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空间就这点好, 跟保鲜柜似的,放进去什么样,拿出来还是什么样。

甄臻每次去外地, 看到当地有什么好吃的,就多买点放在空间里。

这不, 大晚上的,趁程素睡着了, 她偷偷摸摸把多年前在京市买的烤鸭拿出来。

烤鸭皮色金黄, 酥脆爽口, 蘸着烤鸭酱,放到薄如蝉翼的春饼里,再加点黄瓜丝和葱丝,那叫一绝!

甄臻吃得满嘴流油,感觉不过瘾,又把在川省考察时买的火锅端出来,火锅里的食材刚煮沸就被她放进空间了, 拿出来正好吃。

吃饱喝足好睡觉, 一觉睡到大天亮,就听见程素嘀咕:

“甄大娘, 你觉没觉得咱这屋一股烤鸭味?”

甄臻心说她昨晚明明开窗透气了。

“没闻见, 你该不会是馋烤鸭了吧?”

“不能把?窗帘上还有一股火锅味。”

甄臻直摇头, “年纪轻轻的,鼻子就不好使了, 哪有什么烤鸭火锅?你没吃,总不能是我半夜偷偷爬起来吃的吧?”

程素当然不会怀疑甄大娘,甄大娘是最大公无私,喜欢分享的!

谁都能吃独食, 就她不会。

“真是我闻错了?”

“那必然是你闻错了。”

程素有点怀疑人生。

午饭后,孟大嫂从公交车上下来了。

坝头村是乡镇里经济最发达的,来往县城的公交车也最多。

孟大嫂经常坐公交车来孟家,既为了跟妯娌联络感情,也是来看看孟老太,怕别人说他们把孟老太扔给老二媳妇不管。

这几年,甄臻厂里盖房子,真心百货盖大楼,都是让孟大建兄弟俩承包的。

兄弟俩赚了不少钱,老家也盖上了楼房,孟大嫂这次来,是有个事,想叫甄臻说和说和。

“大建和大柱都盖上了楼房,我和你大哥还住从前的老瓦房。我俩倒不是贪图享受,可这几年村里富裕了,家家户户盖上了楼房,就有人说我们闲话。”

孟大柱和孟大建都有钱了,按理说也该合伙给父母盖个楼房。

孟大建媳妇周淑芬提过这件事,可张巧红不同意。

张巧红觉得盖楼房要至少要花两万多,孟大嫂手里攒了五千多,两兄弟至少一人拿出一万来。

孟大柱靠给甄臻盖房子,赚了小十万,除去家里盖房子的花销,张巧红手里还剩下五六万,可别说一万了,一千块钱她都不会出。

凭什么叫儿媳出钱给婆婆盖房子!

哪有这样的道理!

孟大嫂心里委屈,当初他跟孟老大拼死拼活,给两个儿子盖上了瓦房,孙子孙女都是他们带,她从没为难过张巧红,可张巧红却一毛不拔。

“等我们死了,这房子还是他们兄弟俩分,怎么都不会亏本的。”

甄臻也觉得头疼,张巧红的性子跟陶爱红差不多,要她拿钱出来,那是不可能的。

一万块钱对甄臻来说不算什么,可别人家的事,万万没有她出头的道理。

甄臻沉吟:“她不愿意,就让大建俩口子出。”

“我有两个儿子,哪有让一个儿子出钱的道理?”

“大嫂,你听我说,大建干工程赚了小十万,周淑芬给我卖卤肉凉菜,更是赚了几十万。”

孟大嫂瞪大眼,“淑芬赚这么多钱?我还以为卖卤肉赚点辛苦点。”

“那您可真小看卖猪头肉了,这年头,比卖猪头肉赚钱的生意可不多。”

“就算孩子有钱,也不能都叫他拿,我怕周淑芬心里不痛快。”

孟大嫂是个讲道理的人,甄臻跟她相处多年,也知道她的性子。

“我的意思是,让大建拿钱给你盖房子,再请李德成写个字据,就说老俩口死后,这房子由孟大建夫妻俩继承,跟张巧红无关,让张巧红签字画押。”

“那张巧红不可能同意的!钱虽然是大建出的,可宅基地是我们的,我还能拿出五千块钱本钱。”

“就是这意思!不同意就让她拿钱!她必须选一个。”

孟大嫂想来想去,也只能这么办了。

她再次感叹,生两个儿子可真是命苦。

“我没你这么有福气,三个儿子上赶着孝顺,哪像我们,分财产的时候全跳出来,要他出钱的时候,没一个吭声的。”

甄臻让孟老太回去主持公道。

孟老太和孟老太爹也有一块宅基地,甄臻不要,她打算把宅基地给孟大嫂,如此一来,孟大嫂的宅基地从东到西有二十多米,房子盖起来特别气派。

孟老太是老思想,认为老家还是该盖个气派点的房子。

那是孟家的根,不能断在她这里。

孟老太回去找了李德成,李德成自然愿意帮这个忙,他叫了村里几个叔公,去孟大柱和孟大建家说和,兄弟俩都同意,可就是张巧红龇牙咧嘴的,不肯掏一分钱。

李德成就说了签字画押的事,张巧红一听要签字,当时就急了!

她确实不想出钱,可她想分遗产啊!

她打算让孟大建出钱盖房子,回头孟大嫂死了,她就跳出来分钱。

可张巧红没想到,孟老太会提出签字画押!

要知道,这房子二十多米长,院子也宽敞,孟大建本身就是盖房子的,成本价肯定便宜,分起遗产来,张巧红至少能得到两间房的地基,上下三层楼,怎么想都是划算的。

李德成承了甄臻很多人情,也想把这件事给办好。

“巧红,我跟你爹娘商量了一下,把这房子盖成左右对称的。等你爹娘去了,就在这房子中间砌上一道墙,一家一半,跟你们现在的院子合到一起去。”

孟大建和孟大柱的房子在孟大嫂家的东西两侧,李德成这主意,对张巧红来说,是占便宜的。

毕竟孟大嫂会拿五千块钱出来,还有这么大一块宅基地。

农村宅基地是不贵,可坝头村发达了,家家户户都盖上楼房,村里适宜居住的地方,真没几块好地了。

张巧红不习惯去县城生活,就乐意待在农村,对她来说,家里要是能大上一圈,就能学人家城里的别墅,在院子里种种菜。

“我没钱!”

“没钱你就画押!主动放弃遗产!”

张巧红没办法,只能咬牙同意了。

李德成解决了这件事,也有脸去城里找甄臻帮忙了。

这事他纠结好几个月了,他媳妇叫他去找甄臻,可他张不开嘴,觉得自己经常麻烦人家,把往常的情分都耗光了。

李德成带着自家种的人参药材,就骑车去了好婆婆。

“我真不好意思开口,可我小儿子要上高中了,镇上高中混子多,我怕他不好好学习,就想请你帮个忙,把孩子送来县城读书。”

甄臻疑惑:“直接花钱办不成?”

“您有所不知啊!县里刚出了新政策,为了保证乡下学校的生源,不许乡下学生到城里读书。我托了半年关系,又是请客吃饭,又是送礼塞钱,可人家都说不好办。”

李德成为了这事,愁的都长白头发了。

要是放在从前,李德成觉得在哪上都一样,反正孩子不一定能考上大学。

可看到甄臻为孩子付出的一切,他潜移默化受影响,就觉得父母还是要尽力托举孩子。

再说他家日子比从前好过了,脱贫后自然会关注孩子的读书问题。

甄臻没想到还有这茬,这对她来说不是啥大事。

“你等着,我给徐蔚打个电话。”

李德成心说徐蔚是谁?教育局局子也不叫这名字,他想了好半天,才意识到,这是新姚县长!

这甄桂芝竟然直呼县长的名字!

甄臻拿起电话,就直说了孩子读书的事,徐蔚也没拿腔拿调,直接答应下来,十分钟后,甄臻接到电话,徐蔚说事情已经办妥了,让她直接带孩子去报道。

李德成都惊呆了,“这就办成了?老天爷,还是您有本事,我办了半年没办成的事,您一个电话就解决了!面子可真够大的。”

李德成听说真心食品厂是纳税大户,甄桂芝可以跟各大局长平起平坐。

以前他还不相信,觉得当官的谱大,不可能给甄桂芝这面子!

今天他才发现,甄桂芝的面子远比他想象的大!

回去后他就得讲给坝头村的村民听,人家甄桂芝这么大能耐,还天天跟他们这些农民混在一起,真够讲究的!

坝头村的日子是好过,可孩子们的学习资源是匮乏的,甄臻寻思着给坝头村捐献一个图书馆,由村里集中管理。

李德成高兴坏了,“我替村里人感谢您!”

购书直接跟新华书店联系就行,甄桂芝在新姚县城的名头极响亮,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听说她要采购图书捐献,也愿意添砖加瓦,给她打个折扣。

新华书店列出图书清大让甄臻选择。

甄臻看了几眼,去掉一些年代太久的图书版本,又添了一些世界名著,和港台的书册,让新华书店直接把书发出去。

李德成这边请村里人打个防虫书架,书买过去,就可以编号入库了。

如此多方配合下,半个月不到,就把图书馆给建好了。

村里孩子没啥娱乐活动,甄臻买的这批书有不少给孩子读的,孩子们都听高兴的。

书不能让人暴富,却能在人心里播下一颗种子,等将来时机成熟,就会长成参天大树。

孟大国和孟华今年没回家过年,也有个把月没给家里打电话,甄臻有点担心他们的安全,便打算去一趟南海省。

临走前,她把孟大建给带上了,俩人买了省城机场去南海省的机票。

孟大建第一次坐飞机,紧张地扒着座椅,“婶子,这飞机不会飞一半就掉下来吧!”

甄臻神色自若道:“放轻松,我们国家的飞行员都很有经验。”

孟大建还是很担心,上飞机后一直紧张,好在飞机不仅没有掉落,反而带他穿越云层,见识到最美的朝霞。

下飞机后,热浪扑面而来,甄臻脱下毛衣外套,换了一件轻便的装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