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南看着试纸的测试结果, 很久没说话,对她来说,有孩子是好事, 有父母和阿奶帮着自己带孩子,她绝对不会孤单。可她又实在不想走入婚姻, 更不想去港城生活。
孟南不知道怎么跟父母开口,他爸会灭了她的。
半夜时, 孟南躺在床上, 死活睡不着, 她悄悄打开奶奶那屋的房门,钻进奶奶被子里,悄声道:
“阿奶,我有事想跟你说。”
甄臻睡得正香呢,迷迷糊糊转过身,搂着大孙女。
“怎么了?”
“阿奶,我好像怀孕了。”孟南道。
甄臻睡意全无, 她坐起身, “去医院检查了吗?”
“查过了,确实怀孕了。”
甄臻气笑了, “你自己卖避孕套的, 怎么不好好避孕?”
孟南避孕了, 她甚至还吃了避孕药,双重避孕的情况下, 还是怀了,只能说她运气有点差,这都能怀上。
甄臻想了想,倒也不觉得是大事, “跟你爸妈说了吗?”
“没呢,不敢说,阿奶,你不会怪我给你丢人吧?”
“这有啥?什么年代了,怀孕就是丢人?我寻思着,对方家庭条件好,学历高,人也不错,女性生孩子实际上是在挑选基因,仔细想来,他基因不差,也没啥可后悔的。”
孟南也是这么想的,可她不想生孩子,也不想进入婚姻,婚姻对她吸引力太低了。
她有钱有长相有事业,有个孩子是锦上添花,可有男人不是,她不想跟对方结婚,甚至都不想告诉对方她怀孕的事。
“可他有知情的权利吧?”
“他有屁个知情权,又不要他生孩子,老娘辛辛苦苦避孕,却还是怀孕了,他却什么后果都不用承担,我就觉得怀孕这事对女人不公平。凭啥女的费尽心思,还要承担生育的痛苦,男的却什么都不用做,就白白得了个孩子?”
甄臻并不批判她,只道:“你要是真想明白,阿奶无条件支持你。”
“真的吗?阿奶,你真能支持我?”
“这有什么真不真的?咱有钱有房子,有养孩子的能力,完全可以给孩子好的未来。有男人没男人没啥两样的。”
孟南有了奶奶的支持,心里的忐忑少了很多。
二丫和四丫比她传统,她们都能接受传统婚姻,并且愿意付出,愿意委曲求全。
可她不愿意,她就是不想降低标准,不想让男人占便宜。
她生的孩子她自己养,跟她姓,跟她家人一起生活,而不是将来还得跟男人平分抚养权?
凭什么啊!孟南觉得老天爷不公平,女人从出生开始就有子宫。
孟南怀孕的事在家里掀起轩然大波,孟大国差点要炸了,一副扛着炸药包去找那男人的架势。
焦蕙兰倒觉得没啥:“这年头,先孕再婚又不是什么稀奇事。”
孟东和孟北都觉得稀奇,这个突然到来的孩子,被种植在大姐的子宫里。
让一向没有性别意识的大姐成为母亲。
孟北抚摸着孟南的肚子,“姐,你安心把孩子生下来,咱孟家的孩子,咱有能力养好。”
孟东也道:“有我和孟北在,他家要是敢欺负你,我们肯定不会放过他们的。”
孟南说了自己不想结婚的事,这无疑又把家里人炸得头晕目眩。
孟大国和焦蕙兰都觉得焦虑,“娘,您帮忙劝劝吧!孟南这孩子从小就任性,她听你的。”
甄臻倒觉得没啥不好,“真要结婚了,辛辛苦苦生下来的孩子,离婚后,抚养权还争不过人家,倒不如自己养,咱家这么多人赚钱,养不活一个孩子?”
孟大国和焦蕙兰都想孟南按部就班结婚,再生孩子。
可孟南脾气倔,孟大国实在没法子,眼见着孟南天天抱着垃圾桶呕吐,只能买鱼买虾,给自家姑娘补身体。
孟老太倒是挺高兴的,对甄臻道:
“你马上就要有重孙子了。”
甄臻笑笑,“我才六十多,就有重孙子了。”
“生孩子早就这点好处,孟长征要是没死,肯定会高兴,他就是命不好,死太早了,没享到一点福气。那会子,谁也想不到,咱家还有后头的好运气。”
甄臻笑了笑,孟老太递了几根地瓜干过来。
老房子那边没人住,孟老太隔三差五过去,晒点萝卜干和地瓜干,也不为赚钱,就图干净卫生,自家人吃吃,总是好的。
甄臻见孟南吐得厉害,买了些燕窝和雪蛤炖给她吃,孟南熬过了最初三个月,孕吐停止了,吃饭睡觉都正常许多。
孟北早已回部队了,孟东和乔璐一起回京市,家里又冷清下来。
家里有了个孕妇,好像就有点事情干,甄臻想到要照顾宝宝,似乎又回到了七十年代,那会子她不到四十岁,以为自己老了,人生没指望了,现在回头去看,那会子正年轻呢。
“孟南,四十岁是好年纪。”甄臻忽然道。
孟南回头看她,搂着她撒娇,“阿奶,你怎么伤感起来了?”
“没伤感,只是告诉你阿奶的人生经验,四十岁的时候,觉得四十岁老了,六十多岁回头看,那会子正年轻呢。我跟张翠花和苟子娘去京市旅游,那会子身体很好,腿脚方便。过了六十岁,对旅游和吃喝都没啥兴趣了。”
孟南笑起来:“那您一百岁再回头看,六十岁正是好年纪。”
“说得不错,阿奶的意思是,人都要珍惜当下,你也是,不要因为未婚先孕,就否定自己,给自己设阻碍,回头看看,这些不算啥。别有压力,你可能这辈子就只生一个孩子,享受当妈妈的快乐。”
孟南点点头,幸福地在阿奶脸上亲了一口。
“阿奶,你答应我,下辈子也要做我奶奶。”
“下辈子?下辈子奶奶当条狗,也不当人了。”甄臻笑呵呵去厨房,把炖好的燕窝盛给孟南吃。
孟南读过怀孕初期,后头一切稳当,吃得香睡得香,心情也不错。
在孟家人的照顾下,她很快到了孕晚期。
孟南肚子大了,系鞋带都困难,孟大国主动帮闺女系鞋带,怕闺女没人照顾,去哪都开车接送。
二丫和四丫回家时,看到孟南这么大肚子,都觉得她肚子里寄居了一个妖怪。
“姐,我觉得怀孕很恐怖,像是外星人居住在你体内,吸食你的营养,让你变成一个母亲。”四丫说。
二丫也觉得大肚子很可怕,大姐平坦的小肚子被孩子撑得这么大。
“姐,你不疼吗?”
“不疼,”孟南想了想,“就是五脏六腑移位了,总觉得难受,吃两口就饱了,过一会又饿了。”
二丫心疼她姐,“姐,你真不跟宝宝爸爸结婚?”
孟南坚定地摇头,孩子的爸爸挺绅士,看起来也尊重女性,可孟南清楚地知道,一旦他们发生矛盾,一旦她没有利用价值,对方并不会坚定地站在她这边。
他们的爱情并不坚固,婚姻是需要妥协的,她不想妥协。
“我只要孩子,不要孩子爸爸。”
四丫倒是赞成姐姐,“这不蛮好的?不嫁人就不用搬出去,每天都能留在家里陪奶奶和爸妈,我倒是羡慕姐姐这样的,可惜我男朋友也不错,他总叫我去京市生活。”
二丫也要留在京市的,新姚虽好,可她在京市跳水队待了这么多年,京市是她第二个家。
二丫忽然明白大姐的选择。
有些人就像一棵树,不愿意离开扎根的土地。
大姐不想离开家,离开奶奶,离开父母,甚至于离开她的事业,这没什么不能理解的。
新姚市的医院是从前的县医院改建的,虽正在申请三甲医院,可妇科医生的水平都不高。
甄臻建议孟南去京市或者省会城市生产。
孟南决定去京市生,正好她小叔在京市,方便照顾她。
谈文音一直想好好表现,正好借着孟南生产,家人都过来,她便提前买好了土鸡和鸡蛋,请了个阿姨,专门负责孟南的吃喝。
甄臻觉得挺麻烦她的,“我听说京市有家港城人开的月子中心,挺出名的,孟南去那坐月子,也省得你麻烦。”
“不麻烦,我把孟南当我亲闺女,她生孩子,我这当婶子的能让她去住月子中心?”
甄臻只好随她去了。
孟南被推进产房时,孟大国担心坏了,在产房门口走来走去,生怕闺女受委屈。
“娘,女人生孩子太难了,孟南生完这一胎,我决不允许她再生第二个了。”
焦蕙兰眼睛红了,“咱家大丫哪受过这种苦?”
孟二勇和陶爱红也在产房门口走来走去,陶爱红虽然觉得孟南太开放,可毕竟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她也希望孟南能平平安安的。
孟南生了十个小时,才把孩子生出来,孟大国见闺女累的睡着了,才过来看孩子。
这是个粉雕玉琢的小团子,脸型像孩子爸爸,是典型南方人的小头小脸,五官却像孟南,是典型北方人的浓眉大眼。
“这孩子长得像年画上的宝宝!”
甄臻激动坏了,她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孩子,跟个小混血似的,脸蛋粉嫩,头发乌黑,眼睛像开了眼角似的,乌黑溜圆,嘴巴粉嫩小巧,看人时带着对世界都好奇。
孟大国当了外公,激动坏了:“娘,这孩子像你,漂亮、可人,一看就是个乖巧的。”
焦蕙兰也没见过这么好看的宝宝,“娘,我家大丫真会生,一生就生了个漂亮的。”
甄臻又抱上可可爱爱的小宝宝,心都要化了。
“我家孟南受苦了,好在宝宝乖巧可爱,身体也健康。”
甄臻感慨地把孩子放在孟南边上,让孩子在孟南怀里,感受母亲心脏的跳动。
陶爱红年纪大了,看到小孩子也母性泛滥。
她准备了十几套孩子穿的衣服,全都洗好了,还准备了软和的尿布。
“现在都没人用尿布了。”孟东推门进来,他刚开完会,听说大姐生产了,就过来看宝宝。
陶爱红哼了声:“你懂什么!尿不湿再好,也不能天天捂着,总得安排几张尿布,偶尔让孩子透透气。”
孟东嫌弃道:“这都是哪年的破布,我怎么看着眼熟?这不是我小时候的衣服吗?”
“你懂啥!旧衣服安全,还软和。”
甄臻笑道:“你妈是好心,阿奶可以作证,她啊,早几个月就开始准备了,还给宝宝织了两件小开衫,款式可洋气了。”
孟东稀奇,没想到他娘会这么好心。
“我妈还会织毛衣呢?我小时候可没见她给我织过。”
“小兔崽子!就知道损你妈!”
陶爱红作势要去打孟东,俩人吵吵闹闹的,影响产妇休息,甄臻就把她们都赶回去了。
孟南当了妈,母爱旺盛,看到自己的宝宝,眼睛里总闪烁着温柔的光泽。
“阿奶,这是我的孩子。”她用下巴蹭蹭宝宝软和的头发,“一出生就有头发,不用担心秃头了。”
甄臻温和地看着孙女,“生孩子疼吧?不容易吧?”
“阿奶,当妈妈不容易,当女人也不容易。”孟南感慨。
宝宝好奇地看向她们,也不知道能不能看清楚,小嘴嘬着嘴唇,可爱地吐泡泡。
甄臻留下来陪孟南,孟南怕她太累,撵她回去,可甄臻不太放心,怕医院有偷孩子的。
甄臻坚决要留下来,家里人只能随她去了。
谈文音炖了鱼汤和鸡汤,甄臻不让孟南喂母乳,让她别喝太多汤,多吃肉养身体。
孟南被激素控制,有些愧疚:
“宝宝这么可爱,我却不能母乳,阿奶,我是不是对不起她?”
“你对得起任何人!你怀胎十月把孩子生下来,已经够辛苦了。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休息,把身体养好,不要落下病根,孩子吃奶粉也能长大,也不会比谁蠢!”
甄臻想到华国的奶粉事件,便给宝宝买了进口奶粉喝。
孟南的愧疚在奶奶的话语中,渐渐消散了。
温柔的日光落在病房里,孟南看着怀里可爱的宝宝,又看着照顾自己的奶奶、妈妈、婶子,忽然觉得,这就是最好的生活。
二丫和四丫过来了,看到宝宝心都化了。
“我当二姨了。”
“我当四姨了,”四丫抱着宝宝,就不想撒手,甄臻干脆安排她带孩子,把四丫累得腰都抬不起来了。“阿奶偏心,我姐生孩子,凭啥要我带啊!”
甄臻笑道:“等你生孩子,也让你大姐帮你带。”
四丫撇撇嘴,“那我大姐干啥啊?”
“你大姐锻炼身体啊!你大姐出去散心啊,产妇容易抑郁,咱可得做好你大姐的后盾。”
四丫仰天长啸:“为啥受伤的总是我!”
四丫成了孟南的专属老妈子。
家里不是没有阿姨,可宝宝就喜欢四丫,天天搂着四丫不放,孟南又吃醋又高兴,还打趣四丫:
“让宝宝喊你当妈。”
四丫哼道:“哪有你这样的,从小使唤我就算了,当妈了,还使唤我给你带孩子!”
“姨妈姨妈,姨就是妈。”孟南嘿嘿一笑。
四丫不乐意,可是宝宝长得实在太可爱了,又是家里第一个孩子,还经常抱着她的脸啃,四丫无法抵御宝宝的可爱攻击,只能委委屈屈地带孩子。
甄臻在杭市、哈市、京市、沪市、羊城、深市等大城市,囤了几十块地。
这些地几乎花光了她所有家当,从国企重组上市中,赚来的钱,都花到了地皮上。
真心集团有了这些地,不仅可以在各大城市建造大楼,还可以当成集团资产。
等地皮上涨,甄臻把这些地皮转手一卖,至少能赚几百亿。
这几年,古董字画行情略有上涨,不时有拍卖行拍出高价,但也经常能捡漏。
甄臻这些年,捡漏了几千件古董字画,她空间里放了不少快递架,全部用来堆放古董字画,粗略一算,放在后世,至少能卖个几百亿!
不够,还是不够!
黄金字画当然越多越好。
跨入千禧年之际,孟华得到消息,说是港城出现了一套编钟,很可能是内地被盗的真品。
甄臻和孟华去了一趟港城,在这家古董店里,不仅看到了编钟,还发现了一根宝剑,看样子,应该是是勾践儿子所用。
甄臻二话不说就要买下,店家却说这东西被岛国人看上了。
为啥国宝外流,甄臻花了两百多万买下宝物,放在空间里收着。
她还斥巨资买下兽首捐献给国家。
她本想在国外多买点东西回去,谁曾想,却收到消息,说是孟老太身体不好,怕是不太行了。
甄臻火速赶回新姚,孟老太摔了一跤,看样子是不大好了。
她也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吊着一口气,想见见儿媳妇。
“桂芝回来了?”孟老太笑着问。
甄臻喘着粗气,在她身边坐下,也没哭哭啼啼的,只是笑着问:
“您没什么心事没了吧?”
孟老太连连道:“没有,一点没有!我最大的心愿是坐飞机,前年你带我坐过一次,人家觉得我年纪大,不收我,咱还签了生死状。我坐过飞机,去过南海旅游,我一点遗憾都没有。”
孟老太这辈子算是值了。
跟她同龄的老太太还有被儿子给饿死的。
她却跟着儿媳妇吃香喝辣,每天啥也不用干,啥也不用操心,就是听戏、唠嗑、看电视。
她原先盼着孟东和孟北生孩子,盼着看见下一代,可儿媳说了,孟南生的宝宝就是孟家的下一代。
孟老太本着“儿媳永远是对的”的原则,也把宝宝当成眼珠子疼。
她活到这岁数,什么好日子都过过了,就能安心阖眼,去地下见孟老太爹,见孟长征了。
她这一生活得太久了,人活太久其实是一种折磨。
“桂芝,我走了后,你别哭,也别给我大办,你就把我葬在咱家长征边上,葬在那颗不结果的樱桃树下。”
甄臻觉得孟老太是个诗人,总能说一些让人心头柔软的话。
“您尽管放心,回头我想您嘞,就去樱桃树下看您。”
“哎,那颗樱桃树有很多年了,枝叶茂盛,夏天能给你遮阴,晒不着你,冬天还会开小花。”
孟老太是笑着走的,走时拉着甄臻的手,说谢谢她的照顾,说下辈子不如做母女,也省得隔了层关系。
甄臻按照她的意思,没给她大办,只是买了最好的棺椁,给孟老太下葬。
就葬在她喜欢的樱桃树下。
全家人又一次聚集在一起,是为了给孟老太送行。
孟东哭了一阵子,孟老大拍拍他的肩膀,干巴地笑:
“别哭,你太奶是喜丧,九十岁的人了,活够本了!”
孟东红着眼点头,给孟老太磕了头,又顺便祭祀了孟老太爹和孟长征。
李德成带着乡亲们过来,听说孟老太不让办丧事,他挺理解的,也觉得孟家这地位,她家要是办丧事,县里的领导都得过来,不是孟家的作风。
“不办也好,活着的时候过得好就行了,谁还管死后的事。”
“可不是。”
这几年,村里家家户户都扩大生产,做起了羊毛生意。
村里出了好几个百万富翁,李德成的大儿子吃苦耐劳,也靠卖羊毛衫发了笔大财。
他想在城里买房子,想问甄臻的意思。
“新姚市的房子可以买,如果你听我劝,我建议你去京市买一套。”
李德成一愣,“京市买房子?那得不少钱吧?”
“五六十万就能买到,现在京市有政策,买房子送户口,你家孙子孙女不是在京市读书吗?直接买房子,在京市定居得了。”
李德成是有给孩子买房子的打算,可他是老思想,只想给孙子买房子,总觉得孙女不是那么重要。
“什么年代了,还重男轻女呢?”
“主要吧,给两个孩子买,咱手里的钱不太够。”
“不太够就付首付,让你孙女付月供,总之,咱不能只是钱包富起来,思想却富不起来。将来房子值钱,给孩子买点房,比给家里买大背投电视,买奔驰车好!这都是投资!”
甄臻的话在坝头村就是圣旨。
有几人动了心思,“李德成,你不买,我可给我孙女买!”
“就是,没钱就算了,有钱买套房也不算差!咱都年过半百的人了,要这么多钱也没啥用。”
“咱桂芝婶子就是女的,人家还能带新姚致富呢!女娃咋啦?咱家女娃考上大学,照样光宗耀祖!”
李德成被说得不好意思了,他还是不想给孙女买房子,可他不想被人指指点点。
大家都不重男轻女了,他要是重男轻女会被人笑话,孙女也会记恨他。
算了,买就买吧!又不是没钱!
千禧年,坝头村村民不仅赚了钱,还在甄桂芝的建议下,到处买房子。
他们买完京市的房子,又在新姚市买了几套,一时间,坝头村家家户户都在城里有几套房子。
甄臻觉得还不够,又建议徐蔚动员大家做互联网生意。
徐蔚哪里会互联网?他知道互联网购物是趋势,却不知道怎么引导新姚市民往互联网上靠。
“这简单!”
甄臻沉吟:“咱新姚不是有几个本地节目吗?让乔璐派个人过去,以互联网专家的身份,教大家在网上开店!再找崔建义过去分享经验,他不是靠互联网赚钱了吗?让他给大家讲讲,他是怎么赚钱的!”
崔建义靠着彩色莫代尔T恤和彩色铅笔裤,在网上赚了一笔大的。
据说他一个月能卖十几万单,上个月纯利润上百万,加上新姚批发市场的收入,他一年能赚大几百万!
崔建义请了几个服装设计师。
有了服装设计师,他的档口和网点,每周都有新款上线。
他真正实现了良性循环。
徐蔚让人来请崔建义讲课,崔建义也没藏私,在他看来,新姚是个诚信又包容的城市,政府引导老百姓赚钱,又积极办学。
他受政府帮助,理应回馈新姚的老百姓。
崔建义同意后,乔璐又派了个运营专员参加节目,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了,新姚市老百姓茶余饭后都在议论,说批发市场有个商家,靠网上卖衣服,一年能赚上千万。
华国人对赚钱有本能的渴望。
很多卖羊毛衫的商家,开始在网上赚钱,开始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可做出经验和门道来,就有人尝到了网上销售的甜头。
很多实体生意一般的商家,网上却卖的很好。
有些人做生意亏本了,靠着零成本的网店,代售本地商家的衣服,竟然一分钱不用花,每个月都能赚好几万。
互联网给新姚带来了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