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玩家也不是不能成全他。

“好诗!”以施青青经历过通识教育的古文造诣和审美,这首诗刚好是她能欣赏的那种。

不过念完之后,她又忍不住挠了挠头,总觉得……

“好像有点眼熟?”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类能够接触到的知识是海量的,但也是碎片化的,所以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施青青也很熟悉了。

肯定在哪里看过,只是一时想不起来。

不过能让她觉得熟悉,那保底就是一个青史留名。

这么一想,施青青再看向面前的小和尚,只觉得他的长相看起来都清俊了几分,就连消瘦的身形和原本觉得有点呆的神情,也糅合成了一种独特的气质,很符合他方外之人的身份。

至于想不起来,那更不要紧,互联网时代,这种事不需要自己冥思苦想,她可以问人。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是谁写的来着?急,在线等!】

——是推敲,啊不,贾岛!

提到“推敲”两个字,施青青一下子就反应过来了,原来是你!

震惊,贾岛还当过和尚吗?不过仔细想想那句诗好像确实是“僧敲月下门”,原来这个僧是指作者自己。

天天无本禅师无本禅师的叫,完全没意识到,大佬居然就在我身边!

施青青关上页面,再看向贾岛,哦不,无本,眼神已经带上了惊奇和热切。

对上她的视线,贾岛本能地抱紧了自己手中剩余的纸张,默默后退了两步,微微侧身低头,做非礼勿视状。

这样子是在太熟悉了,施青青一眼就看出这是个社恐i人,顿时也有点不好意思,干咳一声,收敛了一下自己的热情,双手将纸页奉上,“抱歉,是我唐突了,这个还给禅师。”

贾岛迟疑片刻,才接了过去。

施青青想了想,拉过身上的斜挎包,取出一张传单,“这个稿子我这里有印刷版,字迹清晰些,赠与禅师吧。”

贾岛本来是想拒绝的,然而视线落在施青青的包上,发现里面还有一摞,到嘴边的话就顿住了。

他手中的抄本也不知是什么人抄的,字迹凌乱不说,有些地方还不通。他方才一路出神,就是在琢磨不理解之处,若是能看到原稿,说不定就能迎刃而解。

这么想着,他终是伸手接过,谨慎地道,“有劳施主,暂借小僧抄写一份,不日奉还。”

“不用不用。”施青青连忙摆手,“其实这个我们本来就是免费发的,只是送来这边的数量不够多,才有人自己传阅抄写。”

见他的视线落在自己的包上,她下意识地伸手按住,解释道,“呃,我留下这些是打算自己收藏做纪念的,不过可以送你一份。”说到这里,突然灵光一闪,“你要是感觉过意不去,可以用你那份来换。”

贾岛微微一愣,但还是将那几张纸给了她,施礼道,“多谢施主。”

见他转身要走,施青青又想起一件事来,“对了。禅师的诗写得这么好,可以给我们投稿呀!”

“投稿?”

施青青于是又替王建那本迟迟没能出第一期的杂志打了个广告,因为没有实物,为了提高说服力,她还将目前已经投过稿的大佬搬出来做旁证。

效果有点过于好了,听到韩愈、孟郊、张籍这些名字,贾岛甚至克服了社恐的毛病,主动追问了几句。

施青青自是知无不言,为了提高投稿积极性,还主动提了有稿酬的事。

贾岛对这个并不热心,因为觉得自己跟前辈们比还差得远,肯定不可能选上。倒是再三拜托施青青,这个杂志出来之后,务必要帮他买一本。

施青青满口答应,趁机走到贾岛旁边,拍了好几张合照。

嘿嘿嘿,集邮成功!

眼看贾岛已经反应过来,又开始局促,她便大慈大悲地放过了对方。

她这回是来定点援助,传授科学种植经验的,顺便也要在这边弄一个种子选育基地,会待很长一段时间。既然知道人住在哪里,那以后有的是往来的机会,不必急于一时。

再说对这种社恐,无效社交只是一种打扰,得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总之,先来看看帖子里的回复吧!

——楼主突然问这个,难道是捕捉到了野生贾岛吗?啊啊啊啊啊啊啊嫉妒!

——查了一下贾岛现在好像确实应该在范阳读书来着。不过他现在还没还俗,应该是寄居在寺庙里,就不知道具体是哪里了。

——楼主能共享一下地理位置吗,已私聊。

——什么,贾岛还当过和尚吗?震惊!

——没错,还是在韩愈的鼓励下才还俗参加科举的,联动+1

——我发现了,韩愈是真喜欢提携人啊,孟郊、张籍也都是受到他的鼓励才参加科举的吧。

——嘿嘿嘿,还有我们贺。

——确实,但是也说不好对他们来说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上班如做活的张籍都算混得不错的了,孟郊就做了两任官都草草收场,贾岛最惨,一辈子都没考上,所以就一直受困于此。

——这个时代的科举对朝中没有人引荐的寒门士子真的很不友好,杜牧这种爷爷曾经做到宰相的,也是人走茶凉,差点落榜,更不用说贾岛这种真·寒门了,一直在被主流排挤。

——主要贾岛情商也不太高的样子,是个社恐死宅(笑哭

——所以韩愈是真难得啊,完全没有任何私心的提携人,可惜他自己官运也就那样……

——没事,这不正是我们的机会吗?捞,都给我捞过来,让他们感受一下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喜欢考进士也没关系,现在咱可都是贾岛的人脉,我不信他还考不上这个进士。

——你要这么说的话,我突然有点好奇,要是雁帅主动举荐他们,皇帝会不会答应啊?

——未曾设想的道路。

——搞得我也有点好奇了,谁去雁帅面前进个谗言……啊不,提个意见啊?

——让楼主去嘛,看ID很眼熟,应该是个大佬。

——楼主,楼主人呢?你快回来啊!

施青青:“……”进什么谗言,她是正经种田流玩家好不好?

她假装什么都没看到,果断晒出了刚刚到手的手稿。虽然纸有点脏,字有点拉,但这可是贾岛跟安西军第一次接触的证据,多有纪念意义啊!

果然,网友们在皱眉批评完之后,也注意到了写在边页处的那首诗,顿时不淡定了。

——楼主刚刚发帖问过这个,所以这该不会是贾岛亲手写的原稿吧……?

——字真好看啊!

——主要是端端正正的,感觉像是抄经书练出来的,笑死。

——啊啊啊楼主有贾岛的照片嘛,想看!

——《唐才子传》说他“貌清意雅,谈玄抱佛”,应该也很好看吧(搓手手

施青青嘿嘿一笑,啪地一声就把图片晒了出去。

——嗯……

——我不是说他不好看啊,但我脑补的是妙僧无花,结果你给我一个……说虚竹都不像,感觉这得是老实和尚了吧。

——老实和尚也不像吧喂!

——从内核来说我感觉挺像的,就是那种出了家但是还有点不甘心、不安分,最终也被这一点不甘心和不安分困住,终生无法摆脱,偏偏又因为出过家,即便被困也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更加痛苦。

——楼上说得好玄,也好妙,看得人心里酸酸的。

——看来哪里都一样,越是能吃苦的人,就越是有吃不完的苦。

——楼主劝贾岛来洛阳呗,不是读书备考嘛,洛阳不是更方便?还有那么多的前辈可以请教。

——不说我还真没发现,洛阳是怎么不知不觉就集齐了这么多大佬的啊……

——这你就要问皇帝了。

——什么时候把张籍也贬过来啊,那人就齐了,现在就他一个人在长安,感觉怪孤单的。

——张籍:?

……

对其他人来说,减税的事带来的震动岁虽大,但暂且还停留在理论层面,所以议论虽然热烈,对自身的影响却暂时还没有体现。

可对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和幽州节度使刘济来说,就是另一回事了。

这份传单,就安西军对他们的回应。

还是指名道姓的那种。

毕竟他们弹劾雁来的奏折,就印在第一版,其他的文章都是围绕它所作的。

更糟糕的是,随后朝廷的答复也送到了,很显然,他们的威胁并没有奏效,朝廷既不愿出钱,也不愿出力,只让他们自己看着办。

这还能怎么办?

总不可能真的集结大军杀进洛阳长安,不说天兵会不会允许,就算他们不管,杀完了之后呢?藩镇跟朝廷两败俱伤,只怕天兵梦里都能笑醒。

跟天兵打就更不要想了,打输了还要赔钱,那可不是小数目。

但是就这样答应,那不只是憋屈,后续也没法收场。

就说军队吧,养他们肯定是养不起了,但总不能像天兵那样把人当成役工来用吧?

天兵那是抓的俘虏,而且有足够的力量去镇压。藩镇内部要是这么搞,信不信今天把消息发下去,明天早上起来就摸不着头脑了。

而且就连军队最常用的手段,屯田,在天兵的操作下,也没法用了。

想想看,普通百姓只交那一点税,军屯却不仅要上交大半粮食,还要定期操练,这谁遭得住?

看来看去,好像只剩下了解散这一条路。

虽说好不容易训练出来的军队,又放回去种地有点可惜,但有天兵在,本来就没仗可打了,保留少量的精锐,让剩下的人回去种田,还能多收些赋税。

否则成了天兵的俘虏,那就跟他们没关系了,想要还得花钱赎回。

魏博距离大唐更近,而且因为嘉诚公主的缘故,属官之中本来就有不少亲唐派,或者说是主和派。如今这种和平政变,对不想打仗的他们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虽然主持的人不是朝廷而是天兵,总感觉有点怪怪的吧,但是形势如此,也由不得他们选择。

所以半推半就,还是很快达成了共识,接受天兵提出的各项条件。

以田季安本人为首的主战派,在这期间始终保持沉默。

藩镇毕竟只是藩镇,虽然游离在朝廷的管理范围之外,但也并不能真正脱离朝廷而存在。在被强权压制的时候,他们心里就算有再多的不服、不甘,低头还是很麻利的。

相较而言,反倒是幽州的刘济不太能接受。

毕竟田季安是彻底的藩镇,刘济却算是半个唐臣。对朝廷低头,和对同是藩镇的安西军低头,对他来说是两回事。

当然,也可能是挨的打还不够,没能看清现实。

但眼看魏博已经服软了,他们也没法再硬挺,也只能答应跟天兵谈判。

魏博的谈判只是走个过场,因为不像成德那样还有战争赔偿之类的要谈,他们实际上只需要在田税和户税之中选一个。

考虑到成德选择了户税,所以魏博选了田税。

——没错,理由就是这么离谱!

田季安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的想法,听说户税能收到更多钱,成德也选了这个,他就感觉肯定有坑,于是毫不犹豫选了另一个。

负责跟他谈判的武道巅峰:“……”

这样也可以?

田季安一看他的脸色,还有什么不明白了,“武兄,我已经选完了,现在总能告诉我了,这里面是不是有坑?”

“也不算是坑吧。”武道巅峰挠挠头,“就是按照我们的指导来种地,亩产量会提升很多。”

“很多是多少?”田季安不肯放弃。

“至少翻倍吧。”

大唐土地亩产实在太低了,就算不靠种田三宝——杂交种子、化肥、农药,翻倍也不成问题,何况现在还有玩家帮忙?

田季安一听就明白了,田税会涨的,户税却是定死的。

他倒是不怀疑武道巅峰的话,想到自己还是得到了比成德更多的好处,心情总算舒畅了一些。

果然幸福都是对比出来的。

武道巅峰见状,心下也满意点头。

果然胡老师是对的,给出两个选项,让他们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就会更容易接受。

实际上这两个选项对玩家来说差别还真不大——不会真的有人认为有玩家在,藩镇还能天长日久地维持着对地方的独立统治吧?这钱他们顶多也就能收几年。

当然了,如果有人连这几年的钱都不想收,玩家也不是不能成全他。

说的就是刘济。

虽然答应了谈判,但他完全无视了玩家给出的选项,而是提出了自己的诉求。

也不能说他的诉求不合理,毕竟幽州有一点跟其他藩镇不一样,它是真正的边镇,跟北边的游牧民族接壤,肩负着守边御敌的重任,不可能像成德和魏博那样大规模地裁撤军队。

要保留军队,军费开支就少不了,所以玩家的条件他不能答应,要重新商议。

“这就是所谓的拥兵自重吧?”第一轮谈判结束,高富帅将情况汇报上去的时候,忍不住发散了一下,“要是我们接下来不答应,他是不是要引游牧民族过来寇边了?”

没办法,他本人虽然没什么政治眼光和军事素养,但是影视文学作品可没少看。

这些套路,网络小说里都用烂了。

“还真有这种可能。”胡老师说。

高富帅不理解,“我们不是已经杀过成德这只鸡了吗,他怎么还这么想不开?”

“西域距离河北太远了吧,刘济是跟玩家接触最少的,可能对玩家的战斗力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认知。”胡老师倒是很理解。

不了解情况的人是这样的,想当然地觉得,大家都是正儿八经的边军,能差多少?

总要事实摆在眼前,他才会相信,人和人的差距可能比人和狗都大。

“所以要打仗?要我们过去帮忙吗?”列席会议的章立早和武道巅峰异口同声地问。

胡老师想了想,点头道,“也行,都去吧。”想了想又交代,“行动隐蔽一点,暂时别让幽州这边发现。”

“懂了,悄悄进村,然后给刘济一个惊喜。”

当着玩家的面,胡某人没有多说,但是回头跟雁来和郝主任汇报的时候,却忍不住笑道,“玩家一直在为普通人张目,这个‘弱点’终究还是被发现了啊!”

朝廷利用这一点,让天兵替他们处理藩镇,现在刘济也想利用这一点,让天兵投鼠忌器。

朝廷这点小心思,他们可以容忍,刘济这边可不行。

一旦开战,那是真的会死人的。

这么一对比,李吉甫的见识和手腕实在是高明了不知多少倍。就算面对开挂的玩家,只要皇帝不拖后腿,他都能想办法周旋一二。

没错,李纯不见朝臣的事,当天就传遍了整个长安城,玩家自然也早就知道了。

稍微点评了一下李吉甫,话题又回到幽州的战事上。虽然刘济的做法不厚道,但是北边的游牧民族确实不得不防。

雁来听到这里,便道,“我也去一趟幽州吧。”

众人瞬间噤声,看了过来。

雁来说,“玩家从洛阳过去,还是有点远了,在边境开个复活点,更方便一些。”

现在人气值十分充足,她说这话也有底气。

众人交换了一个时间,都没有反对。虽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但对现在的雁来而言,还真没有多少危险到不能涉足的地方,哪怕那里即将迎来一场战事,玩家也有把握护住她的安全。

而且雁来注定不可能跟普通的管理者一样,为了能随时到达每一处领土,复活点早晚都要开的,晚不如早。

“要是能开复活点,那不如趁这个机会,彻底解决北方的边患?”赵猫猫忽然道。

众人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

反正都要打仗,不如打出最大战果。

于是才在洛阳城里待了没几天的雁来,就又启程北上了。

确定雁来目前的气运值足够,郝主任便拿出地图,建议她沿路再开一两个点。现在河北也算是玩家的地盘了,就算只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掌控,复活点的存在也是有必要的。

“加两个吧。”雁来想了想,说,“魏博一个,成德一个,想来他们应该不会拒绝。”

毕竟也算是自己人了,不好再钻空子,还是摆在明面上比较好。

郝主任点头,“那你来选地方,我让她们去谈。”

雁来觉得也不能太欺负人,节度使行辕所在的恒州、魏州就算了,多少给他们一点安全感,最后选了相州和赵州。

“怎么不选深州或者冀州?”郝主任有些好奇地问。

在成德的领地之内,这两处显然都比赵州更顺路。

“因为这个比较有亲切感?”雁来随口应道,“有酒唯浇赵州土嘛!”

说完了她才反应过来,这诗李贺应该还没写,将来也未必会写了,毕竟这是一首抒发怀才不遇之情的诗。

好在郝主任一副没反应过来的样子,反而点头道,“倒也是,河北古称燕赵之地,赵州的确听着更熟悉、更亲切一些,那些天兵一定也喜欢。”

雁来一本正经地附和,没错,她就是这么考虑的。

她们赶路的这段时间,成德和魏博的玩家也在大批北上。虽说已经叮嘱过尽量不要惊动地方,但是这么大的动作,一点痕迹都没有是不可能的。

成德和魏博自然是幸灾乐祸,自己过关了,就有心情看别人热闹了。

刘济却是提心吊胆,骑虎难下。

他也没想到天兵会如此果断,自己连一点意思都还没露出来,他们就先做出了反应。

这时他才终于意识到,天兵跟一般军队最大的不同之处。

普通的军队想要调动,别的不说,粮草器械总是要准备的。尤其是大唐藩镇手下的军队,因为都是募兵,平日里的军饷又很难发足,一般来说,开战之前都要先发一波赏钱,才能请得动这些大爷。

天兵却不是,他们说走就走,根本不用统筹调动,自己就来了,甚至粮草武器都能自带。

世上居然真的有这种军队!

但这时候,就算想反悔也来不及了。因为现在不是他刘济要打,而是天兵想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