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早点

“嫂子拿两个去尝尝。”王念挑选了两个大的猕猴桃递过来:“不知道嫂子住哪家?一会儿我让孩子送点去。”

女人笑,更衬得牙齿雪白:“我家就住一楼四号,妹子有空来坐。”

“那还真巧,我家就住一楼六号,咱们挨着呢!”

“六号?”女人视线往走廊尽头一扫,转瞬就亮了起来,语调不由拔高:“你是施总工的爱人?”

“嫂子认识我爱人?”

“咱们厂在车间上班的没几个不认识施总工。”

不知道这家人和施向明究竟有什么渊源,女人对王念越发热络起来,非拉人上自己家去坐坐。

王念推辞不过,收拾猕猴桃的活儿只能暂时往后推,领着两孩子去了隔壁。

女人叫谢玉兰,爱人是总后勤生活保障部的副主任黄国华,据说前两天刚升上去。

两口子膝下有三个娃,大姑娘和小儿子眼下和公婆在老家,等房子规整好就把孩子老人一起接来。

二儿子黄勇和她原本也住在乡下,听说厂里要分房子母子俩才先出发来探探路。

“我这辈子也是值了,没想到死之前还能住上这么宽敞的楼房。”

有人嫌弃房子没厕所,就有人觉得这两室一厅的屋子哪哪都好。

谢玉兰家没什么家具,客厅里除了一张高低床之外,就是饭桌和两个沙发。

“那t床等我大姑娘来了,让他们兄妹住,爸妈就睡小屋。”

王念刚坐下,视线只是往床上一扫,谢玉兰立刻解释了起来。

性子虽然直,眼色却不俗。

“家里没什么好东西。”王念果真端了一筲箕猕猴桃:“让孩子当个零嘴吃。”

“嫂子就不客气了。”谢玉兰笑盈盈地接过篮子,目光划过时落到依偎着王念的施宛脸上:“这就是施总工昨天刚接回来的孩子?”

“这是老大,这是老二。”

施书文连忙起立,叫了声:“婶子好。”施宛也有样学样。

兄妹俩穿得干干净净,吃得饱穿得暖,小脸自然红扑扑的,加上口童音,别提多可爱了。

至少谢玉兰觉得比自家那个兔崽子好得多。

“城里娃是好看,哪像我家臭小子……”一转头,发现黄勇半张脸都埋在筲箕里,就跟没吃饱饭一样早吃上了。

“臭小子!你就不能学学人家施书文。”谢玉兰直接把筲箕端到碗柜里,转身还不忘警告:“要是敢偷吃等你爸下班就收拾你。”

没了吃的,黄勇抹把鼻涕,又对施书文起了兴趣:“灯光球场有篮球比赛,咱们一起去看比赛?”

别看黄勇才来没两个月,431厂的犄角旮旯这小子都去钻过。

施书文扭脸来看王念,双眼满是希冀,那摸样就是等着得到允许立刻就要跳起来。

“先回去穿件外衣再去。”王念点头,又摸摸施宛的小脸:“你想不想去?”

施宛摇头,头从王念胳膊下钻进怀里,埋头打起哈欠来。

“走!”

“不准带书文去其他地方乱钻,要是让我知道了今晚你屁股保证遭殃。”

厂子里的安全谢玉兰不担心,倒是怕黄勇又带施书文去钻草丛,磕着碰着家长不好交代。

“婶子放心,我们只是去球场看比赛。”黄勇拍着胸口保证。

等两小子高高兴兴跑远,施宛这边困得趴在王念怀里要睡不睡。

谢玉兰见状,心里不由小小吃了一惊。

不是说昨天才把孩子接来,才一夜过去就跟新后妈关系这么好了?

王念……还真有本事。

“刚才那位女同志跟嫂子是朋友?”王念轻轻拍着施宛后背,状似无意地询问起刚才那个“绿茶”

“她男人跟我家老黄在一个办公室,拢共也没说几句话,今个儿非跟着来我家瞧瞧。”

一大段话总结起来就是……不熟和莫名其妙。

“我先前还以为她是黄勇的妈呢!”王念笑。

“刘露就爱装好人。”谢玉兰不屑地撇撇嘴,接着直接透露了个秘密:“把对付她男人那套用在我身上,我可不吃那套!”

刘露的爱人夏涛同样也是二婚,女儿跟着爸爸生活。

“要是相信她,保证得吃大亏!”

刘露对继女看似掏心掏肺,其实暗地里没少使坏,教得那姑娘才十二岁就不学好,最终因为去商店偷头油被抓到了保卫科。

后来前妻听到消息,千里迢迢赶来把女儿接走,再也不准其跟夏涛联系。

“刚才要是她儿子偷拿东西你看看她会咋说?”

刘露那种下作的做派谢玉兰在农村见过不少,村里恶婆婆们经常就用这招败坏破儿媳妇名声。

“平时远着些就是。”王念心里暗自庆幸,还好刘露没住同栋家属楼,否则到时候难免打交道。

殊不知……她现在庆幸得还太早。

刘露好歹面上还装装,二楼还有个住进来就想换房子的钟曼丽,以后且还得找麻烦。

“不说那些讨人厌的,马上开学了,书文要读一年级还是学前班?”

“先去读一年学前班,明年再读小学。”

读书的事夫妻俩商量过,学前班打年基础再读一年级,先让孩子适应枯燥的读书生活。

至于施宛,王念这几天就打算带她去幼儿园看看。

“那到时候咱俩一起去,我家老黄也说让老二先去读学前班,老大留一级,重新读个二年级……”

夫妻俩千里迢迢把孩子们都接来就是为了读书,留在村里天天得挣工分,哪有空正儿八经学习。

谢玉兰虽说没啥文化,但喜欢听知青们说城里的事。

知青们无不坚信着能有回城的一天,知识分子会有更光明的未来。

太远的没考虑过,但能让孩子都成为城里人就足以使她不惜勒紧裤腰带也要让三个娃都读上书。

接下来两人主要都是围绕着孩子们聊了起来。

王念虽说才当妈两天,但施向明忙,家里大小事都得亲自操持,需要了解的事还真不少。

这一聊就一直聊到了吃晚饭前才回家。

***

九月十五,天气阴。

山里比外山外要冷得早,才九月中旬,秋风里的寒意就能带上了丝寒气。

一大早,王念起床把蜂窝煤灶上的热水倒出来,再提着水壶去接水。

水槽上落了层薄霜,加上今天又是个阴天,冷水入手已经能明显感觉到刺骨。

借着蜂窝炉里最后点热气把水温一温,王念又赶忙回屋去叫施书文。

“今天要去学校报道,可别迟到了。”

上铺的人一听到读书,立刻从被子里探出头,而后没有半秒犹豫地坐起来穿衣服下楼梯。

老大不需要操心,施宛就得多叫两遍。

刚弯腰轻轻拍了拍施宛小脸,收拾妥当的施向明走进屋里,接替了给孩子穿衣服的工作。

这才小半个月,一家四口都好像习惯了这种生活。

施向明一来,王念就可以出去准备早点。

“早上吃什么?我看你家走廊的灯老早就亮了。”

蹲在楼梯口刷牙的刘超仙还有些迷瞪,说着话身体就不由晃了晃。

瞧瞧人这两口子刚结婚,日子过得多像样。

施向明晚上七八点下班,打着电筒都从屋里接个灯泡出来,就是为了方便晚上做饭。

哪像她家那口子,买回来的帆布还堆在楼梯下,不知道哪天雨棚才装得起来。

“蒸包子。”王念回。

听到王念的声音,谢玉兰也跟着边梳头边走出屋子,人还没站定感慨就先传来:“我说你一天天的咋这么有精神头,大早上蒸包子!”

挨着一起过日子了才明白两个娃那么快就亲近后妈是有原因的。

换成谁都抵抗不住王念的那些“花活儿”

今天折腾出个水果糖水,明天又是栗子糕,就连早饭都能做出无数种花样来。

前天煎饼配南瓜稀饭,昨天是葱油饼配蛋花汤,今天早上竟然还蒸上了包子。

对他们隔壁两家来说,天天看人家吃好的着实也挺煎熬。

“这不是刚找王木匠做了个新蒸屉吗!正好试试。”王念笑。

两层竹蒸屉已经架在锅里,由于王念起得早,所以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馅儿的包子。

“等蒸好卖几个给我,要不真没法跟我家立业交代。”

不知道不要紧,先买几个准没错。

当然伸手要肯定不行,所以刘超仙早早就跟王念说好了花钱买,食堂卖多少他们就出多少。

食堂的肉包八分钱一个,洗漱完刘超仙就回家拿了七毛线塞到王念家窗台。

“等你蒸好我再叫我家那个馋屁股。”

八个包子一家四口刚好每人分两个,刘超仙生火煮点粥就吃一顿。

“一会儿给你端去。”王念可没推辞那七毛钱,掀开笼屉盖子看了看发面的情况,转身去生火。

谁家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虽说施向明工资高,要不是为了给孩子补身体王念也不敢花这么些钱在吃上。

“今天给孩子送完学校,下午咱们去趟山上,也学别人开块地种点菜咋样?”

谢玉兰家要养三个娃,日子得精打细算,肉包子光是想想就够了,当然不会跟刘超仙一样甩出钱就买。

开垦菜地的事王念早听黄秋红提起过。

不过听说这事得先到房务科去申请,在哪种能开垦多大面积都有规定,不是想种多少就种多少。

两天前施向明就写了报告,王念今天正好去拿批条。

闻言点点头:“要是地分下来,那我还得去趟长生沟。”

种地不得有锄头,厂区商店没有,只能去长生沟的农具站购买,在此之前还得先找人换票。

随着热气上涌,蒸屉里的香味逐渐冒了出来。

两个孩子眼巴巴地望着灶台,王念抽空把施宛乱糟糟的头发编成了两条小辫子。

施向明就静静站在门口望着。

想象过很多次普通人结婚过日子究竟是什么样,今天早上这一幕就好像展现出了具体的画面。

收回思绪,目光落到灶台上。

单灶t孔只能干一件事,煮好的稀饭在等蒸包子中已经冷透,等会又只能再倒回锅里热一热。

“明天休息。”施向明忽然开口,等如愿接触到王念疑惑的视线后指了指蜂窝灶:“把蜂窝灶改成柴火灶怎么样?我再找铁皮做个蜂窝炉灶。”

厂子里铁皮好找,用机床切割再焊起来,做成可以提的炉子。

那种炉子在安怀市有不少人用,冬天一冷还可以提进屋里烤火。

王念当然说好,脑海中立刻想到了那种冬天既可以做饭又可以取暖的炉子。

不过一想到要花不少铁皮和蜂窝煤,王念就没有开这个口。

“书文,你拿个盘子出来,给立业家送几个包子去。”

上汽十五分钟,王念就起身端开蒸屉,果真又把稀饭倒回锅里利用余温热了热。

“婶子,我来端。”

听到自己老妈说买包子的张立业早就等在门口,王念话音才落立刻就窜了出来。

说得好听是亲自来端,其实盘子还没端起来就迫不及待地塞了个进嘴巴里。

烫得龇牙咧嘴都舍不得放开。

“好香……好烫。”

刘家屋里,四人已经端好稀饭,就等着张立业端包子上桌。

九个包子,王念果真不会让刘超仙吃亏,每个包子都有拳头那么大,一个大人吃两个足够了。

胡婆婆见状,立刻拿了两个到小碗里。

“我不吃,给立业留着晚上吃。”

刘超仙:“……”

早已习惯婆婆自以为奉献的做派,最终结果肯定是张贵强分给老娘,刘超仙担心丈夫吃不饱又把自己的分出去。

结果呢……结果只有她吃不饱。

“奶奶你自己吃,每个人两个,多出来那个给我妈,她最辛苦。”

胡婆婆:“……”

今天不等刘超仙表态,张立业先站出来帮妈妈说话,说完先把包子给分好了。

“王念姨说每个人都很辛苦,所以不该有谁多吃点谁少吃点的说法,大家都得吃饱。”

这些话都是从王念教育施书文时听来的,张立业觉着很对。

妈妈要上班又要煮饭洗衣服,绝对是家里最辛苦的人。

当然……他读书也很辛苦,所以也得吃饱。

刘超仙无视婆婆的眼神,美滋滋地咬了口包子。

猪肉白菜馅的包子,一口下去嘴里滋溜冒油,连白菜都鲜甜无比。

“妈妈,你跟王念姨学学怎么做包子,这样咱们家天天都能吃上包子就好了!”

包子有多好吃呢!张立业用小学一年级所学到的所有词量总结来说就是:咬到舌头都不能停。

“你说也奇怪……”张贵强把嘴里的包子吞下去,满是疑惑地看向妻子:“小王同志不是农村姑娘吗!咋会做这么多好吃的?”

就拿前天那栗子糕,城里生活多年的张贵强连听都没听过,王念竟然会做。

“我上哪知道。”

“我看你们就是看不起农村人。”心里早就憋一肚子气的胡婆婆没好气地用筷子指了指张贵强:“咱们村刘三的爷爷年轻时那可是宫里御医,就不兴红旗大队有个御厨啊!”

张贵强恍然大悟,立刻反省自己思想觉悟有问题。

谁说农村人就全是种地的,没出几个能人确实不是啥稀奇事。

一墙之隔的王念还不知道,以后偶尔出现的超乎常理刘超仙都会自动帮忙找到个好借口。

高超厨艺有老师傅教,能做点没见过的吃食又有什么好奇怪!

吃完饭,王念和谢玉兰领着孩子们下山。

厂子实在太大,小学和幼儿园截取中间位置,建在大礼堂旁边。

431厂子弟小学。

来报名的不止他们,整个学校都是今天报名。

校门口挤满了家长和孩子,王念在校门口告示牌上找一半天,终于找到学前班所在的位置。

学前班就在操场边单独一排平房,走进校门就能瞧见。

“咋这么多人?”

平房前站满了人,看站位好像分自动分成三拨人,各自中间都隔着一米多远。

同样不了解学校情况的谢玉兰扔下黄勇,先疾步冲到人堆里打听消息。

王念虽然离得远,但也通过穿着打扮看出了点端倪来。

人最多的应该是附近大队村民,他们裤脚半卷,背着背篓,两手插在袖管里。

门口无奈望着的几人看样子应该是老师们了。

站得最远的有人身穿工作服,一看就知道是厂子职工。

“我们先去找老师。”王念低头去看施书文,伸出手示意:“我牵你还是自己走?”

别扭小孩儿想了会儿,一手抓紧书包带,颤颤巍巍伸出手。

本来不想让王念牵,可一看周遭的娃娃们都由大人牵着,才不情不愿伸出了手。

王念的手有点粗糙,老茧磨得施书文手心发痒,可却非常暖和。

他偏头看了眼看似专心走路的王念,自以为没人发现似地翘起唇角偷偷笑了起来。

王念心底发笑。

有种孩子们在教室偷摸做各种动作以为老师看不见,其实早被尽收眼底的感觉。

“咱们得快点去报名,一会儿说不好要吵起来。”

打探回来的谢玉兰赶忙拽起黄勇就往最边上的教师办公室快走,王念见状也没耽搁,抱起两个孩子小跑着跟上。

报名程序其实非常简单,出示431厂职工证,填写等级名字等信息,最后领一张书本票就可以离开。

刚办完手续走出办公室没两步,那些等在门口操场上的人突然激动起来,跟门口老师们爆发了激烈争吵。

“出什么事了?”王念问。

“那些人是厂子隔壁大队的村民,建厂前……”

431建设厂子时最重要的车间因为需要大块平地,所以和隔壁大队商量换了三十亩地。

厂子帮他们另外开垦田地以及两年粮食赔偿,并且保证以后大队队员的孩子们可以进子弟学校读书。

前两年大队来读书的孩子少,这事自然没多少人有意见。

但今年不知怎么的,人数突然增加好几倍,人数比职工子女都多了一倍。

厂子派人详细一查才发现,今年来报名的娃娃全是红星大队队员的三亲六戚,甚至连小姑子婆家的邻居都来了。

只因大家听说在子弟学校毕业的以后可以考进厂子上班,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来得人越来越多。

学校哪敢收,连忙把事上报到厂务科办公室,决定没下来之前老师们都不敢放人进去。

也许是王念两人进出引起了骚动,有人带头就要闯办公室。

“不关咱们事。”

站在厂职工家属这边,谢玉兰肯定不愿意大队的孩子们来抢占名额。

办公室门前吵闹声加剧,学校保卫科人员从办公室冲出。

王念收回视线。

说到底都是为了孩子,没结婚之前王念那也是长生坡的人,自然没有其他多余想法。

“放我下来,我自己能走。”

刚走出校门,施书文就挣扎着要下地,一张小脸羞得红扑扑的。

施宛生怕王念也把自己放下去,连忙抱紧脖颈,把头埋了下去。

“幼儿园里不会也全是红星大队的娃娃吧?”

没走两步,谢玉兰的担心很快成真,而且看人数比小学那边还多。

“等厂子里结果出来再说吧!”

王念都没走进去,透过栅栏看了看院里的场景,立刻改变主意。

水泥滑梯前,一个浑身脏兮兮的小娃娃把鼻涕和口水抹得到处都是,抹完还抓起泥巴敷上去。

其他几个坐摇摇马的孩子也不遑多让,其中一个穿着开裆裤,就这么边摇边尿了出来。

望着那流满整个摇摇马的尿,王念实在不放心把施宛放在这。

加上孩子身体本来就弱,在如此脏乱的环境下要是生病就麻烦了。

等今天的混乱过去后,王念要让施向明亲自来瞧瞧再做定夺。

***

一块由专门竹篱笆围起来的泥地前,谢玉兰叉着腰,忍不住对旁边的房务科科员抱怨。

“这分菜地也和分房子一样,差别也太大了!”

这片地属于三十到四十五号家属楼的菜地,每家一块,大小也就二十平。

可这二十平只是大多数,其中几块少说大了一倍。

而王念分到那块地……面积说五十平都算少的。

厂务科科员斜眼瞟谢玉兰,随便指了块:“那块地是朱副厂长老娘种的,那块是总务科科长,那块……”

谢玉兰:“……”

她还能说啥,这些人的职位一拎出来谁都不敢再多说什么。

至于王念这块最大的地,科员更是说得理直气壮:“施总工帮咱们厂赢得这么大的荣誉,别说是多分点地,就是再分一块咱们都不该有意见。”

谢玉兰:“……”

前者是不敢有意t见,后者是根本不能有意见。

谁叫人家有那个本事呢……

受惠者王念表示:一点儿都没听施向明显摆过得奖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