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挪用了账上的银子, 补贴了娘家。”
季氏坐在雨中,任由雨水把她淋透。
“前后补贴了十几万两。”
“你非要查账,我没办法只能烧了。”
雨水冲刷着她的面颊, 被高温烫出来的红印,全都变成了一个个小水泡。
暴雨倾盆, 没多久, 库房的火就灭了。
除了这间库房外,没有波及到其他任何地方。
季氏病了。
她当夜突起高烧,烧得浑身滚烫,正院匆匆禀到了顾知灼那里,顾知灼翻着账册的手顿了一顿,说道:“去请大夫。”
“再给我煮一壶浓茶。”
说完, 她又低头翻起账册。
镇国公府的产业不少,季氏嫁进来八年,累积起来的账册多达上百箱,短时间里根本看不完。
她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没空一直耗在季氏身上。
所以, 她索性让季氏自己把有问题的账册指出来,更省事。
至于季氏一口咬死只挪用了银子来补贴娘家,这话听听就可以了。谁知道有几成真!信季氏还不如信她自己是气运之女。
顾知灼匆匆翻着。
烛光亮了一晚上, 两个丫鬟也陪了一晚上,晴眉用手肘轻轻撞了一下琼芳,两人交换了一个眼色, 不一会儿, 琼芳从外头端了两盘点心进来。
“姑娘,有绿豆饼和玫瑰酥,您要哪个。”
顾知灼头也不抬:“绿豆饼。”
酥皮类的太脏手。
一盘绿豆饼递到了她的手边, 每一个都做得只有铜板大小,
顾知灼头也没抬,拿起一个就放进嘴里,配着浓茶,翻着账册,不一会儿就吃得一干二净。等到早上晨昏定省的时候,顾知灼把这件事的经过禀了太夫人,暂时只说了季氏偷偷变卖顾家产业,挪用亏空,用了大量的金银补贴娘家什么的。
“孙女还没算完,光是太元二十年,就挪了有十几万两。”
“她还暗中变卖了两座山林果园。”
顾太夫人听得都快懵,在她的认知里,这样的事简直想都未曾想过。
她气得把案几拍得砰砰作响。
对打小活在金玉堆里的太夫人来说,十来万白银其实不算什么,可是,这些银子莫名其妙给了别人,这就忍不了了。
若是季家真遇到什么难处,她来好好与自己说,想讨些银子贴补,她会不给?
这样私下亏空挪用,跟偷有什么区别!
而且这还仅仅只是一年。
这么些年来,她到底补贴出去多少。
季家是什么无底洞吗?
“其他的账册我还没看完,祖母,暂时就……”顾知灼停顿了一下,直言道,“先关起来吧。”
太夫人点了头,同意了。
“还有,季家一声招呼都不打,莫名其妙地拿了咱们家这么多银子,我打算让大管事派护卫去拿人。要么还钱,要么去官府。”
太夫人迟疑了一下:“可是,季家到底是姻亲,这样不太好吧。”
“是姻亲,就不会怂恿夫人暗中挪用银子了。”
“没直接送官府,已经是咱们顾家最大的仁慈。”
太夫人想了又想。
“祖母,夫人昨天还放了火呢,这万一要是没有下雨,一下子烧起来的话……”
她微微蹙眉,轻轻叹了口气,欲言又止,“我都吓坏了。”
这话一出,太夫人当即就变了脸。
是了。
亏空,挪用,还放火!季家的家教太可怕了。
“听你的!”太夫人心有余悸道,“全听你的!”
顾知灼弯了弯眉:“祖母英明,家里有您在,孙女安心多了。”
那当然!太夫人多了几分得色,她清了清嗓子,严肃地吩咐道:“祝嬷嬷,你带人去锁上正院,季氏既然病了,就别让她再出来。还有琰哥儿,这都已经搬去前院了,日后好好跟着先生读书习武,没事也别总回正院,实在不成样。”
“再让人递牌子,季氏是圣旨赐婚,我得进宫一趟禀明缘由。不像话太不像话了!”
“是。”祝嬷嬷恭顺应诺,又忍不住瞥了一眼坐在那儿吃着银耳红枣羹的大姑娘。
名份上,夫人是大姑娘的母亲,又是钦封的国公夫人,无论是国礼还是家礼,大姑娘都必须对夫人孝若亲母,恭顺待之。
但是,夫人先犯了大错,再由太夫人做主发话就不一样了。
夫人被禁足,镇国公府往后就是大姑娘一人独大!
明明几个月前,大姑娘还与太夫人关系僵硬,反倒是待夫人跟亲生母亲一样信任依赖,甚至连自己院子的下人都管不好,什么嫉妒心重啦,骄纵啦,心肠恶毒啦……全都是从她自个儿院子里传出来的。
如今……
莫非以前是装的?
祝嬷嬷没有再往下想,当下就叫上几个婆子一同去了正院。
等到祝嬷嬷把一切办妥,回来复命,又跟太夫人说起季氏脸上的水泡破了,红肿得厉害,大夫说会留疤什么的,顾知灼听了几耳朵,就告退了。
她直接去了前院,让大管事陈今调来了十个账房。
“还有,你调些人去江南,把季华承和季家的族长,家主全抓到京城来,其他的留在原地看管,别闹得风声太大。”
陈今是镇国公府的大管事,统管府里上下一切。
他是一早得了顾白白的令,让他从此以后都听大姑娘的。
他一一应是,见顾知灼没有别的吩咐,就下去办了。
顾知灼揉了揉头,困到不行。
“回去,睡觉!”
“姑娘。”
晴眉拧着眉,问道:“为什么是太元二十年?”
季家来京城和夫人闹掰,还有季承华发家不是在太元二十二年吗。
“太元二十年,夫人刚嫁进镇国公府吧?”
这个问题她想了一晚上没想明白。
“是呀。”顾知灼回首向她一笑,语气里不带任何情绪,“为什么呢?”
晴眉:“……”
顾知灼揉着眉心往内仪门走着。
晴眉最初去库房看完过来回禀,她就发现不太对劲了。
太元二十年的那几个箱子烧得最旺,也就是季氏一开始点燃的是这些,她最想烧了的是这些,而不是太元二十二年。
顾知灼特意对比了一下太元二十二年前后。
太元二十二年以后的账目,哪怕她只是随便翻了一本,也发现了有对不上的地方。但是,太元二十年的就太完美了。
好比这两座山,先是提前半年记了山火无产出。再在年底的时候,记上了置换良田。
就像是故意要用后面的不完美来吸引目光,从而来掩盖住真正的秘密。
要不是季氏先烧的是太元二十年,顾知灼十有八九也发现不了。
顾知灼叹道:“方才,我没告诉太夫人,季氏变卖掉的其实是两座铁矿山。”
晴眉紧捂着双唇,差点轻呼出声。
铁是国之重器,铁矿历朝历代都是归入朝廷的。
顾家的这两座铁矿山是当年曾祖父的战利品,太祖皇帝特许曾祖父留着。
但顾家执掌兵权,若是手上再有铁矿,实在过于犯忌讳。从曾祖父起,就让人在这两座矿山上种上瓜果,当作果园子一样,每年鲜采的头一批果子,也会让人快马加鞭送来京城进上。
她小时候,祖父还带她和兄长去摘过果子。
祖父去世后,再无人知道,那其实是铁矿山。
上一世的后来,这两座山成了谢璟的私产,是谢璟入主东宫时,皇帝赏赐下来的大礼之一。
曾经她以为这是抄了镇国公府的“战利品”。
而如今……
原来,这两座矿山早在太元二十年就已经不属于顾家了。
郑戚说,当年是如今龙椅上的这一位领的差事,带着礼部官员一同去江南迎亲。
他早就和季氏相识。
那么这矿山,会不会是季氏假借变卖的名义,实则是给了他。
这个认知让顾知灼的心底无端生起了一股寒意。
她捏紧腰间的禁步,默不作声地往前走。
昨夜的一场暴雨,来势汹汹的,地上的水渍还没干,等回到凌霄院的时候,绣鞋已经湿透。
她脱下鞋子,盯着上头的珍珠沉默了许久,终于还是倒回到了美人榻上。
本来只想打个磕睡,结果这一睡足足睡到了黄昏,半梦半醒间,她隐约听到一声熟悉的猫叫,瞌睡虫一下子跑光了。
她眼睛一亮,摇了摇桌上的铜铃,把琼芳叫了进来,自己随便套了下鞋,跑到窗边。一打开窗,一只狸花猫跃了起来,亲昵地和她碰了碰鼻子。
“你是来找我玩的吗?”
“喵呜。”
顾知灼吩咐琼芳去给猫准备些吃的。
等她换过衣裳出去的时候,猫吃的和人吃的都备好了,猫坐在桌上,她坐在桌边,一块儿吃饭。
吃完饭,猫抖了抖毛,脖子上的项圈在阳光底下闪闪发亮,衬得它的一身毛发越加油光水滑。
“咦,你又换了一个新项圈呀。 ”
顾知灼勾勾手指,它就过来给她看项圈。
这回是金项圈,照样镶了许许多多的宝石,闪瞎眼的那种,在最中间的是一颗金色的猫眼石,和它的眼睛一模一样,漂亮得不可思议。
“他还真不怕你被人逮走。”
顾知灼估摸着这个金项圈比她最贵的那套头面都要昂贵。
镶了这么多宝石不算,项圈的下头竟还挂了两块小玉牌……唔,好像有点点熟悉。
能不熟悉嘛?!这丑到不行的符箓就是她亲手刻的!
顾知灼捏着它脖圈上的小玉牌看。
小玉牌的断裂处打磨的十分光滑,确实出自同一块。
“碎了吗。”
她喃喃自语。
这上头刻的是平安符,除了丑了一些,没别的毛病。沈旭这是又撞上倒霉事了?
顾知灼放开手,摸了摸它的脑袋。
沈旭这个人面上瞧不出来,还是挺宠猫的,挡过一次灾的符箓对人没什么用,但还是足够能够保护小猫小狗。
“喵呜。”
猫嗲嗲地叫着,用肉垫勾了勾她的手,金色的眼睛无比灵动。
顾知灼福至心灵:“你是要我跟你出去?”
猫用它的尾巴往顾知灼的手臂上轻捶了几下。
顾知灼看了看天色,这会儿出门她还可以去瞧瞧公子。这么一想,连日的疲惫一扫而光,整个人神清气爽。
她从梳妆台的抽屉里拿出了一块新的玉牌,是这两天刻好的,上头是一个完整的安神符,公子养病的时候戴着刚刚好。
“走吧。”
猫听懂了,它往窗台上一跳,伸了个懒腰,翘着尾巴等她。
顾知灼让琼芳留下来看家,带了晴眉出门。
猫扒在她的肩上,满足地感受着她全身上下让它开心愉悦的倒霉气息。
“喵呜!”
出了院子,猫又催促了几声,摇着尾巴,好像很急又好像没有那么急。
“大姐姐。”
顾知灼顿了一下脚步,循声去看:“微微。”
是二房的顾知微。
顾知微生得清丽秀净,她和顾知南的年岁差不多,一个十一,一个十岁。
在顾知微上头本该还有一个姑娘,只是一出生就夭折了。
“灼表姐。”
和顾知微一块儿的是她外祖家的表姐,比顾知灼小了一岁多。
“迎儿,你是来玩的吧。”
徐迎儿留着厚重的留海,遮着半张面,有些腼腆地对着顾知灼笑了笑,呢嚅着也听不见说了什么。顾知灼扬起眉梢,向她招了招手。
徐迎儿愣了一下,走了过去,有些不解地望着她。
顾知灼从发上取下一朵珠花,抬手拨开她的留海,指腹触碰到微凉肌肤的那一刻,她能感受到徐迎儿轻轻躲闪了一下。
“别动。”
顾知灼用珠花把两边的留海全都固定在了额头上方,露出了她光洁饱满的额头,两朵海棠珠花在风中花蕊轻绽,徐迎儿腼腆笑着,容色比花还娇。
“这样多好看。”
顾知灼满意了。
徐迎儿和顾知微不愧是表姐妹俩,两人生得很像,尤其是眼形,跟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似的。
徐家也是官宦人家,怎么把个小姑娘养的这般畏畏缩缩。
徐迎儿怯生生地说道:“灼表姐。珠花……”
“送你了。”
“可是……”徐迎儿不安地摸着鬓角。
她不能要。
顾知微拉下她的手,故意嘟着嘴打岔道:“大姐姐,你偏心,我也要。”
“有你的。”顾知灼扬手叫来了一个小丫鬟,“去我那里,让琼芳把上回新买的珠花都拿来,二妹妹自个儿挑。”
她点了点顾知微的小巧鼻尖:“这下总成了吧。”
“大姐姐,你真好。”顾知微拉着徐迎儿,笑得灿烂,“表姐,你别不好意思,大姐姐经常给我们买珠花,收下收下,一会儿我再给你挑,把大姐姐好看的珠花全挑走。”
徐迎儿果然稍稍安心了一些,她羞涩地笑着:“多谢灼表姐。”
“喵呜。”
蹲在顾知灼肩膀上的麒麟猫瞪着圆溜溜的大眼睛,它伸出了小爪子,拍拍她的脸蛋,像是在催促。
“好啦好啦,我知道。”
“你们玩,我出门一趟,等我回来给你们带好吃的。”
顾知微眼睛一亮,开开心心地应了。
徐迎儿怔怔地看着顾知灼离去,有些羡慕地说道:“你大姐姐真好。”
“对呀。”顾知微两眼弯弯,“我最喜欢大姐姐了。表姐你放心住着,有我,不对,有大姐姐在,舅父绝对不能把你强行带走。”
“什么嘛,为了你弟弟,就要把你嫁给一个老头,太过份了。你才十三岁,舅父他们……”有病吧!
徐迎儿抿了抿嘴唇,没有说话。
她是偷偷跑出来的,这是她这辈子做得最大胆的一件事,要是还被抓回去,那她、她……
顾知灼脚步匆匆地出了门。
没有骑马,大白天的骑马过去,还是有点太过招眼了。她索性坐了马车出行,又让马车在离重楼巷不远的大街停下。
谢府就在重楼巷,步行过去不会太过引人注意。
怎么着,也得装装样子才是。
“喵呜。”
猫在马车上一直安安静静的,直到这时,它突然从她的怀里跳了下来,用尾巴勾了一下她的小腿,往和重楼巷相反的方向跑去。
跑了几步,又扭头冲她“喵喵”叫。
“来了来了。”
顾知灼答应了一声,跟了过去。
没走多远,一股浓重的血腥味扑鼻而来。
要没记错的话,前头是上回被东厂封路的大街。
她后来让郑戚打听过,被查封的是吏部郑侍郎的府邸,但打听不到是为了什么。
整条街现在依然封着,周围一个路人都没有,顾知灼还在街尾,东厂的番子就看了过来,她刚靠近两步,番子手上的长刀出鞘,架在了她面前。
猫往里头跑了一会儿,见她还没跟上,又回头喵喵叫。
番子看了看猫,又看了看她,迟疑着放下了刀。
这是,主子的猫吧?
“喵呜。”
猫忽然眼睛一亮,顾不上再催促顾知灼,四肢飞奔地朝前跑去。
顾知灼心念微动,果然,沈旭从郑侍郎府中走了出来,红衣如火似血,哪怕隔得那么远,她也能敏锐地感受到他身上的气息远比上次见面时更加的危险。
乌伤双手递上一块白巾。
沈旭擦去手上未干的鲜血,随手一扔,唇齿间溢出一声不屑的低嘲。
猫在他的脚边软绵绵的叫着,沈旭抬眼就朝顾知灼看过去,眼中是高高在上的轻蔑和染血的暴虐。
侍郎府的大门大开着,两个番子抬了一具担架出来,担架上头是一个用白布盖住全身的人,白布上头星星点点全是黑红色的血。他们迈过门槛的时候,担架稍微倾斜了一下,一只没有皮的手臂滑了下来,露出血淋淋的肢体,血液蜿蜒地滴落在地……
沈旭淡声道:“封了。”
阴柔的嗓音中没有一点起伏,他抬步走上了一辆黑漆马车,不一会儿,又是一块沾血的白巾从马车里丢了出来。
马车缓缓驰出,沈旭沉默地转动着手中的佛珠,忽然,他听到有人轻轻敲了一下车壁。
胆子这么大,他几乎不用想也知道是谁,不耐地一把扯开车帘。
沈旭掀了掀眼皮,于是,抵着她脖子的两把刀归入刀鞘,紧跟着,拿刀的番子也远远地退开。
“有事?”
他的嘴角似笑非笑,整个人有一股子恨不得屠尽一切活物的疯狂肆意。
“重楼巷,你想去就去,没人拦。”
“喵呜。”
猫扒在车窗上,撒娇地冲着顾知灼叫。
顾知灼的目光在他眉心落了几息,有点明白为什么猫会跑去找她了。
沈旭不耐烦地按着猫的脑袋,把它扒拉下去,桃花眼危险地眯起,哪怕没说一句话,满眼也都写着“要么滚,要么死,别烦我”。
顾知灼想了想,从荷包里摸出了那块新刻好的小玉牌,不舍得递了过去:“给,谢礼。”
沈旭没接。和谢应忱之间,他们现在是等价交易,他暂时不欠自己的,不需要谢礼。
“谢猫的。”
谢猫帮她拟了这张方子。
“诺。”
顾知灼的手又往前头伸了伸,清澄的双瞳中,他看不到算计和讨好,也没有畏惧和嫌恶。
过了一会儿,他终于屈尊用两只手指捏起了玉牌,垂下长长的衣袖。
顾知灼甩了甩发僵的手臂,刚刚差点没忍住扔下就走。
“还有这个。”顾知灼又从荷包里拿出一小把薄荷糖,“提神醒脑,我自己做的。”
这回她聪明了,直接把薄荷糖放在马车的小桌几上。
“再去找我玩呀。”
这话是对猫说的,结果下一刻,马车的帘子“啪”的放了下来,吓了她一跳。
“喜怒无常。”
顾知灼嘀咕了一句,往旁边让了让,由着马车先走。
沈旭剥开了一颗薄荷糖放进口中,一股子清凉直冲脑门,驱散了萦绕在鼻尖久久不去的血腥味,过了一会儿,他丢开佛珠,捏住了掌心的玉牌。
“第一个……”
郑侍郎府被抄。
短短三天内,阖府上下尽数进了诏狱,郑侍郎更是被剥皮凌迟,丢进了乱葬岗。
满朝上下一片哗然。
一道道弹劾折子堆上皇帝的御案。
郑侍郎是朝廷命官,不经三司会审,说杀就杀,还是施以这等酷刑,简直肆意跋扈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更有折子言辞激烈,断称,皇帝若不降旨重罚,大启必会重蹈前朝宦官专权,祸乱朝纲的覆辙。
皇帝随手翻了一遍折子,不耐道:“全都打回司礼监,着他们整理好了再送来。”
李得顺应了诺,司礼监是沈督主的司礼监,这些折子打回司礼监和交到沈督主的手上让他瞧着办没什么两样。
他向徒弟使了个眼色,几个小太监过来,手脚麻利地把满满一书案的折子全都整理好了,又捧着折子悄悄退了下去。
“你说。”
皇帝额头的青筋一跳一跳的,盯着跪在下头的太医正。
太医正刚从谢府回来。
“大公子的脉象平稳了。”
怕是死不了了。他咽了咽口水,这一句终究是没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