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医生坐在一株叫不出名字的花树下,望着草地上嬉戏打闹的玩家们。
她年纪大了,很多娱乐项目都没有精力去体验,像这样坐着晒一会儿太阳就很好。
阳光很温暖,整个人被晒得仿佛随时都能融化,意识渐渐下沉,耳畔的各种声音也渐渐远去。就在薛医生即将睡去的刹那,一声惊呼突然将她惊醒,“薛医生?”
“怎么了?”薛医生睁开眼睛,按住砰砰直跳的心脏。
这些年轻人真是一点不稳重,她老人家可经不住这样的惊吓啊。
“有个病人,十万火急!”一个玩家抓住她的手,“你赶紧去看看吧,晚了说不定就来不及了!”
说完拽着她就要走。
薛医生连忙跟上,一边问道,“别光是着急,你先说清楚情况,病人在哪儿,病情如何?”
“哦哦哦!”玩家连忙交代,“是孟郊他妈。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但听说病得已经很严重了。有人查了资料,说她应该就是今年去世的。”
薛医生脚步一顿,“孟郊住在洛阳吧,你打算拉着我走过去?”
玩家一愣,这才反应过来,忍不住抬手捂了一下脸,但还是小声催促道,“就、总之,抓紧时间吧!”
倒也不是玩家对一个陌生人的生死有多感同身受,但是,那可是孟郊的母亲啊,是让他写出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当事人。
孟郊一生坎坷凄凉、吟咏众多。诗集虽然是后人搜集编撰的,存世作品也有五百多首。其中有不少哭悼之作,尤其是悼念早殇的儿子,更是看得人心中酸楚。
但是他没有写过悼念母亲的诗,一首都没有。
对于视诗如命、苦吟不辍的孟郊来说,这显然是很不同寻常的。
或许即便是已经习惯了将己身遭受的所有的贫穷、痛苦与不幸熔冶成诗句心曲的孟郊,也有一些痛苦不足为外人道。
所以,如果有帮得上忙的地方,玩家当然义不容辞。
薛医生点点头,没有多说。但实际上,孟郊的作品,对她这种上了年纪、已经永不可能再投入母亲怀抱的人,杀伤力更大。她深吸一口气,冷静下来,道,“我记得孟郊快六十了吧?那他的母亲年纪也很大了,很可能是老年病,你们……”
本来想说“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但又觉得是一句废话,便道,“我先去找人,然后一起传送去长安,争取早点赶到洛阳。”
“好好好。”玩家连连点头。
薛医生就下了线,直接打电话叫人,很快又再次上线,传送到长安,汇合之后就骑马出发。
其实但论速度的话,玩家是要比马强的,但续航能力就不如了。而且长安到洛阳的道路,作为两京之间的驰道,修得十分宽敞平坦,中间还有驿站可供休憩和换马,肯定比玩家用两条腿跑更方便。
赶了一天一夜的路,第二天她们就进了洛阳城,然后第一时间被带去了孟郊位于立德坊的住宅。
进门倒是很容易。
裴老夫人从冬天一直病到现在,洛阳城里能大夫,包括僧医道医,都已经请来看过了,却只是或直接或隐晦地让他准备后事。
现在只要有一点希望孟郊都会抓住。
进了门才发现,不仅河南尹郑余庆派了人过来,韩愈也在这里。
韩愈昨天就来过一次,本是担心孟郊应付不了这些天兵,过来帮忙镇场子。听说他们能请到大夫,今日便又来了。
几个医生先看过病例,问了病人现在的情况,便轮流上前查体看诊。
都看完了,她们对视一眼,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忧虑。
来之前最担心的就是老人家没有生病,只是老了。现在确定是病,那就还又得治。但这个年纪,不生病都要好生保养,生了病就是一脚踏进了鬼门关,即便在现代也不好治,何况大唐?
她们凑在一起,小声商量了好一阵,才终于定下了治疗方案。
听到要下方子,孟郊连忙把人请到外间,又要亲自去准备纸笔,只是才走了两步,就腿一软倒了下去。幸而一个玩家正好走在他身后,眼疾手快地伸手把人接住了。
孟郊重新站稳,局促又羞愧地道,“见笑了。”
而后又朝众人郑重拜谢。
几位医生往旁边避了避,心中都有些不忍。
但薛医生还是道,“先别忙着谢,老夫人的情况有些复杂,我们也只能尽力而为。”
孟郊闻言身体晃了晃,勉强站住了,讷讷点头表示知道。
薛医生觉得他的身体恐怕也有问题,不过现在说也说不听,就还是先去下了方子,让人买药煎药,又将老夫人的房间重新收拾了一番。
孟郊本来还要亲自动手,被韩愈按住了,坐立不安地在一旁看着。
他的妻子郑娘子也想上前帮忙,不过玩家一个个动作都很麻利,她转了一圈没找到插手的地方,只能退到一边。
等房间清理好,老夫人喝了药又沉沉睡去,众人便离开病房,只留了郑娘子在此陪护。
孟郊目睹了整个过程,虽然心还有一半悬着,但对这些天兵医生已经颇为信服了。
虽然他这几个月都在衣不解带地照顾母亲,两耳不闻窗外事,连朋友们的信都没空拆看,但也听说过天兵的名声,知道洛阳城里不知多少人听到他们要来就惊惶不已。
可是对孟郊来说,他们的到来,却是雪中炭、及时雨。
他几乎是语无伦次地道谢,又要给他们鞠躬行礼,被两个男医生架住了,直接把人按在椅子上,抓着手给他诊脉。
“这……”孟郊有些不安。
“没事,就是看看。”薛医生安抚他,“我看你的身体也不大好,别回头病人好了,你却倒下了。”
最后这句对患者家属几乎百试百灵,孟郊也不例外,立刻就老实了。
于是薛医生她们又添了一个病人。
……
【报!孟妈妈已经喝了药睡了,目前情况稳定。】
主楼:有请下一位受害人(孟郊被按着把脉.jpg
虽然也有玩家在孟家开了直播,但是根本没进去病房,所以关注的人不多。现在看到帖子,都松了一口气,然后看到孟郊的窘态,立刻发出善意的嘲笑。
——不要欺负老实人啊你们,放开那个孟郊让我来!
——话说孟郊好瘦啊,感觉都已经皮包骨头了。
——郊寒岛瘦,说的可不止是他们的诗风啊。虽然中唐这帮诗人很多都沉沦下僚,生活困苦,但是贫寒到孟郊这种地步的也少有。
——没错,现在这段时间,已经算是他经济上相对宽裕的时期了,因为上司郑余庆对他非常照顾,甚至还主动做媒,将郑氏的族女嫁给他。
——但即使是现在,他的条件也不怎么样。他有一首诗里面写,“戆人年六十,每月请三千。不敢等闲用,愿为长寿钱。”
——我的天,月薪三千,不敢乱花,攒着养老……这也太真实了吧,打工人狠狠泪目了。
——他月薪三千得养活一家人呢,而且这个时候的物质生活水平比我们差太多了,想想就日子难过。
——之前还感觉张籍很穷,但是跟孟郊一比居然还算好了……
——张籍后面升官之后就好多了,而孟郊,这就是他一生中最安定的一段日子了。
——再想想江州司马月俸六七万……心情复杂。
——写《唐才子传》的辛文房说孟郊“拙于生事,一贫彻骨”,第一次看的时候把我惊到了,彻骨这两个字一般都是用来形容冷,这里用来形容穷,真是让人意想不到,又一针见血。
——我最意想不到的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居然是他写的,第一次读的时候,还以为作者是个轻薄无行的浪荡子来着。
——唉,难怪有人说这首诗是“诗谶”,孟郊这一生,确实只有这一天真正得意过啊,很快他就会发现,落第苦,及第也苦,不做官苦,做官更苦……
——要说诗谶,我觉得他第一次落第之后写的诗更像是他的人生预言:万物皆及时,独余不觉春。
——呜呜呜他是来人间渡劫的吧!
——忽然有点理解元白为什么经常被人鄙薄轻俗了,看他们的诗,还以为真的是生活在治世呢,可是看看孟郊和贾岛,会发现所谓的“元和中兴”也就那么回事。
——所以是不是可以把孟郊捞过来了?(忽然兴奋.jpg
——我觉得可以。大唐这边他有什么可留恋的吗?没有!
——就是有点对不起他的上司郑余庆,不过他应该也不缺孟郊这么一个下属吧,把人照顾成这样(指指点点
——直接说要带老太太去我们那边看病呗,这理由谁能反对?
——妙啊!
——甚至可以用这个理由说服孟郊,你也不想你妈下次生病了找不到医生吧?
——难道你真的是个天才?
——带着老太太去西域估计不方便,但完全可以来秦州啊!洛阳没复活点,是真的不方便。
——雁帅进步的速度还是太慢了。
正在潜水关注情况的雁来:“……”让你们失望了还真是对不起啊!
不过洛阳……那个郑余庆好像就是河南尹啊,按照长安城的经验,只要他倒向安西军这边,就算是占据洛阳城,可以开复活点了。
这真的很难不心动。
跟长安比起来,洛阳的优势无疑更大,身为“天下之中”,水路和陆路都十分畅通发达,可以轻易辐射到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这就是大半个中国了。
大唐没法放弃长安,是因为这里是龙兴之地,而且关陇集团是李唐皇室的老班底,有他们的支持,才能对抗山东河北的北朝世家。
虽然到了现在,寒门士族已经逐渐取代了关陇集团的地位,但是他们又会形成新的士族集团。
相较于政治中心长安,作为经济中心的洛阳更开放、更包容、更宽松,怎么看都是玩家的天选主城啊!
等等……雁来果断给奔腾不休的思绪刹了个车。
想得很好,但这肯定不是短时间内能做到的,西域那边还有一摊子事没收尾呢,不能再给自己开新坑了。
还是先让玩家自由发展吧,反正以他们的搞事能力,真不用太担心……说不定等自己收拾完了西域的局面,回过头一看,哎嘿,成熟的玩家已经替她把任务完成得差不多了,只等一个确认。
没错,有那么多工具人……啊不,玩家,她没必要事必躬亲。
倒是可以先跟玩家透露一下这个计划,免得他们没有目标,走着走着就把路给走岔了。
想到就做,雁来叫来唐一,稍微暗示了一下。
这种事情找她还是靠谱的,她们这种带着任务来玩游戏的,做事有规划,不会像一般玩家那么莽。
没想到唐一还给了她一个……说不清是惊喜还是惊吓的建议。
“雁帅有没有考虑过,像是其他方镇的节度使那样,设置一个幕府?”
雁来一愣。
唐一接着道,“现在我们安西军的摊子已经铺开了,事务繁杂、千头万绪,总不能一直靠雁帅您一人兼顾。况且天兵随时都可能冒出来一些奇思妙想,需要上报定夺,也不能总是直接来找你。”
这话倒是没说错。
雁来虽然有系统,但是确实感觉自己一个人兼顾那么多事,有点分身乏术。最重要的是,安西军至今没有建立起有效率的上传下达系统,所以行事难免就有些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意思。
若是有一个智囊团、参谋部之类的,既能帮自己盯着玩家的动向,随时调整,又能在安西军的势力发展上给出规划建议,甚至还能顺便帮忙处理一些乱七八糟的杂事,那她就会轻松很多。
但是很明显的,唐一说的虽然是幕僚,但肯定是让玩家来充当。
一旦雁来同意,也就意味着要分出大部分的权力。
这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也难怪唐一直到今天才提。或许,这也是现实中的官方对自己的再一次试探。
至今为止,双方的合作都很愉快,不管从哪方面来说,都到了可以更进一步的时候。
不过雁来也没有立刻决定,而是道,“事关重大,我要认真地考虑一下,等回到西域,再给你答复。”
……
大概连雁来都想不到,第一个帮她在河南尹郑余庆面前刷好感度的人,会是韩愈。
韩愈是直接从孟郊家里过来的。
天兵会医术,这倒是不怎么令人奇怪,但他们愿意如此竭尽全力地去治疗孟郊的母亲,甚至特意从长安赶过来,却让韩愈颇受触动。
他觉得这样的人才,完全有资格让郑余庆这个河南府的主官亲自过去见一见。
若是能把人留下来,对本地百姓来说,也是一大善事。
而且韩愈也不愧是搞教育的,思路十分清晰。
既然天兵是拦不住也管不了的,注定要继续活跃在洛阳这片地界上,那么与其消极应对,当他们不存在,期冀他们玩够了或者觉得无聊了就自己离开,不如主动去接触,开发天兵的才能,让他们为自己所用。
以前是不敢想,现在看来,天兵也是会配合的。
郑余庆听完,却是不以为意。
天兵能帮忙做事,这他能不知道吗?长安城现在的治安,可以说是有唐以来最好的一段时间了,靠的是谁?
但郑余庆可不想走上郗士美的老路。
在他看来,郗士美是被架起来了,没有选择,不倒向天兵,皇帝和朝中权贵都不会放过他。
洛阳的情况却不一样。
城里虽然也有不少权贵,但有了长安的前车之鉴,天兵还没到,他们就已经开始主动约束自家子弟了。就算之后还是有不长眼的跟天兵起了冲突,也怪不到他这个河南尹头上来。
所以郑余庆不需要选择,或者说,他还不想现在就做出选择。
何况他能得知的宫中秘辛比韩愈多,知道皇帝对这些天兵十分忌惮,他主动去接触天兵,那不是给自己找事吗?
不过韩愈的话确实有几分道理,郑余庆便道,“兹事体大,不可贸然决定,待本官上一封奏折,请陛下定夺。”
忌惮归忌惮,要是能设法驭使这些天兵,想必皇帝不会拒绝。
反正试一试,不成也没什么损失。
但他有了皇命,做起事情来就能少许多掣肘和顾忌。
韩愈闻言有些失望,但他已经不年轻了,对官场看得更加清楚,知道郑余庆也有他的考虑,便不再多言,起身告辞。
郑余庆虽然暂时不打算接触天兵,但也不想得罪人,就让人收拾了谢礼,请韩愈帮忙去送。
韩愈沉默着接受了。
东野家贫,必定凑不出这些东西,他这个学官也是两袖清风,并不富裕,但这是礼数,就算天兵不在意,他们也不能疏忽。
一念及此,难免有些意兴萧索。
所以当他回到立德坊孟宅,听说天兵已经劝服孟郊,待老夫人病情好转,就跟他们一起启程前往秦州,惊诧之余,又觉得这也不失为一个选择。
由这些天兵掌控的地方,又会是什么样子?
无论如何,看这些天兵对东野如此热情,他到了那边,日子总不会比这里更差。
只是少了一个能够时常来往的知己,洛阳城又变得更冷清了。
……
裴老夫人本来已经卧病在床,无法起身,甚至连饮食都越来越少,眼看有油尽灯枯之相,但是在天兵妙手回春之下,几日的功夫,人看起来就精神了许多,也能吃得下饭了。
即使再不通医术的人,也能看出来她的情况在好转。
这天午后,孟郊将母亲从房间里抱出来,让她坐在院子里晒太阳,自己也在一旁陪着,顺便将这段时间累积的信件都取出来,挨个拆开细读。
郑娘子拿了梳子在一旁替裴老夫人梳理花白稀疏的头发,见状便嗔道,“大夫不是说了,不许郎君费心劳神。”
孟郊辩解道,“我就是看看。”
郑娘子摇头,“看完了就会想,想过了就要回,若是有人寄了诗来,或和或答,哪一样不耗费心神?”
孟郊便讪讪地放下了信纸,“不看了,不看了。”
但过了一会儿,他又道,“别的诗都可不写,有一首却不能不作。”
郑娘子停下手中的动作,看了过来。
孟郊道,“娘子且听我说,外间传言天兵偏爱才子,我虽称不上是什么才子,但家贫无所有,也只有诗句可做报答了。”
郑娘子沉默片刻,叹道,“随你去作吧。”
于是等晚上玩家再来查房的时候,就收到了孟郊的赠诗。
不是一首,而是一组二十首!
都是五言八句,算下来整整八百字!够写一篇高考作文了。
如此洋洋洒洒,足见孟郊想说的话有多少。
这组诗一晒到论坛上,立刻就看得无数玩家云玩家红了眼。
——啊啊啊啊啊啊啊为什么不是我!
——嫉妒使我质壁分离。
——果然还得是孟郊,不整那些虚头巴脑花里胡哨的,感受到一点善意就立刻都写进诗里了,坦白赤诚得让人唏嘘。可是啊,孟郊你知道吗,“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只找苦命人”啊!
——可能一直浸泡在苦水里的人,就对甜特别敏感吧,哪怕只有一点点,他们也会用全部的感官去体验,也难怪能写出那么多字了。
——那么多字!说好的孟郊的诗都是苦吟出来的呢?
——或许是他现在心里不苦了吧,嘿嘿……正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作诗当然也如有神助啦啦啦啦啦~
——这话倒也没说错,我一直就感觉他们这种“苦吟”,本身就是一种自苦。我都已经这么痛苦了,写出来的当然不能只是普通的词句,必须要椎心泣血才可以。
——确实,要不然以他们的文学修养,就算不能像李贺那样手笔敏捷,要凑一首水平在线的诗也不难。
——忽然想到白居易那句“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确实是只有白居易那种处境才写得出来啊。意思是那个意思,但是孟郊就永远写不出来,他只会写“本望文字达,今因文字穷”(对不起我又拉白居易出来做参照物了,谁知道我其实也是白居易的粉啊!
——哈哈哈,不用为白居易伤心!我觉得只要提到这个时代,就绕不开白居易这个人,何尝不是一种对他的肯定?
——白居易:这福气给你,你要不要啊?(白眼.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