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但崔建义最近遇到了一点麻烦。

他一个外国老顾客, 定制了一批窗帘布,这老顾客跟他合作了很多年,一直很愉快, 可受金融危机影响,顾客炒股破产, 房子被银行收回,定制的窗帘布也没法付尾款。

国外的窗帘布用料考究, 工艺不菲, 崔建义这批窗帘布, 花了他将近二十万。

顾客不要,崔建义的钱收不回来,他只能自己认下损失。

崔建义做走私很多年,攒了几十万块钱,可给家里盖完房子,帮父母还完债,也就剩二十万不到了。

这批窗帘布要是转卖不出去, 他这些年可就白赚了。

崔建义愁得慌, 联系了很多外国客户,可大家纷纷说行情不好, 不愿要这种风格的窗帘布。

国内窗帘价格便宜, 就不可能有人要了。

更何况, 所有图案都是客户自己画,定制出来的, 很少有人为别人的作品买单。

崔建义愁得慌,这次来新姚也是看中新姚房租全免,他实在拿不出钱来租房子了。

午饭之后,甄臻私下走走, 服装市场离她新家不远,甄臻过来逛一逛。

这批温市商人的服装都很有设计感,做工也不错,他拿起挂着的毛呢大衣,道:

“这是今年新出的料子吧?”

“大姐,您真有眼光,这是沪市纺织厂今年得奖的作品,比从前的毛呢软和,染色也比以前好,您个子高,穿上这衣服,肯定好看!”

甄臻笑笑,服装批发市场刚开门,几个铺子都在挂衣服,她也想支持一下。

“那我试试。”

对方拿了甄臻的尺码,让她穿上。

甄臻对着镜子转了个身,“还真不错,做得挺板正,但我提个建议,你家要是想卖的更好,版型还得改良一下。”

“您觉得版型哪里不好?”

“你看啊,咱们国家收入比以前高了,人的体型也比从前大,尤其是咱们新姚市,不南不北,可是个头都不小,你们的衣服版型略小些,高个的人穿起来会拘束。领子做得也太小了点,袖子也短,我寻思着,要是能根据欧美的版型改良一下,就更好了。”

店主忍不住打量她,“大姐,您也是做服装的?该不会是同行吧?”

甄臻笑着摆手,“是同行,但我可不会抄你们的款。”

“那您这是……”

甄臻不知道怎么说,眼下,国内衣服版型上多多少少有点问题,很多衣服做得太小太紧,用料不足,不考虑美观性。

在穿惯了后世衣服的甄臻看来,这样的衣服毫无舒适度。

她建议这些温市商人,能做批发市场服装的引领者,改良版型,慢慢把新姚服装批发市场的口碑打出去。

说话间,招商办的庞主任气喘吁吁地跑来了。

“甄老板,您来怎么也不提前说一声?”

甄臻笑了笑,“我随便逛逛,不麻烦您。”

“您说的这是什么话,您能莅临指导工作,那是我们的荣幸!就您这身家,多少人花钱请您吃饭,都请不到您!我们能跟您面对面,听您几句指点,那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庞主任说完,就对店家介绍:“这是真心集团和焦点女装的老板,甄老板。”

店主恍然大悟,“我说呢,原来是甄老板啊!”

店主一嚷嚷,所有温市商人都探出头来,他们都听说过甄老板的事迹,只知道是个农村出身的中年女人,带着全家发家致富,如今是全国数一数二的人物。

大家都围过来,热情道:

“甄老板是做服装的,肯定有很多经验,不知道能不能指点我们一下。”

甄臻想了想,就跟大家说了版型的事。

“我看了大家的款式,都相当不错,有些款式,放在国际上,都能拿得出手!可不知道为什么,版型总是偏小,还有这色彩……搭配得都不是很高级,我寻思着,大家还得多交流多改良,争取把附近的商贩,都吸引到咱们新姚来。”

崔建义也跟着围过来,他大哥崔建国说道:

“甄老板,您说的改版,是往哪方面改?不瞒您说,我们仿的都是国外的款,找的是国内师傅做的版。”

甄臻想了想,给了他一张名片。

“各位如果不嫌弃,可以去咱们焦点女装参观。我们焦点女装聚集了国内最好的版型师傅,设计师们也经常外出交流,对设计亚洲人的服装版型很有心得。”

崔建国受宠若惊,大家都是做女装的,他没想到甄老板竟如此大方,完全不在乎他们偷学。

“我们学会了没用,得工厂的版型师傅学会才行。”

甄臻笑:“你们可以把版型师傅带去,总之,我建议你们的版型做大一些,做均码服装,这就避免了尺码问题。”

不得不说,对做女装的人来说,最大的问题一是库存,二是尺码。

眼下华国刚从裁缝做衣服的年代过来,市面上大部分衣服都是XS到XL的码。

码数多对批发商来说,可是件麻烦事。

一件衣服有五六个尺码,每个尺码做一百件,起订量特别高。

客户拿货也不容易,为了能省钱,大部分客户都是拿中间尺码。

也就是M和L两个尺码卖的更好。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都拿中间尺码,剩下的尺码批发给谁?

对温市批发商来说,经常会剩下最大和最小两个尺码的,如何处理这样的尾单就是个难题了。

以至于批发市场附近,专门诞生了收购尾单、断码货的商贩。

崔建国迟意道:“您说的均码,是什么样的版型?”

甄臻拉了拉身上的衣服,“我身上这件就是均码的,能从九十斤穿到130多斤,甚至150斤都不成问题。”

崔建国看了眼这种均码的休闲装,确实对体重比较包容。

“可咱们华国人,不一定认均码吧?”

“未来劳动力变贵,均码是趋势。”

甄臻的话让这群温市商人陷入了思考。

对他们来说,只要能赚钱,就值得尝试。

甄臻往前走了两步,被崔建义的窗帘布吸引了注意力,焦点女装原先也做布料,甄臻对布料还是懂一些的。

“这是什么料子?还挺厚实的?”甄臻摸了摸那布料的手感,“硬度也够,花色也很特别,这是打算做裙子?”

崔建义愁容满面,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甄臻。

甄臻想了想,“既然当窗帘布卖不出去,那就做别的。这些布料水洗过吗?”

“下水不会缩水不会变形,都经过特殊工艺制作,您看这些花多,都是手工弄上去的。”

崔建义为了做这批窗帘布,可花了不少心思,谁曾想,卖家会撤单。

“办法总比问题多。”

“20万呢!我所有钱都压在这批货上了,要是卖不出去,这些年就白干了。”

甄臻很明白,二十万对她来说不多,却是很多人一辈子的积蓄。

她想了想,“这布料,我寻思着,可以做西装。”

“西装?”

“不错,面料够硬,做西装版型肯定好,再找个厉害的师傅,把有花色的部分,剪切到肩膀或者袖口的位置,不要大面积使用,如此一来,就是一件很有特色的西装了。”

甄臻的话,让崔建义拿不定主意。

倒是他哥哥崔建国比他果断,“我觉得甄老板说的有道理,反正你这批货卖不出去,倒不如试试甄老板的方法,说不定还能赚一笔。”

窗帘布成本高,好在这年头的西装价格不便宜。

要真能做成西装,搞不好真能赚钱!

崔建义的老乡都说好,庞老板也觉得可行,崔建义便跟甄臻介绍的工厂联系,让师傅帮忙做出来,放在批发档口做挂版。

甄臻逛了一圈,批发市场开了五十多家店,大部分是靠温市商人撑起来的。

他们胆大肯创新,服装做得可圈可点。

只要名气打出去,肯定有客流量。

崔建义很快就拿到了西装挂版,他把衣服挂在档口最显眼的地方。

让他失望的是,衣服挂出去后,别说是拿货了,就连问价的人都没有。

崔建义有些失落,他那批货还堆放在库房呢,要是卖不掉,受潮或者生虫,很可能血本无归。

看来这个甄老板也不是神。

批发市场客流量不错,可看得多买的少,崔建义忙活老半天,累死累活,却一分钱都赚不到。

其他温市商人也是同样的情况。

第二天,一个打扮精致的女人忽然来到崔建义的摊位前,她一眼看中了白底带花的西装,眼睛放光道:

“麻烦您,把这件衣服拿给我试试。”

女人试完觉得很满意,付了钱,什么话都没说,转身就走了。

崔建义卖出一件,倒是挺满意的,虽然要亏二十万,可好歹回来二十块,有钱总比没钱好吧!

崔建义安慰自己,他做好了亏钱的准备,谁曾想,第二天早上,忽然涌来一批人,在市场里转了一圈,张嘴就要崔建义的衣服!

“那就是徐主播同款吧?”

“可不是,徐主播说在批发市场买的,就是这大花西装,我记得特别清楚。”

崔建义这才知道,昨天那位女性是本地的节目主播。

新姚自立为市后,就开通了市电视台。

电视台收视率还不错。

昨天一档《新姚新事物》节目里的女主播,徐主播播报了新姚批发市场的事,她穿着崔建义做的西装,西装图案特别,设计又好看,很多人打电话去电视台问在哪买的。

这西装莫名其妙火了起来。

本地人穿得多就算了,外地人也来买。

很多外地摊贩,听说西装是在新姚批发的,都想来看个究竟。

一时间,新姚批发市场的商贩多了起来。

做生意靠的是积累,崔建义的衣服火了之后,连带着其他款式也卖的很好。

西装没啥季节性,崔建义卖了整整三个月,终于把所有西装都卖了出去。

他最后清点了自己的营业额。

这西装看着不起眼,竟然为他带来三十多万的营收!

利润查不到有20万!

崔建义高兴坏了,这样窗帘布卖出去了,他不仅不用亏本二十万,还倒赚了十万。

客户们说这西装好卖,催他多做点,这不,崔建义的合作工厂都要冒烟了。

在新姚电视台的宣传下,新姚批发市场的名气越来越大。

新姚交通发达,周围城市做服装的人都来进货。

没多久,新姚批发市场的名气就传了出去。

来这里进货的商户发现,新姚的衣服跟其他地方的衣服不一样。

这里的衣服版型大,宽松舒适,很多休闲装都是均码的。

没有尺码的束缚,大家拿衣服方便多了。

张翠花听说批发市场衣服好看,就拉着甄臻和苟子娘来逛街。

甄臻没买,这两人各自买了几十件,装了满满一麻袋。

甄臻来到崔建义的档口里,想起西装的事,就问了一嘴。

崔建义感激坏了,“卖完了!全卖完了!不仅卖完了,还赚了十万块钱!甄老板,我真得感谢您啊!”

甄臻不在意地笑笑,“举手之劳,有什么谢不谢的。”

崔建义却知道,这哪里是举手之劳?

明明是萍水相逢的关系,他亏不亏本关人家什么事?

人家告诉他,是真心想要拉他一把。

崔建义忽然就明白了外头的传言,他们说新姚做生意的风气很好,大家从不互相压价,更不会把事情弄坏,因为有真心集团压着,更不敢随意哄抬物价。

跟新姚人做生意,爽快又舒服!

崔建义感慨:“甄老板,新姚可真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啊!”

甄臻笑起来,“我们新姚批发市场刚成立,但徐书记跟我说了,他要让新姚批发市场,成为整个北方最大的市场。你们占据了市场最好的位置,一定要把优势利用起来,争取做我们新姚的门面!”

崔建义连连点头:“那肯定的!我们一定把质量和款式给做好,争取不给新姚丢人!”

批发市场的名气大了出去,来这里开档口的人越来越多了。

不少本地商户也租了铺位,打算卖自家的羊毛衫。

甄臻也介绍了几个外地商户过来。

不到三个月时间,新姚批发市场的铺面租出去了八成!

商户多,衣服款式多,来逛街批发的人就更多了。

新姚批发市场实现了良性循环,就连徐蔚来考察时,都忍不住感慨:

“就没有甄大姐盘不活的生意!”

程素设计了一条钻石项链,送给甄臻,甄臻接过项链一看,这款项链的钻石切割可不普通啊。

“这钻石成色不错,切割的也好。”

“可不是,咱家的钻石切割工艺是一流的。”

这几年,钻石开始流行起来,年轻人结婚也流行戴钻石戒指。

甄大福也推出自己的钻石产品,她从国外引进技术和生产线,还招聘了一批好的师傅,想把这一季的主推产品,给做出名堂来。

甄臻爱不释手,“你越来越专业了。”

程素笑了笑,她一直跟甄大娘住在一起,奇怪的是,这些年,别人都催她结婚,觉得她年纪大了,可就是甄大娘,从头到尾都没催过。

“甄大娘,我要是一辈子不结婚,咱俩是不是一辈子都住一起?”

甄臻看她一眼,忍不住笑起来:

“你该不会是为了陪我,才不结婚的吧?”

“不全是。”

“那你是为了什么?”

程素说不上来,可能是潘东明给她留下的心理阴影,她经常做梦梦到被潘东明虐的很惨,一觉醒来,总觉得自己经历过梦境。

以至于程素对感情本能抗拒。

“我就是不想结婚。”

“不想结就不结,”甄臻拍拍程素的头顶,露出笑意,“结不结婚,我们都要好好生活。”

程素幸福地搂着她,“那当然了,我也要把您给伺候好,让您长命百岁。”

孟老太听到这话,忽然来了一句:

“桂芝,我死了以后,可别给我办酒席了。”

甄臻笑起来,“您怎么想起来说这话?”

“嗨,我年纪大了,哪天说没就没了,怕身后事没人当回事,只能交代你了。”

“别人家生怕子孙后代办的不够隆重,您倒是想得开,竟然不想办酒席。”

孟老太笑了笑,眼尾炸开花了,可每一条皱纹里都隐藏着幸福。

“我老太婆活到这个岁数,晚年什么好日子都过过,实在够本了。”

“新姚的风俗是请人吹吹打打,热热闹闹送人走。”

孟老太不喜欢那一套,她觉得死后的孝顺都是假的,都是子孙后代为了收礼做样子罢了。

收礼就得分钱,分钱就会闹矛盾,农村没几家不闹的,她不想自己死了,也面临这情况。

孟大国听到这话,就觉得孟老太大限到了,犹豫着要不要给孟老太买寿衣。

按新姚的习惯,肯定是要买的。

可甄臻不让提前买这些,总觉得买回来放在家里,老人家看着不舒服。

更何况寿衣这种东西,去哪家店买不到?

家里都是甄臻说的算,她说不买,孟大国也不能说别的。

“娘,我爷和我爸边上还有个位置,要是给我奶了,您以后可就不能长住在那了。”

孟长征死的突然,埋得时候也急了点,那块地不大,容不下那么多人。

按孟大国的意思,爹娘肯定是要合葬在一起的。

甄臻直接拒绝了,她又不是原主,莫名其妙穿越过来,拉扯这一家子,只能说她的使命已经达成了。

她不是孟长征的原配,连孟长征的面都没见过。

怎么可能跟陌生人合葬?

甄臻一摆手,“我不跟你爹合葬。”

孟大国瞪大眼,“那怎么行?没离婚的夫妻都是要葬在一起的。不然,您想葬在哪?”

甄臻也没个头绪,隔天她跟张翠花和苟子娘商量这事。

张翠花就提议三人葬在一起。

“我们三人?”甄臻觉得不可思议,她和苟子娘倒是能做邻居,张翠花有男人有闺女的,她孩子能允许这种事吗?

“那有什么不行的?”张翠花跟她男人过一辈子,也过腻歪了,可不想死了都葬在一起,“咱们三人到了地底下,整天嗑瓜子吹牛,不比跟男人葬在一起好?”

苟子娘双手赞成,“我没意见。”

甄臻也没意见。

择日不如撞日,甄臻开车带她们去选了墓地,她不迷信,张翠花和苟子娘却有很多讲究,觉得生前住的不算好,死后一定要住大别墅,要依山傍水,风水好,还要左右邻居都是本分人。

张翠花瞅准了一块地,左边埋得是一对老教授,右边埋得是医生。

苟子娘比划了一下,“这哪够我们三人睡得?”

张翠花差点笑歪了,“现在都是火葬,你还以为是土葬啊?咱们都被烧成灰了,放三个骨灰盒而已,怎么都够放了。”

提到死亡,苟子娘有些落寞,她不想被烧成灰。

三人偷偷买了墓地,又趁着年轻,画好妆,拍摄了一组黑白照。

甄臻看着黑白照里的自己,“还挺好看。”

“你本来就好看,六十来岁的人了,身材皮肤都很好。”

张翠花觉得自己不如甄桂芝漂亮,可她笑容灿烂,这照片让她很满意。

甄臻想了想:

“我要是哪天倒下了,小病就治,要是大病,救过来很没有生活质量的那种,就别费劲给我治了。”

甄臻知道自家孩子孝顺,怕他们拼死拼活,都要给她治病。

她可不想过那种没质量的晚年生活。

张翠花点头:“我也这么想的,我要是先死了,孩子不好意思说放弃治疗,你们可得替我做主啊!”

苟子娘笑笑,“说不定我先死呢。这种事,谁先谁享福。”

乔璐和孟东的互联网购物,做的不错。

孟东投资后,在乔璐网站的基础上,找程序员进行改进,又把支付软件引入购物网站,再加上甄臻投资做物流,多方加持下,购物网站的注册人数有了明显增加。

甄臻也尝试了网络购物。

她打开乔璐的红色网站,这网站还比较原始,二级页面也不多。

甄臻把几本俄国名著放入购物车,又买了四丫的电影光碟,34块钱一起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