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大国忙着给飞机装修, 这飞机改造不是个小活,他忙得够呛,听说他娘投资了一家电车公司, 就问甄臻:
“娘,您真相信车子能用电跑?”
“能, 当然能。”
“那咋跑啊?手机都用万能充充电呢,总不能给车子也配一个万能充吧?”
甄臻想了想, “不用万能充, 用直充, 你想想,等车子建好了,咱装个充电桩,连个线就能充电。充一夜,第二天能跑几百公里,那就不用加油了。”
“油车用好好的,为啥非要用电啊?”
甄臻笑了笑, “用电便宜又省心, 在自己家里就能充,不需要去加油站了。”
孟大国明白过来, 石油非常宝贵, 价格也贵, “电是可以再生的,对吧?儿子懂。”
“电不能再生, 但是可以用其他能源转化,不过我家大国的思路是对的,总之啊,这电车是未来的趋势, 娘想啊,投资几千万对娘来说,不算啥,咱家钱够多了,用也用不完,还不如投资呢。”
孟大国同意娘的话,他也是个节俭的,到现在还开着当初买的桑塔纳。
他也觉得家里钱花不完。
“娘,儿子被您说的,都想开电车了,这电车多久能上市啊?”
甄臻挖来的这个团队挺强悍的,在国外都是研究电车电池的,两把核心技术带过来,再加上马丁那埋头研究的精神,她相信两三年时间,就能研发成功。
孟大国非常雀跃,“娘,电车跟油车有啥区别啊?”
“电车没有离合?娘也不知道,娘只知道坐电车容易晕车。”
孟大国笑道:“还好我不晕车,我适合开电车。”
卷卷想吃冰淇淋,孟南不让她吃,她就跑来找孟大国,软软糯糯地跟外公撒娇。
甄臻笑道:“少让她吃甜食,对牙齿不好。”
孟大国哪里能拒绝孙女?
“娘,儿子一是不敢违背您,二是不敢违背卷卷。”
“小心你媳妇吃醋。”
孟大国瞥了眼焦蕙兰的脸色,焦蕙兰嘴角带着笑,显然是没生气的。
他也觉得奇怪,年纪轻轻,在家人的撮合下跟焦蕙兰在一起,不懂啥叫爱情,可随着年纪增长,儿女长大,家里时常只有他和焦蕙兰两个人。
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是互相照顾,再加上房事很和谐,孟大国越来越觉得,他和焦蕙兰之间的感情,就叫□□。
甄臻带着卷卷去买冰淇淋,孟大国靠近揉面的焦蕙兰,“怎么又揉面了?”
“孟东要回来,上车饺子下车面,这是咱家的传统。”
焦蕙兰颈椎不好,总肩膀疼,孟大国经常给她贴膏药,他总觉得焦蕙兰的颈椎病是揉面揉出来的。
“吃挂面也蛮好的,再不行,就吃方便面呗!”
焦蕙兰听出他话里的心疼,“我难得做个手擀面,也是想给娘做的,娘怕麻烦我,想吃什么都不说,就靠我自己琢磨。”
孟大国笑笑,“有你在娘身边,真好。”
焦蕙兰被他说不好意思了,“一把年纪了,说这种话。”
“我是真心的,”孟大国想了想,臊着脸说,“有你在我身边,真好。”
焦蕙兰笑得嘴角压不住,老夫老妻了,孟大国却越来越粘她,比年轻时都黏糊。
说起来,孟大国也五十的人了,每天晚上还要拉着她运动。
焦蕙兰都做人家外婆了,哪里好意思再做这种事?
昨晚,卷卷半梦半醒看到孟大国压在她身上,而她正在发出奇怪的声音,卷卷就问,为什么外公要欺负外婆,还问焦蕙兰疼不疼,要告诉太奶奶打她外公!
焦蕙兰好一顿哄,才让卷卷忘了这件事。
焦蕙兰红着脸,“大国,有你在我身边,我也很幸福。”
放在从前,孟大国肯定不好意思回应,农村庄稼汉出身,又不是知识分子,说什么情情爱爱的。
多害臊啊!
可如今的孟大国在他娘的教育下,懂得珍惜眼前人,他激动地回应:“你说真的?没骗我?”
“没呢,昨天见到我同学了,”焦蕙兰把手上的面搓掉,“她们都在农村生活,就算嫁来城里,也被困在家长里短里,很少有过得幸福的。我生了三个孩子,按理说,应该比他们更显老,但我竟然是看起来最年轻的。”
焦蕙兰挺感慨的,她这个岁数,有些同学已经去世了。
她不是觉得自己嫁得好,她是觉得以她的出身,能成为上市公司的老总,这比中彩票还难得。
夫妻俩握了握手,都很庆幸有彼此。
孟东从飞机场出来时,孟南正守在外头,她冲孟东和乔璐挥挥手。
“老弟,乔璐。”
孟东笑了笑,“老姐,有飞机就是好,两个多小时就到家了。”
孟东和乔璐都对电车感兴趣,他俩参观了马丁工厂,都觉得锂离子电池是未来趋势。
乔璐真佩服,“姐,奶奶的脑子是怎么长的?我来之前,还以为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谁曾想,这电车都造出样子来了。”
孟南骄傲坏了:
“那当然,我奶奶的执行力一向很强。”
他们刚走出厂房,就听到里头传来一声爆炸声。
马丁招呼人上去查看,“怎么了?”
“还是电池膨胀问题,”工作人员犯愁。
乔璐疑惑:“怎么了?”
马丁解释道:“我们从美丽国购买的聚合物软包锂电池技术专利,有一些缺陷,简单说,电池内部分解气体,容易引起电池爆炸。”
“电池爆炸?”乔璐可算明白这问题多大了,“这么说,电车上路后也容易爆炸。”
“不错,所以我们还要攻克电池技术。”
“找专门的电池厂家,不行吗?”
马丁摇了摇头,现有的国内外电池公司,都不能满足马丁汽车的需求,甄总说了,实在不行,他们自己研究做电池。
“我奶奶还要研究电池?这可不容易啊!”
乔璐见多识广,知道这有多困难,“你们不仅要造车,还要造电池,这技术要是成熟了,手机充电器等领域,是不是也可以运用?”
“不错,难是难了点,可甄总已经收购了几家电池需要的稀有金属矿业,我相信,前途是光明的。”
乔璐正心佩服奶奶,垄断稀有矿业,如果未来电池应用广泛,那奶奶可就能掐住许多行业的脖子了。
“这就叫卡脖子!”乔璐道。
孟东感慨:“跟美丽国学的,活学活用,我奶牛逼!”
孟东很久没回家,看到奶奶,就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乔璐特别喜欢来孟家,孟家氛围特别好,长辈从不仗着自己年长,就对晚辈耀武扬威。
乔璐在孟家,总是很放松。
焦蕙兰做了肉丝面,乔璐吃得肚子饱饱的,饭后,她问孟东:“你家怎么没人催生啊?”
“啊?催我们?”
“对啊,我俩结婚后,我爸我妈天天催生,我妈还说,要叫我体验她生孩子的痛苦,看看她带孩子多不容易。”
孟东挺奇怪的,孟家没这习惯,不在孩子面前问成绩,不问上班的人赚多少钱,不问新婚小俩口生不生孩子,这是规矩。
“我家可不兴这些。”
乔璐更喜欢孟家了,“孟东,你很富足,这种富足不是经济上的,而是精神上的,你内心阳光健康,在华国非常难得。”
孟东欣赏乔璐的直来直往。
他俩结婚像开公司,可幸运的是,他和乔璐都是认真的。
“那我正式欢迎你加入孟家,享受日光普照的生活。”
乔璐看着墙上的挂历,一副公事公办的语气。
“今天是我们同房的日子。”
“是吗?”孟东挑眉,瞥了眼手机屏幕,“还真是,按照约定,今晚要过夫妻生活,正好孟南送了我一箱小玩具,让我给她反馈,咱帮她试试。”
乔璐故作镇定地点头,“好的,我觉得你上次用的姿势,让我很……舒服,今晚再试一次?”
“女上让你更有感觉?”
“应该是。”
孟东颔首,拆开一个小玩具,仔细看说明书,“这几次你都没达到高潮,今晚试试用玩具辅助。”
大半夜的,甄臻起来上厕所,看到陶爱红靠在孟东门外,鬼鬼祟祟地偷听。
她把陶爱红拉到一边,“你这当妈的,像什么话。”
“我没偷听,我想起来上厕所,路过孟东门口,听到乔璐喊了一声,像被电了似的,我就想看看他俩干啥了!”
甄臻没好气瞥她一眼,“被电还有孟东在呢。”
陶爱红有点尴尬,自打上次之后,她在家里努力表现,按照她的想法,孟东和乔璐结婚这么久,还没生孩子,肯定得去医院看看。
陶爱红撇撇嘴,“那我回去睡觉了。”
隔天,孟大建从京市回来了。
孟大建这次回来,是想在市区买房子,给家里人住。
孟大嫂和孟老大听说孟大建回来,便跟着来市里,张巧红听说孟大建想买房,也跟来了。
都是兄弟,孟大建和孟大柱发展差别很大。
孟大建在甄臻的提拔下,在京市的工地上做总承包,背靠真心集团,发了笔大财,有了好几百万的身家。
孟大柱没去京市,他是个能干的,新姚市房地产发展得不错,孟大柱也能赚到钱。
坏就坏在张巧红天天跟他闹,总怀疑孟大柱在外头有女人,还嫌弃孟大柱不如孟大建会赚钱。
她天天跟孟大柱吵架,孟大柱心情不好就酗酒,喝酒误事,工地的开发商都不想跟孟大柱合作。
这不,孟大柱不仅没赚到钱,还欠了一屁股债。
甄臻奇怪道:“大柱手里头有存款,他又没买房子,怎么会欠钱?”
孟大嫂叹了口气,“张巧红把存款借给一个开工厂的老板,那老板欠债跑路了,张巧红的钱要不回来,回家却怪孟大柱没用,俩人大吵了一架。”
孟大嫂感慨,娶个好女人,能旺几代人。
甄臻觉得孟大柱自己也不争气,但张巧红也太能闹腾了。
孟大建看好真心集团新开发的楼房,他想买两套,儿子一套,他跟周淑芬住一套。
甄臻承诺给孟大建打折,孟大建更高兴了。
房子在15层,朝阳的,在新姚市中心地段,周围就是医院和学校,特别方便。
张巧红听说孟大建一买就是两套房,差点晕过去。
“这房子哪里好?15楼,着火了都没人救!市中心车子多,晚上睡觉吵得慌!医院每天还死人,很容易沾上晦气。这学校就更别提了,哪有咱乡下学校好,老师都不管孩子。”
孟大柱有些尴尬,“行了,大建要买房,你多什么嘴?”
张巧红觉得孟大柱胳膊肘往外拐。
“我说几句还不能了?再说了,我说的是实话,这房子风水不好,花一百多万买两套房子,肯定要吃亏的!”
孟大建在工地上摸爬滚打,早就不是当初的孟大建了。
他赔笑道:“京市房子都上万了,咱新姚的房价挺便宜的,不算亏。”
“这还不算亏?有钱拿去放贷款,肯定比买房子赚钱。”
张巧红越说越酸,“这房子还对着河,煞气重,夏天河里有味,万一死个人啥的,多晦气!”
张巧红话有些过分了,别说周淑芬,甄臻都觉得烦人。
孟大嫂皱眉:“行了,你少说两句!人家大建俩口子买房子,又不要你出钱,你插什么嘴!”
“我说话还不让说了?你偏心也不能这么偏,我就知道,我们家穷,你这当娘的都看不上我们。”
孟大嫂被她说得脸都变了,“我是看不上你吗?要不是你把钱拿去放高利贷,你也能住上电梯房!”
“我放高利贷不也是为了家里。”
周淑芬知道张巧红嫉妒,能不嫉妒吗?
孟大建和孟大柱是兄弟,又是婶子一手带出来的。
可张巧红不会做人,经常挑事,惹得婶子放弃孟大柱。
但凡张巧红别作,婶子都能带孟大柱发财,她们怎么可能连房子都买不起?
周淑芬回去时,对孟大建说:“咱可得孝敬婶子,当亲妈一样孝敬。”
孟大建又不傻,别说他在孟华和甄臻手底下干活,就是没这层关系,他也得感谢人家。
“她是我婶子,我叔死得早,她能看在我叔的份上,拉扯我,咱真该把她当亲娘孝顺。”
“是啊。”
周淑芬心里有点不得劲,上次孟盼弟改名后,孟想弟和孟迎弟也去改了名字。
周淑芬看到女儿这一举动,总觉得自己对不起女儿。
“咱当初,不该给闺女起这种名字。”
孟大建受京市人熏陶,学了人家的进步思想,也知道重男轻女不好。
“这不是娘说的么,取这种名字,容易招来儿子。要不是起了这些名字,说不好还生不出毛孩来。”
“刚才咱给毛孩买房子,你看见盼弟的眼神了么?这孩子怕又多想了。”
周淑芬之前给孟盼弟买了套房,可孟大建干工程缺钱用,就把房子给卖了。
孟大建知道重男轻女不好,可叫他给三个闺女买房子,他还没那么高的思想觉悟。
“咱也没那么多钱,不可能每个孩子,都给一套房子。”
“咱不是有几百万吗?”
“工地上要用钱,总不能都拿去买房子吧?”
周淑芳重男轻女,她不否认,可她不能接受女儿谴责的目光。
孟大建还有个顾虑,“你愿意,你儿媳不愿意,她肯定觉得咱的钱都是她的,咱给贵女们买房子,她肯定要闹的。”
孟大建真没说错,毛孩媳妇听说要给三个闺女买房,当天就闹起来了。
“自古以来,财产都由儿子继承,凭啥要给女儿买房!谁家都没有这样的!”毛孩媳妇说。
周淑芬本来想跟她好好商量,见她不知足,也有点生气。
“人家住草房,吃糠野菜,你怎么不去?”
毛孩媳妇有点心虚,她家庭不好,七个姐妹一个弟弟,嫁给毛孩才过上好日子,现在又在市里买了房子,是姐妹里过得最好的。
毛孩媳妇跟周淑芬吵了一架,没地方去,不知不觉就走到了甄臻家。
甄臻看到她,还愣了一下,她跟毛孩媳妇接触不多。
“婷婷,你怎么来了?”
毛孩媳妇有些不好意思,就跟她说了吵架的事。
“婶奶奶,我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可我爸妈给三个姐姐买房子,这得多少钱!您也知道,这几年,家里的猪头肉生意,都是我和毛孩在忙活,姐姐们对我们是不错,也经常帮家里忙,可爸妈老了以后,不还是指望我跟毛孩养老吗?”
毛孩媳妇还是想占便宜。
她觉得周淑芬给三个女儿买房,就等于把她三套房子分出去,她不乐意!
“婶奶奶,我真的错了吗?”
甄臻笑了笑,也没批评她,“你的想法也不能说错,只能说,人之常情吧。做人谁不贪婪?本来有五套房,活生生分出去三套,搁谁心里都不舒服。”
毛孩媳妇笑笑:“我就是这么想的,还以为您会批评我不知好歹呢。”
“可是婷婷,盼盼、想想和孟迎都是大建和淑芬的孩子,女孩跟男孩都是一样的,都有继承权,也有养老的义务。盼盼已经升任马丁汽车的高管,她能力很强,收入又高,手头不缺存款,她根本不在乎这几十万。她在乎的无非是父母的心意。”
毛孩媳妇将心比心,“我懂,只是我妈常说,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
“那你妈生病,怎么叫你去伺候?婷婷,你也是女孩,三个大姑子又都有能耐,父母的钱是他们的,他们有权利给自己的女儿买房子。你要做的,无非是做个顺水人情,让大姑子承你的情。将来你家孩子需要提携,我相信,你大姑子不会说别的。”
毛孩媳妇知道是这个理,她也忌惮甄臻,知道家里都靠甄臻,才有今天。
她想在甄臻面前,留个好印象。
毛孩媳妇主动给孟盼盼打电话。
孟盼盼挺惊讶的,她万万没想到,作为一个盼弟,父母能主动提出给她买房。
不知为何,孟盼盼对着话筒,眼眶湿润了。
其实她有房子,新姚、京市、沪市各一套,都是前些年房价低时,婶奶奶劝她买的!
孟盼盼不缺房子,可她人到中年,还能等来父母的体贴与关爱。
这是所有盼弟们,都不敢想象的。
孟盼盼穿着黑色西装,端了一杯果茶,望向办公室窗外的风景。
她忍不住笑了笑,她迎来了与自己的和解,她终于彻底放下了。
秋收了,今年庄稼收成很好,辣椒和药材也不错,新姚市很多人做起了电商生意,处处生机勃勃,一派新气象。
甄臻刚把卷卷哄睡着,孟南就偷偷摸摸进来了,“阿奶,四丫刚出了新书,是穿越题材的,你要不要看看?”
甄臻笑了,“穿越题材?”
“是,女主穿越到古代,跟古代男主发生感情,最终留在古代的故事。”
孟南觉得穿越题材很吸引人,看的津津有味。
“阿奶,你不知道,四丫这小说写的可好了,比她网恋的那本,还具有开创性呢!我想把这本书拍成电视剧。”
“又想投资电视剧了?”
“嗨,遍地开花嘛,什么赚钱做什么,”孟南吃了口甘蔗,“阿奶,你要是穿越了,你会自愿留在古代吗?”
“不会。”
孟南没想到阿奶会这么说,“为什么?”
“你会为男人放弃事业吗?”甄臻反问她。
孟南摇了摇头,就听到甄臻说:
“你不愿为男人放弃事业,也不愿远嫁,却愿意为了一个男人,放弃文明与自由,被拘在异时空四方的天地里,依附男人过一辈子。这不是蠢么?”
孟南顿时觉得手里的穿越小说不香了。
“对了,阿奶,任东西刚上了一款跳舞游戏,特别好玩。”
“孟东的公司要上市了吧?”
“过阵子去港交所上市。”
孟南有任东西的股份,任东西上市,她身家又要涨了。
眼看着要中秋了,孟大嫂知道甄臻爱吃螃蟹,就送了坝头村养殖的河蟹过来,还送了些药材给甄臻泡脚。
甄臻真心感谢她惦记。
孟大嫂笑道:“老太太走了,就剩咱们妯娌能走动了。”
甄臻也挺感慨的,“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就过了几十年。”
孟大嫂也感慨时间太快,她每次来市里,都觉得市里变化很大,像不认识似的。
她不像甄桂芝能读书,玩手机,玩电脑,她不识字,来市里时,连公交车站牌都看不懂。
孟大嫂只会坐坝头村往返市里的公交车。
“咱们村很多人都来市里买房子,农村房子空了不少,大建和淑芬也带孩子住在市里,张巧红倒是在家,可就是跟我不说话。”
城市发展太快,老年人总是比年轻人更迷茫。
甄臻要不是当了回老太太,还真不懂这种心情。
孟华打包了一些古董送给甄臻,甄臻把所有古董都放到空间里。
她很久没进空间,简直被黄金闪瞎眼。
唉呀妈呀!谁家这么多黄金啊?金砖一块一块的,跟砖头似的不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