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这皇帝是越看越不行啊。

吐突承璀已经决定要一条路走到黑了。

不过他作为李纯身边的第一红人,当然很清楚这位陛下的脾气——他金口玉言说出来的话,可不喜欢看到有人当场反驳。

尽管吐突承璀也能听得出来,皇帝的语气里带着几分犹豫,显然是有些心动的。

政务枯燥,陛下自然也想轻松一番。

不过也不必急着现在就满足他,让他先失望一阵,回头再设法满足,自然更是喜欢。

到时候出其不意,效果说不定更好。

想到这里,他定下心神,朝董承悦点了点头。

见他放弃冒险,董承悦松了一口气,给传信的小内侍使了个眼色,让他出去转达他们的意思。

说起来似乎过去了很久,不过这些其实也就发生在一两分钟内,其中还要包括其他几个案子的当事人表态的时间,所以董承忻和吐突承璀真正发愣的时间并不算久。

在皇帝面露疑惑时,两人齐刷刷跪了下来,“奴婢等教子无方,让这些不成器的孽障在外招摇,伤了大家的体面,罪该万死。案子虽发还京兆府审问,奴婢们却不敢心存侥幸,请大家责罚,以儆效尤。”

其他人一听这话,哪里还站得住?立刻跟着跪下来请罪。

李纯见状,心情立刻就舒服了。

朕身边之人,时时刻刻记着维护朕的颜面,果然忠心赤诚,这回也是被不懂事的孩子连累。

不过罚还是要罚的。

确实该给下面的人立立规矩了,这规矩他不立,天兵就该来立了。

所以李纯神色一厉,“尔等既然知罪,朕自不能姑息。还望尔等以此事为教训,约束家中子弟,不要再犯这样的过错。”

说着略一沉吟,就定下了各人的处罚。

众人躬身领罚,董承忻和吐突士晓都松了一口气,陛下定了处罚,那这事就到他们这里为止了。

李纯这才看向郗士美,道,“卿忠直勇毅,这长安城的治理交到卿手中,朕无忧矣!从今日后,城中若再有贵胄子弟行不法之事,皆依今日之例严办,勿伤我百姓之意。”

这话听起来是要重用,但郗士美却听得心头一凛,知道皇帝是彻底放弃自己了。

今日这些功劳,来日清算之时,便都是罪证。

但这本就是他选择的路,因此立刻沉声应道,“陛下圣明,臣必竭尽所能!”

安排完这些,李纯也没了兴致,摆摆手让众人退下了。

……

已经处理的案子,依照皇帝的意思去办就是了,当事人该受罚的受罚,该释放的释放。

但还没处理的,就要继续带回京兆府关押。

那些权贵子弟看着都放松了许多,因为对自己可能受到的处罚已经大概心里有数。不过要说松弛感,还是远远不能跟已经在京兆府的监牢里打起了火锅的玩家比的……

唐一都懒得过来看他们,直接去找了郗士美。

虽然今日她及时叫了停,对方也没有反对,但这事到底算不算完,还要看对面是不是真的消停了。

不过不管是唐一还是郗士美,都很清楚,京中的势力、尤其是宫中的势力,迟早都会跟玩家碰撞一下的,今天这种程度,还远远不够。

就算不在这次的事情上做文章,他们也肯定找别的机会。

今天对方能想到办法,而己方却无法应对,就是因为了解得太少,唐一自然要将这块短板补上。

至少先弄明白那张让对方觉得有必胜把握的牌是什么。

郗士美看到她们过来,也不意外,请人坐下之后,便道,“今日是我疏忽了,只顾着案子,竟没留意细节,险些让他们钻了空子。若不是唐长史当机立断,你我只怕就要吃一个大亏了。”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唐一道,“郗公一片公心,自然想不到那些鬼蜮伎俩。况且我们已经提前发现,没让他们钻成这个空子,郗公又何须介怀?”

简单安慰了几句,她便直入正题,问道,“不知究竟是哪一件案子有问题?”

郗士美抽出一份卷宗,递了过来,“应该是这个。”

唐一低头看去,原来是那个玩家救下上吊女子的案子。

负责直播的玩家这时也凑上前去,方便直播间的观众能看清楚卷宗上的内容。

——这么久了还是无法适应竖排阅读的我~

——字写得真好看。

——这个案子我知道哈哈哈哈哈,那家伙本来好像是要去杜家偷杜牧的,结果走错了院子,正好看到那个女的在门口上吊,差点吓死。

——什么?我以为大家说着玩的啊,还真的有人去偷孩子啊?

——就是因为来历不清,所以夫家一口咬定他是去跟那个女人幽会的,就把他抓了送官。

——竟然没有直接沉塘吗(咂嘴

——好像是因为认出他是玩家了吧?杀人主要还是为了灭口,天兵又杀不死,消息还是会暴露出去,不如报官,把事情闹大,他们作为苦主还能得到同情。

倒没有玩家觉得这是对方要给天兵扣锅,败坏天兵的名声,毕竟那家伙确实是翻墙进别人家的,没得洗。

玩家嘛,不走寻常路是正常的,但是被人抓到的话,那也是活该。

不过大家还是没看出这个案子有什么问题。

虽然用“心肺复苏”救人这一点比较难以验证,但只要是真的,迟早都能证明。郗士美那边也已经联系了太医,看看能不能找到相似的例证,不太需要担心。

难道是“贞洁重要还是生命重要”之类的论题?

这确实有点危险,毕竟就算是大家印象中风气比较开放的大唐,对于女性的束缚也从来没有放松过。尤其是中唐之后,对于贞顺之类的女德要求越来越严格,就算皇家公主也以“不嫉妒”“不二夫”为美德了。

心肺复苏这种程度的身体接触,肯定会令人侧目。

但这也很难说是针对玩家的,更多还是针对那个上吊又被救的当事人。出了这种事,又闹得这么大,不论案子审出来是什么结果,她以后的日子恐怕再也不可能安宁了。

弹幕热烈讨论时,唐一也已经从头到尾仔细看完了卷宗,抬起头来,不解地问道,“这个案子怎么了?”

郗士美叹了一口气,道,“这女子之所以想不开,是因为她的夫婿新纳了一位美妾,宠爱非常。又因妻妾不和,便要以嫉妒之名休妻,扶正宠妾。她走投无路,这才选择了轻生。只是这女子性烈,她在夫家门口的房梁上吊,便是要这家人从此不得安宁。”

这些情况卷宗上写得没有那么清楚,毕竟这案子是夫家状告天兵,自然不会将前情说得这么明白。

直播间的观众听得义愤填膺,不由对男方破口大骂。

明明男的才是过错方,却将女方逼到只能自尽,这也太过分了。

该死的明明是男的。

难怪要报官呢,这是想把重点转移到女方的桃色新闻上去,就没人会注意到他的过错了是吧?

弹幕骂骂咧咧,已经约好要去给男的套麻袋了,好在被大佬劝住了——就算要套麻袋,以后也有的是机会,用不着赶在这两天,免得把案情弄得太复杂,原本有理的玩家也变成没理了。

唐一倒是仍然很冷静,只在过程中皱了皱眉,等郗士美说完,她才问道,“这里面哪一处可以做文章?”

“不是哪一处可以做文章,是这件事本身。”郗士美也不意外玩家不知道这些,压低声音道,“当今陛下登基之后,并未立后。”

唐一挑了挑眉。

弹幕反应很快,分分钟已经替她将各种资料找来了。

——我去!这个皇帝的原配居然是郭子仪的孙女,她妈还是个公主,就是《醉打金枝》里演的那个。

——我小时候一直不理解,明明公主被打了,怎么还能传为佳话,感觉特别不舒服,刚刚搜完了具体的过程,目瞪狗呆.jpg

——搜完了,我还是很不舒服,有一说一,更该打的是男方吧。

——郭暧这是生怕他爹不死啊,居然能说出“我父薄天子而不为”这种话。

——只能说这个皇帝的脾气是真不错,这还能说出“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应该是因为郭子仪会做人,皇帝没怎么怀疑他,不过这个皇帝脾气也确实好就是了。要知道,他刚刚登基的时候,大太监李辅国可是仗着有拥立之功,直接跟他说,“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

——皇帝脾气好,我笑了,你怎么不说李辅国后来死得多惨?

——这不是更显得郭子仪牛X了。

——呃,你们是不是扯得太远了,现在说的是郭贵妃呢。

——啊对,这个李纯真的是人间之屑,好好的正妻、王妃,登基之后给人家封了个不伦不类的贵妃就完事了,理由居然还是她当了皇后之后万一善妒,可能会影响他宠幸别人?

——我靠我靠我靠!没想到这个皇帝看着浓眉大眼的,居然这么垃圾,想到之前还叫过他大舅哥就有点恶心,我呸!

——虽然我觉得真正的理由应该是忌惮郭家,怕立了皇后外戚继续坐大,但骂得好!

——哦哦哦我懂了,因为他自己只给老婆封了个贵妃,所以看到这种以妾为妻的案子,就会觉得是在讽刺他是吗?

——男人脆弱的自尊心啊……啧啧。

——我的叛逆心真的给他激起来了,就讽刺怎么了,难道不应该讽刺吗?他这么敏感,不就是也知道自己做得不对,所以才会心虚?

——就是就是,他都这么想了,要是不真的刺他一下,我念头不通达。

——啊不过这么说起来,郭贵妃也是我们雁帅的亲戚啊,应该算是堂姐?

——你不说我都忘了还有这么一层亲戚关系在呢,那就更不能放过这个案子了,我们这既是帮理,也是帮亲啊!

——这个堂姐提醒我了,从女方这边算的话,我们雁帅是不是长了狗皇帝一辈啊哈哈哈哈哈!

——好像是的,已知唐德宗遵郭子仪为尚父,那他就是跟郭暧一辈的,他儿子顺宗跟郭贵妃一辈,而皇帝是顺宗的儿子,可得皇帝比郭贵妃矮了一辈。

——原来是大侄子啊,这下总算是找准定位了。教训大侄子,这不是姑姑应该做的嘛!

唐一看到这里,嘴角也忍不住抽了抽。

可算给这些人找到理由了吧?

原本对于李纯这个皇帝,大家多少还是保留了一点敬意的。

好歹是中兴之主,虽然据说后面会变得昏聩残暴,但现在看着还行。再说他跟雁帅也算亲戚,就算玩家经常在论坛公开叫嚣“雁帅什么时候入京登基”,游戏里还是会对皇帝客气几分。

现在嘛……以小事见人品,玩家对他的印象彻底变坏了。

就连唐一,也忍不住在心里调低了对皇帝的评价。

要理解他的想法,也很简单,直接代入凤凰男就行了。刚开始创业,需要妻族助力的时候,就贴心懂事,等到事业成功了,形势逆转,反而是妻族需要依靠他时,立刻就翻脸无情。

李纯对郭氏是这样,对朝臣其实也是差不多的套路。

他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贤明,全都只是蛰伏期表演给人看的,现在越是隐忍、越是压抑,到了后期反弹才越是厉害。

“前明后暗”,也就是必然了。

还有那个“怕皇后嫉妒自己的内宠所以干脆不立后”的说法,因为太过荒唐,所以就连玩家也觉得,那应该只是用来掩饰皇帝对郭氏的忌惮的理由。

但唐一倒觉得,那可能是李纯的真心话,只不过郭氏给了他一个光明正大说出口的理由而已。

正史只记载了李纯作为帝王的功绩,但也能从边边角角找到例证。

元和二年,平定李锜之后,他的家眷全部籍没入宫,其中就有两位美人得到了唐宪宗的宠爱,一个是杜牧给她写过《杜秋娘诗》的秋妃,另一个是生下了后来的唐宣宗的郑妃。

而关于大明宫的记载之中也写着,唐宪宗元和十二年,曾经环绕整个太液池修建了廊庑四百间,用以游幸,称为“周廊”。

至于白居易写的那些讽谏诗,讽的是谁、谏的是谁,就更不用说了。

毕竟是皇帝,就算当凤凰男,也演得很敷衍啊……

“唐长史?”见唐一一直不说话,脸上的表情倒是越来越丰富,郗士美不由开口叫了一声。

唐一迅速回过神来,端正了表情,稍微回想了一下刚才的话题,才道,“所以宫中的宦官,想要借此事让皇帝对天兵不满?”

毕竟天兵肯定是站在“妻”那边的,不管是这个案子,还是郭贵妃。

郗士美点头,“应是如此。”

皇帝是肯定不会有错的,错的只会是别人。

所以为了不让玩家将郭贵妃的事情牵扯进来,皇帝在这个案子上肯定只会拉偏架。

唐一舒了一口气,如果是今天接着审下去,玩家毫无防备之下,说不定真的让他们谋划成功了。哪怕只有一个案子皇帝是不偏向他们的,都会让人感觉天兵在皇帝那里也没那么有面子,以后面对玩家时也会更有底气。

但她之前中场叫停,将案子分成了两天来审,不管明天的结果如何,都很难影响到今天了。

宫里的消息没有那么隐蔽,今天那几桩案子,说不定现在就已经传遍长安城了。天兵的“亮相”已经结束,后面的案子就没那么重要了。

絮絮叨叨这么多,就是想说,哪怕皇帝不高兴,这个案子玩家也管定了!

就算宦官不打算搞事了也一样。

唐一站起身,对郗士美道,“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郗公。”

郗士美微微皱眉,还以为天兵是要退缩,但一看唐一脸上的表情,就知道自己想错了,也跟着起身道,“唐长史这就有些不厚道了,我看你不像是要到此为止的样子,莫非只是不想让我郗士美掺和?”

唐一很干脆地承认了,“是。”

郗士美无奈,“都到这时候了,唐长史以为老夫还能置身事外吗?”

唐一直接道,“但是到此为止,郗公最多只是离开长安,再继续下去就不好说了。”

那不只是宦官的报复,还是皇帝的报复。

虽说大唐越来越优待官员,大部分时候都只会贬谪,连夺官都不多,赐死就更少,但少不代表没有,二王八司马中的二王,可都死了。

当今这位陛下从来都算不上心胸开阔。

郗士美面上却忽然露出几分狡黠,“有天兵在,难道还护不住老夫?”

唐一仰头望天,“激将法也没用。”

郗士美便无赖道,“那没办法了,我也只好将监牢锁紧,不让人随意接触涉案之人。”

——哈哈哈哈哈哈哈激将法没用就威胁是吗?

——我有点喜欢这个老头了,有事他是真扛啊!

——老头确实很会说话,有天兵在,还能护不住他?实在不行可以把人送回西域来嘛,大唐皇帝的手再长也伸不到这里。

——他都把话说到这个地步了,唐一你就让让他吧(可怜

唐一忍住翻白眼的冲动,对郗士美道,“郗公当真想清楚了?”

郗士美有些感慨地道,“老夫仕宦数十年,一直在妥协。以前我也觉得,官场便是如此,朝堂便是如此,妥协是执政的智慧,就算是陛下也难免要妥协,何况臣子?而今见了天兵,才知世间也有不必妥协的活法,只是这个人人都妥协的世道,不允许有人不妥协。”

唐一闻言,心下也很受触动。

博弈论里有一种模型,设置一个封闭性的环境,让参与的人选择善意或者恶意。只要每个人都选善意,就能获得和平友好的环境。如果都选了恶意,就只能遵循丛林法则,弱肉强食。而若是有人选择善意,有人选择恶意,善意者就会被淘汰。

最终,在这种模型之中,几乎不会有和平的环境出现。

因为第一个站出来表达善意是要承担风险的,所以在不知道其他人的倾向时,哪怕是心里倾向于善意的人,也不会轻易表达出善意,而是选择随大流。

既然郗士美已经想得这么透彻了,唐一也没法再拒绝,只好重新坐下来,“郗公可知我们的对手是谁?”

虽然最终目标是皇帝,但现在说那个太早了,还是先把皇帝身边的人清一清。

郗士美道,“必是吐突承璀。”

“何以见得?”

“牵扯进案子里的,就是姓董的和姓吐突的,不过董氏在本朝远不如之前风光,董文萼如今不在京中,管事的董承悦是个知进退的,既然天兵退了一步,他便不会紧追不放。吐突承璀却是陛下潜邸旧人,如今正炙手可热,宫中一直有消息说陛下想让他主管左神策军,这个当口,他又怎能在天兵面前弱了势头。”

郗士美说得很含蓄,但唐一听懂了。

吐突承璀就是皇帝手里的狗,皇帝忌惮天兵,他就必须要咬人。

——查完回来了,这个吐什么的,我还以为很厉害呢,结果就这?打仗打仗不行,办事办事不行,而且就这皇帝也还是一门心思护着,好几次迫于压力贬了,回头又立刻找个理由召回,真就只有争宠技能点满是吧?

——不说他是太监,我还以为这才是皇帝的真爱呢。

——我想象中的厂公:权势熏天,杀人如麻,貌美如花。真正的奸宦:干啥啥不行,拖后腿第一名。

——楼上好像有什么奇怪的东西混进去了O.o

——这皇帝是越看越不行啊,怎么连这种东西都能宠幸?这吐突承璀是给他下蛊了吗?

——说不定就因为是这种东西才宠幸呢,毕竟只有这样的货色,皇帝才能手拿把攥,不用担心控制不住。

——所以最后皇帝被宦官弄死的时候,这家伙屁用没有啊。

——说明他确实一直都在皇帝的控制里,这怎么不算是一种求仁得仁呢?

——要是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突然感觉唐朝的皇帝一直宠幸宦官,前面那么多被害的前车之鉴也始终初心不改,真不是没有道理的。

——是啊,宦官虽然又坏、又蠢、又毒,害死了好几个皇帝,甚至一手操纵废立之事,但是大唐国祚确实一直都是在李氏皇族之中延续的,没一个宦官篡位自己上,所以再厉害也还是“家奴”。至于说朝政有多糜烂、民生有多艰难,皇帝真的会在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