,丈夫和儿子都死在了战场上,只剩她跟一个儿媳妇相依为命,抚养一个遗腹子。

两个女人在乱世要经历的艰难自不必说,家里原本的地被大户兼并了,她们连做佃户都没人要,只能做些浆洗、纺织的活计,勉强度日。

天兵来了之后,给她们分了地,耕种和收获还都来帮了忙,日子不说有多好,至少家里有了存粮,每顿饭能吃饱了。

老人家受了恩,就想为天兵做点什么,思来想去,这条路是交通要道,经常有天兵经过,她就在这里摆了个小摊子,免费提供茶水。

结果大家都要给钱,她干脆顺便编一些草鞋,有人想付钱,就送一双。

雁来接过属于自己的那一双草鞋,兴致勃勃地换上。

对于习惯于软底鞋的人来说,草鞋刚穿上的时候有些不适应,但是草茎打磨得十分光华,没有任何磨脚、刺脚的地方,多走几步就能感觉到乐趣了。

按照老人家的说法,还有天兵特意来她这里买草鞋。

雁来一听就知道玩家把这里当成打卡点了。

像这样的小事,她没在论坛上看到,郝主任给的文件里也不会提起,但却真实地发生在这片土地上,或许也正在其他地方发生。

“老人家。”雁来忍不住问,“要是有一天,路上的天兵比你认识的人更多了,你会害怕吗?”

“天兵我也都认识的,”老人家笑着说,“我还没老糊涂呢。”

雁来也笑了。

虽然老人家答的,跟她问的不是一回事,但雁来也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玩家和原住民的磨合早就已经开始了,甚至有些已经完成了,并不需要雁来特地写个更新公告,宣布一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