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正值盛夏, 深市火车站热得像蒸笼,孟南被火车站的胳肢窝味熏晕了,好不容易才看到孟东的身影。

“老弟, 这里!”

“老姐,来帮我拎东西!”三娃激动地喊了一声。

孟南身边跟着一个穿衬衫的板正青年, 梳着流里流气的发型,人倒是看着正派, 他见到三娃, 热情地走过来帮三娃拎东西。

三娃看了看他, “姐,这谁啊?”

“这我哥们,也是我合伙人,张卫东,你叫他卫东哥。”

“卫东哥。”三娃乖乖喊了一声,心里却琢磨这男的长得不错,该不会是他姐的男朋友吧?

张卫东知道他在想什么, 拍着三娃脑袋, 呵呵一笑,“你姐要是愿意当我女朋友, 我肯定二话不说, 就扑上去了。可惜你姐看不上我, 人家眼光高,喜欢那种有钱又有权势的, 可惜你卫东哥我只有帅了!”

孟南见他不正经,笑骂,“呸!我眼里明明只有钱。”

“行了,别贫了, 正事要紧。”

孟南把三娃的包往一辆黑色桑塔纳上一扔,开着车就带三娃去了深交所。

三娃第一次看到孟南开车,总觉得驾驶座上的姐姐有点陌生,他姐什么时候学会开车的?好像孟南在家是他姐,在外头就是孟女士,一位坐拥运动品牌公司的老板。

深交所最近不是一般热闹,前不久,深交所发布了500万张中签表,中签率大约10%,孟南和张卫东早就馋了,两人合计了很久,一直想过来。

可他俩虽然能赚钱,却对股票不大精通,之前孟南去湾岛那次,也是找张卫东的朋友打头阵,才顺利赚到钱。

三娃能考上清大,就证明他脑子不笨,看了这么多年书,怎么也该懂点行,孟南这次带三娃过来,就是这个意思。

孟南早就在报纸上知道了深交所的火爆,可她没想到会这么火爆。

轿车根本开不进去,一眼看去,前头好几里地,全是排队的!

孟南下去打听了一趟,被吓到了,“我去,张卫东,他们说是排队好几天,都排不到一张中签表。据说几千人里只有30多个人排到表格,没表格咱怎么认购股票?”

“这还用你担心?”张卫东从后备箱拿出五个包,打开一看,全是一叠叠捆好的身份证,“我早就准备好了!我从外地邮了五万多张身份证,还找了五千多个短工过来帮忙排队!”

孟南瞪大眼,“五万多张?不是,张卫东,你哪来这么多张身份证?”

三娃也被吓到了,他从没在书上看到这种操作,原来股票买的不是行情,而是人情世故。

张卫东嘿嘿一笑,“还能哪来的,当然是在农村收购来的,哥哥我花了大价钱!”

张卫东又不傻,就他们这三人,搁这里排队,没等排到他们,人早就虚脱进医院了。

再说了,靠自己怎么可能赚大钱?

本地的人都过来买股票呢,根本找不到代排队的,张卫东干脆从北方农村拉了几火车人过来排队,价格给的高高的,五十块钱一天。

这年头,五十块钱不是烧钱,排几天队就能赚好几百,还包吃包喝,免费坐火车出来观光旅游,这些干活的农民都一口答应了。

张卫东还跟深交所的人打了招呼,让深交所的人给他方便。

有钱能使鬼推磨,更何况张卫东有钱有权,还有灵活的脑子!

在张卫东的运作下,他们很快拿到了一叠又一叠中签表格。

三娃这些年一直看书学炒股,前几年他去京市旅游,孟南还找人给他讲课,就是为了培养三娃。

孟南倒也想自学,可她实在太忙,加上对数字没兴趣,也没耐心盯着股市,便作罢了。

三娃看书时,学了不少理论知识,也总结出一套买股票的理论知识,眼下就剩下实操了。

张卫东拿了一千万本钱,孟南也打算拿一千万出来炒股。

三娃瞪大眼,“姐,你哪来这么多钱?”

孟南自然没有这么多现金,孟家这么多产业,账户上的现金也不是很多,孟南的钱都是用她的运动服品牌抵押贷款借来的,银行给的利息不算高,审核也不严格,孟南很容易套到了钱。

三娃瞪大眼,没想到他姐这么大胆子,要还是被大伯和奶奶知道,大姐又要挨骂了。

“你可别告诉他们。”孟南说。

“我知道,我都给你保密!”三娃钱不多,他考上清大,他奶给了他二十万奖金,跟孟南当年是一样的。

这么多年,三娃存了十几万压岁钱,又把他奶奶给的金子当了一部分,不过当的都是金砖,奶奶送的礼物一个没舍得当掉。

他考上大学后,县里奖励了好几万,再加上从五娃和四丫那搜刮来的,手里有不到五十万。

“四丫借给我五十万。”三娃对孟南说。

四丫靠着卖书赚了点钱,孟家对孩子比较开明,孟大国和焦蕙兰本来担心她乱花钱,在甄臻的要求下,给了孩子管钱的自由。

四丫把钱都存在银行里吃利息。

这次三娃出来炒股,四丫就把钱都提出来给了他,说是赚了算他的,亏了两人一起承担。

四丫没啥物欲,觉得家里有吃有喝,真不在乎这点钱。

三娃却感动坏了,陶爱红天天防着孟南和孟好,可她们却对自己那么好,陶爱红不懂兄弟姐妹间的感情,可三娃跟她们一起长大,感情自然亲近。

孟南笑道:“四丫对你这么大方呢?比对她姐还好!”

三娃不好意思地笑笑,“等我赚钱了,也分给四丫,争取帮她把这笔钱翻个倍。”

孟南笑着拍拍他后脑勺,姐弟俩便一起签了字,把全部钱投进去。

这钱进去就像是坐过山车似的,一路往上窜。

几人看红了眼,又在张卫东的担保下,跟银行贷款了一些钱,全部换成股票。

三娃第一次实操,一想到自己操纵了两千多万的资金,后知后觉有点害怕。

深交所这一波行情来势汹汹,所有人都跟疯了似的,有人排了好几天队,没排到中签表便开始闹事,深交所门口都是尿味,草丛里都是垃圾,随处可见真心方便面的袋子和红日运动饮料的瓶子。

孟南边吸溜着方便面,边感慨:

“从小吃到大,吃得快吐了,我都很多年没吃方便面了,没想到,这几天方便面口味改良了,还怪好吃的。”

“你吃的牛肉大碗面,是我奶研发出来的,这几年卖的特别好,也是真心的王牌产品。”

孟南点点头,喝了口运动饮料,还真觉得身体轻松了不少。

“我奶真够传奇的,以后让四丫给我奶写本书,名字就叫《我们这一家》,就写咱家的故事,我再给投资点钱,找明星拍成电视剧,把咱家的历史记录下来,让我奶高兴高兴。”

三娃嘿嘿一笑,也觉得这个主意好,任何跟奶奶有关的事,都能让他发自心底的开心。

与此同时,甄臻在家猛打了个喷嚏。

张翠花掰着玉米头,笑道,“该不会是三娃念叨你了吧?”

“还真别说,这孩子神神秘秘的,我瞧着肯定没去京市,肯定跟他姐一起去沪市或者深市买股票了。”甄臻帮张翠花摘好一盆韭菜。

她最近经常来矿上,把一斤一斤的金子收到空间里。

这几年,矿上引入新的设备,矿里开采黄金量比之前翻倍了,每天都能存好几斤黄金。

甄臻的空间里已经有了好几百斤金子,还收了好几百件古董,当然了,她根本看不懂古董真假,反正价格不贵,有好东西就收,甭管真假,反正人家有钱她有矿。

身为一个有金矿的女人,甄臻还真不差钱!

“你也敢让三娃一个人去。”

“有什么不敢的?半大小子,真是闯的年纪!”

甄臻说完拿出一个红色的首饰盒,里头放着一对金手镯,金戒指,和金耳环。

张翠花一愣,“你这是干嘛?”

“你不是生日要到了么?嗨,咱这年纪不能说生日,该说寿辰了。你都上六十的人了,也不知道给自己买点金子戴戴,不是我说,咱们没多少年可活了,说死也就死了,别把钱都花在孩子身上,对自己好一点。”

张翠花笑得嘴都咧到耳后根了,“桂芝,我亲姐妹,你说你怎么这么了解我呢?我正打算去你那金店买一套金首饰戴戴呢,打年轻时候就羡慕人家戴金子,一把岁数了才戴上。快给我戴上,我也出去显摆显摆!”

张翠花说着,把所有金子都套身上了,她站到镜子前,看着镜子中的女人。

在外人看来,她实在不年轻也不漂亮了。

走在路上,人家看到她这么个皱巴巴的老太太,都嫌弃。

骑车的小孩呵斥她不长眼,挡人家的路,她心里也曾失落。

看到村里活泼好动的孩子,也曾为自己的身体僵硬而落寞。

年纪增长,她的慢性病越来越多,牙齿也不如从前好了,吃饭口味变淡,不知道从哪天起,吃再好的东西都不香了。

可老人家是没有不开心的权利的。

家里里里外外这么多事,都要她操心,孩子们年纪大了,二女儿和小儿子也有了孩子,她还得抽干身上最后的血,为孩子奉献。她不可能对孩子们说,她想戴黄金首饰,这说出去显得不懂事。

也就她这好姐妹会想着她。

宋小玉回来时,看到张翠花戴着沉甸甸的金首饰,心里一惊。

这手镯重量可不轻,看着都是实打实的金子做的,有拇指粗,至少值好几千。

她桂芝婶子出手真够大方的!

宋小玉也稀罕坏了,摸着张翠花的金子,口水都要下来了。

“我桂芝婶子对我娘就是偏心,听程素说,这是桂芝婶子亲手画的花样,特地找工匠打出来的,店里都没有卖。娘,你运气可真好,你快说说,你往哪个方向磕头,才交了这么好的姐妹。”

张翠花幸福得满脸红晕,她一把抱住甄臻的肩膀,眼泪不自觉流了下来。

“小玉,你这辈子是没这福气了。娘命好,下辈子还要跟你桂芝婶子当姐妹。”

宋小玉忍不住擦眼泪,甄臻也被她说的感动了,“你看你,过个生日哭什么?我是开金矿的,送你点金子不算什么。”

“你就是开金矿的,那也都是你的钱,你愿意对我好,那是看重我这姐妹,再说了,我男人都没对我这么好。”

张翠花炒了几个菜,又把刚卤好的鸭货和豆干拿出来,给甄臻贴了她最爱吃的红薯饼,两人对着一桌子菜,喝得微醺,甄臻才回家。

深圳的股市一直在涨,三娃第一次玩股票,心里被这行情闹得七上八下的。

可他总觉得花无百日红,这行情迟早要下来。

孟南有些不相信,“你还真能从数字里看出门道来?”

“我也不懂,就是一种直觉,但是姐,咱最好见好就收,我打算等我开学了,就把本钱撤出来,趁售价高卖个好价钱。”

他们投了好几千万进去,真要是被套牢了,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三娃见孟南意犹未尽,赚红了眼,连忙说:

“咱们国家可没有涨停的说法,一旦下跌,能跌过半呢!姐,你可不要冒进,我奶说过,咱家是赶上了好时候,才能赚这么多钱,别总觉得自己有多厉害,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

孟南想了想,也觉得有道理。

她那运动服品牌也赚了点小钱,可说到底,她能赚钱靠的是孟西的国民度。

这年头咱国家奥运会冠军没几个,孟西又是跳水大满贯选手,她为国家得了很多金牌,本国人都认识她,她天天穿孟南的运动服上电视,才给品牌带来一定的知名度。

孟南咬咬牙:“我跟你一起抛。”

张卫东听到这话,差点跳起来,这时候把股票给抛了,这不是傻子吗?

“他一个人回去就行,你跟着凑什么热闹?”

孟南摇摇头,“三娃是我弟,我肯定要把他安全送到清大才行。再说了,我奶教导我们,钱再好也不如亲情大,一个人如果为了钱,不顾身边的人,那就是本末倒置。”

“你奶奶的思想早就落伍了!你奶奶又不知道有股票这种东西!她哪里知道股市一天能赚多少钱?”

张卫东觉得她就是傻子,深交所都乱成什么样了,谁能抢到一百块钱的股票都能放鞭炮庆祝,眼下天气炎热,股市行情比天气更火热,一个多月以来,他们的本钱翻了倍。

这一番接一番的,张卫东每天激动得都没空上厕所,做梦都梦到一屋子钱。

这种行情下,炒股票不比上班上学强多了?

别看孟东是清大的,叫张卫东看,清大的文凭也不如这一拨行情。

张卫东就觉得孟南脑子不够灵活,到底是小地方出来的人,沉不住气。

可孟南和孟东却直翻白眼,他俩无所谓别人怎么说自己,但说奶奶就是不行。

孟东冷哼道:“我叫你见好就收,你不听我的,那你自己玩呗!但我奶的思想可不落伍,咱家钱都是我奶赚的,沪交所刚开时,我奶就去沪市炒过股,在股市赚了上千万!”

“就是,你是没见过咱家老太太,我奶长得漂亮,气质好,人家还能慧眼识金,随便买个金矿,每天都能出十几斤金子,我奶奶哪是你能怀疑的!”

张卫东这才想起来,孟南提过,孟家能赚钱,靠的是她奶奶,但当时张卫东没当回事,以为孟南她奶就是靠卖辣椒酱拉扯起两个儿子,才给孟家积累了一点做生意的本钱。

原来,老人家还炒过股票呢!

张卫东半信半疑,又打电话咨询了深交所的朋友,朋友都觉得这时候抛售股票是傻子,张卫东便决定留在深市,等年底再抛售。

回去的路上,三娃看着存折上的钱,总觉得跟做梦似的。

他是赚钱不假,可如果不是张卫东,他们根本不知道要排队领中签表,更不知道从乡下收购身份证,找工人来排队。

没有张卫东的人脉,他们连深交所的大门都挤不进去。

三娃总结了一下,赚钱要有咨询、人脉、能力、脑子,还要看大环境。

大环境好赚钱的时候,就多赚点钱,多储存点过冬的粮食。

哪天大环境不好了,就可以用储存的粮食过冬了。

三娃到了学校后,又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甄臻听着他成年男性的低沉嗓音,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一转眼,孙子都上大学了。

她把孩子们的照片翻出来,怎么都不相信,以前的小萝卜头都长成大姑娘大小伙子。

三娃回到学校后,一门心思投入到计算机专业里。

可别说,计算机还真是有意思,三娃从代码中找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励志为华国的互联网事业,贡献自己的人生。

四丫成绩不好,考不上大学,甄臻想花钱让她出国进修一下,可她恋家,不愿意离家太远。

甄臻建议她读个卫校,四丫对卫校没兴趣。

某天,孟南打电话来,说是有个知名演员前辈,办了明星学校,孟南认识里头的招生办老师,打个招呼就能把四丫送进去。

“四丫不是会唱歌吗?她那圆脸蛋也很有观众缘,还不如进去学学,当不成明星,就当编剧,也是好的。”

甄臻听过这个明星学校这学校刚成立,看着不显山不露水的,后来却出了不少知名演员。

华国第一批娱乐圈的顶梁柱,有一半是这学校出来的。

四丫只想在家里躺着,可孟大国一看到她就唉声叹气的。

孟南考上清大,孟西是跳水冠军,就她没啥出息,整天躲在屋里写小说。

在孟大国眼里,写小说跟吸毒的没啥区别。

四丫不想听他唠叨,左右这明星学校,上个一两年就能出师,就当去京市旅游,没事还能跟孟西和孟西见见面。

四丫快活地接受了孟南的提议,“我去上明星学校!”

甄臻笑着拍拍她的脑袋,“记住了,咱不接受潜规则,咱自己是资本,实在不行,奶奶给你开个娱乐公司,让你自己当老板。”

四丫搂着甄臻的胳膊,撒娇:

“知道了,奶!我走后,家里就只剩下小水娃一个人了,你不会寂寞吧?”

“不寂寞,家里这么多人呢。”

四丫是写小说的,本就敏感,听了这话,反而湿了眼眶。

“阿奶,你说养孩子有啥用?你养了这么多孩子,却一个个离开了你。”

甄臻抱着四丫,拍拍她的后背,笑着说:

“四丫,大人的爱是成全,是目送,是托举!”

“可大人也需要回报啊。”

“你想回报大人,只管把自己过好了,去自由,去发光,去飞翔!你幸福,就是对奶奶最好的报答了。”

四丫觉得自己一刻都不能跟奶奶分开。

“我后悔了,我不去读明星学校了,我要留在新姚陪奶奶。”

甄臻笑了笑,捏着她的小鼻子,“忘记告诉你了,奶奶明年也要去京市开发房地产。”

四丫哭得满脸是泪,“真的吗?你没驴我?”

甄臻好笑地帮她擦擦眼泪,“没驴你,房地产和互联网的时代就要来了,四丫,奶奶怎么可能错过这一波行情?昨天你小婶子给我打电话,说京市正在招商引资,眼下主要对象是港城和湾岛富商,但奶奶也要去凑一波热闹。”

四丫一句没听懂,但她知道奶奶要跟她一起去京市。

“太好了!就只剩下小水娃一个人在家咯!”

正在补暑假作业的五娃听了这话,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这年下半年,深市股市震荡,一夜之间股票跌了一半,张卫东亏了快两千万!

他抱着侥幸心理,以为股市会回调,谁曾想,带来的本钱都保不住,等他终于割肉离场,身上只剩下五百万不到!

也就是说,他这半年在深市,不仅没赚到钱,还亏了五百万。

张卫东后悔没听孟南的话,大腿都要拍断了。

“早知道我就跟你一起抛掉了,现在好了,钱没赚到,亏得底裤都不剩了。”

孟南也有点后怕,最近生意不好做,她投了不少钱从国外引进运动鞋生产线,要不是三娃帮她赚钱还了银行贷款,她只怕要破产了。

孟南忽然想到,前几天三娃说什么要去沪交所买股票。

张卫东抽着烟,指着电话,“赶紧打电话问问!不对,他住宿舍,哪来的电话?要不我开车送你去清大。”

孟南一摆手,“不用,三娃有寻呼机,我给他寻呼台拨个号就行。”

张卫东心说一台寻呼机要2000块,这可不便宜!

三娃当天没有回电话,孟南跟张卫东直接开车找过去,去了清大一打听才知道,三娃在外头租了一间房子,正在跟同学一起研发BP机。

1990年,华国第一个寻呼台开通,BP机成了热卖品,可眼下品牌寻呼机实在太贵了,动不动上千块。

三娃脑子一转,就想看看能不能自己研发个寻呼机出来。

他跟同学拆开一个寻呼机,发现这玩意就是单向通讯,看着高端,其实没啥技术难度。

而市场上岛国寻呼机最普遍,卖的也贵,三娃寻思着能不能自己组装个寻呼机,卖个超低价格,给岛国品牌致命一击!

寻呼机的外壳不难生产,配件也便宜,三娃和同学很快就有了新进展。

而他之所以没回复孟南,是因为他的寻呼机被拆掉了,根本没看到信息。

“姐,你找我什么事?”三娃擦了把脸。

孟南回过神,问起买股票的事,得知三娃的钱大部分买了沪交所的股票,孟南和张卫东也跟着投了一笔。

听说张卫东亏了两千多万,只带着五百万回京市。

三娃感慨道:“看来华国的股市,不管你是啥颜色的,都坑起来没商量啊!”

“可不!”张卫东悔的肠子都青了。

三娃的寻呼机研发成功后,给甄臻打了电话。

“阿奶,你想象不到,我不仅研发出黑色寻呼机,还研发出彩色寻呼机,瞄准了女性市场!等我回新姚,带一台红色寻呼机给你,让你威风威风!”

甄臻笑着答应,没扫三娃的兴,心里却并不看好寻呼机市场。

眼下已经快到1993年,再过几年,智能手机就要问世了。

三娃的寻呼机就算能上市,也会很快被大品牌围剿。

不过年轻人,吃点苦头不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