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一片寂静,司农卿看了一眼天子,高声道:“此言差矣……”
“你这趋炎附势之辈还不住嘴!”吏部侍郎喝道,疾言厉色:“汝身为司农卿,管天下农业,汝当知晓农业对一国之重,对百姓之重,汝不思分内事,反而汲汲营营,投机取巧,枉为司农卿,本官耻与汝为伍。”
司农卿被呛的脸一阵红一阵白。
孟跃开口,声若金玉相击:“曹侍郎也知农业对国之重,却不寻良策,计口粮,拨人手,安置灾民为上,反而寻着一帮人,怪力乱神。究竟是治国还是误国。”
曹侍郎皱眉,对孟跃厌恶至极:“孟郎将,自古以来天在上,地在下。男为尊,女为卑。男女结合,阴阳和合,女子操持家事,相夫教子。男子在外奔走,挣钱谋生,最是合理不过。今汝凭微末之功,以女子身入朝堂,此为乾坤颠倒。整日与男子为伍,不知检点,此为不守妇道。汝这等浪荡心机之辈,令家族蒙羞,世间更无一人敢娶尔,人生若此,有何颜面苟活于世。”
“你放肆!”奉宁帝勃然大怒,当下要命人将曹侍郎拖下去杖责。
曹侍郎跪地,脊梁却挺直,“忠言逆耳,纵使臣今日身死,臣也要说出正道之语,不让卑贱之人遮天。”
“好一个大义凛然的曹侍郎。”孟跃语气仍然平静,不见恼怒,同时给了奉宁帝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
她环视百官,道:“曹侍郎巧言令色,颠倒是非之本领,真叫某开了眼。”
不等人反驳,孟跃微微提高了声音,“诸位也不必说旁的,今日某将话放在这,既然诸位口口声声说是因为某以女子身入朝为官才激怒上苍,导致灾祸。那只要某以死谢罪,蝗灾立时可解,今后年年岁岁瑞朝无任何人祸天灾,千千万万年,永垂不朽,可是这个理儿?”
群臣不语,司农卿摇头道:“天灾不可控,怎会因一人而止,实在荒谬。”
孟跃笑了笑,笑意却不达眼底:“既如此,又怎能断定天灾因我而起,岂不是无的放失,恶意攻讦。”
曹侍郎起身怒斥:“好一张刁钻利嘴,《仪礼·丧服》有言,三从,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周礼·天官》又言,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今问孟郎将,汝有哪一样做到,哪一点符合。如此不尊古礼,不尊祖制,汝天地不容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曹侍郎读圣贤书,遇灾祸,不思策。寄希望于鬼神,不辨是非,此为错一。”孟跃看向他,目光坚定,不躲不闪:“我入朝为官,是以军功入仕,天子赐封,你明为指我,实则不满天子,是为不忠,此为错二。”
孟跃扫过跪地请命的群臣,目光又落回曹侍郎身上,“国有大灾祸,尔等不思良策,反以此要挟天子,以成私欲,结党营私把控朝堂,视受灾百姓于无物,此为不义。”
她陡然沉了声,怒指曹侍郎,字字铿锵,“汝这等不忠不义不辨是非之徒,安能有脸苟活于世,还不速速就死,以谢天下,勉强挽回你曹家些许脸面!”
众人被这陡然直下的一出震的瞠目结舌。陈颂一颗心怦怦跳,快要蹦出嗓子眼了。
好、好厉害!
奉宁帝闭了闭眼,缓缓吐出一口气,才让自己勉强维持平静。
而曹侍郎面皮涨的通红,张着嘴“你你”了半日,却吐不出半字。旁边有同僚相帮,指责孟跃:“你简直强词夺理。”
孟跃拱手一礼,“阁下言之有物,不知阁下的救灾良策是何,想来陛下和其他臣子愿闻其详。”
那人支支吾吾说不出话。
他们以为孟跃以军功入仕,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罢了,谁知伶牙俐齿。
三从四德于她而言不过耳旁风,毫无作用。换了任何一个女娘,直面曹侍郎的指责,恐怕都羞愤欲死了。
孟跃见好就收,商议救灾之事,将这茬轻描淡写带过去,反而衬的曹侍郎等人丑态百出。
早朝之后,一名内侍将孟跃请了去,她刚入内政殿,就被人抱了满怀。
“跃跃。”顾珩声音发着颤,因为愤怒,为孟跃不平。
孟跃温柔的拍拍他的背,“不必为这些小事生气。当下救灾要紧。”
那厢孟跃朝堂上怒斥曹侍郎之语也传了出去,心腹与恭王道:“姓孟的厚颜无耻,曹侍郎委实不是她对手。”
“行了。”恭王呵斥,心腹愣住。
恭王有些烦躁,“退下。”
屋内只剩他一人,春日里,气温还有些凉意,恭王却只着广袖单衣,乌发披散,更显得一张面容秾丽无双。
他唇齿间咀嚼着孟跃之语,神情微妙,似恼怒似气愤,又掺杂一点别样的情愫。
难道真没有什么事情能打倒孟跃?
恭王不信,是人就一定有弱点。
天上日头偏移,升至高空,又逐渐西落。
散值回府路上,陈侍中的华盖马车路遇老媪幼儿,情急之下逼停,陈侍中受惊磕到额头,就近医馆医治。
然而医馆内室,他看着一身药童打扮的恭王时,恨不得晕死过去。
“陈侍中何必如此,本王一个空壳王爷,又能把陈侍中如何?”
陈侍中颤手捋着胡须,安抚自己过快的心跳。
恭王将托盘随意扔在一侧,在楠木交椅落座,微微后仰靠背,双手慵懒地搭在扶手上,桀骜本性尽显。
陈侍中:………
恭王含笑:“本王记得陈侍中出身关东陈氏大族罢。”
陈侍中呐呐应是。
“三个月前,陛下才提拔了几个关东子弟。”恭王话音一转,声如鬼魅:“啊,忘了提了,四人中,两人出身平民,两人出身小士族。”
陈侍中不语。
恭王微微偏首,左手撑额,微压着下巴,黑色的眼珠上移,露出大片眼白,犹如一只凶兽盯紧猎物:“朝中贱多而良减,假以时日,关东陈氏大族,恐怕也要泯灭泥尘中了。百年之后,不知陈侍中如何面对陈氏列祖列宗。”
医馆外的嘈杂声渐渐止了,内室愈发安静,左右小心翼翼在外唤,陈侍中掀开蓝色布帘出来,“回罢。”
夜幕漆黑,陈府的灯亮了一宿。
次日,奉宁帝要从户部调拨银两救灾,却卡在了门下省。
陈侍中拱手道:“陛下,昨儿个夜里边关急报,北边敌人蠢蠢欲动,若将国库大量银两投入救灾,一旦北边战事,瑞朝应接不暇,国之危矣。”
尚书左仆射和尚书右仆射面面相觑,不明白陈侍中唱哪出,两人静观其变。
连承不太赞同:“眼下灾情在即,若不及时安置,灾民生怨,恐有民变。臣以为还是以救灾为主。”
连承即连三郎,连太后之弟,奉宁帝的小舅舅,承元时期,连承仅是从五品上的一个外官,任宜州府长史。
后奉宁帝即位,将其几番擢升。在贬谪冯相后,奉宁帝任命连承为新任中书令。
然中书令二人,冯相虽贬,又有新势力迎上,连承每日与另一中书令抗衡,便颇费心思。还得应付其他势力,保卫皇权。
短短时日,他两鬓添了银白。
户部尚书跪地道:“臣无能,户部实在支不出更多银子了。”
内政殿鸦雀无声。
奉宁帝挥退众人,宣孟跃,两刻钟后,孟跃进入殿内,顾珩将事情与她说了。
孟跃看了顾珩一眼,叹道:“我也有一事与你说,昨儿巡逻的金吾卫上报,陈侍中回府时,避让孤儿老媪,伤了陈侍中,于是陈侍中去就近的医馆治了半个时辰。”
一个磕头伤,陈侍中治了半个时辰,若说没猫腻,是没人信的。
这法子,顾珩曾为皇子时就用过,如今听孟跃一提,他就知晓内里了。
顾珩思绪转过一个来回,猜到幕后黑手,神情冷了,“恭王是记吃不记打。”
“他在京里,孤家寡人,确实无所顾忌。”顾珩跟恭王打过交道,恭王与一般皇室子弟不同,行事好极端。
现下恭王四下拱火,匿在人后。
纵顾珩是天子,也不能以此罪名杀了恭王。
两人还没话上一会子,又有官员求见。孟跃避了开去,御史大夫进殿,君臣间简单寒暄,御史大夫才道明来意,恳请天子择后。
龙座后的孟跃双眸微睁,难怪之前她觉得哪里怪异,原来他们最终目的在此。
户部缺钱,但天子若从世家之中择后,选妃,便能得到世家的支持,钱财短缺的困境瞬间可解。
而奉宁帝身边美人在侧,红袖添香,经年日久,谁能担保奉宁帝不会移情他人。
绕了这么大个圈子,竟是奔着她来的。孟跃不知恭王这么瞧得起她。
可惜要让恭王失望了。
“民间父去,子守丧三年,朕为国重,这才以日代月。但心中还是念着三年孝期。因此婚嫁之事,容后再议。”
御史大夫皱眉:“陛下,国丧仅一年,现下早过了时间,民间可自由嫁娶。陛下也可择后。陛下贵为天子,为天下计,为生民计,该早日择后生下太子,才不致社稷动荡。”
“大夫言重,朕在盛年,再晚两年不妨事。”奉宁帝耐心告罄,挥退御史大夫。
孟跃从龙椅后面的座屏而出,顾珩忙道:“除了你,我不会选别人。”
孟跃握住他的手,弯眸道:“除了阿珩,我也不要别人。”
两人互诉衷肠,气氛温馨之时,孟跃话锋一转,“灾银之事,我有个主意。”
顾珩:什么?
同样是与人做交易,跟世家做的,跟旁人怎么就做不得?
孟跃用烈酒方子把京中的几位大富商吊出来,刘生和孟九住持竞价拍卖。
末了,又宴请几人。
只见圆月桌上添了许多新鲜菜肴,孟九给几人布菜,“此为回锅肉,中小火翻炒,咸香入味,回味无穷。”
有人抓重点:“翻炒?”
孟九微微一笑,“正是,桌上菜肴,皆为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