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对残兵的安排

众人都经历过国破家亡,最是明白安宁生活的可贵。

风轻竹率先表态:“我们工业区有很多作坊都可安排他们上工,仓管员,登记员等等。”

陈梓也跟着道:“我们书院和书坊也可安排些人。”

慕青摸了摸胡子:“我们耕种这边也可以让他们看护临时仓库,肥料之类的。”

周睢神情严肃:“他们当中有些人伤情不那么严重的,如果恢复的不错,可以再次入伍。”

“还可做军中文职,比如指导员,政委。”他又补充。

这些人思想品德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做军中文官妥妥的。

姜瑾点头:“好,我们的地下仓库也可安排他们进去。”

戈凤的地下仓库不但放了粮食,粮种,盐油,还有兵器等,算是戈凤为数不多的军事重地。

别说普通百姓了,就是普通士兵都不知地下仓库的情况。

她看向云慈道:“不过这事不急,必须通过扫盲,有些工作还要经过相关学习才行,比如做军中文职。”

云慈感动应下:“我们兵器坊也可安排些人。”

东北军的事谈完,姜瑾看向众人询问:“最近戈凤附近可有什么异动?”

云羽汇报:“周县增加了不少驻军,不过他们都很安分,曲施琅撤军了。”

姜瑾颔首,她靠在椅子上,看向慕青和风轻竹:“棉花都收了吗?安排做冬衣了?”

慕青笑着道:“已经收了,一共有三十一万斤多点,亩产达到了三百五十斤。”

他对这个亩产是非常非常满意的。

姜瑾却是皱了眉头,按她那个时代,棉花的亩产起码达到六百多斤。

不过想到这是气候不太适合种棉花的北地,肥料也有些跟不上,她也就释然了。

风轻竹汇报:“已经在做了,样衣也出来了,晚点我拿给您看看?”

姜瑾点头:“好。”

她又对慕青道:“慕老,三县的中间区域,你有空去走走,明年一开春就要动作起来,你看看有什么需要提前做的。”

慕青忙点头,他最近都在忙种蔬菜的事,现在刚好也种的差不多了。

想起什么,他面露羞愧之色:“主公,杂交水稻研究还是没能成功,臣羞愧。”

姜瑾宽慰:“不急,这种研究本就是长期的,这才一年呢,到明年你可以扩大规模,新城的地大部分都可以给你做研究基地。”

她现在有了二三十万亩地可种,新城的耕地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刚好可以做粮食的研究基地。

慕青大为感动:“谢主公体恤。”

他又建议道:“主公,到冬季之时,地道的温度不会太低,我想在地道里用木箱种些蔬菜,不知可行?”

这是他从百姓们冬季在屋内种菜得到的启发。

即使外面冰雪覆盖,地道的温度却不太冷,种萝卜大白菜这种耐寒的农作物是完全可行的。

虽然没阳光照射,产量会低很多,但总比没有的强。

再说他也不会种太多,天晴之时还可以搬出去晒晒太阳,毕竟现在的农人不少,冬季也不能都躺着。

姜瑾笑笑同意了。

她发现慕青真的很喜欢种地,一刻不种就浑身不舒服的那种,北地的冬季应是他最难熬的时光。

只可惜现在的玻璃产量跟不上,不然可以考虑搞搞大棚种植。

会议一直开了一个时辰才结束,众人离开后,姜瑾才开始处理公务。

她先拿起陈梓交上来的文件看了起来,主要是启蒙书以及书院各年级课本的编辑等等。

厚厚的一大摞,看的她头痛,又不得不看,教育事关重大,必须重视。

徐浅坐在她的下首,按她提出的意见做修改批复,一时之间,室内只有翻书和姜瑾的说话声。

刘觅回到县衙的时候,华灯初上。

看着还在昏暗的灯光下办公的姜瑾,她不由劝道:“主公,不是您说的吗?灯光太暗对眼睛不好。”

姜瑾伸了伸腰:“行,徐浅你先回去。”

徐浅躬身行礼,整理了桌面后退了出去。

刘觅把一沓资料交给冬至:“这是今天泽阿郡染病难民的户籍登记。”

冬至忙接过,放好归类,等明天文吏上工后,交给他们登记入户。

姜瑾正要说话,就见妘承宣拎着食盒进来。

他嘟着嘴:“姑姑,你怎么没回家,我等了你好久呢。”

他本来是要蹭饭的。

结果立秋和谷雨把食材都准备好了,姜瑾一直没回,一想也知道姜瑾刚回戈凤,肯定是很忙的。

所以立秋和谷雨就把饭菜做好打包,由妘承宣带到县衙。

姜瑾摇头一笑,带着人到了另外一桌:“没事,在县衙吃也是一样的。”

她看向刘觅:“一起吃吧。”

刘觅也不客气,她从外回来已回家换了衣物甚至洗了澡洗了手才过来县衙的。

姜瑾没食不语的习惯,开口问道:“那些人如何?”

刘觅叹气:“症状和我们之前的病疫一样,已经给他们吃了大青龙汤,明天再看看有没有缓解。”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主公,田大光他们说染瘟疫的百姓有不少没能坚持到戈凤。”

“他想明天带些人回去把那些尸体都烧了,以免有人不知内情触碰了尸体。”

田大光就是之前开口的男子。

当时他们离开的时候,那些染病走不动的人都还没死,他哪下的了手直接烧。

何况他们没刀没工具,也砍不了柴起不了火。

刘觅感慨:“都是些淳朴的百姓,活着不易,却能保持一份赤子之心。”

姜瑾同意:“明天我派一队士兵跟他们去处理此事。”

刘觅笑了,想起什么她开口道:“主公还记得我给您去信说的卫娘子和十公主吗?”

姜瑾还真差点忘了:“记得的,他们如何了?”

刘觅娓娓道来:“他们租了一套院子,卫娘子每天都扫盲,十公主被她送去书院上学了,孟侍卫则在养伤。”

卫青然作为周县县令的‘宠奴’,随身戴的一块金饰就值不少钱。

她也很聪明,当时逃走虽是临时起意,但她平日就有把贵重物品放在一起的习惯,或许是居安思危吧。

所以她的贵重物品拿起就走,里面的物件虽然不多,但都是金银配饰。

这些金银足够他们在戈凤生活很长一段时间。

姜瑾暗自点头,是个聪明人。

“孟侍卫伤的很重吗?”她问。